09年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12 05:17:00

導語: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9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圓滿地完成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預計生產總值完成230億元,增長21%;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47億元,增長5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增長6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增長19%;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7830元,增長2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億元,增長23.3%。

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增長,發展后勁繼續增強。圍繞產業延伸升級多元,積極組織實施了一批起點高、規模大、技術裝備先進的重點項目。制定出臺煤炭洗選焦化等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地方煤礦技術改造進度加快,有6家企業達到煤礦質量標準化要求。洗煤企業通過整合,生產規模和技術工藝進一步提升。神華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標志著我市誕生了產值過百億元企業。神華集團二期項目、西部煤焦化等10個百萬噸新建在建煤焦化項目正在推進,焦爐煤氣等深加工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開展。君正科技40萬噸聚氯乙烯和40萬噸燒堿一期、烏海化工30萬噸聚氯乙烯和30萬噸燒堿等項目進展順利。海吉氯堿重整工作穩步推進,政府掌握了主動權。京海2×3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機組、神華集團2×20萬千瓦發電機組項目扎實推進。投資2億元實施電網改造,擴建5個變電站,新增供電能力70萬千伏安。西水創業擴建、恒業成有機硅、海美斯陶瓷、國泰陶瓷等一批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加大經濟開發區建設力度,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聘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編制全市工業經濟發展規劃,高標準編制完成三個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正式啟動六五四精細化工園區建設。及時出臺應對經濟下行的九條政策措施,率先在自治區啟動電力多邊交易,大用戶直供電開始實行。研究制定進一步應對當前工業經濟面臨困難的意見,在擔保貸款、穩定就業形勢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各區、各部門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預計16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32億元,增長22%。招商引資規模、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年實施國內招商引資39項,引進國內到位資金59.8億元,增長28.6%,利用外資651萬美元,預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000萬美元,增長22.3%。

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安全生產形勢好轉。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動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加強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建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關停取締小洗煤、小白灰、小化工、小非煤礦山等企業394戶。既有建筑節能改造4.5萬平方米,新建建筑全部實施節能措施。開展“迎奧運綠化美化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百日行動”,啟動新一輪“藍天工程”和城區二氧化硫達標專項整治工作,空氣質量明顯好轉,三個城區二級以上天數均超年度目標。預計全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9%,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削減4.47萬噸和0.1249萬噸,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全年事故死亡人數下降6.7%。地方煤礦生產連續三年實現零死亡。

以新區建設帶動城市建設整體推進,面貌發生新變化。按照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的目標,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完成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甘德爾山生態景區、濱河新區二、三期、濱河西區概念性規劃,開展了中心城區概念性規劃、新農區建設、水系、綠地、旅游、物流園區、建材城、藝術中心等60多項規劃設計工作,完成濱河新區中心商務區、龍游灣濕地公園、烏珠慕主題公園等40多項專項規劃設計,為未來城鄉建設和空間布局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完成甘德爾山旅游道路、海北東街、黃河西街、烏達勝利東街、海南經濟開發區道路等22條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新建城市道路面積34.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2平方米。通過新建水源井、換熱站、熱源廠,城市供水、供熱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集中供熱率達到74.3%。新增煤氣入戶4006戶,完成天然氣入城工程,結束烏達、海南無管道供氣歷史,全市供氣普及率達到53%;改裝出租車使用天然氣700輛。城區主要街路新增路燈、景觀燈523盞。加大城區拆遷改造力度,拆遷4050戶,拆遷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新建續建建筑面積312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9.5平方米。開工建設、改造神華墨玉廣場、法制公園、濱河公園、翰墨苑公園。海勃灣城區新增綠地42塊。大規模推進濱河新區一期建設,一批高檔住宅小區建成并開始銷售,行政中心投入使用,體育中心、蒙中醫院、濱河中學等項目加快建設。強化土地收購儲備工作,收儲土地61.4萬平方米;加強土地整理和地質環境整治,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加強城市管理,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整治,拆除違法違章建筑5.7萬平方米,規范了戶外廣告管理。

第三產業有新的發展,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發展較快,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通過專業市場、交通運輸、物流配送、教育文化、休閑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性、生活性流通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0億元,增長62%,占第三產業投資比重的76%。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存貸款總量較快增長,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為245.6億元和138.3億元,分別增長49.3%、14.6%。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和自主創業支持力度,擔保貸款2億元。成立中小融資機構51家,其中典當行9家,投資公司40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烏海神華海南物流園和烏海海勃灣物流中心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進行。旅游、中介、信息和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海勃灣長青社區獲商務部“全國社區商業示范小區”稱號。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77.5億元,增長19.5%,區域服務中心城市作用增強。

新農區建設有新的進展,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完成全市農區基本情況普查和新農區建設規劃。加強農區居民就業培訓,引導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1萬人。提高農區居民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農區居民在醫療、社保、就業、教育等方面享受與市民同等待遇。實現“糧改菜”面積1500畝。設施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葡萄面積3300畝、溫室350畝,葡萄種植、溫室建設和規模養殖的公司化比例達到70%以上。農牧業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漢森、雙清、田野、云飛、新時針等一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烏海被評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2個葡萄品種被評為“中華名果”。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4個。加大支農惠農力度,發放各類補貼資金528.5萬元。預計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5億元,增長9%。

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展開,生態建設深入推進。海勃灣至石嘴山惠農二級公路一期工程完成16.1公里,新地至西來峰經濟開發區78公里運煤二級水泥公路、110國道海勃灣至阿盟界麻黃溝段8車道拓寬改建工程開工建設,海南至烏達6車道擴建工程完成前期工作,新建農區公路22.1公里。包蘭鐵路烏海段電氣化改造工程有序推進,海勃灣至公烏素鐵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海南經濟開發區鐵路專用線已完工。烏海機場順利移交內蒙民航機場集團公司,開通至西安航班,旅客吞吐量達7.4萬人次。理順海勃灣垃圾處理、醫療廢物處理、污水處理和濱河新區自來水管理體制,海勃灣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完成前期工作,烏達污水處理廠完成配套管網建設并投入運行,烏達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即將完工,海南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順利,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4.5%。

生態建設步伐加快。完成生態治理面積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3.8%,新增園林綠地面積49.8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6平方米。四合木硬枝扦插繁育獲得成功。完成千里溝水庫主體工程,白獨貴灣生態治理步伐加快。完成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年度任務,青少年生態園、烏達西山綠化項目穩步推進。啟動甘德爾山、卡布其溝和高速公路生態綠化用水水源建設,開工建設石大門溝淤堤壩系工程。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國家發改委正式立項,開工審批即將完成,已成立工程建設管理局,庫區移民搬遷完成1500戶。

高度關注民生,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完善和落實各項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加大幫扶就業困難群體的工作力度,推行“創業培訓+小額貸款+項目支持”模式,以創業促就業。培訓勞動力1.5萬人,提供就業崗位1.7萬個,實現新增就業90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年申報登記的“零就業家庭”全部“清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待遇水平提高。落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政策,人均增加98元。被征地農區居民按農墾企業職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妥善解決原國有、集體以及勞服企業未參保職工遺留問題,有近萬人受益。新型農區合作醫療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形成了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障體系,參保人數達到19.8萬人。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支付比例,將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7萬元,取消病種目錄,參保職工負擔比例由41%降低到37%。市政府投入1200萬元,開展了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工作,已救助6973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緩解。取消居民衛生費、垃圾處理費、個體工商戶工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進一步理順供熱價格,大幅度提高供暖補貼標準。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由560元提高到680元。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追討拖欠工資2555萬元。規范并較大幅度地提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地方津補貼,為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調增了生活補貼。

繼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月200元提高到220元,其中A類人員補助標準由236元提高到500元。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發放貧困大學生救助金和市長助學金101萬元,確保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海勃灣區老年公寓一期工程進展順利。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改擴建12個社區,建成4個示范社區。

加快采煤沉陷區和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建設,完成投資8.2億元,新建住房126萬平方米,已入住1300戶。配套建設廉租住房744套、3.7萬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標準,全年累計發放補貼資金180萬元,在自治區率先實現人均住房15平方米以下低保戶應保盡保。

社會事業有新的進展,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理順市、區辦學管理體制,積極推行校長聘任制、教師結構工資制,選派優秀校長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投入100萬元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清理整頓各類學生托管機構,排除安全隱患。免除了低保家庭學生在高中階段教育和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學雜費、住宿費、教材費。基礎教育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兩基”達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出臺加快普通高中建設的意見和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獎勵辦法。烏海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首輪人才培養水平評估驗收,獲得“良好”檔次。市職業技術學校通過國家重點職業學校驗收。啟動民族教育每年50萬元的專項補助資金,消化民族教育部分債務。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了海勃灣區第九小學、烏達棚戶區中小學校和海南區中學等一批新建、擴建工程。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完善市、區醫療機構管理體制,職業病院和精神衛生中心上劃市級管理,全面加強與北京等地區衛生系統的合作交流。開工建設血站實驗樓,市人民醫院外科樓投入使用,建成7所標準化社區衛生中心。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食用“問題奶粉”嬰幼兒篩查救治及時有效。連續三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獎”。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第二屆黃河明珠•烏海文化節,被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城”。烏海電視臺播出頻道實現全面改版,完成海勃灣地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成功舉辦了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烏海分站賽等賽事,競技體育在自治區青少年錦標賽上取得好成績。自治區第十二屆全運會籌備工作有序進行。科技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一批項目獲得國家和自治區級獎勵。完善人力資源開發政策體系,廣泛吸納使用人才,全年引進各類人才360名。信息化工作快速推進,完成政務信息化二期工程和數據平臺建設。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認真聽取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342件,辦復率100%。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得到加強。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抓好應急管理各項任務的落實。市長熱線、行風熱線收到實效,政務公開步入法制化軌道,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有新提高。不斷完善建設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政府采購、產權交易、醫藥購銷等制度,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理順市區財政收入分配關系,調動了區級政府的積極性。城市建設投融資和土地儲備體制進一步完善。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177家市直事業單位中的122家實行了全員聘用制。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全面展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啟動建設市食品檢測檢驗中心。加大信訪工作力度,深入開展主要領導干部接訪和下訪活動,方便群眾就近就地反映問題。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強,連續兩年保持自治區先進行列,得到國家和自治區的表彰獎勵。積極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組建衛生防疫隊赴災區開展災后防疫工作,向災區捐款2514萬元。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繼續保持自治區先進行列。雙擁優撫、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檔案史志、防震減災、人防、無線電管理、紅十字、老齡和殘疾人事業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斗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駐市單位、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烏海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經濟發展方式沒有實現根本性轉變,產業層次低,過度依賴資源,抗風險能力弱;經濟總量還不大,產業規模比較小,企業裝備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還很大,安全生產仍存在隱患;城市品位、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三區城市發展不平衡;傳統服務業層次較低,規模偏小,新興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城鄉一體化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就業、就學、就醫等民生問題離群眾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設還需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腐敗現象等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與此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市場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下降,支柱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建國60周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總體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生態烏海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準確把握形勢,積極應對危機,充分發揮優勢,做大經濟總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延伸升級多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圍繞建設區域服務中心,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增強第三產業服務功能;加快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更加注重民生,高度關注弱勢群體,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發展“生態、高效、特色、精品”城郊型現代農業;全力做好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工作;推進高品位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水”、“綠”、“山”的文章,努力打造生態綠洲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確保增長20%;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8%;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削減1.32萬噸和0.02萬噸;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作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達到新水平。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推進城際快速通道建設,加快110國道海勃灣至阿盟界麻黃溝段8車道拓寬改建工程、海南至烏達22.3公里6車道擴建工程。啟動海勃灣至海南8車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建成海南城區段1.9公里。全部完成海勃灣至石嘴山惠農二級公路,續建新地至西來峰經濟開發區運煤二級公路工程。新建高速公路烏海出入口,繼續加大新農區道路建設,啟動礦區水泥道路建設。支持包蘭鐵路烏海段電氣化改造項目,加快海勃灣至公烏素鐵路改擴建工程。大力支持公交事業發展,加強公交場站建設,建成海南區客運站。海勃灣、烏達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做好擴建海勃灣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要投入運行,啟動烏達區、海南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項目。加大城農電網改造力度,新建海南區110千伏變電站,完成包蘭鐵路烏海段電氣化供電、棚戶區改造供電等工程。支持烏海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增強環網供電能力。

加大生態治理力度,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市政府安排生態建設資金3億元以上,實施以通道、景區、園區綠化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21項,完成人工造林3萬畝。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白獨貴灣等生態建設項目。加強海勃灣城區北部水源涵養地保護,建設生態林、經濟林,抓好烏蘭布和沙漠鎖邊林、城市防護林、青少年生態園、烏達西海子水庫和西山綠化建設。實施京藏高速公路烏海段綠化防護林建設工程,形成8排25米寬、59公里長的喬木、灌木林帶。圍繞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的開工建設,努力做好各項工作,建設庫區景觀帶和甘德爾山生態景區道路、供水、綠化等工程。

實施好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一是加大力度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統籌本級財力,安排好配套資金,全力爭取項目。二是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調,擴大信貸規模,支持項目建設。積極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小額貸款公司,吸引股份制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改善信貸環境。三是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積極帶動社會投資。四是加大項目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資金落到實處,提高建設效率。

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抓手,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的方式,大力引進資源深加工和非本地資源的高新技術項目,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加強同重點科研院所、協會、商會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和社會組織的聯系,使之成為促進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多元的重要渠道。舉辦多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會,承辦全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等與我市產業有關的協會會議。

(二)應對挑戰,加快調整,在做大工業總量、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工業是我市的優勢和特色,是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和主要抓手。一是進一步落實好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通過供電、信貸、行政事業性收費、稅收、用地、運輸、就業安置等方面優惠政策,全力支持符合條件的停產企業盡快恢復生產,鼓勵和幫扶重點項目順利推進。二是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促進產業延伸升級多元。認真落實工業經濟發展規劃,按照“做大、做長、做高、做強”的思路,繼續做大總量,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層次,促進產業多元。全年計劃實施重點工業項目27個。提高煤炭開采和綜合利用水平,完成34家地方煤礦技改任務,爭取全部達產。提高洗煤行業生產水平。全力支持神華集團投資50億元的二期項目順利實施,加快10個百萬噸煤焦化項目建設進程,力爭早日達產達效,形成國內重要的煤焦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煤焦油深加工、煤氣制甲醇、苯加氫等項目,抓好黑貓炭黑16萬噸炭黑和西部煤焦化20萬噸甲醇等項目,啟動神華烏海能源公司煤焦化深加工園區建設。提高氯堿化工產業集中度,扶持君正、烏海化工等氯堿化工企業,引進戰略投資促成海吉氯堿做大做強。爭取聚氯乙烯產能達到100萬噸左右,形成國內重要的氯堿化工生產基地。支持海亮集團8萬噸聚氯乙烯深加工項目,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項目。積極發展硅化工產業,加快中成有機硅項目建設進度,促進中玻集團10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和25兆瓦非晶硅電池項目盡快建設。支持京海電廠2×3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機組、神華2×20萬千瓦發電機組盡快建成投產,抓好華電2×60萬千瓦熱電聯產和烏海熱電廠2×35萬千瓦發電機組前期工作。加快西水、包鋼西北創業、賽馬集團等水泥項目建設,水泥生產能力達到400萬噸。開發高檔玻璃等深加工產品,促成藍星集團浮法玻璃生產線項目搬遷新建擴能。大力發展金屬鎂及鎂合金產業。推動黃河工貿與包鋼合作的200萬噸鋼鐵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引進鋼鐵、五金機電深加工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非本地資源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持海美斯陶瓷和國泰陶瓷外墻磚、工藝陶瓷項目,扶持發展符合產業政策的腐植酸產業,鼓勵煤矸石、煤系高嶺土的開發利用。引導鼓勵現有企業實施自主創新,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增強競爭力。三是市政府安排3億元資金,加大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變開發區面貌,改善投資環境。制定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功能劃分,合理布局三個經濟開發區的主導和配套產業,高起點做好烏達精細化工園區、拉僧廟化工園區、海勃灣高新技術園區和五金機電園區規劃建設。進一步理順經濟開發區管理服務體制,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組建并完善煤焦化、氯堿化工等行業協會,形成自律規范機制。

(三)更加重視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全力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啟動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爭取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加強基礎建設,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多種形式的企業聯合重組,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在企業、經濟開發區、社會各層面全面推廣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鼓勵光伏太陽能技術和節能產品在全社會推廣使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繼續淘汰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小企業和落后產能,鞏固關停小企業成果。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嚴格執行能評、環評審查和“三同時”制度。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逐步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和施工現場混凝土攪拌。鼓勵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結合15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完成主要街路建筑外立面改造。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煤焦化、電石、鐵合金等重點行業的環境監管,嚴查違法排放行為,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加強沿黃企業環境監管,強化廢水循環使用。繼續加大“藍天工程”和城區二氧化硫達標專項整治力度,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海勃灣城區達到290天,烏達、海南城區達到230天。

以“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年”為契機,進一步理順市、區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問責制。完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招標和安全評價考評報告制度,大力實施安全生產綜合治理,重點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和化工企業等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提升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完善安全保障設施,配置與產業特性、產業規模相適應的應急救援力量。加強重大危險源監控,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

(四)以濱河新區建設為龍頭,全面推動全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再上新臺階。以建設生態綠洲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區外收內張、擴容提質。發揮規劃的核心作用,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配套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覆蓋全市的路網、給排水、園林、特色街路、城市亮化、旅游景區等專項規劃。繼續做好濱河二、三期和濱河西區、庫區、水系景觀規劃。

發揮濱河新區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城市整體品位提升。加快濱河新區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建成體育中心、濱河中學、蒙中醫院,開工建設藝術中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中心,完成濱河景觀工程。完善政策措施,鼓勵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濱河新區集中,增強服務功能,方便百姓生活,提高新區入住率。加快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改造海勃灣區東環路、青年路,完成甘德爾山生態景區道路建設和海勃灣南立交橋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桌子山街至110國道連接新舊城區道路改造工程。市政府分別安排1億元資金,加快烏達、海南區城市建設步伐,全面實施烏達區神華大道、愛民街、安居街、建設路、團結北路等城區路網改造建設工程,打通內環主次干道;改造海南區巴彥烏素街、黃河路、公烏素街和公烏素鎮建設街。加快城區拆遷改造步伐,集中解決城區拆遷改造遺留問題,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和搬遷戶及早回遷。繼續改造城區供水管網,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熱網三期工程建設,滿足新增住房供熱需求。加快推進海勃灣城區煤氣與天然氣并網置換工作,全面加快出租車天然氣改裝,逐步推進公交車使用天然氣。

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環境。高品質完成翰墨苑公園改造和濱河公園、法制公園、神華墨玉廣場建設,開工建設烏珠慕公園,規劃在海勃灣城區南部新建公園。完成烏海大街、青年路、海拉路等綠化帶改造。開工建設納仁河水系和兩岸景觀工程,形成240萬平方米水面。進行行政中心廣場、體育中心周圍、南立交橋兩側、濱河景觀帶等綠地景觀建設。全力打造特色精品街,實施和平美食街等專業特色街路規劃改造。抓好城市亮化工程,做好城區內重點區域、重要節點、主要街路、公園和廣場等亮化工作。進一步加強廣告牌匾的集中統一規劃改造。實施城市防洪水系改造,逐步啟動東山、摩爾溝水系和龍游灣濕地公園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開展數字城管信息平臺建設,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繼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全民參與,為爭創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全國園林城市打好基礎。

(五)以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為重點,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堅持“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原則,落實好自治區的“六十條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投資,重點支持生產、生活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以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景觀建設為契機,加快甘德爾山生態景區工程建設和金沙灣基礎設施改造進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和完善鼓勵居民購房、扶持開發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加快發展以生產資料為重點的現代物流業,開工建設以汽車交易、建材、裝飾材料、五金機電、礦山機械等為主的烏海海勃灣物流中心。力爭啟動烏海神華物流園建設,建成集倉儲、商貿、配送、信息為一體的多功能物流園。規劃建設烏海海勃灣農產品批發中心和食品加工城、烏海呼鐵局海南物流園、烏達經濟開發區物流園,改造公烏素果品批發市場。啟動糧庫搬遷工作。理順物業管理體制,強化區級政府物業管理責任,完善物業發展措施,規范物業收費標準,扶持優質物業公司拓寬服務范圍,加強無物業小區的管理。大力發展中介、信息、社區服務業,加快二手房交易市場建設。啟動“數字烏海”試點城市建設,完成城市建設和地理信息數據庫等基礎項目建設,完善政法、公安、煤炭、危化、消防、應急指揮、遠程教育等信息系統,建成市政府政務指揮平臺,推動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建設。

(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城鄉一體化建設力度。按照“轉移、減少、集中、富裕”的總體思路,加快落實新農區建設規劃任務。市政府安排新農區建設專項資金3000萬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各類支農項目,繼續加大農區道路建設力度。推進農區行政村整合,確保10萬畝的基本農田。繼續實施優勢產業補貼政策,支持和引導葡萄、蔬菜、肉禽蛋三個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加大設施農業建設力度,新增葡萄面積5000畝、日光溫室400畝。制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公司、農區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加強農畜產品安全工作,建設農產品檢測中心、飼料檢測室。通過培訓轉移、政策扶持等措施,實現農區人口向高效農業園區、中心村、專業村和非農產業轉移,鼓勵烏海籍農區人口向城市轉移,嚴格控制農區新增戶籍人口。建立健全各類提高農區居民公共服務水平的制度,全部完成新型農區合作醫療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城市居民養老保險覆蓋到農區居民。提高農區居民收入,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使農區居民和城區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擴大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優化就業環境。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切實解決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問題,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制定鼓勵企業吸納烏海籍勞動力就業的政策,擴大就業規模,城鎮新增就業崗位6000個。爭取成為國家創業帶動就業試點城市。大力推進社保、就業服務設施建設,新建改建擴建一批社區服務設施,建成10個3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綜合服務示范中心,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投入1500萬元啟動全市居民養老保險,逐步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提高醫療保險待遇,降低個人負擔比例。建立財政補助制度,年內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問題。加大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工作力度。繼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差標準,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250元,補差標準提高20元,低保對象中的殘疾人每月增加50元生活補助。繼續開展城鄉特困群眾醫療救助工作。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落實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依法規范勞動用工行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城鎮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重點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年內全部完成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新開工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搬遷入住11000戶。緊緊圍繞“建得好、搬得出、拆得掉、住得穩”的目標,創造條件,加大力度,逐步解決被搬遷居民勞動、就業、社保、醫療、教育、交通、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對鰥寡孤獨老人、退休人員和生活特別困難的公病亡遺屬、殘疾人、低保戶等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真正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好。加快限價房和廉租住房建設,切實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歸集覆蓋面,提高住房公積金繳交比例和使用率,為廣大市民購房提供資金支持。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強化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按照優質、均衡、高效的原則,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幼兒教育逐步實行“政府主導、公辦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的新體制,加快幼兒園建設,提高適齡幼兒入園率,打造我市教育新亮點。全面鞏固“兩基”達標成果,結合棚戶區改造,加大布局調整力度,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率。堅決壓縮核心區域學校規模,嚴格控制學校班容量,加大校長、教師培訓力度,逐步保障少年兒童平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在全市教育系統推行績效工資、競聘上崗等制度,搞活用人機制,廣泛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實訓環節建設,爭取建設三區的職業技術學校,抓緊進行烏海學院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努力辦好民族教育,推動民族教育專項資金扶持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加強高中階段教育,全面落實工資、編制、聘用、獎懲、考核、校長負責等制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注重師德建設,打造名師隊伍,促進高中教育有質的提高。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辦學條件,開工建設市十中綜合教學樓、蒙古族中學體育藝術樓和塑膠操場,配套完善市特殊教育學校基礎設施,新建海勃灣區第五小學、和平街小學、烏達區巴音賽街小學、十二中綜合教學樓,完成海南區中學擴建工程。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調整優化衛生資源布局,深化醫院內部管理機制創新工作,全面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各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完善社區、農區、衛生、計生服務網絡,努力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為5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創建白內障無障礙示范區。開工建設市人民醫院內科樓、市婦幼保健院綜合樓。積極推進食品藥品放心城市建設。圍繞慶祝建國60周年,舉辦好各類大型文化活動,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擴大我市“中國書法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書法城建設投入力度,引進書畫人才,培養書畫創作隊伍,努力推出名人名作,進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認真做好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大秦長城遺址、桌子山巖畫群、新地古墓群等重點文物的保護力度。以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為目標,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自治區第十二屆全運會籌備工作,承辦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體育賽事。鼓勵自主創新,重獎科技項目、科技企業和科技人才,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載體的中試基地等產學研項目,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留住人才、使用人才、鼓勵人才的工作機制,積極引進培養儲備緊缺急需人才,同時也要嚴肅編制紀律,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數。發展廣播電視事業,以打造自治區西部強勢媒體為目標,建設一流裝備。開辦蒙語廣播節目,提高新聞宣傳能力,廣播電視覆蓋率力爭達到100%。繼續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關心和支持老齡、殘疾人事業發展,建成兒童福利院并投入使用,啟動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全面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導向政策體系,提高全市無固定收入的計劃生育對象獎勵扶助標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程,落實《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各項創建任務。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辦好全市第三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

依法推進民主政治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溝通和協商,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的橋梁紐帶作用,廣泛聽取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切實增強監督合力。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加強城鎮基層政權、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完善以職代會和廠務公開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做好第七次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注重從源頭上調處和化解矛盾,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科技防控城市”工程,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啟動司法救助工程,推進并規范國家賠償制度。提高戶籍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城市戶籍。加強新聞出版、雙擁優撫、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檔案史志、防震減災、人防、無線電管理、紅十字等工作。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以集中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執政為民,依法行政,推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

提高工作效率,建設服務政府。著眼于高效便民和增強服務意識,更好地為群眾辦事、為企業服務。進一步加大市、區、鎮政府政務公開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擴大并聯審批、告知承諾的范圍,縮短審批時限,建立以監督行政審批為主的電子監察系統,提高審批透明度和審批效率。加強效能監察力度,切實改進行政管理和服務,開展“優化發展環境”活動。全面加強公務員和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大興求真務實和調查研究之風。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政令暢通,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精簡不必要的會議、考核、培訓和評比達標活動。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網上辦事功能,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向基層和社會事業傾斜,提高社會事業的服務水平。完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機制。推進政務服務中心和部門服務窗口建設,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認真履行職責,建設責任政府。面對嚴峻形勢和諸多困難,集中精力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深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健全聯動機制,增強快速反應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暢通信訪渠道,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強化信訪責任追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訴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推進依法治市進程,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貫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管物,建立健全科學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確保政府工作人員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文明執法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注重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相結合,積極探索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行使,整合執法資源,提高執法隊伍素質。認真做好行政復議工作,探索以和解、調解等方式解決行政爭議。進一步理順市、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進一步完善市、區財政體制,清晰市、區政府間收入與支出責任劃分,使財權與事權相統一。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廉潔政府。依法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完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加強道德修養,時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持懲防并舉,更加注重預防,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行政問責和審計制度,改革、創新、健全建設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政府采購、產權交易、醫藥購銷等重點領域的反腐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持政務公開、透明,暢通群眾和政府的聯系渠道。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干工作、想問題、做決策,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各位代表,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和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加快發展的責任更加重大。讓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努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建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