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工會關于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狀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23 10:43:00
導語:總工會關于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狀況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進一步密切黨同職工群眾的聯系,更好地履行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市總工會成立了由市總領導帶隊的5個調研組,于4月23日至5月10日采用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我市145家困難企業和400名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調研的基本情況:
1、被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企業共有145家,其中國有66家,集體38家,外商3家,私營29家,其它9家。
職工總數55003人,其中:下崗職工(待業)總數15942人。困難職工總數8921人(男3569人,女5352人),其中30歲以下982人,31--40歲3033人,41--50歲3122人,50歲以上1784人。其中小學文化1338人,中學中專7047人,大專836人。
因下崗致貧4014人,因家庭成員患大病致貧892人,因子女上學致貧446人,因收入低致貧1784人,因天災人禍致貧446人,其它1339人。
困難職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數6798人,享受低保6100人,享受醫療救助4728人,享受助學救助1338人,享受住房救助44人,享受再就業優惠1159人,其它374人。
困難職工在國有企業的4143人,集體企業的1368人,私營企業的227人,外資企業的50人,其它3133人。
困難職工在機械冶金行業的2676人,在建筑行業的375人,在紡織行業1248人,在煤炭行業35人,在軍工行業107人,在交通運輸行業的847人,在其它行業的3633人。
2、被調查職工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職工400名,其中男227人,女173人,18-30歲的有65人,31--40歲的有167人,41--50歲的123人,51--60歲的45人。
被調查職工中文盲4人,小學23人,初中、高中(中專)320人,大專以上53人。
被調查職工所在單位的所有制性質,國有204人,集體113人,外商41人,私營31人,其它11人。
被調查職工工作單位所屬行業:機械冶金8人,建筑27人,紡織41人,煤炭15人,電力、煤氣23人,商業飲食服務129人,科教文衛體4人,農林牧漁16人,機關團體10人,其它127人。
被調查職工所從事的具體職業:工人有272人,經營管理人員68人,專業技術人員33人,其他27人。
被調查職工目前工作狀況:在崗203人,下崗待業164人,打零工33人。
被調查職工中有218名所在單位拖欠工資,企業欠發工資3個月以下42人,4--12個月89人,13--18個月48人,18--24個月39人。企業欠發工資額:2000元以下106人,2001--5000元67人,5001--8000元45人。
被調查職工本人2004年(1--4月)月平均貨幣實際收入:無收入106人,1--500元241人,501人--1000元53人。
被調查職工近3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較大的有26名,有所提高的有66名,沒有變化的217名,有所下降的有76名,下降幅度較大的15名。
被調查職工中有135名職工家庭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65名職工家庭不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費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職工。
從被調查職工中的135名困難職工從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業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崗失業致困,110人因就業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資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學致困,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
2002年8月以來有135名職工享受醫療救助,75名職工享受助學救助,57名職工享受就業或再就業救助,135名職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職工享受其它救助。
被調查職工目前需要就業幫助的116人,需要醫療幫助的132人,需要上學幫助176人,需要小額借(貸)款幫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幫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幫助的156人。
被調查職工再就業需要技能培訓的55人,需要職業介紹95人,需要資金幫助107人,需要企業安排73人,需要落實就業政策的56人,等機會再說的19人。
被調查職工醫療需要參加醫保的112人,需要報銷拖欠的醫療費79人,需要優惠就診的83人,需要出臺困難職工醫療政策97人,需要幫助解決大病醫療105人。
被調查職工住房目前需要資助買現住房的6人,需要資助建房的12人,需要租賃經濟型住房的23人。
被調查職工對2002年8月以來開展的困難職工幫扶活動的總體評價:認為很好的有85人,認為較好的有205人,認為無所謂的有22人,認為走形式的有88人。
被調查職工對我市目前政策幫扶措施滿意的有66人,對小額借(貸)款幫扶措施滿意的有27人,對技術幫扶滿意的有5人,對黨員結對幫扶滿意的有67人,對單位對口幫扶滿意的有45人,對發救濟款、物滿意的有175人,對工會送溫暖幫扶措施滿意的有138人,對困難職工幫扶活動滿意的有95人。
被調查職工認為當職工生活發生困難和變故時,職工希望找行政單位幫助的53人,希望找黨組織幫助的76人,希望找工會幫助的98人,希望找親戚、朋友幫助的103人,靠自己的45人。
被調查職工當家庭生活遇到重大困難時,單位組織給過幫助的有133人,親戚給過幫助的有232人,鄰居給過幫助的有9人,同事給過幫助的20人。
職工對家庭今后一段時間生活狀況前景看法:生活水平會逐步提高的有53人,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的有275人,生活水平將會繼續下降的有72人。
二、困難企業狀況:
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本次調查的145家企業,處于困難狀況的占89%,如市經貿委系統共有60家企業,其中有30家企業處于停產狀態;有26家企業拖欠職工工資;有16家企業的待崗職工不能拿到生活費;有44家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離退休人員、在冊職工及大病、重病人員醫療費不能按時報銷問題;有38家企業欠交養老保險金,有35家企業欠交失業保險金;有12家企業向職工借款,有18家企業不能退還職工集資款,有22家企業收取職工風險金,有6家企業收取職工股金;有5家企業不能按時足額發放死亡職工家屬撫恤金。
##市第一制藥廠始建于1970年,屬國有中型企業,現有在冊職工688人(在崗20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36人(離休3人)。截止今年3月底,企業共欠交養老保險金1218.9萬元,其中本金360.6萬元,滯納金和利息858.3萬元;企業一直未參加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因企業連年虧損,1998年全面停產。企業職工全部下崗而且享受不到下崗、失業、保險。職工沒有生活來源,生活問題亟待解決。
市清真肉聯廠建于50年代,是回族肉類生產加工企業,全民所有制性質。由于諸多因素影響,該廠1991年處于停產狀態。該廠現有在冊職工245人;離退休人員73人(離休2人);企業停產以來,職工基本生活無保障,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等問題無法解決,該廠職工及離退休人員97年以來連續到市政府集體上訪。經市政府協商,該廠234名職工于2002年5月享受到失業救濟。截止2001年底,該廠負債2414.2萬元(其中貸款2058萬元,不含銀行利息2400萬元)。經初步認定,市清真肉聯廠已資不抵債2100多萬元,企業的土地、廠房及設備等資產均抵押給了銀行。截止目前,企業共欠交養老保險金128.2萬元(不含216萬元滯納金);欠交失業保險金11.9萬元(不含13.4萬元滯納金),企業共拖欠停產前職工工資12萬元;欠職工集資款及風險抵押金68萬元;欠職工退休時替企業墊交養老保險金10萬元;拖欠職工生育費、喪葬費、撫恤金等5萬元。
市鞋業集團為市屬集體企業,現有在冊職工1300人,離退休462人(離休2人)。待崗職工1050人,留守30人,工資已有4個月沒有發放。水、電無力支付。462名離退休人員醫療費難以解決。企業共欠交養老金、失業金153.9萬元(不含55.3萬元滯納金等)。欠職工股金、集資款515萬元。
市第二針織廠現有在冊職工780人,已全部下崗。離退休人員349人(離休4人)。企業總負債571.1萬元(有3532萬元債務已轉移給吉雄(##)藥業公司)。現有土地和廠房被抵押在工商銀行。該企業目前已無資產、無設備、無產品、無市場,企業已經完全喪失組織生產經營的基本條件。由于該企業無力參加醫療保險,退休職工的醫療費報銷問題無法解決。職工生活非常困難。
三、困難職工的狀況及特點
困難職工群體是我國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各種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本次調查的狀況及發展變化趨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生活上成為落伍者。困難職工群體大多是下崗失業人員。他們由于年齡偏大,技術落后,文化較低等原因,普遍存在再就業難的問題。困難職工群體中的絕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在社會的主導產業中實現再就業。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崗失業人員,沒有穩定工作環境和收入,很容易二次下崗或失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跟在時展的后面,被甩在社會發展的邊緣地帶;一部分人跟不上社會步伐,將成為社會救助的永久對象。
2、職工身份的特征比較明顯。“困難職工群體”是一個比較能說明問題的名詞。他們的職工身份比較明顯。他們集中在城鎮,集中在國有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中,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有相同的經歷,相互之間歷史聯系也多,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支持的者大都是工人,因此這個困難群體基本上都是職工的身份。
3、失落感比較強。在計劃經濟時期,廣大職工與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一樣,大家吃平均主義大鍋飯,都是國家主人翁,政治經濟地位大體都一樣。現在職工中的一部分人淪為困難職工,他們的失落感較強,而現在的城鎮生活費用高,鋼性強,彈性小。生活中又增加了原來屬于社會保障而現在需自己負擔的消費項目,如住房、子女上學教育費用,部分醫療和養老費用等。困難職工大多屬于中年人,他們的家庭負擔也重,一旦收入沒有來源,全家都會陷入困境。
4、“遺傳”特征比較明顯。“龍生龍,鳳生鳳”的貶意諷刺遺傳的打油詩用在這里不為過。困難職工群體往往是上輩窮、下輩亦窮。困難職工因其自身素質較低,其經濟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們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難職工子女的義務教育費用實際上是缺乏保障的。教育階段輟學的基本上是貧困家庭的子女。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用根本不含子女上學的教育費用,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沒有一技之長,導致出現上輩窮,下輩也窮的“遺傳”現象。
5、個人綜合素質偏低。技術單一,思想觀念陳舊,個人綜合素質偏低是困難職工群體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們的思想觀念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現在企業和勞動力都走向了市場,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在相同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不得不處于困難地位。
四、困難職工群體形成的原因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群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下崗失業。失業與貧困是伴生物。本次調查有64%以上困難職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下崗。勞動力供大于求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基本國情。我市就業問題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增勞動力逐年增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新技術的運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致使企業減員增效,就業單位相對減少;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缺乏活力,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生產經營困難,停產半停產增多,下崗職工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結構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素質人才少,技術工人短缺,形成大量下崗失業人員,他們的生活境況非常困難。
2、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是困難職工群體形成的直接原因。而貧富差距又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在資本與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勞動者在分配中的弱勢地位非常明顯。有不少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壓低、克扣、拖欠職工工資和減少勞動保護投資的辦法來增加資本的利潤收益。在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關系中,體力勞動者處于不利地位。國家公務員的工資一般都有保障,而且不斷長工資,企業經營者實行年薪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技術入股并可以拿到高薪,而一般工人的收入普遍較低且缺乏保障。在行業分配方面,電業、銀行、通訊等企業職工工資較高,而產業工人工資報酬較低,而且還有良性與惡性循環之說。如:工資的高低決定著交納養老保險金的比例和數量,退休后仍不是一個水平線。
3、社會保障不完善。社會保障不完善是我國困難職工群體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為社會保障覆蓋面較窄,社會化水平低。有許多企業都是單位繳納養老統籌金后,政府才給所在單位的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否則不予發放。這種單位特色的社會保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區、單位之間的職能界限,而且苦樂不均,減弱了社會保障分散風險的能力,無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難企業的職工生活。在最低工資、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還不配套,社會保障實際上成為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五、解決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群體問題的建議
1、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解困。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好困難職工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群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解決好困難職工問題,關系到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到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關系到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也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深刻理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使他們早日擺脫貧困。
2、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各級黨委和政府已經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首要的發展目標,已經制定了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政府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就要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稅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非正軌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3、調整分配結構。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原則,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位次擺正,先是按勞分配,然后才是其他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初次分配要按照工資、成本、稅收、利潤的順序進行,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保險政策的重點要由生活保障向就業保障轉移。一方面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范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群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另一方面要對幫助就業的保障進行探索。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
5、深化企業改革。要端正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明確職工群眾在改革中需要什么。以國有企業改革為核心,帶動整個改革的健康發展。只有把企業搞活了,才能發揮其以積極的作用,才能實現徹底的“解困”。
6、完善幫扶制度。幫扶困難職工,解決困難企業的問題黨政要負主要責任,幫助困難職工活動應該是黨和政府的工作,工會不能大包大攬,工會也不能代替黨委政府做幫扶工作,工會充其量做些輔助的解困工作。特別是以黨員干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結對幫扶困難職工活動,主要在于各級黨委和政府,這是解決困難職工問題的關鍵。完善和落實好各項社會政策,是解困的根本所在。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按照同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要求,從“三個代表”的高度,率先垂范,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幫助困難職工群體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7、以社區為載體實現解困。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將成為困難職工解困的主要陣地。各級政府要切實轉換職能,加強對社區的服務指導,要發揮社區的作用,就要加強社區建設,要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綜合保障制度,社區要盡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集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于一體,為困難職工群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8、黨和政府要支持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的一個窗口,工會的職責可以通過“中心”來實現,“中心”是幫扶困難職的一個載題、平臺,是工會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機制,上可以為黨委和政府分憂,下可為困難職工解愁,因此,黨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編制、人員、資金上予以支持,以達到幫扶困難職工,讓困難職工和社會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