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平臺開發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8 03:02:00
導語:工業平臺開發現狀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一五”期間,我市工業平臺開發建設圍繞“集聚、集約、集群”發展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檔次配套,高質量管理”工作方針,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工業平臺布局結構實現重大調整,從“二園區、四基地、六功能區”調整為“一體兩翼、一區多園”開發建設體系,區塊由原先的12個調減為8個,戰略重點轉向市域中部的協作示范區、山工業園,以及工業園等,扭轉了多年來“點多面廣、低水平開發建設”狀況。二是全力構建未來產業集聚發展大平臺,中部山工業園作為產業集聚區功能分區,成功納入省級大平臺建設之中。三是以市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指導,先后編制完成工業產業空間布局、中部特色經濟發展、協作示范區、山工業園、高新技術園區、工業園及四都、工業功能區等空間布局規劃。四是以城市化要求建設重點工業平臺,整治提升鄉鎮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配套檔次和水平明顯提高。市級工業平臺累計平整土地14786畝,出讓土地11197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37億元;鄉鎮工業功能區累計平整土地8398畝,出讓土地8878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75億元。五是工業園區的檔次和品味明顯提升,有力地推動一大批企業提速發展。2010年底累計入園企業總數1105家,園區工業產值達到22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1%。
二、“十二五”期間,是我市加快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的機遇期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加速發展期,也是擴張經濟總量、推進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打造“實力”的黃金期,工業平臺開發建設成效高低事關承載“大、好、高、外”項目的能力,進而影響我市工業經濟區域競爭力。為此,我市務必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省批準為契機,總攬全局,立足我市,融城市建設與園區建設于一體;著眼邊際,融入金麗衢產業帶和長三角、海西區,依托現有工業平臺開發建設基礎條件,積極有為,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和要素資源配置,精心組織實施各項平臺規劃,完善平臺開發建設管理制度,加快協作示范區、山工業園、高新技術園區等重點工業平臺開發建設,有序推進江賀經濟走廊和鄉鎮工業功能區整治提升,全力打造滿足我市未來一個時期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承載能力強、生態化程度高的產業集聚大平臺。
為此,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樹立務實創新理念,順應現代園區發展要求
圍繞我市“工業新城”這一城市發展新定位,根據區域資源狀況、產業基礎等條件,從客觀實際出發,科學、合理規劃工業平臺開發建設,抓重點,求實效,以城市化先進理念指導平臺建設,創建適應現代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的園區模式。
1、樹立集中集聚理念。統籌運用規劃產業空間布局,集中資源構建產業發展平臺,整合提升現有工業平臺,把有限資源向重點工業平臺傾斜,徹底改變“低、小、散”的狀況,同時以龍頭骨干企業為核心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集群,推動上下游產品的延伸,做大做強做優產業。
2、樹立節約集約理念。面對土地資源趨緊狀況,在平臺建設中,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用途監督管理,堅持項目落地審議制度,使項目投資強度和容積率達到入園標準,推動騰籠換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畝產效益,積極盤活閑置工業用地,兌現落實淘汰落產能政策。
3、樹立城園互動理念。以城市化推動工業化,依托城市功能配套建設,為工業平臺開發建設提供強力支撐,重點推進城市公建設施向工業平臺延伸布局,使商貿、物流、信息等綜合服務功能與平臺建設需求相配套。
4、樹立生態環保理念。把新材料、新能源、新興產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型產品,推行工業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的生態功能,打造文明的生態園區。
(二)、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保障平臺開發建設需要
工業平臺開發建設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土地、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資源條件,因地制宜,集聚資源,挖掘潛力,邊開發邊招商邊建設,達到最優組合和最高效率。
1、土地是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的關鍵資源。隨著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土地緊缺矛盾會日趨突出,將成為推進平臺開發建設的最大制約因素。從我市現狀看,工業用地指標遠不能滿足平臺開發建設需要。多管齊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盤活閑置工業用地,把有限土地資源用好用活,已成為工業平臺開發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2、資金是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的投入依托。平臺開發建設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要有地方財政的實力支撐,更需要開發建設主體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強資金科學運籌,合理調配使用。重大項目推進建設和投產運行同樣需要資金保障,要引導市內各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更多地向其傾斜,并千方百計吸引市外金融機構有更多資金注入。
3、區位是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的先決條件。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有利于資源集聚、招商引資和項目投入,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工業平臺開發建設要接受城市經濟中心輻射,有效利用城市基礎設施、技術、人才、物流等諸多資源,同時通過平臺自身檔次和水平提升,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產業功能區。
4、智力是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的有力支撐。工業平臺開發建設需要一大批具有先進理念、開拓精神、實際能力的優秀企業家和專家型干部。我市不但要引進“大、好、高、外”項目,更要引進高層次人才、成熟先進技術、科學管理模式,多渠道突破長期以來熟練技工短缺瓶頸,這樣才能適應園區工業乃至全市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的需要。
5、公建是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的基礎保障。工業平臺開發建設主動與城市道路、公交綠化、供熱供氣、給水排污、通訊網絡、消防安全、商貿服務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接,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共享度,對完善平臺整體功能、提升對外品牌形象有重大保障作用。
(三)、突出期內投入重點,構筑產業空間布局框架
堅持“集聚、集約、集群”原則,優化產業布局,統籌優質資源,高效利用土地,加強基礎配套,壯大重點平臺規模和綜合實力,完善“一體兩翼、一區多園”工業平臺開發建設體系。
1、集中資源,著力構建產業發展大平臺。以城市化建設要求完善大平臺規劃,集中土地、資金等關鍵資源,加快以山工業園為核心的省級產業集聚功能區建設,把我市大部分工業用地指標用于重點工業平臺開發建設,每年滾動保持2000畝工業熟地供應,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吸引一批“大、好、高、外”項目入駐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2、加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按照平臺布局規劃和“九通一平”標準,把城市與園區、生產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園區道路、給排水、排污、電力、綠化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把商住、金融、物流、休閑、娛樂等綜合服務功能結合一起,著手擴建改造第二水廠,使周邊城市功能、生態環境成為平臺的服務支撐和天然屏障。
3、整合提升,推進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鄉鎮工業功能區是我市工業平臺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把整治提升作為重點,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填平補齊”,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逐步改變“低、小、散”狀況,積極盤活存量土地,鼓勵和支持企業“零土地”技改,提高鄉鎮工業功能區投資容量。
4、有序組織,整治提升江賀經濟走廊。把江賀經濟走廊整治與市區及賀村小城市建設、沿線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結合起來,加強各類用地規劃,分段分期組織實施,整合工業、民居、土地、公共設施用地,整治沿線建筑、交通、綠化、環境等;通過城市、平臺、走廊三者對接互動,實現區域產業協調、穩定、快速發展。
5、兼顧區外,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水平。利用我市既有傳統的工業布點,多方融資,加大投入,增加單位面積投資強度,提高畝產效益;適應城市化特別是城南新城建設要求,出臺落實相關政策規劃,鼓勵市區內企業“退二進三”搬遷到工業園區,改善環境質量和城市品味,鼓勵支持小水泥企業盤活閑置工業用地,生產我市重點培育產業配套產品。
(四)、加強開發建設管理,發揮平臺功能最大效用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健全工業平臺開發建設管理體系,實施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從而保障規劃,土地、項目、融資等一系列實質措施落實到位。
1、加強土地監管,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水平。依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健全和完善工業用地管理制度,規范土地報批、掛牌出讓制度,利用我省產業集聚大平臺建設契機,利用廢棄工礦用地、退耕復墾等政策,積極爭取用地指標,有效盤活閑置工業用地,“騰籠換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投資強度和容積率,進而提高“畝產效益”。
2、完善規劃管理,優化平臺空間布局結構。堅持規劃先行、引領原則,嚴守規劃產業空間布局,考慮土地、區位、基礎設施、產業等資源配置情況,使各工業平臺規劃無縫對接市域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全市工業發展及“4+X”重點培育產業等規劃。從我市情出發,完善工業平臺規劃用地控制標準,堅持入園項目平面布局規劃會審制度,提高企業項目設計和建設標準。
3、堅持項目審議,促進項目質量不斷提高。,以產業政策為導向,以產業集聚功能區定位為指引,完善我市現有工業投資項目管理制度,引導不同項目進入相應的產業發展平臺,嚴把項目專家咨詢關、落地審議關,審查工業投資項目可行性報告,原則上項目投資強度、容積率和注冊資金都要達到入園標準,堅決拒絕落后的、低端的或對環境有污染的項目入園;同時堅持項目竣工驗收制度,并與領取房產證、土地讓證相互掛鉤,確保入園項目投資協議落實到位。
4、創新投融資機制,保障開發建設資金需求。各方積極籌措工業平臺開建設資金,政府財政加大支持力度,每年遞增安排一定資金專項用于平臺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平臺開發建設主體實行行政管理與投資相分離,以投資公司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量入支出,推動平臺建設滾動開發,同時,利用“退二進三”政策,籌集更多資金用于重點工業平臺建設,經濟開發區要用好用足財政包干政策,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5、依法征地拆遷,無障礙推進平臺開發建設。把國家征地拆遷政策與本地經濟建設結合起來,研究制定適應我市實際情況的工業用地征遷政策和辦法,推行“人性化”征遷辦法和措施,征遷安置標準既要符合相關規定,又要合情合理補償,把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化解在現場和萌芽狀態,推動和諧征遷,保障社會穩定。
6、強力招商引資,加快現代產業集群化發展。各級各部門要創新服務,提升質量,通力合作,重點推動工業平臺(含臺商投資區)招商引資活動,完善落實我市鼓勵外地投資者到工業平臺投資在稅收、用地、電力、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招商投資項目實行全程代辦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投資者營造“四最”和“親商、安商、富商”發展環境。
- 上一篇:司法局律師參與百日嚴打行動意見
- 下一篇:市財政局年度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