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產田地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7 03:32:00
導語:中低產田地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低產田地改造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大舉措,對保障糧食安全、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市政協年的工作安排,年5月10日至14日,由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市中低產田地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業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煙草公司等部門的政協委員、負責人、專家組成的調研組,深入到、兩縣對全市中低產田地改造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一行分別深入到村實地調研,全面了解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進展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年調查統計數據,全市現有耕地1088.02萬畝,其中:水田174.21萬畝(平田18.92萬畝、梯田155.29萬畝);望天田34.8萬畝;旱地877.08萬畝(平地3.54萬畝、坡地317.1萬畝、梯地34.51萬畝、輪歇地521.93萬畝)。目前有905.61萬畝屬中低產田地,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3.23%。
長期以來,市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治水改土”為中心,著力實施山、水、田、林、路、村鎮統籌規劃與綜合治理,大力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始終把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耕地質量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工作來抓。在“八五”到“十五”三個五年計劃和“十一五”規劃實施中,通過以工代賑、商品糧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高穩產農田地建設、農田整治等多個項目的實施,截至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年畝產糧食400公斤以上的高穩產農田地189.7萬畝(農民人均0.74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7.43%,高穩產水田88.92萬畝,占水田總面積的42.5%;高穩產旱地100.78萬畝,占旱地總面積的11.5%。年初,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從年起到2020年,舉全市之力再完成150萬畝中低產田地改造的目標,并把建設任務分解下達到各縣(區),從此拉開了新一輪大干農田基本建設的序幕。
二、年完成情況
年度,全市計劃改造中低產田地18.635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21246.55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資金19083.62萬元,其他資金2409.93萬元)。截止年4月底,全市共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面積14.875萬畝,完成計劃面積的79.82%,完成投資21493.55萬元,占到位資金的98.13%。項目共完成土地平整4.005萬畝,坡改梯2.38萬畝,建設取水壩29座,實施1萬立方米以下蓄水工程560件3.13萬立方米,鋪設田間管網798.76公里,建設田間排灌溝渠461.11公里(其中三面光襯砌321.01公里),田間道路335.22公里,實施生物農藝措施配套10.97萬畝。項目涉及發改、農業、國土、水務、農業綜合開發、煙草等部門。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學指導,合理規劃。為確保中低產田地目標任務的如期順利完成,按照“強化山區、完善壩區、突出重點、整合資金、連片建設、效益優先”的原則,市中低改辦在各縣(區)規劃的基礎上,匯編了《市中低產田地改造規劃(年—2020年)》,并于年10月通過省級評審。全市規劃改造面積150萬畝,總投資177921.08萬元,規劃改造的499個項目列入省級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庫,保證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建設完成后,預計新增耕地面積15.46萬畝,新增灌溉面積33.24萬畝,全市高穩產農田地可達到340萬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大大提高,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為加強對全市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的領導,市成立了中低產田地改造綜合協調領導小組,由一名政府副市長當任領導小組組長,市發改委、財政局、國土局、水務局、農業局、煙草專買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市政府一名副秘書長為副組長,相關13個單位領導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人員從相關部門抽調,辦公室內設綜合科、項目技術科、計劃財務科三個職能科室,并明確了各科室工作職責,開展中低產田地改造日常工作。各縣(區)人民政府均參照市級格局,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及工作機構。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也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配合協調好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的開展,形成了組織領導、協調指揮和責任落實“三位一體”的項目建設協調領導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市、縣兩級還專門安排了147萬元工作經費,確保了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利用各種新聞媒介,采取多種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中低產田地改造的相關政策和好處,提高群眾認知度,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發動更多的群眾投入到中低產田地改造中來。同時,加大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技術培訓,大力宣傳和普及推廣經濟實用、操作簡便、效益明顯的技術,不斷提高中低產田地改造的技術和水平,努力營造加快中低產田地改造的濃厚氛圍,激發各方面參與、支持中低產田地改造的積極性。
(四)示范帶動,全力推進。各縣(區)根據壩區、山區、半山區的不同特點,按照“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的原則,合理安排中低改示范樣板。年除縣僅建設一個山區示范樣板外,其他縣(區)均分別實施了一個壩區和一個山區示范樣板建設,全市共建設示樣示范19個3.98萬畝。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部門密切協調、通力合作,把任務落實到地塊、人員,綜合運用工程、生物農藝措施,進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全力打造示范樣板,對全面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
(五)依托水源,高標準建設。堅持以山區、半山區為重點,制定統一的中低產田地改造技術標準,對坡耕型、缺水型、漬澇型三種類型進行分類實施。充分發揮各地水庫、壩塘的優勢,以治水改土為中心,培肥地力建設為基礎,堅持田、水、路配套,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標準,做到能排能灌、旱澇保收。有的地方還把溝渠建設和小水窖建設結合起來,較好地解決了水源問題。堅持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桔桿還田等為主要內容的土壤改良及地力建設工程,大力提高田地的產生能力。
(六)加強管理,確保質量。一是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嚴格基本建設程序,實行合同管理制,公開招投標制,并向群眾進行公示,嚴格按有關技術標準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二是嚴格計劃管理,按下達的年度計劃,由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級監督、檢查項目計劃執行情況,工程完工后,須經檢查驗收合格才給予報賬。三是嚴格資金管理,按照《農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實行“三專一單列”的財務管理制度,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專人負責、單獨列支,并嚴格按工程進度撥付工程資金。通過采取以上措施,資金運作規范、安全,工程質量有了保障。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群眾思想觀念得到轉變。通過實施中低產田地改造,使農民群眾切身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好處,逐步改變了刀耕火種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科學種田,因地制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逐漸成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二)夯實了農業基礎。中低產田地改造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抗災能力,尤其是在今年的特大旱災中效果更加明顯。
(三)提高了耕地產出能力。通過改造的耕地,畝均增產50到85公斤左右,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四)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防水固土、固肥得到增強,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得到切實改善。同時,也為推廣機械化作業創造了條件。
五、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各縣(區)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但有的縣(區)思想認識不到位,抽調的工作人員到位率低,工作效率不高。部分縣(區)存在經費不落實、督促檢查不得力的情況。有的地方宣傳發動工作不深入、不扎實,群眾認知度和參與度偏低,群眾的主體作用沒有很好發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的快速推進。
二是項目整合難度較大。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資金來源渠道不同,項目分散在發改、國土、農業、水利、財政、煙草等多個部門,在建設內容、建設標準、項目管理標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各部門資金補助標準高低不一,高的達到每畝1600元,低的不足300元,加之各部門計劃下達時間不統一,給整合項目和資金帶來一定難度。
三是后期管理有待加強。有的地方在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交付使用后管理責任不明確,管理措施不落實,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工程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是生物農藝措施投入不足。注重改形和水、路等配套工程設施建設,但對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生物農藝措施配套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要達到“當年改造、當年種植、當年見效”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六、建議
(一)組織領導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市的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時間跨度大,任務繁重,各級黨委、政府務必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真正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抽調精干力量充實領導小組辦公室,并保持相對穩定,切實搞好中低產田地改造跟蹤檢查、指導服務、統計匯總和考核驗收等工作。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獎懲辦法,對各縣(區)中低產田地改造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并將考核情況作為安排建設項目、下達補助資金和進行獎懲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管理,整合項目。盡快研究制定《市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資金使用、項目建設、工程質量、統計信息、檔案管理等工作。以規劃為龍頭,整合項目,認真編制一批項目,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捆綁使用、各記其功、優勢互補、合理開發的原則,加強部門協調,加大項目和資金的整合力度,使其形成合力。積極引導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籌資投勞,加快建設步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示范引導作用,采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多渠道融資,適當提高補助標準,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和其他社會資金共同參與,全力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
(三)科學研究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為確保項目實施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更好的指導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的實施。應按照“強化山區、完善壩區、突出重點,整合資金,連片建設,效益優先”的原則做好年度計劃的編制工作,處理好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關系,使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有步驟、有計劃地向前推進。
(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是結合我市98%以上是山區,集中連片的田塊、地塊較少,項目立項沒有優勢的實際,在項目立項時酌情放寬立項條件,使中低產田地改造項目能在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山區落戶。二是始終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田內田外相結合,以田內為主;治水、改土、增肥、良種、良法相結合,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改善水利條件為主的原則,綜合運用“治水、改土、增肥、良種、良法相結合”的辦法綜合治理中低產田,加大中低產田冬種綠肥和秸稈還田等工作力度,增加有機肥投入,改善農田理化性狀,倡導用地養地結合,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能力。
(五)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群眾廣泛參與是做好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的關鍵,各級各部門要大力開展宣傳動員、典型引導、進村入戶送政策和組織主戰場等活動,為群眾算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兩筆賬,充分激發廣大群眾改造家鄉面貌、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按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要求,依法依規合理組織農民參與工程規劃、建設、籌資、投勞、運行、管護的全過程,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在中低產田改造中的主體作用,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同時,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普及中低產田地改造技術,著力提高中低產田地改造水平和實效,及時宣傳報道中低產田地改造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大力推動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持續、深入、健康發展。
- 上一篇:機關干部作風提升工作匯報
- 下一篇:領導在農民富腰包工程交流會的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