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民意會制調研參考

時間:2022-09-06 08:47:00

導語:村情民意會制調研參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情民意會制調研參考

必須從村級抓起,啟示之四:新形勢下抓好干部作風建設工作。向上延伸,上下結合,整體推進。村情民意懇談會”上,群眾反映的許多問題,表現在下面,根源在上面,單靠鄉村抓整改,有些問題難以得到根本解決。鄉村干部作風不扎實,固然與其自身存在問題有關,但也與上級部門作風浮躁,將部門的工作任務轉嫁到鄉村頭上有關,致使基層感到中心任務多,疲于應付,只對上負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如何為群眾辦實事,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因此,抓好鄉村干部作風建設的基礎上,要向上延伸,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給基層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縣縣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年月份以來。按照市委加強鄉鎮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要求,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加強黨群干群聯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新途徑,農村實行了以“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為主要內容的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既轉變了鄉村干部作風,又宣傳和教育了群眾,對做好農村工作、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基本動因

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黨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小康社會。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社會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出來,穩定和發展成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兩大主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親民”思想,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這就為我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協調和處理好農村穩定和發展問題指明了方面。廣大鄉村干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骨干力量,黨聯系農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構建起與廣大農民群眾之間機動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與群眾保持密切而廣泛的聯系,保持黨的凝聚力、親和力,保持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縣通過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學習教育活動,近年來。逐步建立健全了鄉村干部“學習培訓日”黨員活動日、民主評議干部等制度,有效地提高鄉村干部的素質,促進了鄉村干部作風轉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農村村民自治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工作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鄉村干部素質作風與農村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部分鄉村干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缺乏深入地學習,理解不透徹,宣傳不到位,落實有偏差,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甚至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有的干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主觀主義嚴重,宗旨觀念淡薄,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求實效;有的干部對群眾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做什么,解不深、把握不準,對農民群眾的疾苦缺乏同情心,眼睛向上,心思向上。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影響了黨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影響了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群干群感情紐帶弱化與農民群眾渴求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存在著矛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農民在經濟利益上對基層組織的依附關系不復存在組織領導上的依賴關系變得松散,思想感情上依戀關系變得疏遠,有吃有喝不找你同時,農民群眾又需要基層組織能夠建立起一種黨群干群關系溝通渠道,有苦有處訴,有冤有處提,有事有處找,有怨有事要找你群眾主人翁意識的淡化與基層組織執政手段的弱化使黨群干群隔閡加深,雙方缺乏基本的信任感,黨群干群矛盾比較突出。一些群眾對鄉村干部有看法,氣忿地說干部“不像話”一些干部則對群眾不服從管理有情緒,委屈地說群眾“不聽話”三是農民群眾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與鄉村基層干部的傳統領導方式產生碰撞。隨著我國民主法治進程的推進,廣大群眾理性思維活躍,平等意識、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和法治意識迅速提升,不僅要求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參與村里重大事務的決策。但是由于當前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方式、工作機制還不盡完善,民主化建設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民主監督乏力,部分基層干部習慣于搞行政命令,搞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造成了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之間矛盾沖突,引發農村社會不穩定因素。特別是今年6月份省委書記同志在縣鄉村調研時發現一些問題之后,縣縣委進行了深刻反思,認識到七里堡村存在問題,不僅僅是這一個村的問題,帶有普遍性,也有復雜性,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層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工作作風不深入、對群眾關心不夠等問題,也反映了存在著發現問題渠道不夠通暢、解決問題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必須解放思想,縣縣委認識到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創新工作,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積極探索一種在基層發現問題、掌握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超前化解和處理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基于上述考慮,縣委經過充分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以往黨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全縣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每月定期由鄉鎮領導干部分村輪流、一般干部到聯系村,組織部分黨員、村民代表、普通群眾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交真心、聽真話、知真情、解難事,架起黨和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知民情中改進作風,辦實事中改善關系,幫民富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二、主要做法

圍繞“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這個主題,縣在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過程中。深入宣傳,周密安排,嚴格程序,明確責任,強化督查,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規范,探索出了一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饋問題”運行機制。

夯實基礎。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伊始,一)精心準備。不少干部不理解,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必要主動去戳“馬蜂窩”部分群眾也認為,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走形式,提了意見也白提;有的還對這項工作是否能長期堅持開展下去表示懷疑。為此,縣委要求鄉村基層黨組織召開懇談會前要精心準備:一是排查民情。懇談會前,鄉鎮干部要進村入戶,黨員、村民代表要深入所聯系戶家中,收集社情民意,廣泛征求意見,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想,并對問題進行梳理匯總。二是制定預案。鄉鎮黨委召開會議,認真分析梳理出來的問題,超前研究具體的處理辦法和整改措施,并根據鄉鎮領導干部分工,對口確定參加村懇談會的鄉鎮干部。三是會前預告。村黨支部提前將“村情民意懇談會”內容方法,通過廣播、板報等形式通知黨員和村民代表,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做好發言準備,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打消了群眾顧慮,讓群眾都認識到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黨委政府、村“兩委”真心實意傾聽群眾反映、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切實轉變干部作風的有效措施,知群眾冷暖的溫度計,聽取群眾呼聲的傳感器,為民辦事和幫民致富的信息源。

嚴格程序。一是明確懇談內容。主要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規范內容。介紹與農民群眾相關的法律法規、農村科技實用技術、市場經濟信息、勤勞致富的好路子以及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對村“兩委”和黨員干部的反映、村民要求向鄉鎮黨委政府反映的其它事項、對上級機關的意見和要求等。二是嚴格懇談程序。首先是干部表態。由鄉鎮主要領導、黨支部書記表態發言,講明“村情民意懇談會”目的表明鄉村兩級干部虛心接受群眾監督、真心聽取意見、熱心為民辦事的誠意,調動群眾發言的積極性。其次是村民說事。讓與會村民暢所欲言,向鄉鎮黨委和村“兩委”反映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村“兩委”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記錄。其三是干部承諾。由鄉村主要領導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一時解決不了向群眾說明原因,并公開作出承諾;解決不了整理上報鄉鎮黨委、政府統籌安排,協調解決。三是明確懇談要求。縣委要求鄉村干部要堅持做到五不準”即“參加懇談會不準乘坐小汽車;對群眾提出的尖銳問題不準中途打斷;對群眾的指責抱怨不準頂撞;對群眾提出的疑難問題不準推拖不辦;召開懇談會后不準在村里喝酒”有效地打消了群眾的疑慮,拉進了干群之間的距離。縣委書記趙中生、副書記江文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香芳等領導還多次參加部分村的村情民意懇談會”進行指導和督查,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全縣共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950余次,累計參加人員達12000人次,收集群眾反映問題6大類1200多條。

強化落實。為民辦實事是衡量“村情民意懇談會”效果的唯一標準。為此,三)明確責任。縣堅持實行村情民意承諾制度,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開好“村情民意懇談會”著力點和落腳點。各村“懇談會”結束后,對現場不能解決的問題,對群眾進行承諾,并填寫《村情民意懇談會情況反饋表》由鄉鎮干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簽字后報鄉鎮黨委,由鄉鎮黨委就各村排查的問題進行梳理分類,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實行歸口辦理,并制定詳細的督辦意見,對交辦問題落實到人,提出時限要求。對不屬鄉鎮解決的問題要及時上報,由縣集中協調解決,并在10日內給群眾回復。10日內不能解決、答復的問題,要及時向當事人解釋原因。對群眾反映強烈、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要求鄉鎮派駐工作組,集中精力專門進行解決,確保“村情民意懇談會”取得實效。目前,全心已協調解決群眾反映問題570件,要求限期解決的630件。

取信于民。縣各級黨組織對于通過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排查出的問題和征求到意見,四)定期反饋。狠抓落實,限時辦結,并在下次“村情民意懇談會”上向群眾進行反饋,形成“征求-解決-反饋-再征求-再解決-再反饋”大循環格局,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以實實在成效取信于民,使群眾認識到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是廣大干部真心轉變作風、虛心聽取意見、熱心為民辦事的務實行動,群眾對黨和政府多了理解,少了隔閡,多了贊譽,少了怨言,多了支持,少了抵觸。群眾由原來的怕干部、不信任干部,變為“有苦會上訴、有怨會上講、想富會上找干部”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三、初步效果

受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歡迎,縣推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全縣上下出現了干部聽民情、順民意、辦實事,群眾信黨委、信干部、心氣順的喜人局面,極大地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架起了黨群干群之間的連心橋”過去,一是暢通了民意反映渠道。干部了解民意的渠道比較狹窄、群眾向上級反映問題不夠暢通,以至于存在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有效控制、迅速解決,致使黨員干部與群眾間產生隔閡,黨群、干群矛盾有所激化。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推行以來,全縣廣大群眾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和支持。各村召開懇談會,群眾參加懇談會十分踴躍,氣氛熱烈,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情景非常感人。許多群眾感慨:以前和縣鄉領導說說知心話機會很少,現在好了可以面對面地與各級領導談談自己的想法,開通了老百姓敢于說真話、說實話,政府及時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綠色通道’百姓由原來的怕干部、不相信干部,有事對干部采取回避態度,或直接到市縣上訪,或與黨委、政府對著干、煽動群眾鬧事,變為“有苦會上訴,有怨當面講,想富找干部”鄉村干部都能成為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小跑腿”工作員和貼心人,徹底扭轉了昔日群眾對干部是個“傳話筒”通訊員”片面認識。老百姓稱贊說:過去干部是催糧要款、吃百家宴,現在服務上門,工作到家,心暖了氣順了這樣的會開得越多越好哇!

工作作風明顯轉變。通過“村情民意懇談會”鄉村干部面對群眾提出的令人臉紅心跳的問題,二是鄉村干部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認識到自己與群眾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廣大干部細心研究群眾利益,體察群眾情緒,體驗到群眾的艱辛、疾苦、勤勞和善良,聽到群眾過去不想說、不愿說、不敢說的意見和建議,解了群眾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什么,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的針對性更加明確,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干部與群眾接觸多了身上的官氣少了;與實情接觸多了虛假浮夸少了有效地提高了鄉村干部決策的科學性,避免了工作了盲目性,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廣大干部紛紛要求到群眾最困難的地方去,要求到群眾意見最大的地方去,要求到工作長期推不動的地方去,開展工作,為民謀利。橋盟鄉、西崗鄉主要領導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領干部住鄉入村、包信訪案件、聯系不穩定村和上訪戶,從自身做起,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村鎮干部在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中堅持“三個一”興實風,從鎮領導到一般鎮機關干部每人“一個民心日記本,一支筆,一輛自行車或摩托車”經常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主動和群眾談心,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確保了小事不出村,一般問題不出區,大事不出鄉。

促進了農村社會大局的穩定。通過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縣、鄉、村干部了解了農村存在問題和存在矛盾,三是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并以此為突破口,積極化解矛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減少了信訪量,促進了農村的穩定。朝歌鎮西壇村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之后,鎮黨委針對該村歷史遺留問題多、熱點難點問題多、班子內部不團結的狀況,迅速派駐了由一名黨委副書記牽頭的工作組,通過認真走訪干部、黨員和群眾,查閱大量有關檔案資料,對32條問題全部進行了調查處理。為讓群眾滿意,下次“村情民意懇談會”上,鎮黨委領導進村將32條問題處理情況如實向全體黨員、群眾代表進行了反饋。該村黨員黃改蘭、村民代表馮二孩拍手稱贊說:咱西壇的事也處理了以前的舊事再也不提了以后還一心一意搞經濟吧。目前,全縣已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570多個。同時,全縣還對群眾反映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的農田灌溉及人畜吃水、校舍改造及師資力量薄弱、道路維修等350條問題,分別制定出相應措施,正在著手解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個別問題,如西部山區電視無信號或信號弱等向群眾作了解釋工作,對有些屬于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如土地調整、退耕還林補償等問題向群眾認真宣傳了國家有關政策。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后,廣大群眾的氣順了勁足了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了

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村情民意懇談會”鄉村干部根據了解到情況,四是進一步理清了經濟發展思路。結合農村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狀況,認真分析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矛盾和制約因素,與農民一起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問題,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北陽鎮臥羊灣村包村干部何彬在懇談會上了解到群眾有利用地處云夢山風景區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經濟的愿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帶領20余戶村民學習蛋殼壁畫和剪紙等工藝品制作藝術,發展旅游產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西崗鄉通過“懇談會”發現群眾想致富但缺乏技術、資金和科技知識等問題,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為群眾送去《河南科技報》農家參謀》等農業科技書籍,并邀請省農學院專家來鄉傳授山藥、蓮菜等特色農業技術,今年以來,全鄉380戶農民種植特色農產品780畝,平均每戶年增收3000元。

四、幾點啟示

縣實行“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的做法,實踐證明。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轉變干部作風、做好農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必須從現階段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啟示之一: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尋找最佳的途徑和載體。建立起健全的聯系群眾的制度,新形勢下實現黨的群眾工作目標不可缺的要素之一。與群眾建立密切關系,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暢通黨群干部密切聯系的綠色通道,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摩擦,增強親和力。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拓寬了民主渠道,讓群眾有苦能訴,有理能講,有話能說,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和愿望,解決了過去有話沒地方、沒機會說,說了也沒人聽、不頂用等問題,加強了黨群干群之間思想的溝通,交流了感情,消除了隔閡,實現和維護好了群眾的利益,因而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啟示之二: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工作。以群眾滿意為最終目標。實踐證明,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解決農村各種矛盾的關鍵。只有與農民群眾的關系順了感情深了各種困難和矛盾才能應刃而解,各項工作才能得到順利開展。村情民意懇談會”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具體落實到關心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增加農民收入上,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解民之所憂,為民之所需,黨和政府傾聽群眾呼聲、及時把握社情民意、接受群眾監督、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讓群眾體會黨和政府是真心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怨氣也就沒有了情緒也就理順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也就落實到實處。

必須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俗話說,啟示三:新形勢下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得黨恩,黨方贏民心。體察群眾疾苦,解決群眾困難,幫助群眾致富,對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村情民意懇談會”制度把“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作為主題,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逐步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實踐證明,干部只有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才能贏得了群眾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帶領群眾去實現和發展自已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