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人才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5 09:23:00
導語: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人才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人才是工業企業科技創新和發展的基礎。9月10日至9月16日,第三調研組在副主席蔡建平、袁裕麗的帶領下,先后多次聽取市人事局、科技局等部門情況介紹,深入神通閥門、蓋天力藥業、南通南方潤滑、尤希路化工等企業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市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尤其是近三年來,我市大打"人才興市"牌,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內引外聯,廣攬各類人才,構建起滿足不同需求的人才隊伍,為工業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1、人才數量增加。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多項有關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尤其是2003年出臺《人才開發資金使用辦法》這一企業用人、政府買單的政策后,人才引進數量呈直線上升。2004年直接進入企業的大中專生達1711人;2005年達2058人,比上年增長20%;2006年1-9月2512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2%。人才引進數連續三年創南通地區之最。
2、引才渠道拓寬。到目前為止,我市已基本形成了政企共同引才的喜人局面,引才渠道不斷拓寬。人事部門已從傳統的本地辦人才市場拓展為本地、外地、網上三大市場同時并進。其中,網上市場日點擊率已超千人次,成為我市對外引才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招牌,名列全省71個縣市之首。企業引才的積極性也逐步提高。去年有130家次企業隨市人事部門到全國各地招聘人才,最多的一家企業連跑了10多個批次的專場招聘。人才柔性流動大力推進。近三年來已先后引進了50多個國外智力項目、建立多個清華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聘請了一批周六行工程師、候鳥型工程師、企業技術顧問等。
3、人才效應顯現。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創新,也就提高不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海四達公司緊緊依托十年前引進的50名大學生把電池打響全國,創造了企業今天的輝煌。三信電子依靠來啟參加社會實踐的清華大學博士生一下子解決了多年的技術難題。蓋天力藥業依靠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開發了槐耳系列產品,極大地提高了市場競爭力。神通閥門通過引進國外智力項目,邀請外國專家現場指導,使該公司的閥門技術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我市工業企業科技人才建設方面的存在問題
1、人才總量偏少。從數量上看,到去年底,我市116萬人中中專以上學歷的只有5.5萬,占4.9%,與南通地區的平均數5.5%相比,少了零點六個百分點。而且,這些5.5萬中專以上學歷中,極大部分是大專、中專學歷,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的占比很少。2004年引進本科生401個,占當年人才引進數的19%;2005年439個,占當年人才引進數的19%;今年1-9月份512個,占今年人才引進數的22%;這幾年研究生引進數為零。從質量上看,做一般技術工作、基礎性的人才多,而研發性、高精尖人才緊缺。除了林洋等少數幾家在國內有一定影響性的公司招到幾個高精尖人才外,一些剛達到500萬的規模企業幾乎很難招到。
這幾年,特別近三年,我市人才引進力度在不斷加大,但人才總量還是偏少。其原因是我市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缺乏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待遇偏低。據對人才跳槽較多企業的調查,本科生的月收入約在1000元左右,加上政府補貼,也不過1500元;而林洋等公司本科生月工資在1500元-2000元之間,加政府補貼,達到2000元-2500元。南通市區的企業本科生工資雖是在1000至1500元之間,但福利較好。蘇南本科生工資大約在1500至2000元之間,企業還為員工繳納"三金"。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跳槽較多的企業員工工資福利明顯低于本市其他企業和南通、蘇南等地的企業。二是缺少科技人才發展平臺。按省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要求,企業技術人員數量應占職工總數的30%以上,直接從事研發人員占所有職工的10%以上,企業技術創新收入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年營業收入的70%以上。但我市民營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企業整體規模偏小,高科技企業不多,高科技項目很少,技術創新能力普遍不高。科技人才感到無用武之地,缺少吸引力。三是民營企業家思想觀念陳舊,存在安于現狀的保守傾向,滿足眼前的短期效益,不愿意投入精力與財力研發更新換代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
2、本地人才返啟率低。本地人才返回率應在70%左右。但啟東人才的返啟率卻遠遠低于這個比例,尤其是啟東籍的本科生除了教育、衛生外,很少有人回啟企業工作。真正是出去一火車,回家一卡車。抬頭看看啟東企業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蘇北和內地的本科生。
即使本地企業給付本科生的工資與蘇南企業相差無幾,一些啟東籍本科生就是不愿回啟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就業觀。他們總認為蘇南總比啟東好,有發展前途。二是虛榮性問題。認為大學里學了幾年仍然回到家鄉做個工人,在親戚、鄰里面前覺得沒面子。在蘇南企業工作,總比在宅邊的企業工作感覺要好,親戚、鄰里面前有面子。
3、人才流失率高。人才流失嚴重已經成為我市人事部門最感頭痛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我市引進的人才流失率在60%一70%左右。也就是10個人中只留下3-4人。有的呆了幾個月就走了,長的不過一年多也就走了。我市有家"三十強"企業,幾乎年年都要引進十多個大學生,而真正留下的只有一兩個人。這也導致了一些企業不愿再引進人才。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業用人"葉公好龍"。在一些急需的、關鍵性崗位上,老板均要安排自己的人將外地人才看緊,讓他們缺乏尊重感、成就感。二、人才培養機制缺失。很少有企業對人才進行有目的的培養。我市某公司去年招了4個大學生,不知道怎么用這幾個大學生,直到現在都沒有安排崗位。如此這般,就只有"天高憑鳥飛",飛出去尋找自己的發展空間。三是人文環境欠佳。外地人來啟首先遇到的是語言不通,風俗不同等問題,再加上相當多的本地人有排外傾向,企業負責人辦事又缺乏誠信,更不用說去關心他們談婚論嫁、住房、戶口等一些切身問題。面對這樣的環境,他們只得選擇離開。
三、推進我市科技人才建設的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營造重視人才的氛圍。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經濟一體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意識的淡薄、科學技術的忽視,就會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加強宣傳,營造重視人才的氛圍。首先必須加強各級領導干部的人才觀教育。領導的人才意識增強了,就會給人才工作帶來寬松的環境和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應加強企業負責人的人才觀宣傳。要通過對一些高貼息、高獎勵的科技創新典型事例的宣傳,調動企業用好人才的積極性;只有企業家們的人才意識增強了,對科技人才的熱情提高了,才能尊重人才、關心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再次是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留住人才。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人才、愛護人才,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堅決克服各種陳舊的用人觀念和意識,留住更多的人才為我市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吸引更多的啟東籍大學生回啟工作。
2、加快人才引進。啟東在全國首創"人才開發資金",用于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獎勵等,著重向工業企業傾斜。工業企業凡引進博士、碩士、學士學位人才的,三年內由市財政每月分別予以補貼;在職人員通過進修獲得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專業技術人員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由市財政進行獎勵;本科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工作企業工作,還可享受專項住房補貼。這項企業用人、政府"買單"的政策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一定影響。2003年實現這項政策后,我市人才引進數量呈直線上升,一直名列南通地區之首。建議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快人才引進步伐,通過對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激勵等出臺一系列政策,打造啟東優勢。外地有的政策我們要有,外地沒有的我們要創造條件有。以優惠的政策、優厚的條件、優良的環境,為各行各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的特殊人才,做到才為我有,智為我用。如對引進的高級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人才,其子女上學,初中、小學免費擇校就讀。在重點企業工作(服務年限超過3年)的各類高層次人才,可享受安家補貼。建議政府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要關心工業企業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獎要向一線科技人員、向原創人員傾斜,重點獎勵科技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建立黨政領導干部聯系優秀科技人員制度,重大節日期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慰問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不斷激發他們創新創業的熱情,使他們安心啟東、奉獻啟東。對我市科技人才開發的產品只要符合相關產品質量標準,就要納入政府優先采購目錄。通過這些辦法,一方面建立啟東在全省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利于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引導民營企業重視人才,發揮人才作用,使我市人才留住率也達到南通地區之首。
3、推進柔性流動,吸引高層次人才。高精尖的研發性人才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支點,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但目前我市要大量引進高層次人才有一定難度。鑒于這一情況,許多企業已經開始進行探索人才柔性流動,并取得了成效。蓋天力藥業就是利用科研院所的專家幫助其開發產品,把產品打入各大醫院,占領了市場。因此,建議政府要進一步推進人才柔性流動,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建立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科技人才庫,采取聘用、暫聘、借用、試用、招標等各種形式多渠道利用人才。對市外人才到我市工作和本市各類人才的相互兼職,要一路綠燈,不受戶籍、身份、人事關系及其檔案限制,來去自由。針對目前我市范圍因流動原因而辭職或被辭退的情況,只要本人向人事部門申請復職,在一年內辦理了復職手續的,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政策,為其恢復人員身份。在柔性流動崗位所取得的工作業績,建議與本職工作業績一起記入本人檔案,作為今后提職、加薪等評價的依據之一。柔性流動人才在受聘期間,在項目資助、獎勵等方面要享受本市同類人員的待遇;來啟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的柔性流動人才,也可享受本市有關的優惠政策。通過這些措施,吸引高層次人才為啟東的經濟建設服務。
4、發展中介機構,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技術信息服務中心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我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許多企業有引進人才、包裝產品、申報科技項目的愿望,但卻不知如何著手去做。如果這項工作僅靠科技部門來承擔難于完成。因此,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機構成為未來幾年我市科技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建議政府組織和動員專業技術力量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機構,注意扶持和培養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機構,大力培育服務專業化、組織網絡化、運行規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選擇有優勢的科技推廣、技術中介機構,重點給予資金和技術信息上的支持,在人員培訓、服務手段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技術服務質量和水平,打造精品服務機構
- 上一篇:工業企業產學研結合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縣工業當前發展形勢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