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黨員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6 08:33:00

導語:村支部黨員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支部黨員的調研報告

我們村有10個村民組,568戶2726人,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2912畝。村黨支部有黨員45名,其中35歲以下8名,女黨員5名,10個黨小組。以前,我們村群眾生活十分困難,人均年收入250元、糧食250公斤,是一個貧困村。近幾年來,我們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特別是經過農村“學教”活動,村干部和黨員受到深刻教育,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己任,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大力發展山區農村經濟,群眾生活明顯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2048元、糧食702公斤,村集體積累10萬元。我們的做法是:

一、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強核心,把黨員培養成為致富帶頭人

農村奔小康,關鍵靠支部。我們按照建設“五個好”村黨支部的目標要求,始終把黨支部自身建設擺在首要位置,認真抓緊抓好。一是通過“兩推一選”,把黨性強、作風正、懂經營、善管理的致富能手童華才選為村支部書記。童華才擔任支書后,以身作則,盡心盡責,事事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我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幸的是,童華才今年3月由于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去世,全村黨員群眾感到無比悲痛。童支書帶領支部一班人,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堅持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覺悟,支部每月召開一次黨員大會,每季度舉辦一次黨員培訓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了解農村改革時事政治,澄員對改革開放的模糊認識,還組織黨員到臨近地區去學習好經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立志改變村的面貌。二是建立干部經常受教育的機制,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約束我們村干部的行為。制定和完善了《村干部聯系村民組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村財務管理制度》。推行村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明確規定村支兩委的任期責任、目標要求、權利義務,嚴格考核評比,并將考核結果向群眾公布,使班子成員置身于群眾監督之下。村支部還進一步完善了村務公開制度,建立公開欄,公開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務收支、重點項目經費收支、農業稅和特產稅收繳、計劃生育指標分配、宅基地審批等群眾關心的問題。這些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我村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使黨支部成為群眾信任、群眾滿意的領導集體。

在加強支部班子建設的同時,我們注重培養鍛煉一支好隊伍,把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經營能手作為培養對象,堅持每年發展二至三名黨員。選送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到市、縣、鎮參加市場經濟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到外地參觀考察,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和致富帶頭人。全村45名黨員都已脫貧致富,其中20多名成為了致富帶頭人。

全村黨員脫貧致富后,我們通過組織開展“1+1”幫扶活動,讓每個黨員在勞力、技術、信息、資金等方面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支部書記童華才率先垂范購買了4000多株日本沙梨苗,無償提供給100多戶農民種植。通過幫扶,使幫扶對象增加了經濟收入,生產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部份農戶還走上了致富道路。村民宋興友家境貧寒,黨小組長胡友能為他購買了果苗,手把手地傳授種植技術,使他經濟收入明顯增加,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二、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山區農村經濟

交通不便、山多坡陡、田土稀少、缺水嚴重,長期困擾我們,嚴重制約了全村的發展。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加強公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坡改梯建設等。針對群眾要求致富的迫切愿望,我們積極想辦法、謀路子,特別是在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我們組織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展開了“治窮致富”的討論,找尋致富路,發展山區農村經濟,為群眾謀實惠。

1、搞好公路建設,奠定發展基礎。我們村有一條公路連接210國道,是村民走出大山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過去由于缺乏管護,公路損壞嚴重,汽車無法通行,村民買賣貨物都靠肩挑背馱,嚴重制約農產品向外流通。支部決定村干部拿出當年的全部補貼,多渠道籌集資金,帶領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對公路進行了擴建改造,1999年4月這條長達9公里的公路全面修復。現在,每天有三趟中巴車到村里載送來來往往的群眾進城回村,村民種的東西不愁運不出來銷不出去。另外,我們投資10萬元,對組與組之間、戶與戶之間的路面進行改造。用水泥硬化了寬1米,長8公里的串寨路和一些主要的田埂,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現在全村的生活用品都是汽車運到家里、田間。

2、加強水利建設,保證人畜飲水和灌溉用水。我村海拔高,缺水嚴重,有5個村民組人畜飲水全靠人挑馬馱,有時一個半天還挑不到一挑水。我們多渠道籌措資金13萬元,組織群眾投工投勞1900多個,建成了自來水供給站,徹底解決了1000多名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難的問題。同時,我們還積極爭取項目,修建了60多個小水窖,保證了全村的灌溉用水。現全村共有提灌站16處,小型發電站1處,攔河堤壩4處6140立方米,安裝導洪管580米,修防滲渠道62.3公里,全村農田保灌面積達100%。

3、實施坡改梯,提高田土擁有量。我村田土少、石旮旯多,村支部一班人帶領共產黨員率先實施坡改梯。初步取得成功后,立即對干部群眾進行宣傳發動,在全村掀起了坡改梯熱潮。目前,全村坡改梯面積達到2140畝,都種上各種莊稼、果木,全村40%的農戶由缺糧戶變成了賣糧戶。通過坡改梯取得的成效,我們積極引導群眾退耕還林和水保林3000畝,開發非耕地2100畝。

4、依托山區優勢,發展農村經濟。我們發動全村干部群眾集思廣益,多方聽取發展山區經濟的意見和建議,確定依托山區優勢發展經果林、花椒、辣椒等經濟作物,利用宜牧荒山多的實際發展養殖業。現全村有經果林2100畝,其中100畝以上的連片果園有8個,人均0.8畝,有經果樹10.5萬株,人均38株。我們村種植的“大漢梨”已經在附近有了一定的品牌效應。2000年,全村僅經果林一項純收入就達40多萬元,人均150元。我們投資近4萬元,辦起了村養殖示范場,村集體還墊資購買種豬、種羊提供給村民飼養,涌現出10多戶養羊、養雞專業戶。現全村養羊3000多只,養牛560多頭,飼養家禽14000多只,生豬存欄1800多頭。如村民禹春強養殖了40多只羊,一年的經濟收入就達5000多元。我村擁有豐富的硫鐵礦、鋁土礦和煤礦等多種礦產資源,我們通過外引內聯,多渠道引資的辦法進行開發。2000年,村集體就增收4.97萬元。2002年又引進了遵義雅居物業管理公司投資200多萬元,興建了21.5畝的天麻制種基地,可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萬多元。

三、重教育,樹新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隨著我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通過建學校、建敬老院、改善生活環境等,積極引導村民追求高尚、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1、修建村小學。采用村集體經濟投入、村民集資等方式籌措資金40萬元,帶領村民義務投工投勞8000多個,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大樓、800平方米的操場和24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和廚房,成為全鎮一流的村級小學。

2、修建村敬老院。98年爭取縣民政部門補助和村自籌資金共8萬元,村民義務投工投勞2150多個,修建了378平方米的敬老院。為確保敬老院的經費,我們將敬老院后的100多畝荒山開發出來,建成果園,還出資購買了40只羊、300只雞,其收入歸敬老院所有。目前在敬老院安度晚年的6位孤寡老人除了吃穿不愁外,每月還有零花錢。這些老人說“敬老院勝過家,子女多了不如他”。

3、樹立良好的村風、民風。我們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和“五好家庭”等評比活動,大力倡導勤勞致富、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崇尚科學的優良風尚,積極引導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過去畜禽散養、柴草亂堆、垃圾亂倒等現象。97年以來連年為計生合格村。2000年12月,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協會村(居)先進單位”。社會治安明顯好轉,連續幾年被縣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村”。

近年來,村黨支部先后榮獲了“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農村基層組織示范帶建設先進村”和“五個好村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童華才被省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我們取得的這些成績,離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很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決心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不斷鞏固和擴大“學教”活動成果,再接再厲,力爭在2006年群眾年純收入達到3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帶領群眾向小康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