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委紀委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6 10:02:00
導語:經貿委紀委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潛規則是什么
如今社會流行“潛規則”,甚至可以說是滲透進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到處都有,到處可見。送者不覺得不當,受者不覺得可恥,送與收配合默契。“潛規則”,是相對于“元規則”、“明規則”、“顯規則”而言的。顧名思義,就是看不見的、沒有明文規定的、約定俗成的、但是卻又是廣泛認同、實際起作用的一種規則。創造“潛規則”這一概念的吳思先生說:所謂的“潛規則”,便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卻在實際上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規矩”。“潛規則”,既不公開,也不透明。一般來說,在“潛規則”盛行地區、部門,明文規定的規章制度空際上就是制度上的一種裝飾品。可以肯定地說,“潛規則”是一種破壞社會正常秩序的規則,是一種敗壞社會風氣的規則,是一種讓一部分人產生投機取巧心理的規則,是一種讓人們對社會產生不信任的規則,是一種變相腐敗的規則。
二、潛規則在對抗什么
近年來,機關加強作風建設,優化投資環境,明目張膽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和吃拿卡要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到機關辦事給好處的“潛規則”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在送的那方來說,不送也許能辦成事,送了心里才踏實,還能為日后辦事留門路。在收的這方來說,反正都是要辦的事,為你辦是辦事,為他辦也是辦事,何不為“識趣”的辦。于是,送的那方不覺得不當,收的這方不覺得可恥,送與收雙方配合默契,彼此心照不宣。收得習慣了,遇有不送的,反而心里別扭。有機關駕駛員在閑聊中罵某某“狗眼看人低”,因為某某給了辦事人員辛苦費,唯獨少了他這個送辦事人員的人的那一份。
有調查表明,基層干部和群眾對無處不在的潛規則深惡痛絕。“明明國家有規定,他們卻揣著明白裝糊涂,凡事按自己定的規矩辦。老百姓到政府部門辦事,如果不懂規矩,只能吃“閉門羹。”一些群眾如是說。一些“涉世未深”的干部無時無處不在經受潛規則的“礪煉”,我們時常面臨兩難選擇:依從潛規則意味著放棄原則,挑戰潛規則只會被“逆向淘汰”。不懂政策可以,不懂領導意圖不行;不懂法律可以,不懂“規矩”不行。潛規則所對抗的正是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紀律,所損害的除了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就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積極防范“潛規則”的對策措施
“潛規則”的特點是不公開,也不透明。公開游戲規則,避免暗箱操作,不失為積極防范“潛規則”的有效措施。只要做到政策公開透明,程序規范完善,加強監督檢查,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執行扶持政策中發生“潛規則”,防止滋生新的腐敗。
20*年“5·19”會議以來,全市經貿系統在實施“突出工業、突破工業”戰略,積極防范機關“潛規則”,促進了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20*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9家,比20*年增加約570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418.5億元,比20*年增長181%,規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46億元,實現稅收14億元。新一屆市政府基于對我市工業雖有突出,還沒有突破的判斷,提出工業要躍升發展的思路,出臺了《關于修訂工業發展扶持政策的意見》、《關于扶持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市重點工業企業認定辦法》、《工業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規定》等配套措施。在制訂、執行這些政策及配套措施中市經貿委等部門努力做到公開透明、運作規范、加強監督,對機關“潛規則”起到較好的防范效果。
1、政策公開透明。在促進我市工業躍升發展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制訂(修訂)中,市經貿委等部門有意識地減少一般性規定,增加約束性規定,多使用可衡量的硬指標約束,盡可能增強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可操作性。如,在《關于扶持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有“對獲得省優秀新產品獎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獲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對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及新產品獎的企業,給予重獎。”,“6·18對接項目獲得省上資金扶持的,按省上補助金額的10%給予配套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50萬元和2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獲得“馳名商標”稱號、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稱號的重點企業,一次性分別獎勵50萬元、10萬元;對產品經法院判決,認定為“馳名商標”的重點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及“福建名牌產品”稱號的重點企業,一次性分別獎勵50萬元、50萬元及10萬元;對獲得“中國出口名牌”、“福建出口名牌”稱號的重點企業,一次性分別獎勵50萬元、10萬元;對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指工業產品)認定的重點企業(申報機構)給予10萬元獎勵。”“對獲得福建省標準創新貢獻一、二、三等獎的重點企業,參照省科技進步獎獎勵標準,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對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的重點企業,給予重獎。”,“對于法人實體和注冊地址在*市范圍內的重點企業,上市后,給予100萬元獎勵。”這些獎勵補助,不僅在數額上的明確的,而且其依據都是既成事實的“硬件”,既不給“說情者”留有余地,也不操作者打“擦邊球”的機會。
公開扶持政策及其配套措施。這些促進工業躍升發展的扶持政及其配套措施及時在*政務網、*經貿信息網上公布,廣而告之,供大家學習掌握,防止政策及其措施為少部分人掌握,被少數人利用。
2、規范運作程序。政策要取得好效果,關鍵在執行。規范的運作程序是執行好政策的制度保障。《*市重點工業企業認定辦法》對申報市重點工業企業,除了“年產值2億元以上,年上交稅收600萬元以上,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4%以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的現有工業企業;年產值6500萬元以上,上交稅收300萬元以上,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達4%以上的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的現有工業企業;注冊資金6000萬元以上,總投資2億元以上;主要工藝、技術、裝備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符合環保“三同時”要求,符合國家和我市產業政策的新辦工業企業;投資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總投資1億元以上,注冊資金3000萬元以上,主要工藝、技術、裝備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符合環保“三同時”要求的新辦工業企業。”這些產值稅收指標規定外,對評審程序也作了嚴格的規定:先由市經貿委按照規定的條件進行初審,再由市政府重點工業企業審查小組評審認定。審查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經貿委、發改委、財政局、統計局、工商局、環保局、國稅局、地稅局、人行*市中心支行、銀監局等市直部門負責人,和2—5人的特聘專家組組成。
市經貿委在項目審核(審批)、資金分配、優惠政策扶持等事務的決策中堅持集體研究,民主決策,不搞個人說了算。例如,在組織申報20*年度福建省鄉鎮企業重點發展項目工作中,嚴格按照省經貿委《關于組織申報20*年度鄉鎮企業重點發展項目的通知》(閩經貿函中小[20*]323號)的條件和要求,在縣(市、區)經貿局(鄉鎮企業局)推薦的12個項目中進行綜合評審,經委務會集體研究,擇優選出5個項目推薦上報。期間雖有少數企業找上門來說情,欲擠入上報名單,市經貿委分管領導堅持原則要求,不搞特殊照顧。
3、加強監督檢查。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偏糾錯,是確保制度準確高效運行的保障措施。我國反腐敗的經驗告訴我們,涉及資金審批撥付使用領域是腐敗易發多發帶。全市經貿系統每年經辦的工商項目資金約5500萬元,只有加強監督檢查,才能保證用好省市項目資金,才能保證全市經貿干部職工不發生腐敗行為,不受“潛規則”傷害。今年,全市經貿委(局)紀檢監察部門以項目資金為重點,加強對現行經貿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出臺《工商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的實施辦法》,將省級下拔我市的工商發展資金、流通現代化專項資金、副食品基地建設項目補助資金,市級重點工業企業發展基金、工業產業發展基金、副食品風險基金、山海協作項目貼息資金列為監督檢查的范圍。監督檢查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項目資金的申報審批,主要檢查是否公開透明,是否按程序審批,是否集體研究,申報項目材料是否真實有效,有否請紀檢、監察部門同志參加監督;二是項目資金撥付和使用,主要檢查是否按時足額撥付到位,撥付手續是否齊全,項目資金使用成效評價。在監督檢查的方式上,既有財政審計等部門的專門監督,也有省、市、縣經貿委(局)紀檢監察部門的內部監督,還包括社會監督,即市、縣經貿委(局)設置并公布舉報電話信箱,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按資金來源實行分級監督檢查匯報制度,即:下拔市本級企業的項目資金及項目建設情況由市經貿委紀委、監察室負責監督檢查;省、市下撥到縣(市、區)的項目資金及項目建設情況,由縣(市、區)經貿局紀檢監察部門負責監督檢查,向市經貿委紀委、監察室匯報,市經貿委紀委、監察室進行抽查;本市使用省級項目資金及項目建設情況由市經貿委紀委、監察室負責對監督檢查,向省經貿委紀檢組、監察室匯報。對調查核實、檢查出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肅處理。
- 上一篇:企業黨務公開調研報告
- 下一篇:國資委紀委效益監察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