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區域化調研報告(區)
時間:2022-04-22 03:44:00
導語:黨建區域化調研報告(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形態轉型不斷加快。如何適時轉變基層黨建工作方式,創新工作方法,實現在政治領域的“軟著陸”,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為此,**區從優化基層組織設置入手,探索開展區域化黨建,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一、區域化黨建的提出
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基層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作為經濟社會實踐主體的人,處于單位人與社會人、經濟人與政治人的不斷變化之中;基層黨建工作也逐漸從農村、國有集體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三大傳統領域,衍生拓展出既相對獨立、又互為關系的社區、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三大新興領域。
以**區為例,目前全區共有登記在冊的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4萬家,新社會組織684家,非公經濟已占全區工業產值的98%以上。伴隨著“兩新”組織的蓬勃發展,外來人口大量集聚,出現了組建黨組織難,流動黨員組織關系落實難、參加正常組織活動難等問題。而社區也面臨著大量“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的壓力,在居民自治等基層民主建設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黨員的數量與質量不平衡、黨建資源的投入與需求不平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要把這些分布于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處于不斷流動之中的黨員組織起來開展活動,讓其時時在組織視線之內,人人在組織管理教育之中,處處成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表率,單純的“單位建黨”模式下的傳統教育管理手段已越來越難以勝任,急需一種新的組織設置模式和教育管理手段來補充和加強。
作為一個新的理念,區域化黨建從區域的視角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通盤考慮、統籌謀劃、成片推進。在層級上,對基層黨建工作實行中觀管理,克服了宏觀管理的不便和微觀管理的缺失,較好實現與上級黨組織和一線工作的對接;在范圍上,打破地域限制,變點狀推進為塊狀規劃;在功能上,整合各類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變內循環為內外一體化循環;在機制上,以組織設置形式的創新為基礎,推進黨建工作的內容創新和機制創新,強調互動共商,倡導自主管理。
黨的**提出,要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而區域化黨建正是貫徹落實了這一要求,它將經濟學上的規模效應理論引入黨建領域,對基層黨組織設置進行動態調整,對黨建陣地建設、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統籌,使黨的基層組織設置更為科學,組織體系構架更加完善。同時,通過黏合協調溝通區域內的各類社會基礎單元,增強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力;通過充當基層社會的組織主體和領導力量,提高社會組織化程度和有序運作水平。因此,區域化黨建體現了黨建工作規律的內在要求,是基層黨建工作的自覺轉型。
二、**區區域化黨建的具體實踐
去年年底,**區系統總結了園區黨建、村企聯建、行業組建和產業鏈組建等模式,提出了區域化黨建的構想。今年5月,選擇了5個鎮(街道)的不同領域開展試點。在此基礎上,出臺了《關于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在組織設置、運行方式和作用發揮等方面形成了有較強操作性的措施。
1、優化組織設置模式,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組織架構。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在鎮(街道)行政范圍內,把性質、特點相近的地域、人群劃分為一個區域,設置區域黨組織、黨員服務中心黨組織,構筑以區域黨組織為核心、單位黨組織為基礎、區域內黨員為主體、群團組織共同參與的動態開放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如在商務區、工業集聚區,按照“1+N+1”模式設置區域黨建組織架構,前一個“1”即區域黨組織,負責區域內黨建工作規劃的制定實施和區域內黨組織組建,組織區域共建活動;“N”即原隸屬于鎮(街道)黨(工)委的黨組織,除行政事業單位黨組織外,全部劃入區域黨組織管理;后一個“1”即黨員服務中心黨組織,負責未建黨組織單位的培養發展黨員工作,接納并教育管理區域內的流動黨員。同時,建立與區域黨的組織架構相匹配的群團組織架構。如路北街道成立了中央商務區聯合黨委,將區域內原有基層組織劃入聯合黨委管理,建立了中央商務區黨員服務中心黨支部,并同步成立了中央商務區團委等組織。
2、完善資源配置模式,構建集約共享的服務平臺。按照“區域統籌、集中配備、集約共享”的方式,建立區、鎮(街道)和區域三級黨員服務中心(站)83個,作為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基本平臺。同時,把現代遠教網等區域內已有的各類場所和設施作為擴展平臺,推動了基層黨建工作向社會化和服務型的轉變。一是規范軟硬件設施。明確了黨員服務中心(站)的建筑面積和人員配備標準,以及建設和運行經費的來源。二是明確功能定位。黨員服務中心(站)向全社會開放,為黨員群眾提供黨務政策咨詢,辦理黨內有關業務等8項基礎服務和其他便民服務。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來訪接待、首問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工作制度并公示上墻,確保黨員服務中心(站)的有效運轉。
3、創新黨員管理模式,構建區域一體、動態管理的體系。區域黨組織以實施“服務單位+服務社會”為切入點,規定不管黨員所在單位是否建立黨組織,均應到區域黨組織登記報到,并參加相關活動,形成了“關系在企業、活動在區域、奉獻雙崗位”的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實現了從單位封閉式向區域開放式、從靜態向動態的轉變。如中央商務區內127名黨員全部進行了登記,40位經營戶黨員“亮牌”營業,并開展“共產黨員示范店”評選活動,發揮了商區黨員的示范作用。
4、暢通日常運作模式,構建上下互動、左右貫通的工作機制。縱向上,建立了區、鎮(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區域黨組織的領導機構,做好對區域化黨建工作的總體規劃和組織實施,并進行督查指導。橫向上,建立區社會工作黨建聯席會議、鎮(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區域共建共享理事會的溝通協調機構,定期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協商區域社會公共事務,動員開展區域和諧共建活動。同時,賦予區域黨組織對駐區行政單位黨組織的組織協調權,對區域內社區和“兩新”組織黨組織的領導權,對區域內黨員的教育管理權,變過去“以條為主”為現在的“條塊結合”,形成區域各方廣泛參與的格局。
三、開展區域化黨建的初步成效
從**區的實踐來看,區域化黨建較好解決了新形勢下黨組織組建難、流動黨員管理難和作用發揮難等一系列問題,推動了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
1、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更廣。區域化黨建以其開放動態的組織架構,使區域內的黨員及時納入區域黨組織的教育管理范圍,有效實現了對區域內所有單位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特別是在“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中,區域化黨建模式既保留了“單位黨建”組織體系嚴密、調控力強的優點,又克服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在認知上、陣地上、經費上對業主的相對依賴,使企業黨組織更獨立、更自主地協調企業各方利益關系,滿足了黨建工作全覆蓋的要求。同時,還避免了黨員的流動變化對黨員教育管理帶來的影響和制約,有利于形成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如路南街道方林汽車4S黨員服務中心的建立,使50多家汽車專賣店的30多名流動黨員有了新“家”。
2、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更細。一方面,區域化黨建有效加強了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如豐城市焦坑鄉駐**流動黨支部,充分發揮無職黨員在招商引資、幫助就業、維護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協助維持社會治安等方面的作用。2007年以來,支部共為家鄉吸引投資6100多萬元,協助處置各類事故12例,幫助解決勞資勞保等糾紛46起。另一方面,區域的劃分使得不同類型的黨員相對集中,通過開展分類教育,以及組織開展更廣層面的教育活動,使得教育效果大為提高。
3、黨組織作用發揮更好。區域化黨建克服了單純的農村黨建、社區黨建和單位黨建的局限,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范圍更廣、領域更寬、空間更大。各區域黨組織把服務黨員群眾作為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基本任務加以落實,積極為黨員群眾提供就業推介、助學幫困等各種服務。如**街道古街區域聯合黨委,在商西路夜市推出標底僅為50元的攤位,目前已落實103個,幫助170多名外來人員和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在非公經濟領域,由于區域黨組織具有超然獨特的政治優勢,能較好協調企業、職工、社會三方面的利益關系。此外,區域化黨建充分整合了區域內各類資源,構建了維護穩定的緩沖層,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
4、基層黨內民主建設更活。堅持把黨內民主建設作為開展區域化黨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央商務區聯合黨委通過無候選人直選,產生了1名書記和5位黨委委員,并通過了黨委工作章程,這是全省首次通過直選產生的區域黨組織班子。新橋鎮在區域化黨建中,積極探索擴大基層民主的方式,在每月15日舉行區黨代表接待日活動,幫助區域內黨員群眾解決各種問題。
5、區域和諧共建的運行機制更實。各區域黨組織把促進區域和諧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加以推進,著力構建黨組織與區域各方及上級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路南街道在方林汽車城建立區域共建理事會,實行輪值主席制度,由每個理事單位自行申報區域共建項目,輪流牽頭、協作開展、共同參與,并定期召開理事會進行績效考核,淘汰更換積極性不高的理事單位和輪值主席。中央商務區聯合黨委推選了“和諧商區共建理事會”,促進企業間溝通,協調村企停車等糾紛,共同推進了商區清潔衛生等公共事務。
四、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的幾點思考
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區的探索只是一個開端,取得的成效也是初步的。繼續推進這項工作,還有許多理論和實際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
思考一:要正確認識區域化黨建與單位黨建關系,調整完善基層黨建工作領導體系。無論從含義還是實踐來看,區域化黨建與單位黨建都是相互聯系、互相依存的。單位黨建是區域化黨建的基礎和著力強化的目標,而區域化黨建本身就包含著單位黨建的內容,是單位黨建的一種拓展和完善。比如我們把區域化黨建與農村、城市社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建有機融合起來,形成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整體合力。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一些問題,新建區域黨組織的地位如何界定,如何通過區域的合理劃分來提高區域黨組織的初始凝聚力,這些勢必將影響現有基層黨建的領導體系。因此,正確認識區域化黨建與單位黨建的關系,進而調整完善現有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體系,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有的還需要修訂相關黨內規章來加以規范。
思考二:要準確把握黨員服務中心(站)的定位和功能。黨員服務中心(站)是一個綜合性工作平臺,其性質定位是具有基層黨建社會化屬性的載體,中心(站)之間是一種協調整合的關系。因此,工作平臺建設要處理好區域黨組織的“源”、工作平臺的“流”、區域內其他組織的“匯”三者之間的關系,既要樹立和發揮區域黨組織指導、協調、整合的非權力性權威,又要尊重區域內其他組織的意愿,避免區域黨組織的缺位、越位或錯位。在服務功能上,要著力抓好主體建設(黨員志愿者隊伍)和客體要求(服務項目設計實施)兩個關鍵環節,提高融合黨建、行政和社會資源的綜合運作效率,以社會化、制度化、品牌化的運作方式,為基層黨員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思考三:要切實強化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支撐和保障。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必須解決好區域黨組織所需的場地、人員、經費等問題。目前,我們主要采取建立黨員服務中心(站),發揮區域內各類組織已有場所、設施的作用,定期輪流組織活動;通過下派兼職、公開招聘等形式,拓寬黨務工作者的選拔渠道,廣泛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按照區、鎮(街道)財政分級統籌和區域內單位自愿籌集相結合的辦法解決經費問題,并與財稅部門商定企業黨建有關費用實行稅前列支等方式加以解決。但在實際操作中,比如在區域黨組織書記的人選等問題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思考四:要積極探尋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有效方法。當前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主客觀問題還很多,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并將此作為健全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的前提;要堅持輿論先行,及時宣傳推廣各地開展區域化黨建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經驗,以典型的示范效應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執政意識和協同意識;要大力營造黨組織、黨員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區域化黨建的氛圍,使各類組織都能在區域化黨建的工作平臺上找到切入點,有效凝聚區域內的黨組織、黨員和社會力量,實現優勢互補,整體聯動。
- 上一篇:黨委學習科學發展觀分析材料
- 下一篇:國家農業旅游特征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