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禽養殖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12 01:55:00

導語:市畜禽養殖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畜禽養殖發展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發展畜牧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目標,以發展畜禽養殖小區、推進規模化生產為重點,采取了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優惠政策,加強規劃指導和狠抓技術服務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了畜禽養殖小區的快速發展。為了解和掌握全市畜禽養殖小區發展情況,研究和探索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的新模式和機制,進一步加快畜禽養殖小區的建設步伐,近期,我們對全市畜禽養殖小區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市畜禽養殖小區發展現狀

據統計,全市現有各類規模養殖場(戶)7083個,畜禽規模養殖總量達5000多萬頭(只),占總養殖量的40%;各類規模養殖小區152個,其中養豬小區46個、養牛15個、養羊13個、養禽78個。各類畜禽養殖小區年創利潤4000多萬元,戶均2萬元。息縣城關鎮興隆養豬小區有24戶,現存欄生豬1萬余頭,去年共出欄生豬1.7萬頭,年銷售收入1683萬元,全年獲利310萬元,戶均12.9萬元。由于畜牧業整體規模效益明顯提高,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小群體、大規模”的區域優勢。

養殖小區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庭院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和防疫困難等問題,改變了“分散養殖,人畜混處”這一農村傳統習慣。對擁有小本資金的專業戶來說,集中建舍,分戶飼養的養殖小區成為適宜的選擇。這種“小規模、大群體”的方式,已經成為我市現階段畜牧業的生產的一種主要組織形式。目前,我市的畜禽養殖小區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龍頭企業+農戶”型。農戶負責生產,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良種、飼料,提供防疫、技術服務、回收產品,小區作為龍頭企業的初級產品生產基地。如:潢川華英集團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養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協會帶動型。小區內實行“協會+農戶”的形式,由協會牽頭為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如:息縣包信養殖小區由鎮蛋雞協會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方式,不斷吸引農戶入駐小區。目前,小區內飼養蛋雞千只以上的農戶已發展到近300戶。三是能人與經濟人帶動。浉河區柳林鄉唐成貴、黃中林,譚家河鄉許遠強、鄧安明、徐明發等一批生豬養殖大戶,帶動周邊地區400多農戶從事生豬養殖,年規模飼養量達20余萬頭,已形成了譚家河鄉大橋,柳林鄉李店、賀店等一批生豬養殖小區。

二、我市發展畜禽養殖小區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領導重視,強化責任

我們把加快畜禽養殖小區建設,作為發展規模養殖、促進畜牧業發展的突破口,明確提出了“緊緊圍繞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畜禽養殖小區”發展方針,并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創造寬松環境,加快了畜禽養殖小區的建設步伐。一是優惠政策扶持。我們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明確規定了在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用水、用電、用材、用地等方面應給予優惠。固始縣每年拿出100萬元重點用于發展畜禽養殖小區,凡建一個標準化養殖小區,獎勵5萬元。息縣每年投入200萬元小額貸款用于扶持規模養殖戶擴大生產,并從2004年開始連續5年把財政貼息貸款重點用于養殖小區建設上;二是抓好服務,創優環境。我們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對全市的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實行了統一發展規劃、統一建設用地、統一設計標準、統一建筑模式。全市還成立了“抓基地、帶小區、促進農民增收”領導小組,成員每人包聯1-2個養殖小區,并為每個小區配1名技術人員,實行全面跟蹤指導和技術服務。同時定期組織技術幫扶服務隊對小區和規模場的技術骨干進行培訓和指導,解決技術難題,全面提高小區畜禽養殖技術水平;三是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全市將畜禽養殖小區建設任務逐級分解到各縣、區,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小區建設,并將小區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同時,采取了各種激勵機制,對完成目標較好的縣、區以及達標小區和規模大戶進行表彰獎勵。各縣、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了畜禽養殖小區的快速發展。平橋區在20*年把建設銀錢村養殖小區做為當年的“一抓一”工程,不斷加大扶持和發展力度。目前,該村養豬戶已由最初的不足10余戶發展到現今的50余戶,年可出欄7500頭左右,創利潤150多萬元。該村養殖大戶張載輝存欄生豬1000余頭,年出欄2000頭,獲利達40多萬元。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畜禽養殖小區是現代畜牧業的雛形,是適應大市場、參與大流通的基礎,是改變畜牧業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但由于我市過去以傳統散養為主,規模化養殖比重小,小區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為此,我們一方面向農戶宣傳傳統散養方式存在著資源利用率低、產品質量低、技術推廣難度大、市場對接困難、經濟效益差等弊端;另一方面大力宣傳建設養殖小區,實現規模化養殖的好處。同時,積極培育養殖典型,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息縣城關興隆小區的劉保剛入區前,年銷售500生豬頭,利潤只有4.3萬元;入區后,生豬存欄達520頭,2004年出欄生豬550頭,銷售收入55.4萬元,年獲利潤10.2萬元。劉軍入區前利用自己家的責任田蓋了15間豬圈,由于地方小,沒有發展余地,年獲利潤不足2萬元;入區后,2004年銷售生豬630頭,當年獲利達到11.5萬元,比進入小區前翻了幾翻。由于畜禽養殖小區在種豬、飼料、藥械等方面進行統一采購,價格進一步降低,并且養殖規模大,一次性出欄數多,減少了經紀人零星收購環節,價格要普遍高出市場價格。息縣城關鎮興隆小區生豬出售價格高于市場價0.4-0.6元/公斤。活生生的典型,使廣大養殖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并使他們逐步認識到:只有發展畜禽養殖小區,才能實現畜牧業的規模效益,加快實現畜牧業現代化,有效促進增收。在此基礎上,市畜牧局因勢利導,科學合理地制定出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發展方案,計劃到2007年,全市統一規劃,布局合理、標準一致、示范帶動的小區要發展到100個。

(三)舞動龍頭,輻射帶動

緊緊圍繞龍頭企業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在積極培育和扶持畜禽龍頭企業的同時,認真做好畜禽養殖小區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對接,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經營為指導思想,加快發展小區畜禽養殖生產,大力推廣“公司+小區農戶養殖”模式,實現“小區搞飼養,龍頭打市場”的目的,有效的回避和分攤風險,促進了畜禽養殖小區及所在地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帶動小區養殖業興起。實踐證明,畜禽養殖小區只有走產業化之路,才能夠長盛不衰,也只有在強有力的龍頭企業拉動下,采取良好的運營機制和形成良好的產業鏈條,才能實現多贏。目前,全市各類畜牧龍頭企業蓬勃發展,大小龍頭企業已達30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的大型畜牧龍頭企業有潢川華英集團、三高固始雞發展有限公司、商城中原制鬃廠等。華英集團利用自身優勢,采取和鄉鎮聯辦的方式,通過農民申報、小區經理考察認定、專人管理、養殖全程“一條龍”服務的程序,建起了一批高標準的養殖示范園區。同時還在小區內的養殖場戶實行“五保一扶一優”,即保證鴨苗供應、保證飼料供應、保證成鴨回收、保證提供技術服務、保證養殖利潤、對資金不足的場戶進行扶持、對場戶在鴨苗和飼料的購置上均享受一定的優惠價格。2005年上半年,集團又投資1000萬元,在312國道沿線以南6個鄉(鎮)各興建了年出欄100萬只的華英鴨養殖小區。截止目前,潢川周邊縣市先后有3萬余農戶、10萬余人從公司直接受益,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四)健全組織,強化服務

發展畜禽養殖小區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而養殖小區服務組織和服務功能的建立健全、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是發展養殖小區能夠最終獲得較高收益的關鍵。因此,在發展養殖小區上確立了“工業化的發展,工廠化的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積極引導園區成立養殖業協會,對每個養殖戶實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從加強農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和培植營銷大戶、農民經紀人入手,一方面利用營銷大戶、運輸專業戶、農民經紀人的市場和信息優勢,積極組織畜禽產品營銷,拓寬銷售流通渠道;另一方面依托養殖大戶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組織成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養殖小區,共同開拓市場,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息縣包信鎮蛋雞協會,已發展養蛋雞1000只以上的293戶,其中萬只以上規模的達18戶,形成了6個養殖小區,每個小區養殖規模在20萬只左右,該鎮每天可供鮮蛋30多噸,通過養殖協會遠銷到合肥、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蛋價比當地市場價高0.2元/公斤以上。

三、存在問題

通過此次調研,發現我市畜禽養殖小區普遍還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一是部分干部群眾對發展小區還存在消極認識。認為畜禽養殖是傳統產業,家家戶戶都會養,在哪都能養,沒有必要建小區,對入駐小區的必要性缺乏認識。

二是資金短缺。養殖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嚴重不足,造成部分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缺乏后勁,畜牧業發展資金主要依靠養殖場戶自籌,無法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和小區發展。例如:光山縣槐店鄉王寨村民組農民王德營存欄種用麻鴨1000多只,年孵化鴨35萬只,銷售麻鴨3.5萬只,年收入50余萬元,是遠近聞名的養鴨大王。但由于受資金限制,全家6口人承擔全部的養殖生產任務,場區設施簡陋,孵化采取的還是原始的土炕孵化,想進一步擴大規模,走成立公司、帶動農戶發展養殖的路子難度較大。

三是生產管理水平不高。一些畜禽養殖小區內的生產經營者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只依靠傳統粗放養殖方式進行養殖,飼養管理水平低,常有購進劣質種畜禽、飼料、獸藥等情況發生;在養殖中,隨意用藥,影響了畜禽產品質量。例如:羅山楠桿田堰良種豬場尹前國在20*年一次購入60噸偽劣飼料,導致生豬出現不良反映和死亡,造成損失近10余萬元。

四是相關扶持政策不多,政策落實不力。一些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還沒有很好的長效落實措施。特別是國家已明確規定養殖業用地按農業用地對待,但部分地方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實。浉河區柳林鄉對建規模養殖場依照建筑用地高額收費,并對原已建成并使用多年的養殖場征收臨時建筑用地費,不交納的強行拆除,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同時,養殖場用于貸款抵壓的產權證辦理費用過高。按1個500頭標準養豬場計算,辦理產權證需交納2萬余元。而農戶拿這筆錢能再引進20頭種母豬,年可增加出欄生豬400頭。沒錢辦不到證,沒證貸不到款,沒資金發展不起來,有錢辦證又不劃算。這個問題目前在廣大養殖場戶中存在的現象十分普遍。

五是小區內部相對封閉。一些畜禽養殖小區內生產經營無規劃,信息無交流,由養殖戶自行組織生產,缺乏統一溝通與配合,缺乏統一的防疫、消毒、污物處理措施,沒有形成統一規劃、防疫、用料、生產、銷售、技術服務,發揮不了小區整體融資、對外競爭、抗御風險的作用和規模效益。

四、建議與對策

(一)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

要通過各種形式和各類媒體,深入宣傳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對促進農民增收制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切實把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小區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真正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由主要領導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對養殖小區的品種選擇、場地占用、規劃設計、服務組織建立都要親自安排部署,確保落到實處。

(二)規范發展養殖小區,促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要把畜禽養殖小區與畜牧業結構調整和畜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緊密結合,突出當地畜禽養殖優勢和特點。對畜禽養殖基礎好、群眾積極性較高的鄉(鎮)村,要正確引導,優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政策扶持、科學引導、穩步推進”建設畜禽養殖小區的原則,大力發展以養殖小區為重點的規模生產。按照《河南省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規范》,對相對集中的養殖小區進行改造和建設,使之規范為標準化養殖小區,使散養戶向養殖小區集中,降低全市散養數量,使傳統落后的庭院散養向大規模、集約化、高效益轉變。

(三)創造發展環境,促進小區發展

一是要優化輿論環境,提高思想認識。通過宣傳發動、外出參觀、專家講座、典型示范,充分調動和保護廣大干部群眾發展養殖小區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二是優化執法環境。行政執法部門要依法行政,為畜牧業和養殖小區建設保駕護航,要加大對涉牧案件的打擊力度,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三是要優化投入環境。積極促成政府部門落實養殖用地、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畜禽養殖信貸方式,采取多種途徑加大資金投入;四是優化技術服務環境。通過舉辦學習班、現場觀摩、定期培訓等多種方式行對小區人員進行培訓,切實提高養殖戶的技術水平,著力培養出一批技術能手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五是優化建設和治理環境。各級政府要對養殖小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積極推行“三通一平”。即:水、電、路三通,土地平整。同時做好小區環境治理,凡新建養殖場,必須要有糞便等污物綜合處理設施,對現有小區要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并結合沼氣建設,加大整改力度。

(四)抓好制度建設,增加養殖效益

建立起衛生防疫制度、人員物品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培訓制度、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等。采取多種形式,對畜禽養殖小區內生產經營人員進行業務管理等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小區內科技化生產水平;通過對小區基礎設施、操作程序、防疫程序、品種要求和產品質量等制定控制標準,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飼養隨意、管理松散、防疫水平低等弊端,以達到不斷提高飼養水平,增加養殖效益的目的。

(五)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努力搞活畜產品流通

在注重培育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基礎上,積極搞好現有畜禽養殖小區與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銷利益銜接,引導建立雙贏機制;強化與上海、北京、廣東、武漢等畜產品主銷區的聯系,完善產銷聯建機制;積極培育和規范畜牧業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充分發揮各類協會作用,及時給他們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為農民和生產者進入市場提供優質服務。通過以上綜合措施,確保畜產品產銷渠道通暢,實現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