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東營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4 02:04:00

導語:濱州東營經濟運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濱州東營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為把握今年以來全省經濟運行增長態勢,分析當前全省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落實有關措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任務,根據省經貿委《關于對當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的工作要求,由委流通運行調節處李勁松處長帶隊,流通運行調節處、技術進步與裝備處組成的第四調研組,于3月10日至15日到濱州東營市有關縣區和市直企業,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經濟運行工作基本情況

濱州市: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43.1億元,同比增長24.56%,增幅列全省第3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0.5億元,增長38.59%;利潤132.3億元,增45.01長%;利稅209.6億元,增長31.47%。增幅分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14.6和24.5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高達232.4%,同比提高33.5個百分點。

(一)優勢產業不斷壯大,重點企業勢頭強勁。紡織、化工、機械、食品四大優勢產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3.1億元,同比增長39.47%;利潤119.97億元,增長48.89%;實現利稅187.90億元,增長32.74%。分別占全市總額的85.33%、90.69%和89.63%。三項指標分別拉動全市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4.59個百分點,利稅28.25個百分點,利潤40.28個百分點。全市100強重點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30.9億元,同比增長35.08%;利潤123.4億元,增長46.44%;利稅190.4億元,增長30.24%,分別占全市的83.94%、93.28%和90.84%。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的33戶,同比增加7戶。其中:過100億的5戶,增加2戶;30-100億的4戶;10-30億的24戶,增加5戶。

(二)工業品出口增勢平穩,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貨值155.4億元,同比增長12.0%。據對規模以上20戶重點骨干企業統計,出口額同比增長11.84%,其中山東魯豐鋁箔、愉悅家紡、西王集團等骨干企業增幅在20%左右,廣富集團、僑昌化學、濱農科技、華潤博興油脂等重點企業增幅均超過80%。從出口產品看,紡織品出口仍占主導位置,占比達56.3%。機械、鋼鐵類產品平穩增長,增幅均超過25%。機電、服裝等高附加值產品比重逐步提高,其中服裝出口增長30.9%,占11.9%,機電產品出口增長45.5%,占8.1%;從出口市場看,亞洲以外市場呈快速增長趨勢,其中出口歐洲增長51.4%,出口北美增長26.8%,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工業投入穩定增長,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圍繞技術改造、結構調整等重點,不斷引導企業落實國家宏觀調整政策,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4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3.51%,占工業投入的71.45%。全年實施過千萬元工業項目373個,項目總投資598億元,其中20****年完成投資273.5億元;實施過億元重大項目126個,項目總投資434億元,其中20****年完成投資152.3億元;完工投產過千萬元工業項目231個,是全市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

東營市: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9家,完成增加值1247.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197.9億元,利稅815.4億元,利潤560.3億元,分別增長16.9%、36.2%、6.5%和3.5%。利稅、利潤連續8年居全省首位。其中,地方完成增加值64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336.2億元,利稅269.9億元,利潤193億元,分別增長36.1%、54.6%、59.4%和62.2%,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和利潤分別列全省第6、5、5位。

(一)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市地方工業共實施技改項目597個,完成投資288.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7個。化工、紡織服裝、汽車配件三大產業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2.1億元,利稅136.1億元,利潤96.4億元,分別增長49.6%、64.5%和68.1%,占地方規模以上工業的57.6%、50.7%和50.2%。石油機械裝備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去年石油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69億元,增長59.4%。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率達到18.7%,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截止到20****年底,我市共有中國名牌產品5個,山東名牌產品72個;馳名商標5個,著名商標40個。

(二)節能降耗工作扎實開展。全市20****年萬元GDP能耗0.77噸標準煤,比2006年下降4.58%;萬元GDP電耗814.47千瓦時,同比下降4.24%;萬元GDP取水62.2立方米,同比下降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0.83噸標準煤,比2006年下降4.99%;萬元增加值取水量20.7立方米,同比下降6.5%。32家省重點用能企業實現節能19.25萬噸標準煤。全年共淘汰落后草漿產能2.22萬噸,落后織機44臺,斜膠輪胎產能200萬條,關停小火電34.98萬千瓦。

(三)流通業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6.5億元,增長19%。34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項目完成投資23億元。勝大超市新建社區網點10個。培育和扶持了盛運物流等7家重點企業,推進了東營港物流園區等6個重點物流園區建設。

二、經濟增長目標完成情況及預測

濱州市:今年1-2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8.6億元,增長17.2%;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億元,增長26%;利稅35億元,增長25%,利潤21.5億元,增長28%;今年一季度,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35億元,增長18%;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5億元,增長30%;利稅52億元,增長28%,利潤33億元,增長30%;今年上半年,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10億元,增長20%;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0億元,增長32%;利稅115億元,增長30%,利潤70億元,增長35%。

東營市:1-2月份,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224億元,增長17.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0億元,增長54%;實現利稅142億元,利潤96億元,分別增長45%和38%。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同比增長16.5%;第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00億元,利稅230億元,利潤1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9%、42%和40%。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0億元,同比增長16.8%。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5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利稅470億元,利潤3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50%、40%和41%。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億元,同比增長18%。

三、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濱州市: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日益突出。去年以來,國家先后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次上調貸款利率,目前存款準備金率已達15%,使我市信貸額縮減200多億元;一年期貸款利率達7.47%,使我市企業年利息支出增加2億元左右。從今年的形勢看,未來加息和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頻率會低于上年,但加息和上調趨勢明顯,預計年內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將達到8%以上,準備金率將達到19%左右。企業資金供應將更加緊張,企業融資成本將還會提高。二是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上漲較快,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受美元貶值、世界地緣政治不穩定和供求趨緊等因素的影響,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上漲,由此推動了中游、下游生產資料價格的上升。據統計,20****年我市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指數的提高了5.68%。我市大宗原材料中,目前,棉花價格在1390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了1000元左右;煤炭價格上漲也較快,熱值5000大卡/千克原煤價格達到575元/噸(每大卡0.115元),同比上漲了30%以上;大豆、玉米價格同比上漲了20%以上;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2008年鐵礦石協議價格比上年上漲65%。全市支柱行業紡織、化工、糧油加工、機械都面臨著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從趨勢上看,今年價格總水平上漲要快于去年,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據預測,2月份全國CPI還將超過1月份。目前原油期貨價格突破105美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大多數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鋁、銅較年初有20%左右的漲幅,鎳、鋅分別比年初上漲了10%以上,價格上漲的趨勢明顯。三是出口企業出口利潤下降,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不斷加快,目前人民幣匯率已突破“7.12”關口,累計升值超過14%,在出口業務活動中,我市出口企業相對被動,對人民幣升值的消化能力有限,承擔了大部分因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利潤損失。據測算,20****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企業匯兌損失在3億元以上,從目前情況看,人民幣升值的速度仍然較快,2008年以來升值幅度已超過2%,據專家預測年內升值有望超過7%;另一方面,國家為了抑制外貿順差過快增長,限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下調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涉及我市紡織、服裝、皮革、水產品、鋼材、船舶等領域。全市平均退稅率約從原來的12.8%降為10.6%,超過80%的出口產品承受退稅下降的考驗。據測算,僅退稅率調整這一因素,使我市出口企業少盈利1.5億元。去年12月,國家又取消了小麥、稻谷、大麥、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稅率,從國家出口政策導向看,今年調低或取消出口退稅商品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出口企業出口的不確定因素加大。四是棉紡企業效益下滑。棉紡行業受原材料漲價,出口利潤減少、勞動力價格提高、貸款利息增加等因素的影響,市場供需矛盾加大,致使大部分棉紡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的狀態,據統計,我市****年上半年棉紡行業的利潤率只有2%,從下半年開始,純紡織企業特別是設備比較落后的陸續出現虧損,大部分棉紡企業出現庫存上升,產品積壓。我市紡織行業總量占全市的40%左右,棉紡行業的不景氣對全市經濟影響很大。

東營市: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突出表現在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偏重,服務業比重偏低。截止到20****年底,我市三次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所占比重僅為19.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節能降耗任務艱巨。全市石化、造紙、紡織等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大部分企業節能技術人員不足、我市萬元GDP能耗基數較低下降空間有限等一系列因素為節能降耗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市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僅占全省的1.6%和3.3%。部分企業存在“重生產,輕開發”的思想,20****年我市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占企業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僅為0.83%。四是現代物流模式發展較慢。連鎖經營發展滯后,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BTOC、CTOC等新型業態物流模式尚未建立。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濱州市:

(一)著力提升產業層次,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貫徹落實好我市《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多措并舉促調整。一是以提升促調整。抓住人民幣升值的有利時機,認真落實國家鼓勵機電設備進口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快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引進,力爭機電產品進口比上年增長15%。大力用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工藝)特別是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其裝備水平和競爭力。二是以發展促調整。認真落實省政府“雙百”工程,加快重點產品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以汽車、飛機、輪船、數控機床為代表的先進裝備制造業。三是以延伸促調整。繼續加快十大產業集群的延伸,尤其圍繞節能降耗突出抓好電解鋁產業鏈延伸,積極發展鋁箔、鋁材、鋁帶等產品,增加其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四是以投入促調整。堅持投入拉動不動搖,加大工業投入,優化投入結構,按新型工業化標準多上好項目。對投資過千萬元的269個重點工業項目實行季調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按時投產達產發揮效益。

(二)著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自主創新。建立和完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用足用活各級給予企業的一系列科研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各類專項資金扶持,充分調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海洋工程和新材料領域為主攻方向,確保百戶重點企業分別與3-5家以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或共建技術研發中心,力爭全年完成技術創新項目1363項,同比增長35%,其中開發新產品1228項,同比增長38%。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力爭鐵塔或西王集團技術中心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力爭2-3家技術中心跨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行列,15-18家被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采取多種形式,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在社會、行業和企業的不同層面,形成良好的人才結構體系,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三)著力抓好節能降耗,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制定全市《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層層分解、落實節能降耗指標。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和56戶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節能監察,完善節能獎懲制度,狠抓節能執法監察,指導重點用能企業開展對標節能。對用能大戶實行重點監控,加強對節能業務人員培訓指導,全面掌握用能情況。實行倒排工期的辦法,對縣區和重點用能企業實行月分析,季調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完成任務目標。組建節能減排技術進步項目庫,加大對化工、電力、焦炭等行業重點項目的技術改造力度,推出更多的節能降耗項目,為爭取國家和省里的資金支持創造條件。引導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循環經濟縣區、園區和企業的培育,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四)著力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按照我市《加快淘汰落后產品生產能力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意見》的要求,今年重點抓好紡織、輕工、機械、鋼鐵等領域的淘汰落后工作。一是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對國家明令淘汰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一律不得進口、轉移、生產、銷售、使用和采用。二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強力推進。對國家明令淘汰的項目和企業,不得提供貸款和土地,城市規劃、建設、環保和安全監管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三是建立健全淘汰落后產能補償機制。對重點行業、企業的淘汰落后項目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引導企業加快淘汰落后步伐。四是大力宣傳國家有關環保、節能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營造關停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著力實施“11426”計劃,培強做大企業群體。在成功實踐“1238”工程的基礎上,著力實施“11426”行動計劃,即到2012年底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1戶,百億到千億的企業達到10戶,十億到百億的達到40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00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0億元。出臺《關于鼓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科學發展的實施意見》,努力營造對企業家政治上關懷、生活上關心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突出抓好100戶重點企業發展,加強對大企業、大項目的調度,進一步挖掘大企業領辦工業園的潛力,不斷擴大大企業領辦工業園的規模和數量,充分利用園區基礎設施優勢和品牌優勢,積極與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合作,共同開發建設大項目,積極爭取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促其膨脹規模,提升產業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對列入全省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的140家成長型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其盡快做大做強,及早作為第二梯隊跨入全市骨干企業行列。

(六)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制定我市《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加大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力爭新發展擔保公司3家,總數達到28家,信用民營企業達到320家以上。充分發揮全市8家典當行的優勢和作用,力爭典當總額比上年增長40%以上,其中對中小企業當金增長50%以上。研究制定《濱州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產業集群的意見》,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促進民營經濟形成特色產業集群結合起來,重點圍繞產業鏈的延伸培植優勢民營企業,促進民營經濟的集聚、整合、優化和升級,爭取再有3處產業集群列入省級產業集群,1處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列入國家級服務平臺。進一步搞好培訓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管理水平,力爭全年培訓2000人以上。

(七)著力加強運行監測,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緊緊圍繞國家宏觀調控以實現“兩防”為目標的要求,密切關注宏觀政策對工業經濟運行和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做到超前預測,及早把握,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前瞻性。二是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縣區運行情況的跟蹤監測,及時反映各層面運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對出現較大波動的企業和領域進行定量分析,對重大增減因素進行客觀評估,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三是進一步強化煤電運協調保障工作。著力優化煤炭、電力、運輸供給結構,加強上下游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配合。積極推進應急體系建設,強化運行協調機制,切實做到反應迅速、步調一致、統籌兼顧、保障有力。四是改進和完善經濟運行分析監測指標體系,定期調度分析百強企業資金周轉、項目建設、原材料供求、價格走勢等生產經營情況,著力提高分析預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科學決策,指導工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依據。

東營市:

(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集聚集約發展。積極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重點推進華泰45萬噸高檔銅板紙、60萬畝速生林、50萬噸離子膜燒堿、盛泰800萬套車輪、勝通10萬噸鋼簾線、利華益120萬噸催化裂化、科瑞50套高深鉆機等50個投資過億元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產業集群。落實好六個產業鏈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協作配套能力,加快化工、紡織服裝和汽車配件三大產業集群發展。推進銀企合作。召開重點項目銀企洽談會,擴大信貸規模,做好市技改項目扶持和國家及省扶持項目爭取工作,加大技改項目投入。大力實施骨干企業帶動戰略。全力推進與中海油的戰略合作。支持企業擴張項目、提升層次、增強實力,大力開展產業招商和企業招商,支持大企業合資合作,引進戰略合作者,推動骨干企業進入跨國公司產業鏈條和全球營銷網絡,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30家。繼續實施省、市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強化資金扶持、經營者素質培訓、上市融資輔導、企業信用建設及信息化推進,培育大企業后備力量。切實搞好企業家培訓。繼續開展EMBA教育,創新培訓形式,拓寬培訓渠道,提高企業家的思想境界和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二)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加快推進產業布局優化。支持縣區企業、油田存續改制企業和招商引資項目向臨港產業區和高端產業區集聚發展,將臨港產業區建成生態化工基地和能源供應基地,將東營經濟開發區建成黃河三角洲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承載區。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突出發展以油田改制企業為主體的石油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和以信義、盛泰車輪等為代表的汽車零配件產業,推進石油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大電子信息項目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東營經濟開發區軟件園建設,支持阿波羅功率半導體、光伏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高端產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增長點。

(三)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圍繞主業和主導產品,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建設引領產業發展、服務自主創新的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爭取更多的企業列入省“雙百工程”,力爭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2個、市級5個,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注重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和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強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抓好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項目實施。推進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圍繞重點產業和關鍵技術,爭取實施技術創新項目60項,列入省重點10項。積極爭創知名品牌。依托骨干企業,培育一批技術領先、市場信譽度高的優勢產品,爭創名牌產品、免檢產品和馳名、著名商標,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轉變。

(四)強化節能降耗工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節能工作督查和執法監察力度。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新要求,完善節能降耗工作責任制,抓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的實施,認真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嚴把新上項目準入關。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的監督管理。落實差別電價和超耗能加價政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抓好重點節能項目建設。發揮市節能降耗專項資金的作用,積極開發和推廣節能降耗和能源替代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好3個“節能20項”工程。發展新型能源。加快推進國華瑞豐河口、利津風電、大唐東營風電、慧恩公司生物柴油、東營光伏太陽能電池片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工建設和投產運營,促進用能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抓好循環經濟“1320”工程,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支持發展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資源循環式利用,完善企業、生態工業園區、縣區三個層面的工業循環經濟體系,建成1個市級循環經濟型縣區、3個工業園區和20家企業,爭創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城市,逐步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

(五)加快發展以消費為牽動的現代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部署,出臺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培植服務業“四大載體”的意見和服務業發展績效考核辦法,明確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和商貿流通產業。強化“資金、人才、體制機制”三大支撐,積極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發展現代物流,搞活商貿流通,積極推進重點工業企業物流業務的剝離,實現工業與服務業的協調共進,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努力在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推進商業骨干企業“三項改造”。大力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發展新型業態和高端服務業。推動城鄉市場消費。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進工程”,扎實做好“家電下鄉”試點工作,積極發展各類社區服務業,突出抓好勝大超市、便民超市的布點工作。優化商貿流通發展結構。科學調整空間布局,做好“重點城鎮、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四大載體培植工作,加大市場改造建設力度,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促進網絡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依托“三路兩港一場”,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推進東營港物流園區、盛運物流和西郊鐵路貨場物流中心的建設,增強集散功能,形成區域性物流中心,發揮現代物流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