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4:53:00

導語:黨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截至200**年12月,我市共有基層黨組織70**8個,黨員1**.1038萬人。近年來,我市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強市富民、發展三明”這一中心,以“三增”(黨員增素質、支部增活力、工作增實效)為目標,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不僅在平時能發揮好作用,而且在抗擊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中也經受了考驗。

一、存在問題

我市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也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

1、組織體系不健全。一是組織設置有盲區。尤其在一些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仍存在著黨組織組建率低、黨的工作覆蓋面小、黨建工作滯后等問題。二是隸屬關系不順暢。有些上下級黨組織是松散掛靠關系,缺少行政、人事、產權等方面的聯系,上級黨組織不愿管、不愛管,下級黨組織不主動、自覺接受管理。三是組織變更不及時。一些基層黨組織如關閉、破產企業黨組織已經“名存實亡”,但未及時撤銷。一些基層黨組織如社區黨組織所屬黨員增多,但沒有及時升格或調整組織設置。一些國有企業及其上級主管部門沒有把黨組織的設置問題與企業改革問題同步考慮,同步操作,使得黨組織的設置滯后于企業改革的步伐。

2、組織功能不完善。一是貫徹執行功能方面的欠缺。一些基層黨組織對上級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在執行中走了樣,有的甚至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而有些基層黨組織則習慣于照搬照抄,不能、不會結合實際加以創造性的貫徹,貫徹執行的效率、效果都較差。二是利益整合功能方面的欠缺。一些基層黨組織不能有效地協調整合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不會做深入細致的群眾思想政治工作,處理解決矛盾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較弱。近幾年,一些地方發生了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充分暴露了基層黨組織在利益整合功能上的欠缺。三是服務引導功能方面的欠缺。一些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淡化,服務能力不強,如在農村稅費改革后,對如何有效地為群眾提供市場、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許多農村基層黨組織顯得力不從心,導致一些群眾對黨組織失去信心,而逐漸向“大款”、“富戶”和家族、宗教勢力靠攏,以致有些地方出現基層選舉中黨組織推薦的人選往往落選,群眾自發提名的人選反而占強勢的現象。

3、組織權威不突出。一是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戰斗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不健全,如個別改制企業的黨組織領導班子近乎癱瘓。一些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個體素質較低、執政能力較弱。有的班子鬧不團結,形不成戰斗力。同時,由于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事實上是由上級任命,黨員和群眾的認同感較低。據統計,目前全市任期屆滿未換屆的黨組織有277個,占總數的**%,領導班子不健全或不起作用的90個,占總數的1.3%。二是同其他組織的關系難協調。如近年來,村黨組織的傳統權威受到村委會的挑戰,一些地方村委會與村黨組織公開唱“對臺戲”,關系比較緊張。據統計,目前兩委關系不協調的村有118個,占總數的6.8%。兩委關系不協調的社區有7個,占總數的5.1%。三是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凝聚力下降。一些地方群眾對基層黨組織不信任、不支持、不擁護,遇到問題和困難不是首先想到黨組織,而是依靠宗族、宗教等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黨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組織活動不到位。一是一些基層黨組織活動不正常。據統計,全市有56個黨支部1年以上沒有開展活動,有35個黨支部有半數以上的黨員聯系不上,有22.9%的黨員反映所在支部開展活動次數偏少或幾乎沒有開展活動。二是活動內容缺少吸引力。一些基層黨組織在開展活動時,不能將其與本單位中心工作、業務工作有機結合,要么是游離于中心工作、業務工作開展活動,要么是以中心工作、業務工作代替黨的活動,不能激發黨員參與熱情,甚至讓黨員反感、厭倦。還有一些黨組織的活動存在娛樂化現象,達不到教育效果。三是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有的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僅局限于“”等傳統載體,而且又局限于讀文件、念報紙等形式,進行填鴨式灌輸。有的基層黨組織過于注重于活動形式,統計數字很可觀,形式上也轟轟烈烈,實際上是花架子。

5、組織成員不適應。從基層干部隊伍層面上看,許多干部在思想、作風、能力、素質上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一些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薄,少數干部在感情上疏遠群眾,在工作中脫離群眾,作風漂浮,不愿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缺少撲下身子抓落實的精神。一些地方由于沒有妥善處理好干群矛盾問題,黨群干群關系比較緊張。一些干部的身上有衙門習氣,親民意識不強,存在著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許多干部對如何搞好新形勢下的基層黨建工作認識不足,思路不活,辦法不多。從黨員隊伍層面上看,存在著思想素質與能力素質不適應的問題。思想素質不適應主要表現在部分黨員理想信念淡薄,對黨組織的認同感不強,缺少作為黨的一分子的意識與觀念。能力素質不適應主要表現在部分黨員文化水平低、缺乏一技之長,無法很好地引領發展、服務群眾。

二、原因分析

1、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化,導致基層黨建工作呈現不適應狀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利益分配和就業形式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由于未能及時適應這種變化,基層黨建工作呈現出不適應狀態。如各種社會組織、經濟組織不斷涌現,這些組織具有特殊的產權性質和制度,限定了黨組織的活動空間,黨組織的設置方式與活動方式未作出相應調整,黨員對黨組織的依托感和歸屬感逐步淡化。又如社會經濟成份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流動日益頻繁、身份可變性增加,社會成員有了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的自由,傳統的思想高度統一局面不復存在,這些復雜的外部環境都給基層黨建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2、黨的建設受思維定勢和傳統模式的束縛,導致基層黨組織建設變得滯后。由于蘇共模式的長期的影響并未完全消除,在領導計劃經濟過程中形成的觀念還未完全消除,沒有完全擺脫我國政治實踐中形成的對政黨政治的誤解等原因,直到今天,我們黨的建設還受思維定勢和傳統模式的束縛,過去習以為常的組織結構、體制和運作方式、活動方式等,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也反映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上,如習慣于把基層黨組織凌駕于其他組織之上,把基層黨組織行政化、官僚化;習慣于行使權力為主的領導、強迫命令型的領導;習慣于直接包辦、干預社會各領域、各種組織的工作;習慣于家長式的教育管理、不尊重黨員和群眾的權利,等等,這些都使基層黨建工作變得相對滯后。

3、基層黨組織的資源優勢不斷弱化,導致基層黨建工作難度不斷加大。過去,我們黨通過在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中建立自己的組織網絡實行“一元化”領導,基層黨組織掌握著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資源,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依存度比較高。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成為了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社會力量不斷增強,社會自治組織不斷發展,基層黨組織不再像過去那樣控制著社會的各類資源,群眾可以通過其他組織獲得其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對基層黨組織的依賴性和認同感減弱,導致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難度不斷加大。一些基層黨組織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有的地方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級組織無法正常運轉。據初步統計,全市有325個村財收入低于3萬元以下。少數社區黨組織缺少工作經費、活動場所,全市仍有11個社區黨組織無辦公、活動場所,有5個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無保障、干部待遇落實不了。

**、一些地方黨不管黨,導致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出現諸多問題。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認識不夠,在工作部署上未把基層黨建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認為抓經濟是硬指標、抓黨建是軟任務。同時,在實際工作中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勵和約束機制,抓與不抓關系不大,抓好抓壞一個樣,一些黨的組織和黨的干部自己都不想抓、不愿意抓黨建工作,導致基層黨建工作和黨員隊伍出現諸多問題。黨不管黨還表現在一些黨組織不會抓黨的建設,關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政策選擇和實際操作都出現偏差,無法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如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存在層次不分、方式方法單調、缺乏針對性等問題。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對黨組織、黨員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的現象。如《黨章》規定的“三無”黨員實際上很少被處置,這就形成了一種效應,導致越來越多的黨員有意識無意識地效仿,制度的權威性被虛置。

5、部分黨員不能正確把握黨性原則與市場經濟原則的有機統一,導致思想與行為出現偏差。市場經濟的求利原則、物質利益原則,往往注重個人和小團體的物質利益,而黨性原則注重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強調等量勞動的相互交換,并以此作為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黨性原則提倡奉獻精神,主張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追求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這些矛盾往往給黨員帶來在社會實踐中的兩難選擇。相當一部分黨員無法做到堅持黨性原則與市場經濟原則的有機統一,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有的黨員片面強調黨員社會角色的多重性,經受不住市場經濟的考驗,懷疑甚至動搖共產黨人黨性原則,喪失了先進性;二是有的黨員把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黨性原則局限在政治化、倫理化的框子里,造成部分黨員的“三觀”缺乏時代氣息,蒼白無力,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也體現不了先進性。

三、建議對策

1、調整組織設置,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的廣泛覆蓋。本著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黨員的教育管理、有利于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發揮,調整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使黨的工作及時有效地覆蓋到各個領域。在農村,要打破傳統的按鄉村行政體制或居住區域建立黨組織的格局,推廣“支部加協會”的做法,探索在產業基地、行業協會、勞務輸出群體、專業經濟合作區等各類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推廣村級組織“三級網絡”建設做法,探索農村黨小組設立的新形式,按照工作需要與黨員特長相結合、黨員自愿選擇與黨組織指定相結合的辦法,靈活設置黨小組。在社區,要重視及時在城市新區、開發區和新建居民區建立黨組織,根據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視情將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或黨委。在國有企業,要堅持企業改革與黨建工作同步推進,及時調整黨組織設置。對實行改制、兼并或其他形式改革的企業,要根據企業組織結構和黨員分布狀況的變化,同步組建、改建或更名黨組織。對善后工作全部結束、黨員組織關系接轉妥當的關閉、破產企業,應及時撤銷原企業黨組織。對處于長期停產狀態的企業,既可保留原黨組織設置,也可建立留守處黨組織。在“兩新”組織,要以實施“50100”計劃為重點,按照“先行組建、逐步提高、分類指導”的思路,加大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對暫不具備條件的,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方便工作”的原則,建立聯合黨組織。對暫時沒有黨員的,采取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的辦法,幫助發展新黨員、建立黨組織。同時,要及時理順黨組織的隸屬關系。要針對國有企業改革后產權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按照誰投資誰管理的原則,以產權關系為紐帶,明確企業黨組織的隸屬關系。

2、創新選育方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干部隊伍。一是選好配強領導班子。在農村,要廣泛推行“三推兩考一選”、“兩推一選”、“一推兩選”、“公推直選”等做法,把組織意愿與群眾意愿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民主競爭、廣納群賢的選人用人機制,真正使一些發展經濟能力強、有志奉獻農村、群眾普遍公認的農村優秀黨員干部進入鄉村領導班子。在社區,要采取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等辦法,采取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選派,從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復員轉業軍人中選拔等措施,把熱愛社區工作、熱心服務群眾的優秀黨員充實到社區領導班子中。在“兩新”組織,要著重從在中層以上管理崗位任職,懂經營、善管理、會黨務、善于與業主合作共事的黨員中挑選黨務工作者尤其是黨組織負責人。二要加強教育培訓工作。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按照“一手抓陣地,一手抓基地,理論學習、技術培訓、學歷教育齊頭并進”的思路,改革培訓方式、創新培訓手段、加大培訓投入,利用縣、鄉黨校進行系統培訓,利用示范服務基地進行實踐培訓,以大中專院校為依托進行提高性培訓,以電化教育為載體進行普及性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性培訓做法,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政治理論和市場經濟、科技知識和就業能力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三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要建立激勵保障機制,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要明確規定基層干部尤其是黨務干部應享有的政治、經濟待遇,積極推行村主干按貢獻定酬、村干部養老保險、從優秀村主干中招錄公務員等制度,及時撥付社區黨組織的工作運行費用,發放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生活補貼,解決干部的后顧之憂。探索建立黨務干部保障基金和提供固定補貼制度、解雇黨務工作者向上級黨組織報備制度等,維護干部的合法權益。

3、堅持多管齊下,始終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一是加強黨員發展工作。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好發展黨員的質量關。按照質量重于數量的原則,建立健全發展黨員推優、預審、公示、票決、責任追究等制度,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發展黨員。重點做好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干部中發展黨員的工作,不斷壯大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積極穩妥地在其他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通過在農村大力倡導“三向培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在企業大力倡導“三向進入”(把黨員培養為管理能手和技術骨干、把管理能手和技術骨干中的黨員培養為黨務干部、把黨務干部推薦進企業管理層),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二是加強黨員教育工作。以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為目標,全面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不斷改進黨員教育內容和方式,促進廣大黨員發展先鋒模范作用。如內容設置上要把政治理論與業務知識相兼顧,把提高思想覺悟與掌握實用技術、就業本領相結合,貼近黨員隊伍的實際;形式選擇上要結合不同黨員群體的特點,采取集中與分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在落實“”等黨內制度的同時,根據黨員群體的特點靈活選擇。三是加強黨員管理工作。著力建立黨員分類管理機制,根據不同群體、不同職業黨員的特點,對他們參加活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發揮作用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類型的黨員都能找到發揮作用的途徑。如可通過在農村黨員中推行劃組分類管理、設崗定責管理等方式,為農村無職黨員發揮作用提供舞臺。在推行黨員社區登記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三卡”(聯系卡、活動卡、反饋卡)等制度,落實在職黨員的雙重管理。通過建立“三定”(定期學習、定點活動、定期反饋)制度,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要按照“堅持標準、立足教育、區別對待、綜合治理”的方針,既堅決又穩妥地處置不合格黨員,疏通黨員隊伍“出口”。四是加強黨員服務工作。要變單純的管理為主動的幫助和服務。除在思想上政治上關心黨員的成長,從制度落實上尊重和保障黨員的權利,維護黨員的合法權益外,還要切實幫助黨員尤其是困難黨員解決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問題。

**、創新活動內容,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在農村,要以“三級聯創”為總攬,繼續深化整合“農業155”、“村會協作”、“雙帶雙創”三項活動,努力構建完善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要推動“三級聯創”活動深入開展,使創建格局不斷完善,創建典型不斷涌現;要進一步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業155”服務網絡,為農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要普遍開展“村會協作”,不斷拓展協作領域,完善工作機制,規范運作程序,使其在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要全面開展“雙帶雙創”活動,力爭使5%有勞動能力的農村黨員成為經濟發展大戶,在3年內有30%的村組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各類中介組織。在社區,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創建城市黨的建設先進區(市、縣)、“五個好”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為目標,建立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構建以“一崗一隊一站一校”為主要內容的黨員教育管理網絡,著眼于社區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廣泛開展“駐地共建、結對共建、春風送暖、黨員奉獻日”等主題實踐活動,為社區群眾提供便民利民服務,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在國有企業,要繼續以“遠學南紡,近學三鋼,爭創四好”、“雙先雙增”黨員先鋒崗、先進班組責任區,為黨旗增輝,為企業增效等活動為總攬,指導企業黨組織結合實際,廣泛開展各類創先爭優活動,增強黨組織服務企業發展的功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業,要按照“企業需要、業主支持、黨員歡迎、員工擁護”的要求和“業余、靈活、多樣、務實”的原則,不斷深化“雙增雙比雙聯”活動,深入開展創建“五個好”黨組織及“六個一”(掌握一門過硬技術、提出一項合理化建議、創造一項有影響的工作業績、幫助一名困難或后進職工、培養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爭做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活動。

5、改進工作方式,鞏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政治)核心地位。一是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與充分發揚民主的關系。要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不斷健全和完善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在民主選舉環節,要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比如,要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適當擴大差額推薦和差額選舉的范圍和比例。尊重黨員的選舉意志,嚴格控制選任制領導干部任期內的職務變動。要認真總結在農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實行“兩推一選”的成功經驗,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的范圍。在民主決策環節,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基層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進一步發揮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在民主管理環節,要通過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帶動和推進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職工(代表)會議制度的鞏固與落實,確保基層黨員群眾的決策參與權。二是處理好黨組織與其他各類組織的關系。要通過落實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村(居)委會定期向黨組織報告工作、村(居)委會與黨組織雙向評議工作等制度,理順村(居)委會與黨組織的關系。村(居)黨組織班子成員與村(居)委會中的黨員成員可交叉兼職,提倡黨組織書記和村(居)委會主任經過民主選舉由一人擔任。要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廣泛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辦法,形成企業黨組織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企業黨委會議事規則、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決策前黨政主要負責人協商溝通制度、黨組織負責人參加行政辦公會制度及黨員行政負責人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等,理順企業黨組織與行政機構的關系。三是處理好管理與示范引導的關系。要注意改進思維方式和領導方式,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和民主權利,促進工作方式從指令、干涉的管理式向服務式轉變,用教育引導、示范服務的方法,正確處理和解決各種新矛盾、新問題。如在農村,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創辦黨員干部示范服務基地等形式,由黨員干部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幫著群眾富。在社區,通過組建黨員服務隊伍,健全社區服務網絡,開展結對共建、互助幫扶等實踐活動的形式,著重解決社區居民群眾在就業、生活、教育方面的實際困難。

6、健全工作機制,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一是健全責任機制。要把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的任期工作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明確職責分工,并制定出科學、合理、客觀、全面、便于操作的考核辦法和工作實績評價標準及激勵措施,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從制度和機制上強化市、縣委書記“第一責任人”、黨委書記“直接責任人”、基層黨組織書記“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工作格局。要廣泛建立黨員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點制度,以點帶面,推動工作。二是健全協調機制。要在充分發揮各級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作用和成員單位職能作用的基礎上,利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聯系會議、國有企業黨委書記聯席會議、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分會)、非公有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等平臺,協調各級各部門共同做好工作,形成共同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合力。三是健全幫扶機制。要積極借鑒“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南平經驗,繼續采取下派干部、領導掛點、部門幫扶、結對共建等綜合措施,從資金、人力、物力、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大相對后進黨組織的整建幫扶力度,幫助其解決在人員、陣地、設施、經費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尤其要充分發揮各級下派任職村干部的作用,積極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讓他們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