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產出分析法報告

時間:2022-09-05 03:33:00

導語:投入產出分析法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投入產出分析法報告

稅源管理主要包括稅源監控、分析和評估三個組成部分,如何針對不同行業及產品的特點,實施有效的行業稅源監控、分析和評估,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如東縣國稅局三分局將“投入產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入行業稅源管理,已在棉織生產、健身器材生產、鏈條生產三個行業成功地進行試點,探索出一條稅源管理的新路子。

一、“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現行稅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是現行的稅負監控、分析和評估方法應用的效果不佳。目前,縣以上國稅機關稅源監控和評估主要側重于稅源與GDP總量及稅負變化的表象分析與監控,重點分析宏觀稅負、地區稅負、行業稅負及其變化規律,定期行業稅負信息,建立稅負評估指標體系,為基層稅務部門稅源監控和評估提供了部分依據,基層稅務部門依據上級稅務機關的大量稅負信息進行稅源監控分析和評估。由于上級稅務機關的是粗線條的行業稅負,未能延伸到具體產品;加之影響行業稅負的客觀因素較多(如:產品和原材料的價格變化、產品結構和存貨期初與期末數的變化等),導致稅負的可控性較差,稅負分析評估的變數較大。

二是多數納稅人財務信息和納稅申報信息的失真,導致基層稅務部門依據財務信息和納稅申報信息進行稅源監控、分析和評估走入了誤區。基層稅務部門現行稅源管理的主要信息,來源于納稅人的納稅申報資料和財務數據。由于多數企業存在實際經營狀況與財務信息和納稅申報信息不相吻合的的問題,導致財務及稅收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較差,往往也導致基層稅務部門稅源監控、分析、評估結果的誤差。

三是基層稅務部門人力資源的現狀難以滿足現行稅源管理模式的需求。基層稅務部門的稅收管理員是稅源監控和分析評估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具體負責對所管轄納稅人的稅源監控,并對低稅負企業進行個案分析評估。這就要求每個稅收管理員對本轄區內所有不同行業及生產不同產品的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與財務信息和申報信息關系進行綜合分析調查,查找疑點、搜尋證據、約談補稅。但基層稅務機關的現狀是一線征管力量缺乏,難以有足夠的人力來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同時整體素質不盡人意,難以對稅源進行有效的管理。

(二)“投入產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

投入產出法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學家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創。主要應用于國家客觀經濟的統計分析和預測,后來又發展到企業微觀經濟價值鏈利潤最大化的預測和分析。我們認為稅務機關將“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應是:通過對某行業及產品與稅收相關的生產要素的投入和生產成果之間的數量依存關系的研究和綜合分析,為考察企業收入與成本和銷項稅金與進項稅金申報的真實性和正確性提供依據。其主要方法是:基層國稅機關選擇本地區的重點稅源行業或納稅異常行業生產的不同產品在進行典型調查、解剖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可控指標推導出投入產出計算分析模型,經過理論計算分析和實地調查測算,確定不同產品的投入產出監控指標預警值。在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制訂行業稅源監控管理辦法和相應的稅源監控臺賬和報表。對不同產品的實際投入產出率與該指標的預警值進行差異分析,尋找投入和產出中的疑點,收集證據,為稅源評估和檢查提供依據。

“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監控、分析、評估的主要指標是投入產出率,它是指產出某一產品或下腳料的重量與投入的原材料重量、動力量、人工量、設備等生產要素的比例。按投入的生產要素種類不同可劃分為材料投入產出率、能耗投入產出率、人工投入產出率、設備投入產出率等。具體劃分材料投入產出率有原材料投入產出率、輔助材料投入產出率、包裝物投入產出率;能耗投入產出率有電耗投入產出率、煤耗投入產出率等;人工投入產出率是指實行計件工資核算的直接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設備投入產出率是指主要生產設備的機臺產出率。

“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行業稅源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1)遵循“友情管理”的原則。采用“投入產出率”預警為主、稅負預警為輔的方法實施友情提醒,為納稅人提供預警幫助,一方面促進納稅人自查自糾,把問題解決在萌芽和起始階段;另一方面也為納稅人申報納稅提供了“紅線區域”,有利于促進納稅人自覺提高稅收遵從度。

(2)遵循“稅源監控分析與評估檢查相結合”的原則。將“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的管理,從原單一財務數據監控分析拓展到非財務數據的監控分析,從原單一的稅負的監控分析擴展到投入產出率監控分析,并將監控分析中發現的異常數據,作為評估檢查的依據,有利于實現行業稅源分析監控與評估檢查的有機結合。

(3)遵循“打擊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對投入產出監控指標在預警區域內的納稅人,除舉報案檢查和專項檢查外原則上不安排評估檢查;對預警區域以外的納稅人,要求其作出書面分析說明,責任區調查核實,發現異常戶列入分局重點評估檢查。這樣有利于集中力量重點打擊不聽勸告和惡意偷稅的少數納稅人。經一年多的實踐證明:三個行業“投入產出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管理后,有80%以上的納稅人的投入產出率主動進入預警區域。

(4)遵循“加強稅源管理與規范財務會計核算及企業內部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對不同企業的同類產品及不同時期的“投入產出率”分析比較和講評,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設計的相關監控臺賬和制度,也有利于促進企業提高財務核算水平。

(5)遵循“稅源管理科學化與精細化并舉”的原則。通過理論分析和調查測算,確定投入產出監控指標體系和分析模型,規避了現行稅源管理中財務及申報信息失真、稅負的可控性和可比性較差等因素的影響,以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率”為軸心,將稅源的監控、分析和評估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投入產出分析法”稅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內容的科學化。應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可監控、分析和評估每一種產品主要生產要素的投入和產出,輔助以詳實有效的行業稅源監控管理制度和監控分析報表和臺賬,充分顯示“投入產出分析法”行業稅源管理的精細化。

(三)“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的監控、分析和評估所取得的成效

1、有利于基層稅務機關從單一對企業財務數據的監控、分析和評估拓展到對生產要素等非財務性數據的監控、分析、評估,能較好地解決因企業財務信息失真導致基層稅務機關依據財務信息進行監控、分析和評估走入誤區的問題。

2、有利于基層稅務部門從原單一對稅負的監控、分析和評估擴展到投入產出率監控、分析、評估,能較好地解決現行的稅負監控、分析和評估方法應用效果不佳的問題。投入產出率指標一般都反映到具體產品。因此投入產出率指標比稅負指標和可比性更強、可控制更大、影響的因素更少。

3、有利于基層稅務機關改進稅源管理模式,能較好地解決責任區管理人力資源匱乏,稅源管理效能低下的問題。將“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管理,各基層單位可選擇本地幾個重點稅源行業和納稅異常行業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分行業確定監控指標及分析模型和具體的稅源監控、分析、評估方法,責任區一線管理人員可依“菜譜做菜”。避免各地對相同行業的重復研究或無章可循的現象的發生,也能較好地解決責任區一線管理人力不足和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促進稅源監控分析、評估效能的提高。

2005年8月我分局首次將“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健身器材生產行業取得明顯效果。經《征管信息系統》查詢,本轄區25家企業04年稅負為2.99%,05年稅負上升至3.12%,06年1-5月份上升至3.84%,對少數低于投入產出監控指標預警值的企業采用投入產出評估補稅47.8萬元。

二、“投入產出分析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內容

(一)深入調查,掌握行業產品生產及稅源管理的特點

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法”進行行業稅源管理,首先必須對行業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相關投入產出流程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行業稅源管理的特點和盲點,調查測算投入產出參數指標值。具體內容:一是調查本地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品種、類型以及各類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流程等信息。以便全面了解本地行業生產的產品品種及生產工序和環節;二是調查本地該行業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產品相關成本項目的生產成本、產成品率、產品損耗率以及產品的產銷率等,以便全面了解本地該行業企業各個環節的生產費用、增值情況;三是調查企業各種產品各環節的主要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原材料的來源渠道、對象以及產品銷售渠道、對象等,以便了解企業原材料流和產品流的物資運動情況;四是調查分析本地該行業稅源的特點及稅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選擇部分典型企業應用納稅調查和評估、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本地區該行業稅源管理的盲點和弱點,以便對癥下藥,尋找適宜的投入產出監控指標。

(二)多方論證,建立行業投入產出監控指標體系和分析模型

“投入產出法”應用于行業稅源管理的難點是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行業投入產出監控指標體系和分析模型。我們的做法:一是通過典型調查測算出各投入產出指標,分析論證其可控性和與該行業稅源管理盲點及弱點的針對性,從而選擇稅源監控指標。首先要分析論證其必要性。即選擇的監控指標體系要盡可能地針對該行業稅源管理的盲點和弱點;其次是分析論證其可行性,即所要選擇的投入產出監控指標要具有較強的可控性。我分局應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對健身器材生產行業、棉織行業和鏈條生產行業眾多投入產出指標的調查測算和分析論證,建立的監控指標體系為(1)健身器材生產行業的原料鐵投入產出率、下腳料產出率。(2)棉織企業的百米布耗紗量、機臺產出(各機型常規日產量);(3)鏈條生產行業產品產出率、下腳料產出率、投料無形損耗率。二是對所選擇的監控指標進行分析推導,建立相應的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并論證其正確性和普遍適用性。如:經調查,本轄區30多家棉織企業目前正在生產的棉布產品有51種,所用原材料棉紗的規格有19種。其監控指標之一百米布耗紗量計算分析至少應涉及的變量有棉布的經密、緯密、布寬和所用原材料棉紗的紗支數四個變量。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并進行相應的論證。方法:首先在典型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推導,建立投入產出分析模型。依據:一方面是來源于典型抽樣調查測算的大量數據,另一方面向專業人員咨詢尋求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從方法論角度講這是一種從個別經驗資料推理一般規律的過程。其次,依據投入產出分析法模型計算出各產品及所用不同原材料的投入產出監控指標的模型值,到眾多生產不同產品的企業進行可行性論證,以確定各種產品投入產出監控指標的實際近似值。因為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模型計算出的部分投入產出率,并未考慮到模型變量以外的因素及非常規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對模型值與實際值的偏差進行必要的修正。

(三)強化監控,出臺行業稅源監控管理辦法

根據“投入產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為有效實施行業投入產出監控,我分局研究出臺了《投入產出稅源監控管理通則》,明確了投入產出稅源監控的監控目標、監控指標、監控體系、業主責任、會計責任,以及為輔助投入產出稅源監控需明確的材料核算、商品核算、成本核算、發票使用、監控報表和稅務監督等事項的一般性要求。在上述《通則》的框架下,我們還針對各行業的特點,分行業出臺了《行業稅源監控管理辦法》,其主要內容一是向納稅人公布該行業投入產出監控指標及預警值,引導納稅人進行自我對照,實現自查自糾,對投入產出監控指標低于預警值的企業要求在當月納稅申報時書面說明原因,報責任區稅源管理人員進行調查核實,發現疑點報分局重點評估、檢查。二是針對不同行業明確了“行業稅源監控分析報表”的報送及投入產出監控臺賬的記載要求。由于投入產出稅源監控信息缺乏有效的來源渠道,分局研究設計并要求企業每月報送《行業稅源監控分析月報表》,同時為輔助稅源監控分析,還針對各行業的特點設計稅源監控臺賬,要求納稅人及時記載備查。責任區稅收管理人員定期抽查,并納入責任區每月巡查的重點項目內容。三是明確不同行業稅源投入產出監控管理的其它具體要求。

(四)規范核算,提高投入產出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是應用“投入分析法”正確進行稅源監控、分析、評估的基礎。針對企業財務核算不健全、數據不準確的現狀,分局研究出臺的《投入產出稅源監控管理通則》明確規定:⑴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品種、類別和規格分別設立“原材料”二級科目,庫存商品應分各種產品設立二級科目,實行數量及金額核算,準確核算反映各類產品投入產出數據;⑵明確材料及產品單位計量換算。如鏈條生產企業,鏈條產品的計量單位根據客戶的需求,除以重量為計量單位外,還有以根數、箱數、長度等為計量單位,這就需要根據投入產出分析模型的要求,統一以重量為計量單位進行換算。

(五)優化評估,建立稅源投入產出分析評估體系

一是從分析評估的內容上,注重將投入產出因素的分析評估與納稅人申報增值稅和所得稅及稅負的分析評估實行有機的連接:⑴將生產要素中材料、動力投入數及相應存貨期初、期末的變化數與申報增值稅進項稅金進行關聯分析評估;將產品、下腳料的產出數及相應存貨期初、期末的變化數與申報增值稅的銷項稅金進行關聯分析評估,為增值稅的分析評估提供依據;。⑵將生產要素的投入數、產出數與相對應的生產成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進行關聯分析評估,為所得稅相關內容的分析評估提供依據;⑶在對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數分析評估的基礎上,綜合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變化、價格變化、產品結構變化等因素分析評估,從而為異常稅負分析、評估提供依據。

二是從分析評估的機制上,建立了責任區和分局兩級分析評估體系。我分局明確⑴責任區稅收管理員是負責納稅人稅源投入產出監控指標的日常分析評估,每月對納稅人報送的《行業稅源監控分析月報表》進行分析,對監控臺賬進行巡查。對投入產出監控指標異常戶要深入進行分析調查,按月向分局綜合股提供分戶投入產出分析報告,發現疑點報分局重點評估檢查。⑵分局綜合股設分行業稅收分析員,負責為責任區稅收管理員做投入產出分析輔導,并按月匯總、分析上報該行業投入產出異常情況,按季召開行業投入產出分析例會,負責需重點評估、檢查對象的選案,報分局研究后由綜合股實施。

三是從分析評估的方法上,注重人機結合。手工操作與軟件生成的行業稅源管理軟件相結合是稅源分析評估的最佳方式。手工操作能較綜合考慮不同企業的個性,但工作效率差。分局正在籌劃開發科學實用的行業投入產出稅源管理軟件。⑴設立投入產出數據庫,并不斷地進行動態維護和更新,為稅源分析和評估提供真實有用的信息和數據。⑵將行業相關指標、投入產出率監控指標、稅負指標數據充實到數據庫中,結合實際情況及稅收業務需求,搭建基礎數據信息和組織實施兩個平臺,力求逐步建立一個科學實用的行業投入產出稅源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