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工作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5-09 09:46:00
導語:對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工作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圍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制定了積極的就業政策,對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產生了積極影響。近年來,糧道街黨工委一班人始終把社區建設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載體,抓住就業熱點,突破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的瓶頸,搭建就業平臺,組織專門力量,開發各類就業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開辟了街道社區就業工作的新天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何立足街道實際,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素質和競爭能力,發揮社區優勢,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更多的開發就業崗位和創造就業機會,則是我街勞動保障服務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
一、本街道的勞動保障工作現狀
糧道街地處武昌區的繁華地段,屬典型的老城區。下設12個社區居委會,其中社會型居委會8個,家屬型居委會4個。常住人口近5萬人。全街現有登記的下崗失業人員3071人,辦理再就業優惠證2977人。依靠社區平臺,共開發社區就業崗位2157個,幫助148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460名失業人員全部交由社區管理,初步實現了“就業工作進社區,社會保障入社區,城市低保在社區”的目標。在長期的勞動保障工作中,我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抓街道社區服務平臺建設,實施三大工程。
一是窗口工程。針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內容新、要求高、涉及對象特殊等實際情況,強化責任體系,落實工作目標,制定了勞動保障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服務承諾,購置了電腦、通訊工具等辦公設施,把工作職責、管理制度、《再就業優惠證》申領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申辦、職業介紹等辦理流程公布上墻,并設立政策法規宣傳欄、公示欄,讓群眾及時了解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知識,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切實為辦事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場地到位、經費到位、工作到位、制度到位。
二是基礎工程。我街組織12個社區勞動保障站的工作人員深入到每個樓棟,挨家挨戶對轄區內居民的就業狀況、培訓就業愿望、經濟狀況以及低保情況等進行登記。做到了“六清”即下崗失業清、家庭狀況清、社保關系清、就業意向清、安置去向清、培訓技能清,并建檔建卡,健全了各項基礎臺帳,納入信息數據庫統一儲存,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就業服務基礎管理系統。最公文站三是信息工程。我們利用微機與區勞動力市場聯系,定期收集空崗信息,再根據用工條件組織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人員應聘,對應聘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及時掌握就業情況。
2、抓社區就業崗位開發,拓展社區就業渠道。
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通過定期走訪轄區內企事業單位、機關,對社區治安、市場管理、環境管理、物業管理等管理性就業崗位和保安、保潔等公益性服務崗位做到底子清、情況明。今年共新開發就業崗位575個。一是街道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利用打造“胭脂山衣坊”和加強城市管理增加協管員的契機,為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崗位107個。二是立足社區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社區服務業,充實和發展社區家政服務站,指導民主路社區、小東門社區建立巾幗家政服務站、孤殘兒童帶養服務站,提供就業崗位227個。三是促進企事業單位、學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改革力度,利用湖北美術學院后勤管理社會化之機,與承接其后勤服務的珠江物業公司積極聯系,提供門衛、保潔員、保安員等就業崗位50個。四是鼓勵和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3、抓社區就業援助,幫助特困群體再就業。
以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為重點,對特困的下崗失業人員開展“送服務、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溫暖”的“五送”援助活動。對特困群體開展一對一的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印制服務卡三千余份,設立熱線電話,為困難群體提供方便快捷服務。堅持開展困難群體“122”扶助行動,即對工作不挑不揀的困難群眾實行1次登記,2次推薦,2個工作日內保證就業的承諾服務。組織開展了送崗位進社區活動,對大齡就業困難人員提供零距離服務,使用人單位和特困人員直接見面,相互選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對有特殊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還積極開展了愛心救助活動。街道機關黨支部與轄區內的3戶特困家庭結對子,開展幫扶活動;在社區開辦了“愛心超市”,為困難家庭提供生活幫助,為5名患重大疾病的下崗失業人員捐助資金萬余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同時還為7戶有特殊困難的下崗失業家庭建立了困難救助戶檔案,定期為特困家庭發放救助。
4、抓社區職業培訓,增強實現再就業的能力。
針對轄區內有封閉性的小區,缺乏物業管理人員,我們就組織10名特困群體人員參加區培訓中心物業管理培訓。今年四月份我們根據特困群體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技能單一等情況,適時組織舉辦了家政服務培訓班。七月份又根據一些下崗失業人員有項目、有資金,但苦于經營能力有限的情況,舉辦了SYB創業培訓班。通過培訓讓特困群體從觀念上發生了根本變化由“等、靠、要”被動接受就業轉變為主動選擇就業。今年就有232人參加了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其中有153人實現了就業。目前已開展創業培訓90人,讓一批有一定創業能力的下崗失業人員成功地實現了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還新增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困難群體再就業。實現了培訓促創業,創業帶就業的良性互動。
二、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分析
在總結經驗、發揮優勢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分析了在勞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現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亟待改變。要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就要使他們面對現實認清就業形勢,更新就業觀念,在逆境中重新找準自己的位置,適應社會需求。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下崗失業人員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拉不下面子,對再就業期望過高,對工種、工資待遇等所提要求也不切實際,還有些下崗失業人員有畏難情緒,消極等待思想嚴重,缺乏自信心。
2、可供整合的轄區資源有限。由于街道地域環境狹小,在社區和轄區范圍內提供的就業信息和公益性崗位有限,待遇也比較低;其次,勞動力供求關系錯位,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個內在原因。從下崗失業人員與市場的供求現狀看,雖然總量供過于求,但在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卻供給不足,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一邊是有人無事干,一邊是有事無人干;一邊是有事不愿做,一邊是有事不會做。
3、勞動保障員的水平和能力跟不上發展趨勢。隨著形勢的變化,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還不能擺脫上級下指標、領導派任務的傳統習慣,窮于應付、事務纏身,超前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危機意識、自主意識都亟待加強和提高。
三、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的主要對策及建議
再就業工作任重道遠,街道要繼續堅持以“面向社區、
靈活就業”為指導方針,由街道勞動保障服務所向各個社區的勞動保障服務站輻射,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辦好,把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作為街道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落實政策,提高技能為重點,以勞動力市場網為平臺,以創充分就業社區為契機,探索再就業的長效就業機制。為此需要增強三種意識,突出四個重點,強化五項措施。
一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三種意識。1、增強社會意識。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連續3年召開全國性會議,對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部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將對維護社會穩定產生積極影響。2、增強服務意識。要繼續按“以人為本”的原則和就業服務“新三化”的要求,不斷完善就業服務的各項規章制度,改進工作作風和方法,做到耐心聽取、細心詢問、用心解答、精心辦理、熱心服務。3、增強市場意識。在市場經濟時期,社會對勞動力的吸納靠市場選擇,要逐步樹立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再就業工作方針。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再就業機制,才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二要以點帶面,突出四個工作重點。1、發揮街道社區服務平臺作用,完善工作機制,改善創業環境,增加就業崗位。全面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確?!傲憔蜆I家庭”中至少安置1名有就業愿望人員上崗就業。2、探索建立信用社區、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聯動機制,為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創造條件,形成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創業者帶動就業的新格局。3、加強街道社區服務平臺和信息網絡的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時傳送到轄區居民,使下崗失業人員不出社區就能得到高效的服務。4、對困難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援助和服務。用“五送”即“送服務、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溫暖”來解決困難群體再就業的難題,向每一位援助對象發放一份就業政策宣傳手冊;幫每一位已就業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為每一位急需就業的援助對象提供一套針對性援助服務。
三要提升工作要求,強化五項措施。1、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街道社區平臺建設。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十一五”期間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指出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因此進一步加強領導,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工作平臺的整體功能作用就顯得愈加重要。2、廣泛深入開展政策宣傳,為政策實施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在街道社區組織開展就業政策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支持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良好氛圍。3、科學地制定街道2006年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并層層分解,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制。建立“目標到單位、責任到部門、任務到個人”三落實的工作機制,健全轄區用工單位、中介組織的再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月工作例會制度,再就業工作季度情況通報制度和半年檢查督辦制度。4、促進經濟發展,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努力實現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大力發展街道經濟和社區服務業,以新增就業崗位促進就業。5、加強勞動保障工作隊伍及素質建設。勞動保障工作政策性強、要求高,必須強化業務培訓,落實工作經費,提高工作質量。
- 上一篇:勤奮+務實=收獲
- 下一篇:中蘇農業集體化成敗得失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