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明城市對社區建設交流

時間:2022-10-22 01:15:00

導語:創文明城市對社區建設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文明城市對社區建設交流

根據中央文明委的決定,全國首批10個文明城市將于9月評選產生,青島市是公示的候選城市之一。8月上旬,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組對青島市創建文明城市情況進行全面測評。社區建設為文明城市創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文明城市測評檢驗了社區建設,為社區建設提供了諸多啟示。

社區是創城的主陣地,社區建設是創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全國文明城市評選,需要測評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等六大環境,比較集中的反映在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上。1997年以來,青島等城市社區建設工作不斷發展,特別是爭創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市活動中,社區建設有了質的飛躍,社區的平臺為創全國文明城市增色不少。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成為良好政務環境的典型代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規范活躍合乎測評體系的要求,陽光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線超過測評體系設置的優秀標準,基層自治組織網絡成為動員廣大居民參與創城的網絡,“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被移植成創城口號。測評組實地考察、暗訪、調查問卷都要進社區,創全國文明城市大量工作要在社區落實。測評組以暗訪為主,時間、入住賓館、考察點嚴格保密,不用所在市的車、不吃所在市安排的飯、不接受任何紀念品,暗訪在市、區、街三級領導無人陪同下進行。社區居委會干部成為創城的主力軍,做了大量的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

啟示之一:社區居委會管理水平提升但檔案管理尚需規范。測評組調查問卷中卻遇到了三種情況:一種是打開電腦,社區居委會所轄戶數、戶主名單、選民名單等資料齊全,測評組抽取幾戶即可入戶調查問卷;第二種是打開檔案櫥,逐個翻出所要資料;第三種是一社區居委會轄區有幾棟居民樓拆遷,原統計戶數和實際戶數不相符,提供不出準確具體戶主名單,延緩了工作進程。調查問卷中出現的三種情況,說明了社區居委會檔案管理需要進一步規范,社區居委會普遍配置了微機,轄區的調整等情況變化應及時整理,將資料錄入資料庫中,發揮微機的作用。

啟示之二:社區居委會民主直選不斷突破但達創城標準仍有難度。1998年8月青島四方區瑞昌路第六居委會在全國率先實行民主直選,歷經兩屆各地紛紛進行嘗試,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所有這些都是按“兩個過半”的原則進行,即選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的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規定的標準是“依法執行社區居委會直選制度,依法直選的社區居委會≥80%的選民參與選舉”這一標準顯然比過半標準高出許多。眾所周知農村是村民利益的共同體,村委會民主直選達80%以上不難。社區相對農村是個松散的利益共同體,加上人戶分離現象等因素,參選率達80%是比較難的。

啟示之三:社區居委會宣傳欄普遍建立但需要集中統一。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要求社區居委會宣傳欄應有精神文明、科普知識、居務公開等內容。測評組到一社區暗訪,看到了科普知識、文化活動宣傳欄,兩次均未找到居務公開內容,如果缺少內容是要扣分的。高度的責任心使測評組的同志第三次返回,終于在上述內容很遠的墻壁上找到居務公開內容。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宣傳內容分散會影響宣傳效果,各部門建的宣傳欄在社區應當集中統一,最好設在社區居委會門前開闊處,使居民閱讀方便。

啟示之四:社區扶貧濟困滿分通過但保持常態仍要不懈努力。測評體系要求要有專門扶貧幫困機構、經常性的捐贈活動、市民參與機制、實現應保盡保,這些條件比較容易達到。貧困率的統計、最低生活保障線大于本省同類城市平均水平、最低生活保障線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這些條件是一個動態過程,今天達標了不等于明天達標,保持常態需要多方努力,需要幾任領導的努力。最低生活保障線隨經濟發展逐步發展一項,要求統計5年來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增長情況。青島市自1999到現在4次提高標準,今后仍然逐步提高標準,這當然以財力為支撐。

啟示之五:硬件投入不斷加大但資源共享仍然是建設節約型社區的好辦法。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各級領導日益重視這項工作,財力投入不斷加大,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星光計劃”等硬件建設有了很大改善,但財力投入是有限的,永遠滯后于日益增長的居民群眾的需求和社區發展的。社會福利養老,測評體系要求每百名老人擁有床位兩張以上,財政投入建老年公寓是必要的,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達標。測評體系要求,每萬人應有500平方米以上綜合性多功能室內文化活動場所。這一條達標資源共享是必由之路,只有動員轄區內工廠、學校等單位,“敞開大門融入社區”實行資源共享的原則方能達標。

啟示之六:社區圖書援建活動是新突破但援建數量距達標甚遠。民政部、中央文明辦等中央四部門發起的“社區圖書室援建和社區讀書活動”為社區文化增加了靚麗的色彩,青島市市內社區全部完成。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要求,每百人擁有圖書160冊。援建的社區圖書室有圖書240冊,每個社區在4000人左右,百人圖書擁有量遠遠低于創城標準。許多區街又購置若干圖書,擴充社區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