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隊伍建設要點思考

時間:2022-10-11 03:01:00

導語:黨員隊伍建設要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隊伍建設要點思考

**年,全市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工作,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和構建和諧社會這個中心任務,以健全完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和深化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為主線,大力加強基層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完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切實抓好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認真總結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經驗和做法,完善措施,強化管理,切實加強黨員教育和管理。

(一)加強黨員教育培訓。要緊緊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這一主題,突出學習、遵守、貫徹、維護黨章這一重點,立足于黨員要成為自覺學習的模范,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模范,勇于創新、創造一流業績的模范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模范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黨員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突出政治理論、理想信念、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和黨員技能培訓,努力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的觀念、黨員意識和執政意識,牢記黨的宗旨,嚴守黨的紀律,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黨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提高黨員服務、帶領群眾的本領。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黨員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黨員教育師資隊伍。要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發揮好各類院校、培訓機構和科技示范基地等教育資源在黨員經常性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在全市建立一批面向基層、面向廣大黨員的開放式、互動性的黨員教育培訓基地。要以基層黨組織為單位,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以“”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學習、參加組織生活、通報等制度,加強黨員的日常管理。要嚴格按照中央規定的課時要求,合理安排黨員集體教育活動,創新教育活動方式,確保每年參加所在黨組織集中教育活動的時間,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黨員累計不少于12天,其他黨員累計不少于6天。黨員民主評議堅持以支部為單位每年進行1次。

(二)強化流動黨員的管理。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見》,嚴格落實黨組織在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責任,扎實抓好旗縣區、蘇木鄉鎮黨員服務中心建設和**村、街道社區、商務樓宇、集貿市場及各類中介機構等流動人口集中地區的黨員服務站點建設,對流動黨員全部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充分發揮流動黨員活動證的作用,著力構建“雙向聯系、雙向溝通”的流動黨員管理體系,形成多功能、全覆蓋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網絡。

(三)加大關愛黨員力度。樹立服務意識,建立健全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基層黨組織為黨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工作新機制,上級黨組織每年為下級黨組織至少辦1件實事、好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隨時隨地解決黨員群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形成黨內和諧。認真做好建國前老黨員生活救助工作,激發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原動力。要保障黨員權利,通過黨員優先參與村級事務決策、推行縣鄉黨代表常任制試點、黨員質詢會議制度等形式,為黨員在黨內生活充分發表意見搭建平臺,讓黨員享受應有的權利。

(四)創新黨員活動載體。總結借鑒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制定《關于深入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黨員承諾制,開展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繼續推行黨員責任區、黨員科技示范戶等主題實踐活動,積極為黨員發揮作用、履行職責創造條件。

(五)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要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黨員規劃,進一步建立完善發展黨員公示制、票決制、責任追究、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考核等制度,重點在農村科技帶頭人、致富能手和在職村干部中發展黨員,注重在退伍軍人、回鄉高中畢業生和優秀團員中發展黨員,注重在“兩新”組織和優秀外出務工青年中發展黨員,不斷把農村牧區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內來,努力做到把優秀的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組干部,增強發展黨員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二、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中心任務,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六中和中央“三級聯創”活動視頻會議精神,制定《關于深化農村牧區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先進旗縣區、“五個好”蘇木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基層滿意的旗縣區部門及群眾滿意的蘇木鄉鎮站所的創建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深化黨建工作責任制的落實。

按照中央《關于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精神,逐級明確責任,健全黨建工作責任體系,進一步深化黨建工作責任制的落實。一是要落實責任。按照各旗縣區委總體抓、蘇木鄉鎮黨委具體抓、**村黨組織直接抓的原則,進一步明確旗縣區委書記抓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職責,建立黨委書記就基層黨建工作向上級黨委進行述職制度。各地區要建立旗縣區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報告基層黨建工作情況制度、旗縣區委定期研究分析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制度,旗縣區委常委會成員要把履行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作為述職述廉的重要內容,各旗縣區委每年要向市委書面報告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要進一步完善旗縣區委、蘇木鄉鎮黨委、**村黨組織聯動共創的領導責任,嚴格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層層抓落實,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建責任網絡。要把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工作實績評定的重要內容,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和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督查工作制度,通過定期進行督查,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二是健全領導干部聯系點。認真執行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旗縣區黨員領導干部都要在農村牧區建立聯系點,每人聯系一個蘇木鄉鎮、兩個**村,定期對黨建工作、重大問題進行協調指導,抓點帶面,推動工作,使所聯系的蘇木鄉鎮和**村經濟社會有新發展,黨建工作得到新加強,農牧民人均收入有新提高。三是實施部門包村工作制度。旗縣區直所有部門都要包扶**村,既包經濟發展,又包基層組織建設,建立“一包雙責”工作責任制,幫助**村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提高**村黨組織的戰斗力。

(二)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發展壯大農村牧區經濟和**村集體經濟。

一是以發展壯大農村牧區經濟、**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標,深入開展干部大下鄉、部門包村等“結對幫扶”活動,充分發揮各部門和機關干部在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以“一助一”、“多助一”為主要方式,采取部門包村、黨員干部包戶的形式,組織市、旗縣區、蘇木鄉鎮干部,與**村干部一起,走出機關,投身農村經濟建設主戰場,建起縣鄉村三級干部服務鏈,結對包扶**村和農牧戶,共同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提供信息,技術、資金、項目等各方面的服務。二是多方籌措資金,扶持**村發展集體經濟。**村級組織要在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中搞好中介服務,在服務中增加集體積累。下鄉黨員干部要幫助**村班子對村級集體經濟狀況、村級債務、發展潛力等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有針對性地幫助村黨組織選準發展經濟的路子,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做好指導、服務和扶持,使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蘇木鄉鎮黨委要采取倒排查的方式,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逐個排隊,緊密結合村情,幫助村級組織理清思路,制定發展規劃,采取“一村一策”的辦法,確定壯大集體經濟的具體項目。力爭用3年時間,使**村集體經濟有較快的發展。三是要積極穩妥地化解村級債務,嚴禁產生新的債務。將化解鄉村級債務納入到鄉鎮蘇木領導班子的實績考核目標和村干部任期目標考核中,教育干部樹立“減債也是政績”的觀念,通過建立考核、清償、激勵、預警等機制,查清底數,明晰債權,落實責任,積極化解鄉村兩級債務。

(三)進一步深化服務型蘇木鄉鎮政府建設,提升“五個好”蘇木鄉鎮黨委創建水平。

主動適應新形勢,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突出為民服務這一重點,圍繞讓“黨員干部經常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和構建和諧干群關系這一目標,根據群眾的需求,不斷探索為民服務方式,創新便民服務載體,建立利民服務機制,建立健全便民服務網絡,進一步深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一是規范和完善蘇木鄉鎮服務大廳。要按照服務型政府建設實施意見的要求,對服務大廳進行統一規范,每一個蘇木鄉鎮都要建立起便民服務大廳,使服務型蘇木鄉鎮政府創建硬件達到有綜合服務大廳、信息平臺、便民服務組織、便民服務手冊、熱線服務電話、公開欄、干部去向板和規范化圖板的“八有”標準。同時,地域面積大的蘇木鄉鎮可充分利用被撤并的蘇木鄉鎮閑置用房,設立便民服務站,設立專職代辦員,實行坐班辦公。二是全面推行**村為民服務代辦制。要按照“有醒目門牌、有專門接待室、有服務熱線電話、有規范的工作流程、有黨員干部輪流值班”的“五個有”建設目標,健全和規范**村便民服務站,設立便民代辦點,配備專兼職代辦員,在各村民小組建立便民服務點,全面推行為民服務代辦制,使便民服務站成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中心。三是創新更加便民的服務方式。在實行固定辦公的基礎上,還要通過設立流動服務車、組建便民服務隊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定期到邊遠的**村現場辦公、在農村牧區集日上辦公;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搭建網絡服務平臺,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努力建設低成本、高效率、更便捷的服務型政府創建模式,以利于農牧民群眾生活的改善、農牧業生產的發展,農村牧區具體問題的解決。

(四)開展“五個好”示范**村創建活動,提升**村黨組織建設水平。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制定《關于開展“五個好”示范**村黨組織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以“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培育新農民、打造新機制、塑造新風貌”為目標,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與“五個好”黨組織建設目標相融合,充實完善,細化為班子一流、隊伍過硬、村強民富、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文明等6個方面內容,明確相應的創建標準,在全市選擇100個**村,大力開展“五個好”示范**村黨組織創建活動,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進程,提高“五個好”**村黨組織創建水平。各旗縣區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每個旗縣區選擇10個**村作為市級創建示范點,于**年4月10日前將名單報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

一是選優配強**村班子。進一步改革完善選用機制,拓寬選人用人視野,采取“兩推一選”和“公推直選”的方式,通過“選、育、派”等多種途徑,把一大批黨性觀念強、致富能力強、服務群眾能力強的優秀黨員人才選進村黨組織,配強**村“兩委”班子;同時,大力推行**村“兩委”干部交叉任職,提倡村支書和村主任“一肩挑”。積極推行**村班子和村干部創業承諾制度,依據**村干部的工作業績建立合理補貼制度,根據**村干部的任職年限、農牧民評價等指標,以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為途徑,探索**村干部離職后老有所養的保障制度,解除其后顧之憂,提高**村干部投身工作的積極性。

二是加強**村黨員干部培訓。充分運用縣鄉黨校、示范基地、遠程教育、院校教育、學習考察、研討交流“六位一體”的培訓模式,采取培訓、幫助、扶持等多種措施,加強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提升其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能力,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本領,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能力強、引導示范帶動群眾致富能力強的優秀群體,使90%以上的農牧民黨員都得到培訓,使有勞動能力的農牧民黨員每人掌握1—2門實用技術。每個蘇木鄉鎮要重點培養一定數量的黨員創業戶,每個旗縣區培養一批黨員創業典型,在全市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建設新農村黨員帶頭人,使黨員真正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力量。

三是優化基層組織設置。制定《關于進一步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意見》,指導各地按照有利于促進科學發展、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有利于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推進以**村黨總支為主體,黨支部為骨干,專業黨小組為基礎的村級黨組織設置新模式,努力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貫通”的網絡化組織格局,促進新農村建設各項任務的實現。大力推行“黨組織+中介組織+產業項目+農戶”的工作模式,鼓勵黨組織領辦創辦中介組織,把產業協會會員、種養典型戶、各類經紀人、適用人才、勞務輸出人員等五種在農村牧區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群體組織起來,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帶動農牧民致富。要加強中介組織黨支部建設,實現黨對經濟組織的領導,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更直接、更有效。

四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以制度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各項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營造和諧的民主環境。要在堅持和完善兩委聯席會議、重大事項“五步”決策程序、民情聽證和黨員群眾“說事”等制度的同時,推行兩委報告工作制度,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年都要向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報告工作,落實黨員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要建立健全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等各項制度,積極探索黨務公開的途徑和方法。同時,要認真抓好**村活動場所建設,到**年末,全面完成**村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任務。

三、創新工作方式,培養樹立典型,推動農村牧區組織建設整體工作上水平

(一)實施典型引路。緊緊圍繞迎接十七大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這條主線,認真借鑒農村牧區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積累的有益經驗,培養樹立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各方面典型,并通過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動工作深入開展。從**年起,每年選擇1—2個專題,召開經驗交流會議。承辦地點由各旗縣區結合實際工作提出申請,市委組織部負責選定。通過現場會議的促動,著力培養樹立一批具有**特色的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典型,帶動全市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整體工作上水平。

(二)建立防退機制。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在認真抓好典型培養的同時,切實做好相對后進基層組織的整頓和鞏固提高工作。各地要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10%的比例倒排出相對后進的蘇木鄉鎮和**村黨組織,逐一分析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結對幫扶、部門包扶等多種措施,促其轉化提高。各地要在**年4月10日前將相對后進的鄉村名單及相對后進原因和轉化提高的措施報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

(三)強化督查指導。進一步建立健全督促、檢查工作網絡,加大督促檢查工作力度,確保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采取定期督查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全市各地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工作情況進行督查與調研,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各地也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各基層組織工作情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指導,并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推動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