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參政障礙分析及對策

時間:2022-05-25 08:52:00

導語:女性參政障礙分析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性參政障礙分析及對策

女性參政

第六講女性參與權力與決策

(教案)

目的要求:重點了解人權的概念,女性參與權力的含義與意義,"增權"與女性參與的關系;掌握女性參政的現狀;婦女增權以及女性參政的途徑.

主要內容

一,婦女的人權

二,婦女賦權與權力參與

三,女性參政的現狀與推進

教學重點

1,婦女人權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2,賦權概念以及策略

3,女性參政障礙分析對策

教學時間:4學時

教學內容

婦女的人權

婦女和女童的人權是普遍人權中不可剝奪,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婦女生命周期中的人權(包括生殖權利和發展權利)是普遍人權中不可分割,不可剝奪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人權概念

現代意義上的人權概念是近代西方資階級啟蒙思想家第—次明確提出的."所謂人權,就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每一個人按其本質享有或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董云虎,劉武萍《世界人權約法總覽》

人權包含人的價值原則,人權界定的歧義,實際上是由對"人"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由,因而人權就被定為自由,認為人的本質是理性,那么有理性的人才算得上是人,才能享受人權的資格.或者說人權就是有理性的人應該享受的權利.對人的本質不同理解,歷來是各個社會確定人權主體規范和人權內容的依據,奴隸和婦女都曾因為被說成缺乏理性或不具備人的本質而被剝奪了人的權利.

作為一個社會歷史的概念.人權的內容隨著人類對自身權利認識的不斷發展和人權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被馬克思稱為人類"第一個人權宣言"的美國《獨立宣言》一洛克的自然權利思想為基礎,表達了資產階級的人權思想和原則,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里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法國《人權宣言》把平等,自由,安全,財產規定為自然的和不可剝奪的人權.

人權在當代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屠殺和尊嚴的踐踏達到了如此殘酷和大規模的地步,使得人類重新考慮自己的命運和尊嚴要靠什么來保證.人類反思的結果是求助于人權,期望用人權來達到相互尊重的目的.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頒布的《聯合國憲章》,明確把保護和促進人權作為其主要宗旨之一,人權開始走進國際領域.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頒布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世界人權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宣言)系統地規定了人權的基本原則和內容,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權的兩大類權利:一類是公民和政治權利:自由權;平等權;生命和人身安全權;公平審判的權利;無罪推定權;隱私權;人格權;法律平等保護權;禁止歧視;禁止奴隸制;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禁止任意逮捕;自由遷涉和居住權;尋求庇護權;國籍權;婚姻自由平等權;財產權;言論自由權;信仰自由權;集會和結社權;自由選舉和擔任公職的權利;宗教自由權等.

另一類是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工作權;同工同酬權;適當的生活水平權;參加工會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對母親,兒童,老人,殘疾人的特殊保護權;受教育權;參加社會文化生活權等.

(二)婦女人權的內容界定

所謂婦女人權,就是指婦女作為人所應當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權利,根源于婦女作為人的尊嚴和價值,是維護婦女的尊嚴和價值的本質要求.婦女人權的本質特征是鮮明地體現男女平等的人權,它是"普遍人權中的不可剝奪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除了具有人權的一般內容外,同時又有自己特殊的內容.概括起來看,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婦女的公民和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自由權等;二是婦女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工作權,財產權,勞動保護權,同工同酬權,教育權,健康權,發展權等;三是由婦女的生理特征所產生的權利:生殖健康權,生育權等.簡言之,婦女人權的內容就是國際人權公約所規定的一切人權的總和.

二,婦女賦權與權力參與

婦女賦權(womenempowerment)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婦女發展領域中出現的一個旨在促進,增強婦女權力的概念.是指女性群體通過自上而下的參與發展與決策,把自己的需求,利益表達出來,并且通過參與過程,增強自己的權力和能力,改變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

(一)"賦權"在婦女發展中的含義

有學者認為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于發展的主體而不是外界的干預.賦權是指人——女性和男性——能夠支配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生活議程,獲得技能,建立信心,解決問題.它不僅是集體的,社會的,政治的過程,而且還是個人的過程.它不僅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賦權"是指通過挑戰現存的權力關系,賦予傳統結構中處于邊緣的個人或群體能夠擁有物質財產,智力資源,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資源和權力,進而獲取決策權力的過程.相對男性群體而言,許多女性群體處于資源匱乏和失權狀態.因而改變現存的權力關系狀態,賦予女性資源權力和決定權力是當代國際婦女運動特別是第三世界女權主義追求性別平等的手段.

婦女賦權是指基本權力處于從屬地位的婦女群體或個體,向現有的權力關系發起挑戰的一系列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大致有這樣幾個環節:改變意識——確定變革領域——規劃策略——促進變革——分析行為與后果.最需要改變的意識是"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等使女性處于從屬地位的一些觀念.意識的更新,觀念的轉變單靠自身認識的提高是不夠的,需要借助于教育,宣傳等手段來提升女性整體乃至全社會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關于需要變革的領域,一般根據具體人群的具體情況而定.在規劃策略這一環節之后,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盡可能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一些研究者認為,在"婦女賦權"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這一過程所涉及的不單是某一個個體,而是女性群體;第二,在整個過程當中,女性不應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更應該是主動的參與者,應運用多種參與手段和方式,調動起女性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盡可能多地運用自身的能力完成這一女性賦權的過程.第三,注意聯合包括男性在內的其他社會團體.

"婦女賦權"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有研究者認為,"婦女賦權"的方法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整合性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幫助婦女滿足其生存和生活需要來改善她們的發展狀況.如為了提高女性的經濟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為她們提供一些必需的資源和條件.

第二,經濟支持的方法.主要是圍繞著通過動員組織和提供獲取性服務的機會來提高婦女作為工作者和創收者的地位.

第三,提高意識與組織的方法.主要著眼于將婦女組織起來,進行獲得更多資源的斗爭,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服務.(鄭新蓉杜芳琴2000)

第四,"關系賦權"的方法.這種方法認為,權力并不是給予或取得,權力是通過在和其他人的互動時出現的.關系賦權的基本原理有四個要點:一是一個人永遠不能只是一個賦權者,或者是一個需要賦權的人;二是每個人的能力的增長和釋放都是在與他人的關系和互動中實現的.從關系的角度來理解賦權,每個參與其中的成員,不管其權力和特權是什么,都會意識到他或她都是這個賦權過程中的一個行動者和主體;三是這種賦權的意識促使人們產生一個共識,即人人都能夠為知識的建構和社會變遷做貢獻;四是在一個賦權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改變,賦權總是相對的,互惠的.正因為賦權是一個互動,互惠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是這一互動關系中的主體.

(二)"賦權"與女性的權力參與

女性的權力參與,亦即女性參政,即指女性參與政治活動和政治機構,包括知政,議政,執政三個層面.女性參政概念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女性參政概念指女性關注和參與政治活動,諸如:關心國際事務,關心國家大政方針,關心婦女權益及社會公平,公正問題;參與政策,法律的制定和變革現實的實踐活動等,即女性知政,議政.狹義的女性參政指女性執政,即女性掌握政權,包括擔任各級政府,政黨,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的領導人和管理者.

賦權對于女性的權力參與起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它的主要目標是要打破傳統的權力結構中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局面,使女性可以平等地享有一切權力,而賦權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參與,也就是說,只有當女性群體普遍,廣泛和深入地參與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之后,才有可能平等地享有一切權力.賦權婦女的過程是一個權力再分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參與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參政是參與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女性群體步入社會領域后較早提出的一個權力要求.

三,女性參政的現狀與推進

伴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主化的進程,尤其是在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頒布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的推動下,世界各國婦女參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

(一)中國婦女參政現狀簡述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女性的政治意識不斷增強,從政人數有所增加,議政能力與作用逐步提高,在國家政務和管理中的作用日漸凸顯.女性參政呈現出洪波涌起,波浪式向前發展,穩步,緩慢演進的局面.

1,人大,政協中的女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對國家事務發揮著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作用.女性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是參與決策的主要渠道.自1954年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女代表人數不斷增加,穩中有升,偶爾有降.

政協女委員建國初期升降波動較大,至1983年以后穩步上升.見下面圖表

圖(一)歷屆全國人大女代表比例圖示

圖(二)歷屆全國政協女委員比例圖示

資料來源: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學習輔導,202.130.245.40/chinese/2002/sep/197419.htm-2k

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中的女性

專門委員會

委員

女委員

百分比

九屆

十屆

九屆

十屆

九屆

十屆

民族委員會

23

26

2

4

8.7

15.4

法律委員會

19

24

3

12.5

內務司法委員會

20

26

3

4

15

15.4

教科文衛委員會

34

35

6

5

17.7

14.3

外事委員會

15

18

3

2

20

11.1

華僑委員會

26

20

4

4

15.4

20

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21

28

6

5

28.6

17.9

農業與農村委員會

26

24

1

3

3.9

12.5

總計

184

201

25

30

13.6

14.9

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中的女性

專門委員會

委員

女委員

百分比

九屆

十屆

九屆

十屆

九屆

十屆

提案委員會

34

45

3

4

14.7

8.9

經濟委員會

61

62

6

7

9.8

11.3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42

64

3

10

7.1

15.6

教科文衛委員會

63

92

6

14

9.5

15.2

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46

64

11

7

23.9

10.9

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53

70

5

14

9.4

20

文史資料委員會

34

32

5

5

14.7

15.6

港澳臺僑委員會

51

50

8

12

15.7

24

外事委員會

39

41

8

8

20.5

19.5

總計

423

520

57

81

13.5

15.6

資料來源: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婦女兒童狀況:事實與數據》,2003年8月

2,政黨中的女性

中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民族黨派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和作為參政黨的各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參加政黨活動,在政黨中擔任職務是女性參政的重要渠道.見下圖:

各派中的女性

黨派

主席

副主席

成員

百分比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何魯麗

程志清,鈕小明

21482

31.6

中國民主同盟

張梅穎

56274

35.7

中國民主建國會

張榕明

25218

28.3

中國農工

左煥琛

39106

46.7

九三學社

謝麗娟

29385

33.4

中國致公黨

9759

44.7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林文漪

880

64.3

資料來源: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婦女兒童狀況:事實與數據》2003年8月

3,女性參與基層民主管理

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村委會成員中,女性占16%,全國城市居委會成員483,705人,其中女性286,105人,占成員總數的60%.(資料來源: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學習輔導.)

(1)高層領導中的女性

近年來,我國高層領導中的女性人數有所增加.到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中,有3位副委員長是女性;全國政協中有2位副主席是女性;國務院中有1位副總理是女性;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級領導班子中有女干部48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政領導班子中有女干部56人;全國396個市(地,州,盟)黨政領導班子中有女干部47人,2831個縣(市,區,旗)黨政領導班子中有女干部4353人.

總之,自''''95世界婦女大會以來,中國女性參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諸如:權力結構中性別比不均衡,全國人大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沒有達到聯合國30%的要求;女干部職位與職務結構欠合理;領導者(包括女性領導)的性別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

(二)中國促進女性參政的行動

1,女性參政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已基本上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為主體,包括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各部門行政法規在內的一整套保護婦女權益和促進男女平等的政治法律體系,有力地保障了女性的政治權利.例如《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規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權利"(第八條),"婦女有權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九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十條),"國家積極培養和選拔女干部"(第十一條)等等.

自1990年至今,中共中央組織部先后召開了四次培養和選拔女干部座談會和一次特別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1995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10年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都將婦女參政作為婦女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1995年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提高女性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決策及管理的程度".2001年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在1995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的基礎上增加或細化了一些目標和措施,諸如"提高婦女參與行政管理的比例"."國家機關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州,盟)政府工作部門要有一半以上的領導班子配備女干部.正職或重要崗位女性數量要有較大的增加"."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等.同時,在"國家宏觀政策","法律和部門政策","社會宣傳和培訓"三個方面規定了17項具體策略措施.

2,健全女性參政的運作機制

在健全女性參政的運作機制方面,我國著重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改革,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女性參政提供穩定的物質基礎.

第二,完善保障女性參政的立法和配套政策,加大執法的力度,確保相關政策的實施.

第三,努力加大教育投入,辦好基礎教育,保證九年義務教育期限內學齡童的入學,就學率,降低女童的輟學率,為提高女性參政意識和能力奠定基礎.

第四,努力改變陳腐的社會性別文化,為女性參政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諸如,避免對"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觀念的復制和進一步傳播,提倡,鼓勵女性對社會事務的關注和參與.

第五,建立有效的培訓制度,提高女性的參政能力.

3,多渠道促進女性參政的策略

在中國,選拔干部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委任制,競聘制和直選制.委任制,具體方法是自上而下地由上級組織部門提名,考查,任命.競聘制,是公開招聘干部的方法,主要通過自薦,考試,組織部門考查等程序,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聘任干部.民主選舉,是通過直接或間接選舉的方式產生領導者.這三種方式往往并不單獨使用,而是相互交叉,相互綜合.中國婦女參政的推進工作,著重于根據不同的選拔干部方式發展不同的策略.諸如,針對任命制,側重于推動決策部門加大選拔女干部的力度,規定比例;針對競聘制,鼓勵女性參與,培訓競聘能力,研究競選策略;在民主選舉中,抓住機遇,宣傳發動,精心謀劃等等.

(三)國外婦女參政現狀簡況

1,國會議員中的女性

1999年,世界各國女性國會議員的比例平均為12.8%,議員中女性比例達到或超過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行動綱要》中重申的30%目標的國家有(見下表)

國家

女性所占比例

實現時間

盧旺達

48.8%

2003年9月

瑞典

45.3%

2002年9月

丹麥

38.0%

2001年11月

芬蘭

37.5%

2003年3月

荷蘭

36.7%

2003年1月

挪威

36.4%

2001年9月

古巴

36.0%

2003年1月

比利時

35.3%

2003年5月

哥斯達黎加

35.1%

2002年2月

奧地利

33.9%

2002年11月

德國

32.2%

2002年9月

阿根廷

30.7%

2001年10月

冰島

30.2%

2003年5月

莫桑比克

30.0%

1999年2月

(以上均為下院/單院比例)

自1995年以來,有6個國家第一次選舉一名女性為議會發言人,它們是埃塞俄比亞(1995年),秘魯(1995年),牙買加(1996年),馬耳他(1996年)和波蘭(1997年).(資料來源:中國婦女研究會婦女研究參考資料(十))

2,國家或政府首腦中的女性

目前,在國家和政府擔任首腦的女性一共6位(女王除外),其中4位是1995年以后出任的,她們分別是孟加拉國總理(1996年6月執政),圭亞那總統(1997年當選),愛爾蘭總統(1997年當選),斯里蘭卡總統,總理(一對母女,母親為總統,女兒為總理).(資料來源:中國婦女研究會婦女研究參考資料(十))

3,聯合國機構中的女性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以來,聯合國機構內部決策部門的女性有所增加.聯合國五大機構都有了女性執行長官.在聯合國各組織中,人口基金的女性任職人數最高,達到了50/50的性別比例.(資料來源:中國經濟轉型期促進婦女參政研究課題組《促進婦女參政研究報告》2001年3月.)

總的看來,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制定的《行動綱要》重申的在立法機構和決策要職中婦女占30%的比例,在世界許多地方遠未實現.雖然國際社會和許多國家已經確認了女性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權利,但實際上,社會的經濟,政治等關鍵性決定,尚缺乏婦女的實際影響,因而婦女所關注的問題尚未充分地表達,需要進一步促進權力和決策方面的性別均衡.

(四)國際社會對女性參政的推進

自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以來,聯合國,國際組織以及各國政府,政黨,婦女組織,為推進女性參政做出了進一步的努力.

1,"會議"推動與基本共識

1997年,國際議會聯盟(IPU)在印度新德里召開了題為"男女在政治上走向伙伴關系"的會議,并發表了《新德里宣言》.該宣言重申了婦女權利即人權的原則,提出了各國議會中女議員的比例應達到30%的意見,號召各國政黨,國家與地方代議機構要為女性保留席位.宣言指出了勞動力市場和媒體中的性別歧視,希望媒體要展示女政治家的風采,認為有必要建立性別問題的專職國家機構和顧問團.(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文件,2000)

1997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美國紐約召開了題為"追求可持續增長與公正的管理制度"的國際會議.會議強調要消除婦女參與公共事務的各種障礙;在各級決策機構平衡兩性人數,使女性占到總數的一半;增加國際資源的投入,為實現性別均衡目標創造條件.(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文件,2000)

1997年,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召開了第41屆會議,重申制定和實施有關措施,切實解決婦女參與人數不足的問題,強調廢除歧視性做法,采取積極行動.同年,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召開了第16屆會議,通過了關于婦女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的第23號一般性建議,強調締約國有義務采取適當措施,保證婦女在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平等參與.(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文件,2000)

2000年5月,聯合國召開特別大會,對5年來執行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行動綱要》的情況進行回顧和總結,提出進一步行動的建議.關于婦女參政,會議建議各國政府應加緊努力并致力于落實在行動上,保證不久的將來在所有領域和各個決策層面都有一定數目的婦女領導人;強調在男性中開展兩性平等認識運動和性別培訓,男女共同創造促進兩性平等參與的機構文化;增加男女協調家庭和職業責任的措施,建立支持婦女職業發展和晉升的網絡.

根據聯合國有關文獻的分析,通過以上種種努力,國際社會對女性參政有以下共識:

第一,參政是女性的基本人權,女性參政是社會公正,公平的前題.

第二,參政是女性意見得以表達,女性要求得到考慮的必要條件.

第三,女性參政是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的重要環節.

第四,女性參政是政黨,政府的責任.

2,障礙因素分析

為了推進女性參政,許多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從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不同側面分析婦女參政水平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提出了各種解釋.

政治社會化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社會化過程中的刻板模式,諸如對男主外女主內角色的期待,男剛女柔性別氣質的塑造等,使女性從孩提時代就缺乏對政治的興趣,沒有培養起政治特質和能力,不適合甚至排斥政治.

資源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女性的社會資源較為貧乏,弱化了女性在政治領域的競爭條件.諸如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內容,職業地位與類別等,不利于女性參與到較高的權力領域.

角色沖突理論:這種觀點認為,女性的家庭與工作角色常常出現沖突,一方面引起女性的內心沖突,另一方面來自家庭,社會對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造成在履行工作角色時的壓力,導致女性參政的一定程度上的邊緣性和"業余"性.

結構理論:這一理論強調政治體制和權力結構中的一些因素對女性參政的阻礙.諸如,政黨和政治領袖對女性候選人在提名和競選中的支持不力;權力結構中男性領導者的避嫌;選民和媒體對女性候選人缺乏信任等等.

發現這些障礙因素,對于排除障礙,促進女性參政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女性群體所面臨的參政障礙會有很大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

3,女性參政能力建設

教育和培訓是改善女性參與決策狀況,幫助婦女進入較高權力層面的有效方式.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有成效的婦女參政能力培訓,一些國家還專門開展了針對領導人的性別培訓,取得了一定成效.

墨西哥發起了針對地方和全國各級女公務員的培訓;新加坡和意大利開展了針對行政官員的性別觀點培訓;烏拉圭和智利制定了婦女社區領導人培訓方案;圭亞那成立了婦女領導研究所;伊朗舉辦了鼓勵婦女參加選舉和其他政治活動的培訓;喀麥隆,科特迪瓦和幾內亞在競選期間進行了女候選人培訓;芬蘭開設了土著婦女教育項目,以增進其參與決策.(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文件,2000)

一些國家在大學中開設提高女性領導能力的課程,比如,英國北愛爾蘭的尤斯塔人民學院開設了一系列提高女性領導能力的課程,內容包括領導風格,女性領導的參政障礙,角色模擬,公共演講,在媒體中的形象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文件,2000)

此外,許多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和非政府組織為提高女性參政能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培訓,例如,美國和立陶宛的非政府合作,建立了"婦女企業領導人營地",培養青年婦女的領導能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越南提高婦女地位全國委員會合作,開展了題為"執行提高婦女地位全國行動計劃能力建設"項目,培訓內容包括競選活動,表達技能以及擬定行動建議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文件,2000)

根據對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的研究,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聯盟,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民間社團,私營部門之間建立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在女性參與決策的各個層面共同合作.

參與式討論:案例分析

位于渤海之濱的某村,經濟發展程度處于中等水平,全村人口325人,姓氏13個,其中趙,劉,于,滕為四大姓.解放后,該村先后換過五屆村領導班子,核心領導先后由趙,于,劉三大姓氏的人輪流出任.1999年,村干部在大多數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某報社記者站簽訂了明顯含有侵犯村民利益的土地承包合同,引起村民不滿,于是,在幾十名村民的聯名下,該村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向上級鄉鎮上訪,告狀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女性參與的人數基本上與男性持平.活動的結果是鄉里迫于村民的壓力,于1999年12月罷免原來的村干部,用"海選"的方式在村民中民主選舉4名村干部.

在準備選舉階段,最主要的活動是選舉者和被選舉者的資格認定.對于該村來講,有一個問題就是已婚婦女有無必要像男人一樣參加選舉活動,盡管許多村民知道在法律上婦女享有同男人一樣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在習慣的思維中,這種權力是可以由丈夫的,也就是說,選舉的單位由個人變成了家庭,這樣一來,婦女的權力就被剝奪了.后經有關部門和選舉組織者做工作(并非出于婦女們自身的要求),全村82名已婚婦女最終獲得了選舉的權利和機會.與上面上訪,告狀不同的是,在這一階段拉選票時,婦女很少參與,有的婦女認為:"選就選嘛,干嘛還搞這些貓膩".

在選舉階段,全村共有選民237人,其中女性111人,選舉時落實到選民168人,其中女性60人,而男性除個別有事,有病不能到場外,其余全部到場.在這一過程中,有18人參與競選并發表"施政綱領",當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張金花在發表施政演說時,下面不時有討論聲:"劉連慶家里想當村長,她行嗎","咱這塊方圓十里八村的都沒有一個女的(村長),我看她不行","只要能看好孩子做好飯就是好媳婦,湊什么老爺們的熱鬧","又要養雞,又要當官她顧得過來嗎"中午開始投票時,有14位婦女為給孩子準備午飯或別的原因中途退場,沒有參加.

選舉后統計階段,在選舉出的7名村干部候選人中,張金花獲得10張選票,是獲得選票最少的候選人.在分析其原因時,張金花說:"最主要還是因為我是個婦女,在農村,婦女還是不行,不過我沒想到最后得這么少選票."作為丈夫的劉連慶顯得比妻子還沮喪,他說:"我真沒想到她得到這么少票,不是我說,她這個人(辦事)有股勁頭,讓她干準行."需要說明的是,在張金花競選的過程中,她丈夫給了她很多的鼓勵和支持.

一點說明:該村歷史上五屆領導班子中有過2位女性,都是由上級直接任命的.1993年以后,河北省先后出臺了農村村民自治條例和民主選舉的執行條例.理論上說這不僅為村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提供了法律保證,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為婦女行使政治權利,參與村務管理及決策提供了機會.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該村女性村干部的數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因為村干部絕對數量的減少等原因,從村的領導班子中消失了.

討論題:

在這個案例中,有哪些社會性別因素影響了女性的參與

就這個案例而言,如何為女性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