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工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時間:2022-09-02 03:08:00
導語:如何依托工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狀
(一)全縣農業人口基本情況:
1、從年齡結構看,我縣農村勞動力目前處于中壯年時期
在全縣16萬人中,屬于農村勞動力范圍的共有萬人。其中20歲以下有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20歲至35歲有人,占%;35歲至50歲有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50歲以上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可以看出,我縣農村勞動力主要集中在歲—歲,處于時期。
2、從性別結構看,
據統計我縣農村勞動力中女性有人,男性有人,分別占農村勞動力的%,%。
3、從文化結構看,我縣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偏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對勞動力的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我縣農村的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全縣農村勞動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人,分別占農村勞動力的%,%,%,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達到二分之一以上。
4、從就業渠道來看
我縣農村勞動力外出(縣外)務工的有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在本縣從事農業的有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從事第二產業的有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從事服務業的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
(二)我縣農民人均收入的現狀及構成
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5年的元增加到2000年的元,年均增加%,2005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元,年均增加元,年增長率為%,增速。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主要構成中種植業收入占%,養殖業收入占%,工業、建筑業、運輸業收入占%,商飲服務業收入占%,勞務輸出收入占%。在農民純收入中農業收入占%,非農產業收入占%。
二、全縣工業發展情況
1、工業發展規模,三次產業比例
去年我縣實現工業總產值7.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億元,工業增加值1.8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實現利潤3300萬元,實現稅金3108萬元。工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三次產業比由2000年的45.65:26.53:27.82調整為2005年的37.06:36.43:26.51。
2、工業行業分類、輕重工業情況
我縣的工業分三大產業,一是水電載能產業,二是礦產建材產業,三是農特產品加工業。
3、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地位,對縣財政的貢獻等。
三、我縣工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情況
(一)直接吸收農民工就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情況。
2005年,我縣規模以上企業共吸收就業人員人,中小企業共吸收就業人員人,有效的緩解了就業難的問題。以我縣的建誠木業來看,該廠常年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300多人,其所在的銀定村大部分剩余勞動力在該廠打工,每年可取得80-100萬元的勞務收入。
(二)農業產業化帶動種養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我縣規模較大、帶能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家,帶動農戶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
①茶葉產業:我縣現有茶園6.5萬畝,全縣1.9萬戶茶農戶平擁有茶園2.7畝。茶葉平均年產量達900噸,茶農每年茶葉收入已達800萬元,人平收入也有250元。
②木材加工業:主要有建誠木業,對木材進行深加工,帶動農戶戶,每戶增收元。
③養殖業:如果大禹pic公司達到10萬頭規模后,可帶動養殖戶上千戶,戶平按100頭計算,可以增加收入9萬元左右,利潤8000-10000萬/戶,按每戶4人計算,可人均增收2000-2500元。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3000多人。
(三)工業發展帶動運輸、餐飲等第三產業發展情況。
工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交通、通訊、商業貿易、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工業基本建設投資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
工業的發展也必然會增加基本建設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例如,我縣的武安電站建設,共吸收民工人,僅墩上鄉本地農民在電站工地務工的就有人,勞務收入達到萬元。
(五)工業發展促進財政增收,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情況。
我縣工業已成為全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05年,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繳納稅金萬元,占到財政收入的%。工業的發展,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就可以增加政府的直接投入,改善農業和農村的條件,從夯實農業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
(一)工業總量小,吸收的就業人員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難。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戶家庭經營來自于非農產業的收入也呈現加速發展的勢頭。但從我縣的現狀看,我縣工業企業吸收的就業人員共人,僅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的%,工業企業對農業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使農業勞動力進一步轉移發生了困難,轉移速度增長緩慢。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滯留在土地上,農民持續增收困難。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
我縣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龍頭企業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輻射面狹窄,競爭力不強,粗加工產品多、精加工產品少,低品牌率多、精品名牌少,農戶與龍頭企業之間的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還沒有真正形成“企業(公司)+基地+農戶”利益機制,嚴重制約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三)城鎮化進程緩慢。城市化或城鎮化是指第二、第三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使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城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農村擴散、城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向農村普及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城鎮化進程緩慢,人口不能在城鎮聚集,一方面工業發展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作補充,另一方面使第三產業不能健康發展,勞村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困難,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滯留在本地。
(四)農產品價格過低,甚至低于成本。例如茶葉、蠶繭價格有時甚至低于生產這些產品的人工工資,這就形成一方面是政府要求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另一方面是農民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沒有得到實惠,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不高。造成農產品價格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還是一種粗放型生產,生產規模小、生產手段落后、機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農產品的附加值低。二是龍頭企業將農產品的價格壓得太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收購初級農產品。三是是農產品成本加速上升導致農業效益下降。從目前的形勢看,由于農用物質、農動力價格不斷上漲,因此農產品的成本也呈現在不斷上漲的趨勢,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農產品的價格并沒有相應上漲,甚至有些農產品的價格還在下跌,這樣使農業的純收益減少,表現出農產品價過低。
(五)勞動者素質不高。是從當前的形勢要求看,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是偏低,與市場經濟的需要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文化科學素質、生產經營管理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一方面是企業苦于找不到高素質的工人,另一方面是農民工就業困難,農民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困難。
五、對策及建議
(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業產業化。我們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農業產業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著力點來抓。一是培育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有特色、有優勢的農產品系列加工,形成生產專業化、產品系列化、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鏈,形成特色經濟的支柱產業。二是提高加工產品的含金量。目前我縣農產品粗加工產品較多,檔次低,附加值不高,這不僅耗費資源,而且效益不高,農民增收不多。因此,必須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上下功夫,廣泛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大膽創新,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名牌帶動戰略,大力開發名優特新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三是要突出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建設。這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點,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大戶,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集團),走出一條“企業(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道路。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必須解決分散的農戶適應市場、進入市場的問題。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結構調整積極的帶動力量。對廣大農戶來說,找到龍頭企業就是找到了市場。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不斷走向深入的最為現實的工作抓手。
(二)發展工業園區,促進農村城鎮化。中小企業向小城鎮集中連片發展,有力地推動城鎮化建設,有力地壯大鎮域經濟。同時,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功能更為完善的載體。因此,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把發展工業園區與小城鎮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搞好園區規劃和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的銜接,注重產業特色,引導企業合理聚集,走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路子。
(三)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到北川落戶。我縣處于工業化初期,發展工業才是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根本所在。工業快速發展必然會帶動第一產業和交通、通訊、商業貿易、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將農村剩余農動力向城鎮轉移,進而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因此我們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抓住時機,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到北川落戶。
(四)大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加強職業培訓,從而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我縣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偏低,無論是從年齡段還是從在業與不在業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均占很大比重。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加強職業培訓,已經成為目前一個比較緊迫的任務,它有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有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