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公務員的要訣
時間:2022-04-29 05:05:00
導語:備考公務員的要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備考是應試的前提,同時也是應試成敗的關鍵。其內涵較為廣泛,技巧很多,分述如下:
一、增進自身了解,有針對性地進行報考
"自我判斷是人生的羅盤"。了解自我的興趣與愛好,以及正確、客觀地估價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問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雖是一句毫無新意的老生常談,可是它卻揭示了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一無是處,同樣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囿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一個人不可能勝任任何工作。因而,尋找一個有利于發揮自身的能力的工作職位便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事情。對于那些希望加入國家公務員行列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獲取國家公務員的職業資格,除此之外還有其它重要的追求,也要相應地給予適當的考慮,譬如考試通過后可能從事的工作是否適合于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等等。這在現實生活中便表現為考生在報考時的躊躇與抉擇了解自我,主要是了解自身的興趣與特長,明確自身的能力和規避存在的缺陷,在自己的內在素質與外在工作的要求相協調的情況下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興趣、性格與能力構成了人的個性的大部分內涵,因而,對于自身個性的體認便是考前準備工作的第一步。一般說來,個性主要是指一個人在其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且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它也是一個人同其他人相區別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它包括人的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過程的特點等多方面的內容。任何一個人所具有或表現出的心理特征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經常出現,因而比較穩定。有的卻只是偶然的現象,只有那些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才是個性的構成要素。個性也因此才享有穩定性的特點。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將人們從精神及心理面貌上區別開來。依據一個人的個性來預測他在各種不同情境下將會采取什么行為,其實這也是對一個人進行了解和使用的依據。
個性既帶有天生的烙印,同時又有更多的后天色彩。人們所處的情境與環境時刻都對個性特征產生影響,因而個性也表現為一個變易的過程,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個性就如面孔一般千變萬化,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的個性導致了人們的個性傾向性及其它心理特征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象。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人們有的安于現狀,有的積極進取,這便是典型的個性傾向性的差異。再有,人的意志活動也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人脾氣暴躁,情緒易于形于色;有的人則善于掩飾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發脾氣,給人一種慢性子所具有的柔和的感覺。個性傾向性是人的積極活動力,其它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受它的制約和左右。占主導地位的個性傾向性引導人們相應的意志努力,并使人處于一定的情緒狀態之中,同時伴隨著積極的活躍的智力活動。如果一個崗位的任職要求與任職者的個性特征之間能夠實現較大程度的協同與契合,則不僅能夠促進任職者積極性和聰明才智的發揮,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工作績效。因而,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定位,便是其它各項準備工作的基礎。
二、學會控制情緒
情緒指人對客觀事物的喜、怒、哀、樂等方面的感受和體驗。它影響著人的活動及身心健康。情緒產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聯系在一起。在抉擇時刻,我們往往感到猶豫和彷徨;當追求受阻,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的時侯,緊張、焦慮、煩惱和憂愁等就會占據我們的心靈。這種消極情緒是人生的大敵。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所面對的最大危險往往不是來自對手,而是自身的不良情緒,因為消極情緒常給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壓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確分辨和判斷事物的能力,行為有時甚至脫離一般的規范。此外,消極情緒還會扼制人的創造性思維。因為人一旦產生了消極情緒,所有的興奮點都集中于此,從而導致記憶力衰退,思維遲鈍想象力缺乏以及理解力的下降,適應環境的能力隨之喪失,許多問題也接踵而來。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創造性思維便無從產生。
然而,情緒如波,它一直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態,時而積極,時而消極,兩者之間的交替具有周期性。無論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各自的作用都有利弊。但一般說來,消
極情緒的負面影響似乎更大一些,導致悲劇性結局的可能性也更大。研究表明,情緒糟糕的時候,一個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裝。此時,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來已具備的能力或熟練技巧都無從發揮,有時甚連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維持。在這種狀態中進行競爭,只能一敗涂地。
對于國家公務員報考者來說,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直接關系到考試的成敗。在備考過程中,我們時刻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刺激與干擾,情緒波動幅度和頻率都較大。尤其是那種令人壓抑的競爭氛圍,很容易使各種不良情緒侵入我們的心里,彼此糾集,沉沉地壓在心上,想到即將到來的考試,想到一個個高深莫測的競爭對手,又想一想親人和朋友的期待以及不可確知的結果……緊張、焦慮、擔心以及壓迫感便會一齊涌上心頭。
雖然一個人無法每時每刻都保持恬靜與愉悅的心境,同時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緒波動的沖擊和影響。但卻可以運用理智的力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我們抱定選擇快樂的態度,就能通過很多辦法來抵制、轉移或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讓它在我們的心里引起不良反應,或者盡可能小地減少這種消極反應。有時還可以促使它向積極、有益的方向轉化。這是應該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為,不但情緒可以影響行為,而且反過來行為也可以影響情緒。
擺脫不良情緒,我們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盡快轉移到那些最有意義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實的事物上去。這里的關鍵是心里減少外界刺激的輸入量,縮小并弱化其影響。要將這種刺激和煩惱分割開來,逐個擊破,決不把它們相互聯系起來進行思維,和綜合。當內心某種強烈的情緒沖動既無法發泄,又不能加以阻扼時,升華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即變壓力為動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來。也可有意識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動,以一種新的刺激來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終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動轉向主動。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緒,就需要培養積極的思維習慣,善于以樂觀態度對待外界的各種刺激。一個人自制力的強弱在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是任性與惰性的對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緒本身所具有的那種不顧一切后果的傾向。
總之,只有學會控制情緒,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三、心理、生理狀態的調適
成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它不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還必需具備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現實生活中任何一種應試競爭,都不只是純粹的知識能力水平的較量,而應試者身心素質的全面競爭。要想獲勝,一方面要利用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主觀力量,尤其是發揮出自己的心理力量。
(一)克服恐懼心理,樹立必勝信念
沉悶壓抑的競爭氣氛是對應考者身心負荷能力的一種檢驗。它往往會在應試者的內心引起恐懼和焦慮。"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我總覺得其它人都比我歷害"。對考試成功的過于迫切的期待,以及自己相對優勢的過分專注,導致這些令人焦慮不安的念頭貫穿于整個備考過程。特別是隨著考試時間的日益迫近承受考試負荷的心理或生理機能都將日漸削弱和衰竭,繼而心慌意亂,無法使自己全身心地進行備考。嚴重的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情感、思維和行為的僵化。此時,人失去了自主選擇能力,只是消極地受周圍環境以及自身惰性的支配和控制,無法脫身,也不能前進。在解答試題時,就感到思維紊亂,無從下手,大大影響了自身真實能力與水平的發揮。要擺脫這種困境,我們首先必須戰勝自己,強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習慣上同自己的惰性與畏怯等弱點進行斗爭。應該明白,恐懼并不等于軟弱,也決不意味著無能。只要失敗還沒有成為定局,我們就還有成功的希望,也就沒有任何理由消沉和懈怠。關鍵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將自己從高度的焦慮當中擺脫出來。只要注意強化自我意識,我們就一定能夠消除或減輕恐懼心理,獲得競爭的勝利。
(二)克服僥幸心理
由于對自身缺乏冷靜、理智的剖析,有的應試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與知識水平,忽視自身的缺陷及與別人的差距。他們將自己置身于一種虛幻的自我印象當中,時刻都對自己充滿著一種病態的自信。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尤物",天生便具有了人類的很多優點和長處,因而,無論做什么事情,覺得自己都能取得成功。正是這種盲目的自信強化了應試者的自負心理,以至在他們的個性心理系統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從而形成僥幸心理。其直接后果是麻痹大意,對待考試漫不經心,最終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誤。要克服這種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端正參考動機的,深入扎實地進行備考復習,切忌偷工減料。題目無論難易都需要認真對待,不可心存僥幸,指望考試過程中不會碰到難題,以給自己減輕負擔。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咎由自取,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此外,還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增強自我主體意識,使自己免受各種社會思想及另人的言行所左右。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向自己追求的目標奮力邁進。
(三)克服自卑心理
驕傲是不可取的,但我們也不走向另一個極端,陷入自卑的陷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潛能,或對此估價過低,將自己描繪得一無是處,在現實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獲勝的勇氣和信心,行動起來縮手縮腳,沒有果斷和魄力,都是自卑的表現。就其實質來說,自卑同驕傲、自負具有相通之處,它們都是內心空虛和自我懷疑的外化征象。自卑或自責,實際上是在回避某種自己不愿接受的現實,也從中找到了自身價值感缺失的補償。個人的自我怨恨在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釋。少許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奮人們精神,但卻帶有極大的負面效應,它會防礙個人作出建設性的努力,甚至會導致自我認同的崩潰。因而,對于每一個應考者說,必須注意防止這種病態心理的影響和侵蝕,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長處與缺陷不因自己的特長而沾沾自喜,也決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雖然人不需要絕對地認同自己,但是人絕對需要認同自己"。或許,我們能夠從這句話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迪。
(四)克服投機心理
投機取巧心理同僥幸心理有著較大的相似之處,兩者的共同特征是備考者自身投入不足對待學習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和勇氣。復習過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鞏固和深化已學的知識內容上,而是專注于各種各樣的舞弊技巧。將自己應試的成功寄托在監考老師的疏漏之上,以便在考場當中能夠運用舞弊技巧,投機作弊,必然會以失敗告終。一個有志于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當以十分努力一分勝利的思想去爭取應考的成功"。
(五)保持強健的體魄
備考是一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它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能量。沒有十分分頭的體魄為后盾,應考者便無法順利地度過這一段艱巨的歷程,更不可能取得考試的成功。因此,為了增強自己在的考場上的實戰能力,每一個應試者都應該采取各種措施來增強自身的體質。在復習過程中注意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不打疲勞戰。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例題安排時間,追求事半功倍之績效。同時,在飲食上要注重營養的調節與增補,多吃鮮蛋、大豆等既能強化腦力,又可以增強體質與體能的食物。使自己的身心不因備考過程中超負荷的勞動而損害,并且儲備好棄沛的精力去迎接嚴竣的挑戰。
四、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內容較多,許許多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學習和吸收,因而備考任務繁重。而且,大多數報考者都已參加工作,精力極為有限。要想消除或減輕這一不利因素的影響,只能在提高學習效果上下功夫。掌握和運用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在這里便是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對于時間極為有限的應試者來說,在備考過程中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將大裨益。(一)心象法
心象法,也叫回憶反思法,是在運用各種記憶原理的基礎之上,借助于形象、聯想及感覺來重溫
過去已經學到的知識。大多數人在閱讀之后所獲得的知識往往并不會深深地鐫刻在腦海中,很大一部分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遺忘。研究表明,學習過后的24小時之內,所學東西的80%都會被忘記。最后留下的必然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由于理解新知識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已經在頭腦中銷聲匿跡,吸收新的信息便自然困難。在這種狀態下,應考者學習起來必然非常吃力,記憶也殘缺不全。"整個學習、理解和記憶過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滿艱辛的。這就要求我們勤于復習,在再次閱讀或回想過程中隨時將原來漏掉的東西補上,以便在學習、理解和記憶三者之間建立一種良性循環,從而使備考過程輕松順暢地進行。當然,回憶反思不是專注于具體事物和形象,而是靠潛意識來回顧以往的經歷和體驗。以關鍵性的記憶形象為中心來構建一個多維的、形象的心象記憶圖,將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有機地銜接起來。
心象法的運用,沒有固定模式,也無需制定一個嚴格的計劃。關鍵是結合自身情況持之以恒,,反復進行。為了提高效率,每一個應試者都應該搞清楚自身的記憶節奏(即記憶力的高潮與低潮出現的時間及持續過程的長短)并根據記憶節奏找出整個學習期間那些高效率的時間段,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復習。一般來說,學習初期和末期所學的東西以及相互聯系的或突出的東西,在人們的頭腦中留下的痕跡往往較為深刻,而在學習中段所學的以及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知識則易于被遺忘。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人的記憶痕跡彼此之間會互相抑制和逆向抑制,順向抑制則剛好與此相反它是指人們在連續記憶相似的東西時,后來的記憶抑制原有記憶的現象。兩者交互作用,就會使記憶衰退。但是,最先的記憶雖然也要受到逆向抑制的影響,但在它之前沒有更先的記憶,因而它便免除了順向抑制的作用。與此同理,發生在最后的記憶雖然受到順向抑制的作用,但由于它后面再也沒有別的記憶,因而不可以不受逆向抑制的影響。正因為這樣,最初與最后的記憶,才會比中間的記憶更深刻,更持久。因此,我們應該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學習初期或末期來記憶。而且,一個人學習持續的時間也并非越長越好。應該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和習慣來決定。一味地爭時間并不可取。因為,較長一段時間不休息,不只是增強了應試者的疲勞與困倦,而且還會使他的回想力也越來越弱,前后信息之間的大量聯系也因此而被割斷。這種做法有時真是得不償失,遠不如稍微增加一些休息的時間與次數,一來使自己身心不斷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因為休息期間大腦有機會對已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從而使下一階段的學習具有更為堅實的基礎,備考者的理解力以及吸收新知識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加強。總之,休息期間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不是比持續學習少,而是更多。
回憶反思法可以在任何時刻進行,通常情況下臨睡前的效果最好。備考者首先應該粗略地瀏覽一下備考內容的主要部分,理出一個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確彼此之間的聯系,然后將相關的內容串聯起來,以加深記憶,增強理解。待反思結束以后,最好對照檢驗一下回憶的準確程度。這樣,那些尚未記憶的以及記憶不太確切的信息便會在你的頭腦中比平常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交替推進法
同一外界刺激持續作用于人腦的程度有一個遞減速的傾向。當你一口氣記下某一學科的大量知識時,或許自我感覺頗為良好,但事實上效果并不理想。因為,持續記憶類似的內容過久,記憶力會急劇下降。為避免這種狀況,備考者應該很好地運用交替推進法,即在備考過程中有意識地控制各門學科的備考時間,通過各科交叉復習的做法來提高備考效率。
國家公務員考試科目較多,僅公共基礎知識就分為政治、法律、行政學、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公文寫作五個部分。每一個科目都有自身相對獨立的知識內容對于備考者大腦皮層的刺激將會逐漸減弱。而且還會引發大腦疲勞以及思維定勢的形成,由此導致備考效率的下降。因此,應試者在備考過程中應該注意不同知識內容的調節與搭配,不宜連續學習在內容和特點方面相近似的科目,應使前后學習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對比差異。比如有的人心理素質較好,能夠沉著、冷靜地對待外界的各種壓力使自己免受各種外在因素的干擾和沖擊,整個備考過程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而有的人則心理素質較差,不僅不能冷靜地對待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而且也不能正確評價和正
視自身的實力,往往表現為缺乏信心,情緒變化較快,讓自己受制于外界的各種壓力。在交替推進的過程中,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制訂的復習計劃甚至讓別人牽著自己的鼻子,因而極為被動。再如,有的人身體素質較好,持續學習很長一段時間也不覺得疲勞。而有的人則體力不支,復習一會兒便覺得頭暈腦脹,昏昏欲睡,頭腦里一片混亂,必須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之后才能繼續。兩者交替備考的間隔時間便有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每一個備考者在運用交替推進法時必須以自身狀況為依據,切忌盲目、機械地模仿別人。當然,各門學科之間的備考間隔也并非絕對地固定不變。它應根據身體狀以及實際的備考效率等因素來進行靈活安排,不可強求。當自身感到復習效率開始下降時,就應適時地轉向復習其它科目,完全沒有必要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三)點面結合法
點面結合法,是指在備考過程中既注意各個知識內容和要點的把握,同時又弄清楚它們之僮的橫縱聯系,掌握知識內容的總體框架。做到既抓點帶面,又以面扶點。但同時也不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備考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處理好點面關系。如果只注重學科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彼此之間的相關聯系,便會使備考內容成為一盤散沙,導致備考者應變能力下降。在考試過程中,一旦碰到題型翻新,測試的內容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或者提問的角度發生改變時,考生便會束后無策。面對的試題似曾相識,但又不敢或不能確定。考試成績當然難如人意。此外,只注重對于學科整體框架的把握,而忽視記憶具體的知識內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這樣雖然能夠從知識的關聯性以及內容體系的完整性上來掌握備考內容,并且能夠使自己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但卻很容易使考生所給出的答案走入空洞無物的誤區,結論沒有基礎知識的支持,缺乏說服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考試成績。可以這么說,能否處理好點面關系,是考試成敗的一個關鍵性的決定因素。
無論是傳統模式的考試,還是新近興起的標準化考試,都要求正確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當然兩者在做法上各具特色。傳統考試的準備以考試目標為導向,要求緊緊抓住與之相關的重點和難點,然后旁及與這些難點和重點相關的其它輔助內容,分清主干和枝葉,在把握住重點與非重點的內在關系的基礎上來掌握備考的全部內容。標準化考試則與此有所不同。它的考試目標不很明顯,通常借助于許多極為分散的測試點來反映,而測試點的分布又以考試科目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為依據。全部內容組成了一個嚴密的網絡體系,因而要求考生既要把握各門學科教材中的知識點與能力點,又要對它們進行相關分析,力求從整體結構上予以把握。
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進行備考,考生應從了解各門學科的知識體系結構入手,以章節目錄為線索和依據擬出一個涵蓋了各部分內容的整體框架,然后對具體的內容再進行整理和分類。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在備考過程中平均使用力氣,對于各部分內容的地位和重要性,仍需作出客觀的區分。在重點章節和內容上應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而對于一般的內容則可粗略一些。為了準確把握各門學科的重點之所在,考生可以參照一下考試大綱。當確定了某一科目內容的主體結構之后,就應以這些主干為線索,采取"抓干、摸枝、再及葉"的辦法逐層漸進地拓展以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中的行政學為例,其整體框架由行政機構、行政領導和公務員制度等部分構成。把握了這些主干部分只是復習的第一步,必須由此而進一步深入下去,亦即摸枝及葉。拿行政體制來說,其枝為行政體制的構成和行政體制的構成和行政體制改革等,而行政體制的各個組成部分則是它的一部分枝葉。其它科目也大體可以仿照這種模式進行備考。這樣做不僅可以減輕機械記憶的枯燥乏味感,而且還有助于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以形成良好的應式基礎。
(四)聯想記憶法
在備考過程中,有一些人總是抱怨自己記憶力差,常常丟三落四,甚至出現嚴重的記憶中斷,對于以前學過的東西,很長一段時間都回憶不起來。為此苦惱不堪。導致這種記憶缺陷與差錯的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沒有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各個器官的協同配合能力較差。注意力分配不均,只是專注于具體知識內容的記憶,大
腦皮層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受激狀態,因而造成記憶模糊或不完全,各種已經貯存的信息之間的聯系不時中斷。在考試過程中,由于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時間限制和要求,心中焦慮感及壓力都較強、極易造成答題失誤,使得前功盡棄,以至從考場上幾下陣來。
其實,這種情形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考生能夠熟練掌握聯想記憶方法,便可以大大減少這方面的失誤。聯想記憶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將有關的事項集合起來進行記憶,在頭腦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識內容之間的生動聯系,其目的是增強頭腦的總體活力。這樣做不僅比孤立地記憶某一件事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夠記憶得更加長久。為了使我們所學習的內容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不僅清楚、深刻地貯存在頭腦中記憶的倉庫里,而且還在需要時能夠自由地提取,我們應該訓練自己的放任聯想能力,靈活地運用自身的記憶系統。在考試目標以及整體框架的導引下進行備考,加強應考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的適應性訓練。信息聯系發生暫中斷時,不要驚慌或焦躁,不防將此問題暫擱置,將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試題上去,以免影響對于其它試題的解答,待做完其它試題之后,再回過頭來考慮原來被擱置的問題,或許這時候茅塞頓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五)自測與互測結合法
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識容量的積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頭腦里灌注,追求對于盡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關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經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對于知識的辨別與檢驗,考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經學到了什么東西,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心里更是沒譜,因而在備考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極大的盲目性、并且往往會產生記憶減退,效率下降等不良感覺,畏難情緒隨之產生甚至還會對考試喪失信心。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考生可以在備考過程中運用自我測試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認真分析檢測結果,從中發現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達到拾遺補漏,強力長志的目的。自我測試最好能夠同自己的備考活動協調一致,其具體的實施依據復習的時間和內容等因素進行靈活的安排,可以根據自己對于備考內容和目標的理解,大膽推測必考內容,并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和分類,通過有意識地為自己設計一些試題,這些試題的表現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然后作答,再與教材相對照,以判明正誤。這樣就可以為自己以后的復習確立重點,同時也保證了備考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自我測試方法的最大優點在于,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能夠不斷地體會到備考勞動所取得的成就,由此而使自己的備考信心得到堅定和增強。同時,它又能使考生及時認識到自身的薄弱環節,從而相應地采取補救措施,克短揚長提高自身的備考效率。
- 上一篇:專家談公務員考試備考
- 下一篇:×××鎮黨建工作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