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意見
時間:2022-01-20 09:00:00
導語: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年內流轉率達到15%。選擇部分鄉鎮建立土地流轉中心,開展土地流轉試點。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鼓勵農民以出租、互換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激勵機制,完善各級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使農村土地承包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二)創新農業經濟區體制機制。以農業經濟區核心區為主體,穩步推進鄉鎮體制改革。合鄉并鎮、優化職能,建立經濟和社會管理統一的農業經濟區管委會體制。重點推動于洪區九龍河現代農業示范區配套改革,加快蘇家屯永樂、東陵祝家、新民大民屯等農業經濟區體制改革步伐。
(三)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推動以整合鄉鎮推廣站、組建區域中心站為主要內容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增強農技推廣體系公共服務能力,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
(四)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認真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若干意見》,推行“3A”級規范社評選認證體系。積極培育畜禽、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等各種專業合作社。年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個。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促進現代林業發展。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
(一)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推進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困難企業,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促進關聯企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創新體制機制,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電機、沈鼓集團、*機床、北方重工等企業實施戰略重組,推進東藥集團合資合作。充分發揮我市產權交易所作用,通過市場配置資源,鼓勵企業主動尋找戰略并購機遇。
(二)穩步推進公用事業企業重組。做優水務集團,加快境內外上市,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做強煤氣集團,加快資源整合,實現股權多元化。加快推進與港鐵公司的合資合作。
(三)積極推動國有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推進振興環保等國有企業上市,培育沈鼓集團、北方重工、中北物流、副食集團等優勢企業上市。推進機床集團、東藥集團在核心資產上市的基礎上,實現整體上市。調整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國有資產監管工作。
三、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一)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適時出臺《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擴大市場準入范圍,實現全部公共資源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開放。加強財稅政策支持,擴大融資渠道,破解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
(二)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科技創新型和創業型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健全科技創新等公共服務平臺。幫助中小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引導中小企業為裝備制造重點企業開展配套服務。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和擔保風險補償機制。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補償金,用于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貸款擔保風險補償。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打造東北區域金融、物流、現代商貿、休閑旅游中心,提升中心城市聚集輻射和綜合服務功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展新一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工作,確保我市保留的審批項目科學、合理、規范。深入探索審批體制改革,逐步實現政府部門涉企服務功能的整合。創新工作方式,簡化審批流轉程序,減少涉企收費。加快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實時監控與監督管理,確保審批和服務行為規范到位。
(二)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拓展政務公開領域,以群眾密切關注的問題為重點,有計劃、分步驟地逐步公開政府信息。細化公開目錄,擴大主動公開內容,減少依申請公開數量。在借鑒全國其他城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細則》。
(三)扎實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統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規范、發展、搞活事業單位。修改和完善事業單位機構分類改革實施意見和各項配套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衛生、教育等行業體制改革,調整涉及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審批管理和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對不符合規定的進行清理整頓。
五、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宏觀調控體系建設
(一)推進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財政綜合專項改革,進一步完善區、縣(市)財政體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預算支出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實好增值稅轉型等國家財稅制度改革政策。按照國家、省有關政策,及時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東北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制定東北金融中心戰略規劃、金融商貿開發區和金融街專項規劃,適時出臺扶持東北金融中心建設的政策措施。不斷推進銀政、銀企對接和銀團合作,支持*聯合產權交易所做大做強。加快組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指導并幫助經國家批準設立的開發區和沈北新區建設投融資機構。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三)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適時出臺《*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優化資源結構,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投資領域,逐步完善投資中介服務管理體系,加強和改進投資監管。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設立一批小額貸款公司,建立健全縣域擔保和投融資體系。積極爭取國家裝備制造產業投資基金落戶*。探索發行企業、地方債券。
(四)穩步推進水價和環保收費改革。適時調整供水價格,推行非居民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實施污水、垃圾和排污等項收費改革。
六、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民生。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制定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加快推進農民工參保。進一步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提高救助標準,加強住房、醫療、助學、供暖等專項救助,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和應急制度,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房予以貨幣補貼、及時發放廉租房補貼,在全國率先解決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二)積極推進各項社會事業改革。積極推進科技企業股改和掛牌工作,完善科技企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完成城區學校綜合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水平。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深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公益性文化設施。
七、優化資源配置,推進*經濟區建設
(一)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積極推進人口管理、交通、產業集群、電信、商貿物流、金融、房地產、旅游、環境治理一體化,加速實現經濟區共同發展。
(二)落實相關規劃。在落實好《*經濟區總體發展規劃綱要》的同時,還要做好《沈撫連接帶總體發展概念規劃》、《沈遼鞍營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沈本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沈阜產業經濟帶發展規劃》、《沈鐵工業經濟帶發展規劃》的落實工作,使產業帶盡快形成規模,并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
(三)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經濟區公路、鐵路、城際客運建設。深入開展*經濟區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繼續把沈撫同城化建設作為*經濟區建設的突破點,加速推進沈撫連接帶建設。
八、抓好改革試點,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
(一)積極爭取將*經濟區設立為新型工業化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下,在省政府的組織協調下,研究制定*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明確改革試驗的目標和任務。積極做好申報的各項準備工作,選擇適當時機,啟動申報工作,爭取得到國家的批準。
(二)積極開展開發區體制創新試點。在加強宏觀管理的基礎上,在經國家批準設立的開發區試點,下放土地開發、機構設置、規劃審批和社會管理等項權力,并賦予這些開發區市級審批權限,實行封閉管理。
(三)深化沈北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在沈北新區內選擇基礎好、條件成熟的區域作為改革試驗區的先導區,先行先試重大改革舉措。不斷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力度。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新機制,大力推進土地集約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進一步完善公務員與政府雇員相結合的選人用人機制,創新和完善工作目標績效考評體系,探索建立干部人事管理新制度,不斷激發干部潛力,提高行政效率。
九、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的全面完成
(一)提高思想認識。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市的改革仍處于攻堅階段,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按照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各項改革措施,在改革的新起點上加大改革力度,力爭在關系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加強組織領導。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總體規劃和統籌安排,并通過建立部門間統籌協調推進改革的工作機制,加強對各項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的指導與協調。各區、縣(市)和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對涉及面廣、影響重大的改革,一把手要親自抓,既要保證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順利推進,又要使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三)明確責任分工。牽頭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步驟,強化工作責任。市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配合牽頭部門做好有關工作。各區、縣(市)政府要采取多種形式,緊密跟蹤、督促檢查各項改革進展和落實情況,及時向市發改委報告。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定期向市發改委通報本部門改革的進展情況。
- 上一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意見
- 下一篇:企業管理中有效溝通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