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辦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5-29 05:55:00

導語:區政辦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政辦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推動老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區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和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老齡事業基本情況

(一)“十一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街道、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區“十一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老齡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以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企業養老保險、農工商養老保險、自由職業者養老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老年居民生活補助“四保一補”為主要內容的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建立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金發放標準調整機制,目前月養老金最高標準620元,最低410元,保障水平全省領先,參保人數達6.2萬多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9.8%,籌資標準由2005年的80元提高到270元,門診大病病種由20種擴大到26種,住院報銷比例5年間提高了30個百分點,最高報銷額達9.54萬元,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市率先實現定點醫院新農合“直補”,老年人“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定期為老年人進行免費查體,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為百歲老人免費上門查體。貧困老年人救助力度加大,將符合條件的城鄉老年人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實現了應保盡保,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每人每月3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每人每年2100元,全區“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78%,供養標準8200元,居全市前列。

2.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全區共有養老機構11家,養老服務床位1024張(其中公辦敬老院4處,床位142張,民辦養老機構7處,床位882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達30張。五年來,共投入500余萬元對各街道中心敬老院進行改擴建,目前王哥莊街道敬老院達省一級標準,其他三個街道敬老院均達到省二級標準。年,區政府投資3200萬元,建設建筑面積8700平方米、床位300余張的高檔次、綜合性區級養老福利服務中心。

3.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年活動場所建設步伐加快,建成并投入使用了3200平方米的區老年人活動中心、3500平方米的區老年大學和3000平方米的區老干部活動中心,年,7660平方米的綜合性、高檔次區老年人活動中心開工建設。投資600余萬元實施了“基層老年文體設施配送工程”,4個街道全部建有“五室一場”(圖書室、閱覽室、共享工程電子閱覽室、綜合文體活動室、文化培訓室、文體活動廣場)標準的老年文化活動中心,139個社區全部建有市級標準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區、街、社區三級老年協會組織網絡健全,全區各類老年文體活動隊伍400余支,輔導站121個,輔導員400余名,每年培訓老年學員2000多人次,老年體育人口達60%。每兩年交替舉辦全區“七彩華齡”文化藝術節和老年人運動會,綜合展示老年文體活動的成果。老年教育事業穩步發展,老年大學(學校)由2005年的60所發展到79所,參加學習的老年人5500余人,入學率達16%。

4.老年維權工作成效顯著。成立了區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設立了老年人維權熱線,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2007年,在全國率先將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全部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對贍養、財產等案件免收法律咨詢、律師和公證費用。開辟了老年維權“綠色通道”,對涉老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并適情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五年來,共免費為83名老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減免費用近20萬元,辦理涉老案件215件,其中為老年人緩減免訴訟費案件26件,緩減免總額83.8萬元,挽回經濟損失108.2萬元。注重強化主動維權意識,相繼開展了“送法律服務、送健康知識進社區”、“老年維權咨詢接訪日”和“法律援助先行,助老維權到家”等活動,與社區、老年公寓、敬老院簽訂法律顧問協議,為老年人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法律服務。

5.老年優待政策不斷完善。百歲老人每月享受400元、90-99歲老年人每月享受100元高齡補貼,8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享受150元體檢補助,60歲以上農村計生家庭老年人每年享受720元獎扶金。各級每年投入140萬元,保障區老年大學、區文化館和79所街道、社區老年學校免費向本區老年人開放。區內所有景點、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和醫療機構均嚴格執行對老年人的優先、半價或免費政策。大部分農村社區為老年人發放節日慰問金、慰問品。

6.社會敬老氛圍日益濃厚。老年法律法規列入了普法規劃,敬老愛老教育列入了中小學校德育教育重點內容,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深入報道各類老齡新聞信息,敬老宣傳撲克、老齡畫冊、孝文化宣傳冊等敬老宣傳品共印發5萬余件。每兩年評選表彰敬老模范社區、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模范老人,對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楊秀華、唐秀菊,“區道德模范”張玉玲等敬老模范進行宣傳報道。開展了“孝文化進校園”等敬老宣傳活動,社會尊老敬老氛圍日益濃厚。

(二)“十一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1.堅持黨委政府對老齡事業的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把老齡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2.堅持不斷加大老齡事業發展資金投入,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優惠待遇。

3.堅持整合各方資源,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參與老齡公益事業,構建大老齡工作格局。

4.堅持深入廣泛地開展社會宣傳,引導全社會關注老齡問題、關愛老年人,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

5.堅持開拓創新,立足老年人現實需求,創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養老保障、為老服務等方面重點突破。

二、“十二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一)“十二五”期間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

“十一五”末,我區老年人口已達到34680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4.3%,高于國際上規定的10%的老齡化社會標準4.3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隨著20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人群步入老年,全區戶籍老年人口年均增速將達到7.3%,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5萬,并呈現出高齡化、空巢化、需求多樣化的特點。

(二)“十二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一是困難老年人保障力度需要加大。我區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3%左右,大部分生活在農村,有相當一部分是貸款參加養老保險,靠微薄的養老金維持生活,再加上年老多病,醫療支出大,子女生活困難無力贍養等因素,這部分人的生活狀況較差。

二是老年空巢家庭問題凸顯。據統計,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戶已達48.6%,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占37.2%,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問題對社會化養老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失能老年人的照護問題突出。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需要長期照護的比例為5.5%,80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比例高達33%,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剛性上升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社會養老服務業發展滯后。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而養老機構床位有限,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文化體育教育、精神慰藉等為老服務發展緩慢。

五是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房產、婚姻、贍養等方面。

六是我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和準備尚顯不足。主要表現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公共財政對老齡事業的投入需進一步加大,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等。

三、“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工作方針,積極發展公益化老齡事業和市場化老齡產業,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二)總體目標

不斷提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水平,滿足老年人基本養老和醫療需求;進一步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精神關愛體系,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基本建立老年人宜居環境體系,營造更加濃厚的社會敬老愛老助老氛圍;繼續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形成老齡工作合力;推動老齡產業發展,滿足老年人方方面面的消費需求。促進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社會和諧,把建設成為老年友好型城區。

(三)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將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確立老齡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把解決當前突出的老齡問題和應對人口老齡化長期挑戰結合起來,注重體制機制建設,促進老齡事業健康持續協調發展。

2.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作為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老年人最關心、最迫切的現實問題,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3.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發揮政府在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加強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市場培育和監督管理,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老齡事業積極性,形成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合力。

4.堅持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完善道德規范和法律約束,鞏固和支持家庭養老。發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社會養老服務。

5.堅持統籌兼顧和分類指導相結合。充分考慮地區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穩步推進城鄉老齡工作。關注特殊老年群體,推動老年群體同其他社會群體之間、不同老年群體之間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四、“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健全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1.健全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加快推進社會保險城鄉一體化步伐,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確保農村適齡人員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對被征地農民實行“先保后征”,參保率達到100%。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鼓勵商業性老年保險產品開發。

2.健全老年醫療保險體系。到2015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9%以上,籌資標準提高到當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以上,平均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并逐步擴大和提高門診費用報銷范圍和比例。

3.健全老年社會救助體系。將城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并建立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低保補助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到“十二五”末,城市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月560元,農村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年3600元。積極開展分類施保,建立低保對象中80歲以上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困家庭的特殊生活補助制度。對處于低保邊緣的老年人和因特殊原因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給予及時救助,到“十二五”末,對困難老年人的醫療救助封頂線提高到2萬元;臨時困難救助封頂線提高到1.5萬元。不斷提高農村“五保”老人供養水平,確保供養水平不低于當地農民平均生活水平,到“十二五”末,供養標準提高50%以上,集中供養率達到80%以上。建成使用區養老福利服務中心,滿足“五保”老人愿住全住的要求,出臺社會孤老、貧困、殘疾和優撫對象等老年群體的扶養辦法,爭取將其納入政府供養范圍。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優先考慮住房困難的低收入純老年人家庭。

4.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不斷完善優待老年人的政策和辦法,推動老年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全面落實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到“十二五”末,獎勵扶助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到“十二五”末,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200元。完善高齡津貼制度,將高齡津貼發放范圍擴大到80歲以上,并逐步提高發放標準。倡導有條件的街道和社區為老年人發放生活、養老補貼。

(二)完善養老社會服務體系

1.優先發展養老服務業。將養老服務業納入現代服務業、家庭服務業發展規劃,堅持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專業化的方向和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健全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養老機構為支撐,資金保障與服務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務與選擇性服務相結合的養老社會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

2.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加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娛樂室、老年人助餐點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增強社區的養老、照料功能,讓老年人實現就近養老和活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資金補助、提供場所等措施,積極推進并鼓勵社會團體和企業從事居家養老服務,圍繞老年人衣、食、住、行、醫、學、購、樂等需求,開展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購等專業化、特色化服務。擴大居家養老服務對象范圍,由政府給困難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逐步擴大到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向全體社會老人提供有償或低償服務,到“十二五”末,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困難老年人在年基礎上增長兩倍,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老年人達到3000人。

3.積極發展機構養老服務。認真落實對養老機構的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形式多樣、檔次不同的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政府投資、資助的養老機構以醫養結合的護理型為主,滿足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專業照料服務需求。到2015年,全區至少建有一所200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服務機構,全區新增機構養老床位不低于80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不低于36張。

4.切實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服務。全區標準化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100%,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達到標準化水平,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舉辦健康講座,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早期預防、干預工作和老年人易發心理疾病的專業咨詢,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定期為老年人免費查體,并建立健康檔案,到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80%,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0%。

5.建設高素質的養老服務隊伍。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85%以上。開展養老服務人員職業道德培訓,牢固樹立為老服務光榮的工作理念和職業價值觀,定期表彰、獎勵養老服務人員。逐步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待遇水平,保障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體系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精神關愛平臺。區級建成并投入使用7660平方米的綜合性老年活動中心,街道級老年活動中心建筑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社區級老年活動中心(室)建筑面積達到150平方米以上。社區普遍建有老年門球場、健身路徑、室外小廣場等老年體育健身場所和設施,方便老年人就近健身活動。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或優惠向老年人開放。

2.培育老年文體組織,拓寬精神關愛渠道。引導和支持老年人建立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組織,加強各級老年文體組織建設。大力培育老年文體骨干,區級要培養3支以上在全市有影響力的老年文體活動團隊,各社區至少要有1支水平較高老年文體活動隊伍。

3.開展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精神關愛內容。加強老年文體活動指導,普及老年文體活動知識,組織開展老年文體活動培訓,引導老年人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定期舉辦全區老年文化藝術節、老年人運動會和老年體育大展示等大型文體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老年文體活動和送文化下鄉活動,愉悅老年人身心,強健老年人體魄,促進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

4.發展老年文化教育事業,提高精神關愛層次。開辦老年人喜聞樂見的老齡專題電視節目(欄目),開發老齡網絡信息平臺,區圖書館開設老年閱覽室,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辦好各級老年大學、學校,規范管理,擴大辦學規模,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質量,大力發展老年網絡遠程教育,擴大老年人受教育面,到“十二五”末,街道全部建有老年大學,60%以上的社區開辦老年學校或課堂,全區老年人入學率達到20%以上。

(四)建設老年宜居環境體系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老年人居住條件。把養老服務設施作為強制性標準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在新建或改建的居民區,按區域面積和人口數量配套建設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服務中心、室外活動場地等養老服務設施。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中,重點考慮老年人的活動需求,設立專門的老年人活動區域或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活動設施。鼓勵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鼓勵老年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減少老年空巢現象。

2.加快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方便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養老機構場所無障礙設施率達到100%。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與老年人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居住區、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養老機構,進行無障礙改造。到年,老年服務設施無障礙率不低于90%,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設置率不低于80%,各類公共服務建筑物無障礙率不低于60%。

3.深化老齡宣傳和敬老教育,營造關注老年人、尊敬老年人的社會氛圍。將老齡宣傳納入社會宣傳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戶外宣傳物等各類媒體,開辟宣傳陣地,刊發公益廣告,大力宣傳人口老齡化的重大影響、發展老齡事業的緊迫性、老齡法律法規政策,不斷擴大老齡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提高全社會對老齡事業的關注程度和參與熱情。將敬老養老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作為公民道德建設、黨員干部教育和村規民約及學前教育、中小學生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重要內容,強化孝親敬老家庭美德建設,約束子女履行贍養義務,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敬老愛老、志愿服務和愛心捐贈活動,形成全社會關注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

4.建立老有所為工作機制,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率。支持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和管理、關心教育下一代、調解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維護社會治安等社會事務。鼓勵老年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老年志愿者數量達到老年人口的10%。開發老年人才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工作機會。

5.推進老年權益保障法制化建設,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認真落實老年法律法規,定期對全區貫徹落實老年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新修訂的《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市優待老年人規定》。將老年法律法規列入全區普法規劃,不斷提高社會公眾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觀念,提高老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對老年人的法律保護,依法打擊、有效預防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大侵害老年人權益案件的處理力度,健全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和涉老案件陪審員制度。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及時、便利、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保障老年人在贍養、住房、婚姻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加強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進一步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暢通老年人信訪渠道,妥善處理老年人來信來訪,做好涉老糾紛的調解工作。每年組織開展老年維權月活動。

6.開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區”、“老年溫馨家庭”創建活動。優化城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城市老年友好特性,構建安全、舒適、便利的老年人生活服務圈,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社會和諧,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實現共融、共建、共享的社會發展目標。

(五)強化老齡工作組織體系

堅持老齡事業發展社會化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社會組織實施、社會化運作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政府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建設,強化工作職能,理順工作關系,配齊配強老齡工作隊伍,不斷提高老齡工作機構的履職能力。培育發展基層老年人協會組織,社區通過老年人協會,促進老年人自我管理。積極引導企業支持參與老齡公益事業發展,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廣泛建立各類老齡非政府組織(NGO),使其在老齡科學研究、老年文體活動開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大力發展各類為老服務志愿者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廣泛關注支持老齡事業,形成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合力。

(六)促進老齡產業發展

抓住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機遇,把老齡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重要內容大力培育發展。優先發展老年護理、老年康復、臨終關懷等養老服務產業,認真落實用地、用水、用電、燃氣、通訊、收費等方面的優惠或減免政策。積極推動老年用品開發,鼓勵企業生產門類齊全、經濟適用的老年用品,鼓勵商家設立老年用品專賣店、專柜,積極發展老年旅游、養生保健、心理健康、金融理財等為老服務項目和產品,引導老年人更新消費觀念,形成有效需求與合理消費。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黨政主導作用

實行政府“一把手”負責制,政府及涉老部門的主要領導是老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強化政府在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黨委政府要將老齡事業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列入黨政部門績效考核目標,定期研究部署,抓好工作落實。

(二)加大老齡事業資金投入

建立政府、集體、社會、個人相結合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政府要確保老齡事業發展經費與年度地方財政收入同步增長,逐步建立區、街財政按老年人口提取老齡事業發展經費的制度,滿足老年服務、活動等設施建設的需要。鼓勵社會力量投入老齡事業,擴大慈善基金助老支出的比例,為老齡事業發展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三)加快老齡工作信息化建設

建立區老年人口信息庫,對老年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全面掌握全區老年人口發展狀況,為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建立養老服務信息供求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

(四)加強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

加強老齡科研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的作用,對重大老齡研究課題進行集中攻關,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對策措施,為區委、區政府決策老齡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五)完善老齡工作激勵機制

區老齡委每兩年進行一次老齡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模范老人的評選表彰。定期開展孝親敬老之星以及各類敬老模范、為老服務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活動,探討建立為老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在全社會形成老齡工作爭先創優的良好局面,為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提供動力和保證。

(六)嚴格落實規劃目標執行責任

本規劃由區老齡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各街道和區老齡委成員單位結合實際具體貫徹落實,區老齡辦負責分解規劃目標任務,協調開展工作和跟蹤督查,組織期中、期末評估等工作,確保各項目標任務保質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