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局工作總結(市)

時間:2022-11-11 10:10:00

導語:醫療保險局工作總結(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保險局工作總結(市)

20*年,我局以“政策體系有新完善,參保擴面有新突破,平臺建設有新跨越,服務形象有新提升”“四個有”為目標,一手抓制度政策完善、一手抓人口覆蓋提高,在完善體系、擴大覆蓋、提高水平上邁出了新步伐,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20*年工作情況

經過一年努力,全市社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235萬人,較去年底增加9萬人,人口覆蓋率達87.5%。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5萬人,較去年底凈增5.75萬人,城鎮醫保覆蓋率超過小康目標。市直參保人口67.53萬人,較去年底增加近5萬人,覆蓋率達92%。市區5.9萬名老人和8034名救助對象通過政府資助進入醫保體系,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全市征繳各項社會醫療保險基金10億元,比去年增收1.3億元,增幅15%,其中當年基金收入9億元;當年實際支出8.3億元,結余0.7億元。基金支出在預算范圍內,結余率適中,運行總體良好。市直全年醫保基金收入5.21億元,其中,當年收入4.45億元,非當年5625萬元,收入增幅12%;全年基金支出4.47億元,比預算增長23%。征收城鎮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714萬元。按時上繳管理費20萬元。

(一)以優化提升為目標,醫保政策體系實現新完善。修訂完善《社會醫療保險暫行辦法》和《醫療救助辦法》,既是對五年多來政策體系系統地梳理完善,也是對醫保制度的又一次宣傳推動。從4月份開始,我局牽頭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調研月”活動,分課題組織力量展開調研。先后召開20多個場次300余人的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這兩個辦法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將從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樣,經過完善提升,我市多層次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就由“社會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兩個文件構成新的框架。同時,進一步調整完善居民醫保政策。作為全國較早實施該項制度的城市,今年以來,按照國家和省關于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意見精神,加快政策調整完善步伐。其中,籌資標準今明年已分別提高到150元、250元,門急診補償比例從20%提高到40%,住院費用全年最高補償提高到15萬元,綜合補償率由原來25%提高到50%以上。市區財政對參保學生少兒均給予補助,讓他們也享受到了“普惠”。各轄市均出臺和實施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此外,對農民工及其子女參保繳費、享受待遇等作出意見規定,特別是明確參保農民工在外務工期間發生門急診醫療費直接按規定報銷,不降低報銷比例,較好地維護了農民工權益。

(二)以推進小康目標為重點,醫保人口覆蓋實現新擴大。加大政策推動和行政推動力度,通過動員參保、監察推保、多形式助保等各種途徑,多措并舉、強力推動參保擴面。一是以醫保小康指標監測分析為抓手,同步推動各地開展擴面工作;借助全市社保擴面征繳有利形勢,與養老保險同步推進醫保擴面。二是在去年實施“人人享有醫療保障”工程的基礎上,建立反推倒逼機制,通過抽樣調查和全面摸排,動員未保人員參保;強化稽查稽核,將參保登記信息與工商注冊、稅務登記信息比對,實現登記最大化;將人員參保繳費與就業登記、勞動合同鑒證信息對接,實現登記參保到戶、繳費管理到人。三是重點抓好環衛工、出租車司機、保安等特殊群體以及建筑、餐飲行業用工人員的參保工作;對斷保人員進行梳理分析,采取不同措施激活續保;同時,落實農民工醫保專項擴面行動,進一步推進農民工參保。

(三)以社區配套政策為抓手,基本醫療服務可及性實現新增強。將實施和完善醫保制度與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實施包括社區定點、優惠支付、提高醫保待遇、服務減免、藥品“零差率”政策、健康管理、付費制度等一系列醫保配套政策,引導參保人員到社區就診。特別是對藥品“零差率”政策,4月份組織第一輪集中招標,平均中標價即降為零售價的52%;醫保部門通過巡查、抽查等方式,重點對零差率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各項社區配套政策落到實處,使之受惠于民。社區配套政策運行一年以來,其政策導向作用越來越明顯:全年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人數估計增長51%以上,醫療費用增幅54%(不含“零差率”補貼),其中慢病病人就診量上升2倍以上。社區機構出現了就診量和費用同步快速增長的好勢頭。居民選擇社區門急診的比例超過35%,對于把常見病多發病解決在基層、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以可持續運行為導向,醫保制度運行質量得到新提高。按照“健全制度,規范管理,開展教育,加強防范”的思路,認真做好“社保基金審計年”各項工作。在基金管理上,完善核算管理辦法,強化運行分析和監控;推行申報基數職工簽字認定、參保單位先行公示等新舉措,采取日常、重點、專項稽核等辦法,確保基金應收盡收,稽查面超過參保單位總數的30%;以醫療行為監督和醫藥費用結算為切入點,完善以“就診人頭”為核心的付費辦法,提高基金使用質量和效率。預計全年,參保人員醫療費用增長12%,其中個人支付增長4%,基金支出增長13.5%;二、三級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幅8.88%,醫務所室平均下降10.4%,定點藥店增長3.8%,社區增長54%;醫保基金用于社區藥品“零差率”補貼1000萬元,既較好地控制了參保人員個人支付費用增長,又使大部分參保群眾享受到了醫保實惠。

(五)以經辦能力提升為主線,服務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一是努力打造新的服務平臺。市區啟動社區平臺建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保信息系統聯網,逐步將醫保經辦服務向社區延伸,從而使參保人員既看小病不出社區,辦理醫保事務也不出社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加醫保病歷購換服務,完善了轄管人口的醫保和健康檔案,為老年人、慢性病人、醫療救助對象實施健康長效服務。以“訪老問醫送溫暖”為主題,開展向退休人員“發一封慰問信、送一張醫保聯系卡、發一份宣傳資料、搞一次免費體檢”的“四個一”活動,其中,組織社區衛生機構分兩批為10萬名參保退休人員免費健康體檢。首批已有3萬多名70歲以上老人享受免費體檢,受到退休人員的極大歡迎。二是強化和改善對外服務。對醫保經辦事務進行一次性告知,公布舉報電話和投訴渠道,接受社會監督;拓展醫保網站功能,初步實現繳費工資總額網上申報,方便了參保單位和經辦人員。與相關單位協調,下調定點醫療機構原協定的月通信使用費,平均降幅30%;取消醫保卡掛失費用,減少群眾支出20萬元。三是加強經辦機構自身建設。按照練好業務、干好事務、搞好服務的要求,規范基礎管理和服務流程,大力強化經辦能力與服務建設。特別是在服務大廳,建立ab工作制等一系列創新辦法,推行陽光服務,努力做到窗口一站式、告知一口清、咨詢投訴一撥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四是加強醫保理論研究和宣傳信息工作。繼續與鎮江日報聯辦醫療保險專版,全年出版52期;全年編印《社會醫療保險》期刊12期;對外宣傳報道及理論研究文章省級以上40多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按照“全面達小康,建設新鎮江”的總體要求,實施轄市聯動:句容推行“醫保普惠工程”,建立實施城鎮居民醫保制度,首次實現制度全覆蓋,當年新增居民參保3.6萬人;丹陽緊扣小康目標實現,3000多名殘疾人和近萬名醫療救助對象參加醫保;揚中創新思想理念、方法制度和管理機制,積極擴展社會醫療保險的內涵和功能。一年來,我市先后兩次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性大會上介紹交流工作經驗,推進醫保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央視《新聞聯播》、江蘇衛視、中國勞動保障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等媒體均在頭條或顯著位置全方位宣傳了我市醫保制度的改革實踐,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改革報來鎮進行了專訪;全國各地先后有94個城市1100多人來我市學習考察。醫保經驗進一步推向全國。

二、20*年工作總體情況

對照十七大關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的基本任務,對照市委“把改善保障民生作為發展根本取向”的總體要求,明年我市社會醫療保障工作將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需要我們立足新起點、策應新形勢、實現新突破。為此,全市醫保戰線要全面落實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和改善保障民生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優化發展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實現“人人享有醫療保障”,進一步深化“人人享有”的內涵,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待遇和群眾健康水平,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為在更高水平上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保障環境。力爭至*年底,全市社會醫療保險參保242萬人,提前實現“十一五”末全市社會醫療保險人口覆蓋90%以上的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要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

1、以“兩個辦法”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實。《鎮江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和《鎮江市社會醫療救助辦法》是我市新形勢下多層次醫保體系的制度框架。圍繞兩個辦法,要重點落實:一是進一步突出“全民”醫保,落實好關于外國人參保、非全日制用工人員參保、持有本市暫住證的非本市戶籍人員、農民工等各類群體的參保規定;進一步簡化險種安排,按照從業人員參加的統賬結合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參加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兩個基本層次,努力做到“應保盡保”。二是改進和延展個人賬戶功能,鼓勵參保人員積累個人賬戶資金;同時進一步研究探索二級個人賬戶的功能拓展問題,嘗試制度外保障;包括補充險種在內的各險種面向全體城鄉居民開放后,鼓勵和動員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在基本險的基礎上參加補充險,提高保障待遇。三是降低醫療保險的參保“門檻”,研究失業人員個人領取的醫療費補貼充抵應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問題,繼續給予農民、未就業登記人員參加統賬結合基本醫療保險繳費照顧政策,用好對5060人員參加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傾斜政策。四是進一步提高參保人員保障待遇:統賬結合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封頂線由3萬元提高到5萬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腎透析、治療癌癥的費用,醫保基金補償比例由40%提高至50%;救助對象住院費用年個人支付超過500元以上部分,救助資金補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我們將以“兩個辦法”的實施為契機,按照“制度邊界取消、政策間聯接貫通”的思路,進一步整合、完善制度體系,優化整合險種,研究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問題,滿足群眾多元化的保障需要,減輕參保人員負擔。

2、以提前實現醫保人口覆蓋“十一五”目標為動力,進一步提升全市醫療保險的人口覆蓋。人人享有醫療保障既是一種制度安排,也是一個工作推進的目標。擴面工作不僅是醫保制度改革完善的基礎,也是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要求。在工作推動上,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激勵約束辦法,完善對各地醫保經辦工作的考核,調動有關部門和基層單位積極性,加快擴面工作進度,力爭明年底提前實現全市醫療保險人口覆蓋90%以上的目標。抓住《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實施和《社會保險法》即將出臺的機遇,進一步強化擴面宣傳,做好參保動員工作。利用勞動監察力量,發揮稽查稽核職能,抓好“應保未保”、非公組織、靈活就業人員等擴面空間,借助和調動基層力量推進擴面工作。關注農民工參保,突出重點,采取靈活政策,推進建筑、餐飲、服務等行業的民工參加醫保。進一步加強居民醫保工作,充分發揮街道社區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行政推動等措施,盡可能地推進城鄉居民參加醫保。認真落實對重病、特困、低保人員的醫療救助政策,把他們全部納入到醫保體系中來。要堅持各類群體的“無縫覆蓋”,推動實現從“廣覆蓋”到“全覆蓋”。

3、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參保人員醫療保障待遇。一是著眼全市醫療保障工作總體規劃,逐步理順體制、歸并制度、整合待遇,推動轄市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和社會化、信息化發展;探索轄市醫保定點市區醫療機構、開通參保人員異地就醫通道,逐步提升統籌層次,努力縮小城鄉待遇差別。二是進一步完善居民醫保政策,通過逐步增加財政補助,穩步提高包括學生少兒在內的居民醫保待遇水平。繼續開展“訪老問醫送溫暖”活動,為第二批7萬名參保退休人員免費健康體檢。將組織為所有退休人員每兩年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形成制度,增強預防,從根本上減少其醫療費用支出。三是以“社區衛生服務與醫保制度相結合”為突破口,完善醫保配套政策,通過醫療保險帶動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創新,將“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打造成就近、便利的“基本醫療服務圈”,使參保人員社區門診量提高到就診總量的40%以上,切實緩解群眾“看病貴”。四是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讓弱勢群體“看得起病”。在落實好現行救助政策的同時,對年滿70歲以上參加居民醫保的救助對象實行“基本醫療服務包”救助辦法,即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基本醫療社區門診服務。今后,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擴大“服務包”涵蓋對象,推動“弱勢群體在社區免費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在我市實現。

4、以開展“規范建設年”活動為抓手,進一步提升醫保經辦的能力和水平。明年,以開展“規范建設年”活動為抓手,按照服務管理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的要求,通過加強業務培訓、改進業務流程、完善信息系統等方式,在配套管理、基金征收、結算管理、平臺建設、經辦服務的各個方面,進一步提高經辦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在配套管理上,根據兩個辦法實施要求,制定出臺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管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管理、稽查稽核管理、個人賬戶管理、醫保卡管理、醫保基金結算、基金核算監督管理、風險金管理、信用等級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在基金征收上,進一步加強對用人單位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的稽核,通過稽核,提高基金收繳總量,確保基金及時足額征繳。建立健全內控制度,科學評估、分析和監控基金運行,及時發現并即時處理基金運行異常情況,既提高效率又切實防范風險。同時,建立醫療保險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公示群眾和社會關心的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在結算管理上,完善費用結算方式,根據醫療服務范圍和籌資水平,合理確定醫療費用結算標準,積極探索優化與定點醫療機構的付費方式,調動定點醫療機構主動參與管理、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的積極性。在平臺建設上,進一步整合和提升管理服務功能,建立適應醫保全覆蓋后的居民參保、咨詢、管理和服務的工作新機制。在隊伍能力建設上,著力于提高隊伍思想政治素質、組織管理能力和經辦業務能力,增強為民服務的自覺性和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對外服務和對內管理突出人本理念,強化作風建設,全面提升經辦人員的政策水平和經辦能力,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多更好的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