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3-28 10:40:00

導語: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過去三年工作回顧

過去三年,縣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五三”發展戰略,求真務實,克難奮進,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階段性工作任務,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縣域經濟持續增長。預計(下同)200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6億元,年均增長8.5%。全地域財政收入達到2.26億元,年均增長1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億元,年均增長12.1%。農業產業化建設成效顯著,煙葉、蔬菜、茶葉、藥材、干鮮果、畜牧等支柱產業實現產值8.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2.3%。工業經濟發展迅速,總產值達到8.38億元,年均增長24.1%,其中規模工業產值達到3億元,年均增長18.6%。旅游業不斷壯大,三年共接待游客125萬人次,實現旅游直接收入1.3億元。金融運行保持平穩,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2億元,年均增長17%;貸款余額為9.5億元,年均增長5.5%;金融信用等級上升為A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1億元,年均增長10.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500元,年均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50元,年均增長6.8%。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三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不含水布埡工程和“兩路”建設),年均增長7.6%。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兩路”建設進展順利。新修農村公路849公里,改造鄉村道路650公里,建設通村油路(水泥路)369公里,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754公里。實施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農村6.55萬人的飲水困難。實施農網、城網改造和戶戶通電工程,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和戶戶通電。實施“村村通”工程,通訊混合覆蓋率達到99%。推進生態家園建設,新建沼氣池4.12萬口。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管護天然林225萬畝、退耕還林9.83萬畝;縣城垃圾、污水處理工程投入運行,沿渡河、溪丘灣、官渡口集鎮的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全縣城鎮化率達到23.2%。

移民遷建進展順利。三年來,三峽庫區完成移民投資5974萬元,生產安置3391人、搬遷安置8677人,滿足了三峽工程156米蓄水的要求。水布埡庫區完成移民投資5101萬元,生產安置1533人、搬遷安置1661人,確保了水布埡工程提前一年下閘蓄水??h城搬遷基本完成,沿渡河、官渡口、水布埡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城鎮功能不斷完善。港口碼頭復建工程基本結束。沿渡河大橋、聶家溝大橋建成通車,金果坪大橋開工建設。二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高邊坡治理工程全部竣工,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和高切坡治理項目進展順利。移土培肥完成階段性任務。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正在落實,移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國有企業改制基本結束,三峽酒廠、卷煙廠等8家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招商引資組建了三峽酒業、福潤肉類食品公司等民營企業。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完成,農業稅全面取消,免征農業稅2428萬元,累計發放五項惠民補貼1.2億元。穩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本完成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財政四項改革進一步完善,縣直部門實行部門預算,財政性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收付,“收支兩條線”管理更加規范,政府采購范圍逐步擴大。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穩步推進,初步建立了“以錢養事”的農村公益性事業服務機制。招商引資、對口支援和外經貿工作卓有成效,三年累計引進資金11.2億元,爭取對口支援3682萬元,出口創匯372萬美元,直接利用外資210萬美元。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萍纪茝V應用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7%。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普九”工作通過省政府復查驗收;“兩免一補”全面落實,惠及學生94868人次;35所中小學實施了寄宿制改造、飲水改廁和衛生工程;高中階段入學率由2003年的27%上升到72%,高考繼續保持全州第一;職業教育獨具特色,技能培訓成效顯著,三年累計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11400人。長江巴東網開通運行,電子政務網正式啟動。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科技館等文體設施相繼建成,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混合覆蓋率達到95%,廣播電視事業位居全省前列。醫療衛生網絡進一步健全,縣人民醫院搬遷進展順利。人口與計劃生育各項指標執行良好,可望躋身全省優質服務先進縣行列。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鎮新增就業7314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706人,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政策2595人,支付各類社會保險9338萬元,救助重大疾病患者303人。實施整村推進扶貧57個村,完成扶貧搬遷1382戶,減少貧困人口4.3萬人。新建、改造福利院13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81.2%。殘疾人、婦女兒童和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常抓不懈,全縣社會秩序保持穩定。統計、物價、房管、史志、檔案、氣象、司法、信訪、農機、糧食、質量監督、人事編制、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民兵預備役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扎實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和機關效能建設,政府及部門工作人員的宗旨觀念、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高。堅持求真務實,狠抓督辦檢查,強化目標考核,嚴格兌現承諾,完成了州、縣兩級政府承諾的各項實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意見452件、政協委員提案178件,滿意率達到100%。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辦事程序,改進服務方式,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堅持廉潔從政,強化監察、審計職能,狠抓源頭治理腐敗,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政府廉政建設得到加強,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過去三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這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于全縣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奮斗。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干部群眾、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關心支持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工業化水平較低,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二是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交通條件仍然十分落后,嚴重制約著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三是由于發展不夠,人民群眾關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四是少數干部思想解放不夠,責任意識、大局意識不強,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奮斗目標

未來五年,是我縣“打基礎、調結構、提速度、壯實力”的關鍵時期,我們面臨許多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具備許多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一是十六屆六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持,擴大對庫區的扶持援助,這將給我縣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優惠政策和項目機遇。二是宜萬鐵路、滬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209國道、宜巴線、巴巫線、巴鶴線的改造升級,將有效解決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問題。三是水布埡電站建設,沿渡河、泗渡河、橋河、后河等流域的開發,煤礦改造,鐵礦開采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將為產業興縣提供重要的項目支撐。四是恩施州“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并要求我縣圍繞建市目標,優化城鎮布局,發展港口經濟,建設沿江城鎮帶,成為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賦予了我縣區域經濟新的功能定位。五是“十五”以來,我縣國有企業改革、農村稅費改革、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等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庫區移民搬遷任務基本結束,我們能夠集中更多的精力謀求發展。只要我們按照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的要求,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夠讓巴東發展得更快更好。

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始終把發展作為富民興縣的第一要務,大力實施“產業興縣、科學發展、和諧惠民,全力打造實力巴東、活力巴東、魅力巴東”戰略,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設施、和諧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達到30.6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9:28:43;全地域財政收入年均增長7%,達到3.17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達到1.2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達到7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化率達到3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點

(一)加快特色優勢產業建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

堅持以民營化為基本取向,用產業化的理念謀劃縣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培植龍頭企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推動產業興縣戰略的實施,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全力打造實力巴東、活力巴東、魅力巴東提供產業支撐。

第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始終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產業興縣的頭等大事,作為經濟工作的“牛鼻子”,努力探索一條適合縣情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家,全口徑現價工業產值達到25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25%以上。

以資源為依托,培植壯大資源型骨干工業。突出電力、煤炭、鐵礦、建材和藥化等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白酒釀造業,著力培植2—3家產值過億元、納稅過千萬元的骨干工業企業。電力工業以沿渡河、泗渡河、橋河、后河、支井河、廟坪河等流域綜合開發為重點,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2萬千瓦,年產值實現3.5億元。煤炭工業以關閉整合為契機,不斷提高生產水平,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年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以上。鐵礦工業以黑石板、龍坪、仙人巖鐵礦資源開發為重點,實行規?;⒓s化開采。建材工業以水泥企業技術改造為重點,發展壯大硅酸鹽水泥制造業,開發其他新型建材產品,年產值實現1億元。藥化工業以時珍堂為龍頭,重點開發中藥飲片、中間提取物和新藥品,年產值實現8000萬元。農產品加工業以畜牧業加工為龍頭,重點開發生豬、蔬菜、魔芋、干鮮果、茶葉等系列產品,走精深加工路子,形成規模優勢,年產值實現10億元。白酒釀造業以三峽酒業和水布埡實業為龍頭,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擴大銷售市場,年產值實現5000萬元。

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拓展招商引資平臺。堅持“特色建園、環境引資、項目支撐、品牌為本”的開發理念,加快巴東工業園和湖北巴東移民工業園建設。突出產業特色,做好園區規劃,盤活土地存量,爭取用地計劃,完善基礎設施,加大項目扶持,創新工作機制,做好相關服務,努力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瓶頸制約問題,不斷增強園區集聚功能,引進一批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進入園區。

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加大項目工作力度。認真分析和把握國家產業政策,依托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做好項目的篩選、論證工作,編好項目報告,建好項目庫。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和產業扶持,力爭每年有2—3個項目進入州級以上項目籠子。以項目招商為手段,建立激勵機制,力爭每年引進1—2家企業入駐巴東。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爭取北京等?。ㄊ校┑馁Y金支持、項目扶持和產業合作。

以品牌建設為核心,推進企業提檔升級。建立工業發展基金,捆綁使用各類工業發展資金,重點扶持優勢工業產業和龍頭企業。支持鼓勵企業強化質量管理,在產品認證、質量認證、環保認證、安全認證、注冊商標、產權保護、企業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爭培植2—3家工業企業和3—5項工業產品成為州級以上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支持鼓勵企業廣泛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技術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建基地、增效益”的思路,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突出優勢產業,實行產業化經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現價總產值達到16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25%以上。

大力培植農業支柱產業。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意識,加大扶持力度,使企業真正成為興縣富民的龍頭。以市場為導向,繼續發展畜牧、蔬菜、魔芋、煙葉、干鮮果、茶葉、桑蠶、小雜糧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其他新型產業。以福潤公司為龍頭,培植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大力發展畜牧產業,生豬飼養量達到135萬頭,出欄達到65萬頭,年產值實現4億元。以綠野、民富等公司為龍頭,發展蔬菜產業,面積達到20萬畝,年產值實現5.4億元。以多仁、康杰公司為龍頭,發展魔芋產業,面積達到7萬畝,年產值實現2.1億元。以煙草公司為龍頭,穩定“兩煙”種植面積,實現年收購量16萬擔,年產值7000萬元。以培植銷售、加工龍頭企業為重點,建好10萬畝柑桔基地,積極發展其他干鮮果,年產值實現2.5億元。以金果、鏵燁茶葉公司為龍頭,探索集團化經營之路,不斷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年產值實現3000萬元。以鵬程繭絲綢公司為龍頭,建設3萬畝桑蠶基地,年產值實現3500萬元。以土家人食品公司為龍頭,發展紅小豆、綠豆等小雜糧5萬畝,年產值實現3000萬元。通過五年的努力,使蔬菜、柑桔基地成為省級特色板塊基地,3—5家企業成為州級以上龍頭企業。

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龍頭企業、經營大戶為基礎,按照“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加強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指導和服務,使之與農戶、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努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大農業技術和新型農業機械推廣運用力度,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栽培、加工的技術標準、質量安全監測、動植物檢疫和病蟲害防控體系,爭取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培育扶持一批有規模、有市場的精品名牌。五年申報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10個,綠色食品標志10個,有機食品標志10個,力爭2—3個產品成為省級以上精品名牌。

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完成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崗前培訓2.5萬人,采用送科技下鄉的形式引導性培訓農民8萬人。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加非農收入,拓寬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向外輸送農村勞動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

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進一步完善農村綜合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繼續完善二輪土地延包工作,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堅持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科技扶貧與扶貧搬遷、扶蘇工作相結合,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讓廣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第三,大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進程。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突出重點、擴大規模、創新機制、提高水平,大力發展旅游、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40%以上。

大力發展旅游業。以神農溪、水布埡景區為重點,以自然生態為支撐,以民族文化為靈魂,以“纖夫活化石,土家(苗)風情園”為形象定位,實施精品帶動戰略,打造旅游目的地。到2011年,年接待游客突破100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突破3億元,力爭實現神農溪創國家AAAAA級景區、水布埡創國家AAAA級景區的目標,爭創湖北首批“中國旅游強縣”。依托大三峽,搞好神農溪延伸開發,積極申報建立小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加快建設羅坪古郡、神農溫泉、高巖特色民居等景點,更好地融入全省“一江兩山”黃金旅游圈。以水布埡高壩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旅游資源開發,使水布埡庫區旅游更好地融入清江旅游圈。進一步開發巴山森林公園、巴人河、鏈子溪、銀金山和鐵廠荒森林公園,形成旅游圈的南北對接。圍繞把縣城、沿渡河、水布埡、野三關鎮建設成為旅游集散地的目標,加快旅游公路、碼頭、賓館、商貿、娛樂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服務格局。加強景區管理,保護資源環境,提高景區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強行業管理,整合旅游資源,理順經營秩序,加強宣傳推介,全面提升巴東旅游形象。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水陸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物流業,完善提升港口功能,把信陵鎮建設成為恩施州的港口物流中心;建立完善市場體系和營銷網絡,把野三關鎮建成為區域性的現代物流中心。積極發展商貿、中介、文化、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引導第三產業向規模經營、集約經營轉變,推動第三產業提檔升級。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發展條件

積極爭取項目,加大資金投入,明確建設主體,健全建養機制,以交通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全力打造實力巴東、活力巴東、魅力巴東創造有利條件。

第一,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支持和服務滬蓉高速、滬渝高速、宜萬鐵路建設。力爭建成滬蓉高速公路溪丘灣互通至巴東長江大橋一級公路、滬渝高速公路野三關互通至縣城高等級公路、野三關集鎮至火車站一級公路。完成沿渡河至楚陽、神農溪至神農架、長嶺至金果坪、東流水至大支坪、宜巴線巴東段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國省道改造升級,提升區域經濟干線等級。完成通鄉油路建設201公里。實施“通達工程”和“通暢工程”,所有具備通達條件的行政村修通公路,重點完成72條939公里的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設,農村公路好路率達到75%以上。進一步加大交通項目的爭取力度,力爭重點項目納入省州計劃。積極爭取縣城繞城線項目,打通過境快速通道。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證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建立健全管理養護機制,確?;A設施更好地發揮效益。

第二,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圍繞撤縣建市目標,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將太磯頭、雷家坪納入縣城統一規劃,切實加強建設與管理,逐步擴大城區容量,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水、電、路、氣等配套功能,著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和其他服務組織的作用,不斷提高城市經營管理水平,努力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穩步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行社區物業管理的社會化和市場化。圍繞全省“百鎮千村”和州“13311”工程,按照“四極四帶”的區域布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小城鎮建設,把野三關鎮建成縣域經濟發展的副中心,把沿渡河、水布埡鎮建成南北旅游大鎮,積極支持其他鄉鎮集鎮的發展。逐步完善鄉鎮集鎮規劃,做好100個中心村的規劃,加快建設步伐,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增強城鎮在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第三,繼續實施生態家園建設。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全面實施以農村道路、安全飲水、農田水利、“五改三建”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建設,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適宜地區基本普及沼氣,建沼氣池8萬口。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不斷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治”工程和長江綠化帶建設,構筑綠色生態屏障。加強水源區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確保飲水安全。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杜絕不合理資源開發。切實保護土地資源,集約節約用地,加強資源的有序開發和綜合利用,強化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

第四,加快信息網絡建設。整合信息網絡資源,加強寬帶通訊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推進“三網合一”,加快政務信息網絡建設,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到2011年,通訊綜合覆蓋率達到100%,鄉鎮普及寬帶網,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第五,切實做好移民遷建工作。堅持開發性移民方針,全面完成三峽庫區四期移民遷建任務和水布埡401米水位移民工作任務,穩步提高移民安置質量。加快專業項目復建步伐,完善庫區各項功能,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完成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和高切坡治理工程,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加強對蓄水后的水庫環境、人畜健康和消落區管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積極爭取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全面落實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斷提高庫區移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三)加快社會事業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更加和諧

堅持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積極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按照和諧惠民的要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全力打造實力巴東、活力巴東、魅力巴東增添和諧因素。

第一,推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廣運用力度,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造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公平。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實施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積極化解“普九”債務,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基本完成縣一中避讓隨遷,全面提升高中辦學水平。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完善職業教育體系。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積極發展民辦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教育成果,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健康發展。

第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進一步完善醫療救治、疾病控制、衛生執法監督和城鄉居民健康保障體系,認真做好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完成縣人民醫院搬遷,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強行業監督和行風建設,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救護水平。加強宣傳教育,落實獎扶政策,開展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整體素質。

第三,推進文化產業建設,努力構建文化大縣。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建完善巴東體育場,完成鄉鎮文化體育活動中心改擴建工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切實抓好巴文化、楚文化、三峽文化、老區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和創新工作,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及保護工作。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適應人民群眾需要的優秀文藝作品。推進文化產業建設,促進文化與旅游的有機結合,打造教育、廣電、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品牌,培植一批文化產業企業,鼓勵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從事文化對外交流,提升巴東的知名度。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抵制腐朽文化侵蝕。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榮辱觀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老區精神、泉口精神、移民精神和巴東精神,積極倡導和諧文化、包容文化、厚德文化、崇商文化,努力形成誠實守信、艱苦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四,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促進多種形式的就業和再就業。擴大跨省市勞務輸出,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提高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促進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確保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補貼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工作,強化弱勢群體利益保障。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切實維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利益。

第五,推進平安巴東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水陸交通、煤礦、旅游、食品藥品、餐飲衛生、企業生產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接訪和包案處理責任制,及時依法合理地處理信訪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管理,形成完善高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平安巴東創建活動,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探索有效機制,積極化解機關單位和村級債務,努力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第六,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提高依法治縣水平。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切實加強依法治理,不斷提高全民法律素質。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為重點,加強公務員隊伍的培訓,提高廣大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強執法監督,提高執法水平,維護司法公正。開展法律援助,保障弱勢群體和特殊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基層政權建設,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逐步增加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的投入,制定和落實定期輪訓、考評激勵、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逐步解決村(居委會)干部待遇和后續保障問題。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民兵預備役隊伍建設,繼續開展軍民共建和雙擁活動,促進軍政軍民團結,爭創全省雙擁模范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

四、2007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7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55億元,增長9%。全地域財政收入達到2.42億元,增長7%,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05億元,增長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5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8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75元,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35元,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要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進工業發展進程。一是加快園區建設。完成巴東工業園和湖北巴東移民工業園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和落實土地、信貸、產業扶持、稅收、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引入2—3家工業企業入園。二是強化協調服務,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繼續實行領導、部門聯系企業制度,全力支持20家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信用擔保機制,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三是加快工業項目建設進度。完成麻線坪一級電站建設,開工建設三、四級電站,加快后河電站、橋河二級電站、泗渡河電站建設。完成全縣煤礦關閉整合,做好鐵礦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實現全口徑工業產值10.74億元,同比增長28.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4.5億元,同比增長50%。四是抓好項目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對口支援,引進資金2.5億元,出口創匯和直接利用外資取得新的成效。

(二)切實做好農業農村工作。一是繼續推進板塊經濟建設。新發展蔬菜2萬畝、柑桔2萬畝、藥材2萬畝、魔芋1萬畝、桑蠶1萬畝,小雜糧1萬畝,穩定煙葉、茶葉種植面積。加強生豬品改和動物防疫工作,生豬飼養量達到100萬頭。二是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積極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和農業新技術,不斷提高產量和質量。堅持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大培訓力度。整合培訓資源,實施“陽光工程”,完成農業生產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2.3萬人。四是嚴格按政策發放各項惠農補貼,加強農民負擔監管,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做好二輪土地延包的后續工作,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新啟動20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完成扶貧搬遷400戶,解決2600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8000名低收入人口的脫貧問題。五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建設。以雷家坪村、石橋坪村為基礎,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確保我縣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三)不斷發展壯大旅游業。一是加快神農溪延伸開發,打通改造雙神線,實施神農溪沿線綠化工程,啟動羅坪古郡建設項目,完善旅游設施,擴大接待容量。二是促進水布埡旅游區的開發和保護,采取經營權有償轉讓、資源折股等形式加快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確保2007年“十一”黃金周以前旅游接待試運行。三是豐富旅游文化內涵,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加強旅游行業管理,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務質量。2007年,全縣接待游客達到75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6800萬元、稅費收入1200萬元。

(四)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力爭完成209國道太溪段、巴鶴線長金段、巴巫線沿楚段、宜巴線巴東段、東大線、雙神線的路面改造。加快金果坪大橋、平陽壩大橋建設。完成巴鶴線北界路基垮塌及太溪線十字埡隧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州下達的通達、通暢工程建設任務。積極爭取縣城繞城線和高速公路連接線建設項目。全力支持宜萬鐵路、滬渝高速公路和滬蓉高速公路建設。二是完成沿渡河、溪丘灣的污水處理廠和東壤口的垃圾處理場建設。做好三峽庫區第三批水污染防治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5個百分點。繼續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綠化帶和“長治”工程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良好生態,改善人居環境。三是繼續推進生態家園建設,建沼氣池1.2萬口,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3萬人的飲水困難,完成火峰坪土地整治項目,加強煙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五)穩步開展移民遷建工作。一是完成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置任務,加快信陵鎮和沿渡河鎮集鎮居民搬遷步伐。二是啟動農村庫周交通項目建設,完成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和高切坡防護工程,進一步完善信陵鎮、官渡口、東壤口、沿渡河、水布埡集鎮功能。三是落實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積極申報并組織實施好庫區產業基金項目建設和移民安置規劃調整工作。四是完成水布埡庫區移民安置和401米水位線下清庫任務,啟動壩區移民安置土地復墾工作,提高移民安置質量。

(六)認真抓好財稅金融工作。一是逐步推行“鄉財縣管鄉用”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穩步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鄉鎮財政保障能力,確保基層政權正常運轉。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監管。實行財政編制政務公開。二是強化稅收征管,堅持依法治稅,優化稅源結構,提高收入質量。三是嚴格預算收支管理,優化支出結構,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增強預算的約束力。四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并實現保值增值。鎖定縣直部門、鄉鎮和村級債務,明確債務主體,健全化解機制,杜絕新增債務。五是加強審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六是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商業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努力爭創全省最佳金融縣。

(七)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一是加強科學技術推廣運用,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47.6%。二是強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縣一中避讓隨遷一期工程和中小學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狠抓“普九”提高工作,確保通過國家驗收。組建職業教育中心,擴大職業教育招生容量。三是加強三級衛生網絡建設,健全和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成縣人民醫院搬遷醫療業務大樓主體工程建設。四是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申報工作,啟動體育場擴建工程。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開展廣播電視數字化建設,爭創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五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管理。認真實施“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識。繼續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排查整改各種安全隱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六是進一步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質量,穩定低生育水平。七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加強統計、物價、信訪、史志、檔案、房管、氣象、老齡、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2007年,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諾辦好以下十件實事:1、建設沼氣池12000口;2、實施3萬人安全飲水工程;3、全面完成州下達的通達、通暢工程任務;4、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爭取參合率達到70%以上;5、實施20個村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完成扶貧搬遷400戶;6、實施煙葉基礎設施建設,建水池10萬立方米,鋪設管網430千米,建標準晾房1000間;7、完成縣一中搬遷一期工程,實施寄宿制學校改造10所;8、完成縣人民醫院醫療業務大樓主體工程建設;9、完成城鎮新增就業4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00人,社會保險擴面5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8000人;10、完成城區西陵(黃家大溝)廣場基礎工程和長渡河旅游碼頭建設。

五、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加快巴東發展,任務光榮而艱巨,能否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關鍵在切實轉變各級干部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關鍵在腳踏實地,狠抓落實。我們要切實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效能政府,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保障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一)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加快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行政管理體制,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堅持在縣委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下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政府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專家論證、技術咨詢、績效評估和公示聽證制度,努力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斷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決策水平。

(二)堅持履職盡責,建設服務政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真心實意地為群眾、為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盡好責,服好務。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多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千方百計解決人民群眾所急、所盼、所需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切實加強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和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制度,簡化辦事程序,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充分發揮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努力構建政府、銀行、企業誠信體系,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繼續推行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和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引導全社會支持企業的發展。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堅決打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依法保護投資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堅持廉潔從政,建設清廉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和預防與懲處相結合的反腐倡廉體系,構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監督機制,堅持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不斷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堅持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對破壞發展環境,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堅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遷就。

(四)堅持務實高效,建設效能政府。繼續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倡導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目標管理,健全獎懲制度,言必行,行必辦,辦必果。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責,落實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期辦結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加強督辦檢查,實行跟蹤問效,堅決查處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問題,確保政令暢通,促進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建設實力巴東、活力巴東、魅力巴東是我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們肩負的光榮使命。讓我們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實施“產業興縣、科學發展、和諧惠民”發展戰略,團結拼搏,銳意進取,為加快我縣新農村和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巴東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