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鎮域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同步推進主要做法及成效
時間:2022-11-20 05:24:00
導語:開創鎮域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同步推進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為全縣四大鎮之一,全鎮共有行政村46個,農戶8741戶,人口32454人。近年來,我鎮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科教興鎮”發展戰略,堅持以經濟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進程,開創鎮域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截止到去年底,全鎮財稅收入完成880萬元,占到按計劃的101%,分別比2004年的420萬元、2005年的579萬元增長了77.6%和28.8%;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835元,比2005的2736元、2004年的2375元增收99元和460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把和諧的理念融匯進班子建設中,營造有利于鎮域經濟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和諧社會從根本上講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多年來,我們把和諧理念融進鎮、村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中,積極宣揚并努力增強和諧觀念,不斷提高鎮、村各級領導班子對和諧社會的認知程度、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全鎮各級班子都牢固樹立大局觀念,自覺與縣委保持高度一致,以服務和服從全縣的全局工作為中心,以建設和諧寬裕的新××為己任,舍小家而顧大家,堅持分工不分家,做到補臺不拆臺,始終保持和衷共濟、凝心聚力、合力攻堅、開拓奮進的工作氛圍,團結和帶動全鎮力量共同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全鎮經濟加快發展,綜合實力實現躍升進位。
把和諧的基本要求貫穿于發展思路中,走出具有××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
和諧社會首先是經濟發展、生活寬裕的社會,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和基本要求。我鎮堅持以和諧發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為第根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鎮情實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科教興鎮”發展戰略,以發展民營企業為核心,以建設園區農業為抓手,以加快項目推進為依托,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特色城鎮化,促進“三化”的協調互動,推動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首先是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努力打造提升鎮域經濟實力的新支柱。我們牢牢把握工業立鎮發展戰略要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抓項目,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項目建設更是有了大的突破。投資1000余萬元的久盛冶煉鑄造廠于2005年建成投產,規模效益日益顯現,2006年完成稅收120萬元;概算總投資7300萬元的晉城羊明化工有限公司輕質碳酸鈣項目落戶我鎮丈河村。去年6月份,該項目已完成首期工程建設,資金投入達1200萬元,年生產輕質碳酸鈣可達30000噸。該項目全部工程完成后,碳酸鈣系列產品的年產量可達10萬噸,創利稅800萬元,消化吸收企業所在地丈河村周邊農村勞力1000多個??偼顿Y2100萬元的陵川龍騰有限公司石油膨體砂支撐劑項目2006年4月份在我鎮莊里村開工建設,全部工程完成后,年生產石油膨體砂可達30000噸,年產值可達4200萬元,增加稅收300萬元。目前投資700余萬元的第一條生產線已建成投產運行??偼顿Y1800萬元的晉城強民乳業有限公司陵川奶牛養殖生態園項目已于去年底投產,全面達產達效后,奶牛存欄可達1000頭,年產鮮奶6000噸,實現產值2500萬元,銷售收入2400萬元,創利稅150多萬元,項目所在地后山村農戶每年增收600—800萬元。
其次是以農業特色園區建設為載體,努力拓寬農民經濟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新渠道。通過政策鼓勵,資金扶持,大戶帶動,技術服務,我鎮以養殖業為龍頭的農業調產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逐步形成了畜養業、蠶桑業、干鮮果三業并重,齊頭并進的產業發展格局。尤其是在畜牧養殖方面,不僅成功引進了晉城強民乳業這個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而且全鎮養豬、養羊、養蠶規模越來越大,農民增收的渠道越拓越寬。2006年全鎮生豬飼養量可達17595頭,羊飼養量可達24378只,蠶繭產量達61噸,養殖業綜合收入可達339萬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6.4%,13.6%,8.9%和29.9%。
三是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熱切關注的民生問題。我們針對集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功能弱,形象差的實際情況,在2004年投資80萬元完成北街拓寬改造之后,又多方籌資2545萬元實施了小城鎮建設三項重點工程。目前,投資745萬元的西街拆遷改造、投資700萬元的鳳山中心小學兩項工程已于8月竣工交付使用,投資1100萬元的接軌路商住一條街開發工程也將在今年7月建成?;A教育方面:三年來,總共籌資約800萬元,新建了玉泉、黑土門、南村、××、下畢、小會、后山、北馬等8所小學。其中2006年新開工建設的后山中心寄宿制學校教學樓主體工程、北馬中心寄宿制學校、下畢小學也都建成投入了使用,13個村的小學生就近入學問題得到解決。農村公路建設方面:三年來共多方籌資近2000萬元,完成村通水泥路(包括新莊至丈河7.5公里鄉道)102里。2006年又有三項重點工程上馬,總投資達到278萬元,全長14.8公里,目前三項村通工程均已完成,丈河東南部山區的交通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農村安全飲水方面:三年來多方籌資97.5萬元,總投工37700個,完成了17個村的自來水入戶工程,4487戶6109口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等到根本解決。其中2006年就有9個村自來水入戶工程,目前這些工程均已完成,惠及1195戶3884人。生態環境綠化方面:三年間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種12538.32畝,造林2000畝,四旁植樹63萬株,村通水泥路綠化105公里。
把和諧的導向作用運用到管理體系上,完善推動經濟發展的工作機制。
發展鎮域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激勵性、效率性、保障性有機結合的管理體制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全社會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一是推行了黨政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實行經濟發展的硬指標與社會事業的軟指標同步下達,同步實施,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初步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機制。二是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鎮黨委十分注重制度建設,健全并嚴格堅持黨委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在討論問題特別是涉及重大決策時,自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辦事,不允許“家長制”、“一個人說了算”現象存在。三是大力加強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實施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增強了農村基層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意識及發展經濟的能力。四是全面深化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了農村干部的廉潔自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
把和諧的追求落腳在科學發展上,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在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同時,著力抓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突出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環境整治工作。鎮黨委、政府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結合文明鎮、文明村(單位)、文明戶創建活動,大規模開展了“街道硬化綠化、院落美化凈化”工程,全鎮環境面貌和人的精神風貌得到改觀,先后有××、玉泉、南馬三村創建成為市級“文明村”。二是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素質教育切實推進?,F有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薄弱學校有了明顯改觀,基礎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強。三是繼續加大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力度。鞏固鄉村兩級衛生服務網絡,農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四是真情關懷弱勢群體。社保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三年間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0多萬元,享受低保群眾達到670戶。五是大力創建平安××。以實施“平安村鎮、平安校園、平安單位”創建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四五”普法宣傳,高度注重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效明顯,去年被省文明委授予“安全文明鎮”榮譽稱號。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雖然我鎮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構建和諧社會成效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制約了鎮域經濟的提速增效,影響了構建和諧社會進程。
一是鎮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2006年全鎮財政收入雖然有了歷史性的突破,但拿到全縣特別是西部鄉鎮來說,作為四大鎮之一,我們的整體實力是明顯靠后的,大型企業少,高新技術企業少,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較慢,市場化程度低,效益不高。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未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經濟整體實力不強,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仍然薄弱。
二是社會事業發展有待加快。受目前行政、財稅、金融等管理體制的制約,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力缺乏,地方財政實力薄弱,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全鎮整體教育水平不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較小,醫療衛生設施、人才、服務等未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就業渠道仍然有待拓展,社會保障體系仍需不斷完善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仍需加快。
三是轉型期社會矛盾的壓力較大。隨著經濟社會不斷深入發展,觸及的矛盾越來越深,涉及的利益越來越復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利益分配的均衡、生活困難群體的脫貧、干群關系的改善等問題也將日益突出,給全鎮和諧發展帶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
四是開拓創新精神仍然不夠。與經濟社會發展快的地區相比,部分領導干部思想不夠解放,創新精神不足,市場意識不強;滿足于現狀,滿足于小進步;習慣縱向比較,缺乏橫向思維,缺乏敢闖敢干的觀念、咬住機遇不放松的干勁、開拓創新的意識、務實奮進的舉措,加快發展鎮域經濟,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動力相對不足。
- 上一篇:淺談構建和諧社會與共青團工作創新
- 下一篇:稅務機關文明執法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