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建設新農村培訓班上的講話

時間:2022-11-12 03:35:00

導語:區建設新農村培訓班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建設新農村培訓班上的講話

同志們:區委舉辦這次培訓班,主要是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省、市新農村培訓會議精神,緊密聯系我區實際,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加強領導,扎實有效的推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年2月,中央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這是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采取的重要舉措。總書記、總理在研討班上作了重要講話。省委、市委分別在4月26日和5月23日舉辦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培訓班,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系列重要問題。區委、區政府為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分別專題研討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正在全面啟動。今天把區直各單位負責人、兩鎮一辦班子成員和各個村的主要負責同志都請來,集中學習討論一天,十分重要。通過學習討論,全面準確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真正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真正弄清楚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擔負起組織領導、推進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責任,確保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下面,根據區委常委會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問題。

一、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總書記從八個方面深刻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從歷史與現實的統一中,回答了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問題。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結合我區實際,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增強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央和省市領導反復中央和省領導反復強調,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們黨的一貫戰略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對我們黨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重視“三農”問題的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在新形勢下加強“三農”工作、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高度重視并認真抓好“三農”問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重大決策,是對我們黨重視“三農”問題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其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舉措,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前不久,省委書記錢運錄同志到牡丹江考察調研,明確指示牡丹江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走在全省前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我們必須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和市委要求扎實推動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實現農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看到這方面存在的差距和潛力,一是結構性問題突出。農業基礎薄弱,總體上仍然靠天吃飯;生態環境有待改善、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龍頭企業規模偏小,輻射和帶動作用不夠;農民收入這幾年雖然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總體水平仍然偏低。二是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范和理順,近些年農村轉移勞動力所流轉的耕地有1萬畝左右,但在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上卻進展不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服務、市場服務水平與發展現代農業還有很大差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緩慢,全區各類協會組織僅有8個,還沒能發揮較大的作用;受地方財力制約,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不大,以工補農、以城帶鄉需要加快城市經濟的發展來創造必要的條件。村級公共事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一些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一議一黃”。三是社會性矛盾壓力較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上學難上學貴、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較突出,因災、因病、因學致貧返貧成為一些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三大困擾因素;農民就業渠道和就業環境有待拓展和改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總體上處于試點和起步階段,在農民養老、貧困人口生活保障等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的地方和環節還存在不和諧不穩定因素,農村因土地糾紛、林農矛盾和干群矛盾等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上訪案件時有發生。有些矛盾和問題,成因錯綜復雜,解決難度較大,影響全局發展。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加快農村發展。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村建設投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才能實現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良性互動。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使農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使農村安定有序、充滿活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著力點,這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目前,農民生產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比較多,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返貧和上學難、上學貴、因學致貧返貧的現象還較突出,征地拆遷中涉及農民利益的問題還不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們要大力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國家要增加對農村生產和公共事業建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的領域和范圍,這必將有力促進事關農民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區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一是有優勢。我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強,糧食、畜牧、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有一定的規模,果菜、生豬、肉(奶)牛、禽類四個主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初步形成了以優勢主導產業為支撐的經濟格局。對俄貿易加工園區又落戶我區,充分利用中俄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拓展發展空間。二是有難得的機遇。國家和省市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力度逐步加大,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普惠政策;我區有3個省級新農村試點村,會遇到很多的機遇;國家繼續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全省推進對俄合作升級逐步深化和牡丹江被列為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使我們在引進龍頭項目上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發展特色、綠色、生態和外向農業空間較大、前景廣闊。三是有“三農”工作積累的經驗。比如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四是有廣大農民加快發展的強烈愿望。在政策激勵和市場推動的雙重作用下,農民發展致富的積極性進一步煥發,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大、持久的動力。五是有全社會加快農村發展的廣泛共識。各級領導支持農村發展,社會各界關心農村發展,正在形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把思想認識切實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只要全區上下堅定信心、發揮優勢、抓住機遇、扎實工作,就完全能夠擔負起建設新農村的歷史重任,就完全有條件、有可能在新農村建設上走在全市前列。

二、明確重點任務,扎實推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任務,中央和省市領導都講的比較明確。具體到我區這個層面,關鍵是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從我區實際出發,在總體思路上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發展為主題,全面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五句話二十字”的總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當前,要進一步強化和認真落實支農政策,努力建設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一)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務。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任務。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農業和農村的實力和競爭力,才能為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和農民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從六個方面加強農村生產力建設。一是要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農產品加工增值,做強做大果菜、生豬、肉(奶)牛、禽類等優勢產業。實施名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搞好龍頭企業和基地的聯結,引導龍頭企業和基地、農戶以多種形式結成利益共同體。二是要加強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抗旱除澇為重點,突出抓好愛河水田灌區、愛河旱田灌區和亮子河灌區等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切實抓好小型灌區、雨水蓄積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抗災能力。三是要提高科技裝備水平。實施標準化工程、科技入戶工程,抓好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推進科技服務由大宗產品向特色綠色產品延伸,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實施農機化工程,加快農機合作社建設步伐,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和農業生產率。四是要發展循環農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等節約型農業;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重點,搞好農業廢棄物的系列開發,促進農業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農業的增值增效。五是要加強生態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切實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深入實施退耕還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六是要搞好小城鎮建設。樺林鎮要抓住作為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的機遇,鐵嶺鎮要作好工業小區和沿301國道經濟帶的規劃和發展,引導農村生產要素盡快向城鎮集聚和重組。搞好小城鎮的規劃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小城鎮對人口、產業的吸納和承載能力。

(二)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要千方百計廣辟農民增收渠道,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是以種植業結構調整促增收。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大力發展綠色特色食品生產,優化糧經飼結構,努力提高單產,增加種植效益;發展特色種植業,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構建產加銷結合的高效農業生產體系。二是以發展畜牧業促增收。發展畜牧業能夠有效轉化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能夠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我區畜牧業總量在城區是最大的,要繼續保持我區畜牧業發展的好勢頭,堅定不移地實施“主輔換位”戰略,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大力發展專業化養殖大戶、養殖小區和現代化養殖場,推進標準化、規模化和規范化養殖;強化疫情防控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確保畜產品和產業安全;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畜產品深加工層次。三是以發展民營經濟促增收。重點培植有資金、懂技術、善經營的能人富戶,引導他們向規模種養、加工、運銷等方面發展,創辦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切實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農民創業的熱情。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促增收。突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崗前培訓、用工對接、權益保障,更好地為勞務產業發展創造條件。特別要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管理服務,推進勞動力轉移社會化服務、市場化管理和產業化發展,努力讓更多的農民走出去、進入更高端崗位;鼓勵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拉動二、三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的農民就地轉移。“十一五”期末,力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5000人,人均勞務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五是以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促增收。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對農民的各項減免、補貼政策,不折不扣把黨的關懷和實惠傳遞給廣大農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在多予上下功夫,逐步加大地方財政的支農力度,強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措施,優化農民增收的社會環境。

(三)大力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使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一是要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格執行將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規定,增加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投入,建立城市支持農村的工作機制。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強技能培訓;整合農村教育資源,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救助制度建設,使農民就醫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農村廣播電視、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形成政府與企業、社會團體相結合的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廣泛開展健身運動。二是要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加大農村道路交通、飲水安全工程、能源、電網、住房建設力度;搞好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重點解決村內道路、給排水設施、垃圾處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今年,要以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下大力氣改善我區農村的生活環境。三是要促進農村社會和諧。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盡快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農村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突出抓好農村穩定工作,健全人民內部矛盾的調處工作機制,加強思想教育和正確引導,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犯罪和社會丑惡現象,營造安定的社會環境。加強農村社會建設和管理,加快推進城郊村、鎮中村以及中心村的社區化建設和改造;發展農村社區服務業,引導農民逐步向中心村、小城鎮聚集;抓好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

(四)大力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提高農民素質,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把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好、發揮好。一是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發揮村民委員會在村級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主體作用;認真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強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讓農民群眾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二是加強法制教育。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導農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表達訴求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教育農民遵守村規民約。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國家的方針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八榮八恥”教育;積極推進文明村鎮、和諧村鎮創建活動;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積極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全面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源泉和體制保障。一要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的基礎上,探索規范理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促進適度規模經營。二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圍繞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積極穩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創新鄉鎮事業站所運行機制,強化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深化區鎮財政管理體制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統籌推進農村金融等其它各項改革,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實落靠,做到不抽條、不縮水、不走樣。三要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加強行業自律。加速構建與市場經濟、現代農業相適應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三、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合力。

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是需要長期奮斗的歷史過程。大政方針和思路目標明確后,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力推進、狠抓落實,切實把這件關系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

(一)強化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僅是農業、農村、農民的事情,也不僅僅是涉農部門的事情,而是全區各單位的共同事業和共同任務。各單位都要明確自身在建設社會新農村中的職責和任務,協調配合,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要認真落實“三個高于”和“三個增加”的政策,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加快建立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積極推進幫建工作,宏觀管理、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在資金、經費安排上要更多地向農村傾斜,金融部門要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鼓勵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流向農村,支持工業企業投資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多地吸納農村勞動力,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完善對“三農”工作的考核指標體系,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工作評價和激勵機制。

(二)抓好規劃,搞好試點。科學規劃是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質量的前提。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好鎮、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制定規劃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和老百姓自己的意愿,體現不同鎮、不同村的特色,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和實施步驟。規劃要具體可行,目標不要過急過高,要立足長遠,確定階段性目標,按步驟、分階段推進。要防止用“輸血”的方式搞試點,搞“盆景式”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要幫助試點村做好規劃,充分依靠和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保證他們在上級的支持下,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試點期限要符合實際,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要注意跟蹤試點情況,及時總結基層和群眾創造的好經驗、好辦法,處理好開展試點和面上整體推進的關系,注意點面結合,推動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三)搞好培訓,加強宣傳。總書記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全黨全社會統—思想認識,共同積極行動。”各地各部門都要按照“聯系實際創新路,加強培訓求實效”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尤其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工作。在培訓的內容上,重點是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和、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精神,準確理解、全面把握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的論述,真正理解為什么和怎么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問題,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部署上來,使基層干部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明確任務,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團結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在培訓的方式上,要采取組織宣講團、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利用農村廣播、板報專欄和發放培訓材料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要切實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工作,在全區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輿論氛圍。重點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宣傳黨的支農惠農政策,宣傳本地建設新農村的新思路、新舉措,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工作成果,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內在動力,使黨和政府的決策變成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四)落實政策,不斷探索。政策就是機遇。國家財政支農惠農大的政策概括起來是“三個高于”(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三個增加”(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還有很多具體的政策。要加強對這些政策的學習、研究,把中央的精神學透,把政策吃透。對于普遍實施的政策,要用好用足;對于在某些地區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政策,要積極向上爭取。要研究制定我區的具體政策,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增強工作指導的針對性。比如,依托基礎和優勢,面向市場,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問題;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問題;鄉鎮的職能定位、機構改革問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問題;優化農村信用環境,整合社會資金建立融資平臺問題;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化解鄉村債務問題;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問題,等等。

(五)把握方法,穩步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歸根結底是為了農民的富裕幸福。我們既要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感、緊迫感,又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樹立長期奮斗的思想。要克服畏難保守和急于求成兩種傾向。要從實際出發,從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科學規劃、正確引導,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不搞形式主義,特別要注意防止出現以各種名義增加農民負擔的現象,真正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全面把握情況,指導推動實踐。要把握好抓緊當前與著眼長遠的關系,既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實抓在手上,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實事做起,量力而行,有重點、有步驟地加以推進;要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關系,既要堅持以發展經濟為首要任務,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打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又要從農民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做起,盡力而為,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要把握好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與政府主導作用的關系,既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農民群眾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的新生活,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真正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合力。

(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建設好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鎮、村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以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更新觀念、強化功能、改進方法、提高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生機與活力,切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要認真貫徹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實際、轉變作風,解決實際問題。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善始善終抓好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結合農村實際,切實抓好整改,建立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繼續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特別是要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注意培養選拔政冶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干部。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員管理,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加強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總書記特別強調,“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身處農村工作的第一線,風里來雨里去,任務繁重,工作辛苦,對他們政治上要嚴格要求、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生活上要熱情關心,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提高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充分調力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充分相信、依靠廣大農村基層干部,關心愛護基層干部,不斷提高干部素質;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具有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雙帶型”黨員;要在實踐中檢驗干部、鍛煉干部、培養干部,在實踐中提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要促進各級干部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業績,通過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保證。

今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抓好開局、打好基礎至關重要。我們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凝心聚力、務實創新,全力抓好今年各項工作,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同志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努力使陽明區的新農村建設走在全市前列,不負市委重托、不負全區人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