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進作風情系民生
時間:2022-07-09 04:02:00
導語:如何改進作風情系民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真誠傾聽群眾的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懷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得、利為民所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密切關注和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對于鞏固和發展黨的偉大事業,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落到實處,關鍵在于扎實改進作風,情系民生,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做到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一要體察民情。就是要關心群眾的冷暖疾苦,掌握群眾生產生活的真實情況。同志說過,我們搞革命工作,不了解情況,不切實際,不了解群眾的情緒和要求,怎么能提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辦法來呢?革命戰爭年代,廣大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同生共死、共患難,建立了魚水深情。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很多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共同奮斗、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增進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感情。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黨的這些好傳統、好作風都不能丟,而且應當進一步發揚光大。在新的歷史時期,領導干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民生、掌握實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需要。
二要了解民意。就是要深入地、認真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把握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首先要了解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我國人口眾多,地區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平衡,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基礎條件相對落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有待建設,部分群眾就醫難、上學難問題還沒有徹底的解決,因災、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不撲下身子、調查了解,怎么能夠掌握清楚?怎么能夠及時解決?事實表明,把各項決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順應、符合群眾愿望和要求的基礎之上,我們的事業就能順利發展;無視、偏離、違背群眾的愿望和要求,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任務,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眾的愿望作為第一目標,把人民群眾的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辦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不可無視民意、違背民意、挫傷民意。
三要集中民智。就是要善于把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凝聚和發揮出來,形成推進工作和事業的強大力量。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許許多多的偉大創造都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革命戰爭年代的“地道戰”、“地雷戰”是這樣,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公司+農戶”模式等也是這樣。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進行決策和推進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逐漸增大。領導干部只有誠心實意的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擺正位置、放下架子、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善于從人民群眾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善于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更好地克難攻堅,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四要珍惜民力。就是要堅持求真務實,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運用好、發揮好、保護好。民力,毀之易,聚之難。當前,由于種種原因,不體恤群眾、不珍惜民力的事情在一些地方還時有發生,一定程度的挫傷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濫用民力,實際上就是對人民的犯罪。應當清醒的認識到,我國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在推進工作和事業的過程中,領導干部都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結合起來,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的原則,把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用于解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堅決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樣,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五要改善民生。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認真扎實地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民生問題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首先,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的科學定位和順應轉變直接關系民生的改善。要進一步加快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把為人民群眾服務作為各級領導干部的神圣職責和政府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推引政務公開,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其次,要建立長效機制。隨著時展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對改善民生的需要日益多樣、標準不斷提高,需要我們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長期不懈的努力。各級領導干部,一方面要在解決影響民生的突出問題上下功夫、花力氣,另一方面更為重要地要將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并加以規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惠及全體人民、保障困難群眾和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切實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