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理論指導科學發展
時間:2022-06-18 06:29:00
導語:以科學理論指導科學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貫穿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一條主線。報告強調: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認真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就找到了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鑰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抓住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關鍵所在。青海作為我國西部的欠發達省份,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之路。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
科學發展觀具有鮮明的科學理論品格??茖W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強調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必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強調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強調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落實“五個統籌”??偲饋砜?,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體現出鮮明的科學理論品格。
科學發展觀在實踐中發揮了巨大威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茖W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各地包括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黨的建設得到繼續加強,從根本上講就是得益于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茖W發展觀為我們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我國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繼續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須正確處理一些重大關系
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青海作為欠發達省份,面臨的最現實、最緊迫、最重大的任務是發展。青海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盡快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同時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此,需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事關青海省發展全局的幾個重大關系。
發展與生態文明。生態興,文明興。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边@對推進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同時,青海的生態也極端脆弱,一旦受到破壞就很難恢復。保護和建設好生態,始終是事關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始終是青海對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歷史責任,必須擺在首要位置來抓。要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認真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不斷提高優勢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水平,為中華民族長遠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發展與改善民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近年來,青海在經濟總量不大、自身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下大力氣改善民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方面還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目前全省的民生水平仍然很低,近1/3的農牧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當務之急,以發展促民生,以實事惠民生,以公平保民生,更加注重增加對社會公共產品、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入,更加注重公共財政向解決就業、醫療、社會保障、住房、教育等事關人民切身利益問題的傾斜,使民生水平與經濟水平同步提高。
發展與維護穩定。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青海地處西北內陸,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始終是青海的首要政治責任。要樹立發展的穩定觀,明確抓穩定就是抓發展的觀念,為科學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樹立和諧的穩定觀,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著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樹立大局的穩定觀,跳出青海,立足全國、放眼世界,以全局的視野謀劃、部署和推進穩定工作,把協調利益關系作為維護穩定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牢牢掌握維護穩定的主動權。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和“平安寺院”創建活動,善于運用發展的辦法協調處理各民族之間、宗教內部以及不同宗教之間的利益關系。
發展與黨的建設。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的部署,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目前,青海特別是青海藏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政權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黨在牧區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亟待提高。要從資金、人才、技術、領導等多個方面加大對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的投入力度,力爭在幾年內徹底改變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滯后的現狀,為建設新青海提供堅強的政治、組織和人才保障。
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
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理論上的新闡述和實踐上的新部署,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青海指明了方向。青海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堅定發展信心。青海雖然目前相對落后,但資源比較豐富,發展潛力巨大。面對貧窮落后的現狀,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應充分認識自身潛力和優勢所在,始終對前景充滿希望、充滿信心。要轉變發展理念,把自力更生與爭取外部支持有機結合起來,把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與引進發展動力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發展。
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主攻方向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加快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和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切實提高資源的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和循環利用水平。要大力實施科教興青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健全發展機制。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法治、責任、服務和效能政府。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面推進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征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提供體制保障。加快社會事業和社會領域改革步伐,深化財政、金融、投資、公共服務領域改革,消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大力實施民眾創業戰略,完善創業政策,優化創業環境。
完善發展措施。緊緊抓住科學發展的重點領域、重要環節和重大項目,發展壯大優勢產業,走特色發展之路。在進一步做大做強水電、鹽湖、石油天然氣等優勢支柱產業的同時,著力培育藏地毯、太陽能及硅系列產品等新興特色產業。統籌城鄉區域發展,走協調發展之路。繼續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以優勢特色產業為支撐,推進城鎮化進程,壯大縣域經濟規模。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布局,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共享發展成果。優先發展教育,優化教育結構,整合教育資源。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讓人民群眾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實現脫貧致富,并不斷提高財產性收入、增加經營性收入。在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農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試點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堅持公共醫療的公益性質,建立基本醫療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立城鎮住房保障機制,逐步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不斷減少貧困人口,真正使全省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 上一篇:加快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
- 下一篇: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