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歷史機遇建好民心工程
時間:2022-06-11 07:44:00
導語:把握歷史機遇建好民心工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新階段指導“三農”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祥地”和全面取消農業稅的“催生地”。改革開放以來,安徽農業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農業總產值增長2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2倍。但總體上看,安徽還是一個欠發達的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66.5%,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14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3.2?誜1。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惠及當代、澤被后世的“民心工程”,是安徽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
一、堅持把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作為根本,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村稅費改革總體上講是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大包干的核心是賦予農民土地經營自主權,農村稅費改革的核心是理順農村分配關系,這兩次改革都抓住了當時“三農”問題的要害,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時至今日,僅靠農村內部的資源和力量已經不夠。安徽“三農”諸多問題的根源是農業“大而不強”,發展不足,為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提供的支撐不夠。因此,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擺在第一位的任務,就是進一步優化農村生產要素配置,充分運用外部資源和力量,努力培植和發展先進生產力。
一是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安徽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和海洋陸地氣候過渡帶的疊加地區,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生產穩定性差,糧食生產因自然災害年波動幅度甚至高達20%,達到100億斤。要扭轉這一被動局面,必須樹立以人為本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堅持雙管齊下,一手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由對抗性治水向適應性治水轉變;一手抓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由對抗性生產向適應性生產轉變,穩定農業生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二是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發揮安徽自然區域特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率先實行“大包干”的鳳陽小崗村曾經流行這么一句話:“一步越過溫飽線,20年未進富裕門”。近兩年在多方努力下,搞了結構調整,種了葡萄、養了豬,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多元增加到4000元,干部群眾的精神狀態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可喜變化。要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讓小農戶與大市場連接起來。要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堅持深化改革,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同時,狠抓科技創新。
二、堅持以落實“多予”方針為抓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兩點很關鍵,一是“多予”,一是“統籌”,我們要千方百計做好這兩篇大文章。我們認為,“多予”和“統籌”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項目實施上,更重要的是,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平等機會”。機會公平、起點公平是社會公正的基礎。只有提供平等的機會,才能使廣大農民群眾對未來充滿希望。只有這樣,才能推進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才能培育出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這對農村的發展和穩定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一定把中央“多予”、“統籌”的相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落到基層。同時,我們省市縣三級也要盡力而為,讓公共財政更多地向農村傾斜,讓公共服務更多地向農村延伸,讓公共資源更多地向農村覆蓋,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三、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拓展農民的發展空間
“取消一切限制農民創業的政策規定,革除一切束縛農民創業的體制弊端,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的潛能,營造鼓勵農民干事業、幫助農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這確實代表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聲。小崗村當年參加大包干今天還健在的12位帶頭人,現在的共同心愿就是要團結一致再創業,這充分表明廣大農民群眾中蘊藏著強烈的創業愿望。我們應順應農民群眾的心愿,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我省農業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僅1.4畝,農民群眾“用武之地”不多,而且縣域經濟薄弱。全省縣域經濟僅占全省總量的44.7%,財政收入不足1億元的縣有六分之一,最少的只有3000多萬元;每年勞務外出人員1000萬人,其中到外省務工者達600多萬人。因此,發展縣域經濟,拓展農民發展空間,是安徽的緊迫任務。我們一定要著力推進東向發展,下決心取得縣域經濟的突破,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發展機會,同時也增強縣級自身的“反哺”能力。
四、堅持以分類指導為原則,有重點有計劃分步驟地扎實推進
長江淮河把安徽分成三大板塊,自然條件、經濟狀況、文化習俗差異很大。我省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實際出發,不強求一律,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鼓勵各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放手讓各地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農村建設路子。總體上,我省新農村建設打算分三類推進:第一類是工業化水平較高、經濟實力較強并只帶一兩個縣的市,先行一步,全面推進。第二類是條件較好的市縣,重點推進。第三類是廣大農業地區,示范推進。同時,在全省實施“千村百鎮示范工程”。
五、堅持以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探索建立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
為適應全面取消農業稅、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圍繞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我們正在18個縣開展農村綜合改革、建立基層工作新機制試點,調整鄉村區劃、精簡機構人員、轉變鄉鎮職能、創新工作機制、實行服務“一站式”和補貼“一卡通”等提高服務效能的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指導面上工作,適時在全省推開。
六、堅持以加強領導為保證,推動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
一是要把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戰略部署上來,使各級干部深刻認識和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科學內涵,把“三農”工作放在全黨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扎扎實實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建立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機制。省市縣成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認真落實規劃先行的要求。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四是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提供保證。
- 上一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核心是促進農民增收
- 下一篇: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