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區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8-22 01:38:00

導語:在全區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區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區委、區政府在這里召開全區社區工作會議,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一年來我區社區建設工作經驗,表彰先進,促進全區社區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實現建設服務型人文社區的目標,部署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下面就全區一年來社區建設工作情況作以回顧,對近一時期社區建設工作做以部署:

一、一年來我區社區建設工作的回顧

一年來,我區社區建設工作在區委領導下,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社區主辦,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合力,使我區社區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社區建設呈現出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態勢。各街道黨工委和有關部門推進社區建設工作的力度普遍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社區辦公經費和社區干部補貼標準得到普遍提高,社區干部隊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社區活動豐富多彩,社區功能得到比較充分體現。具體表現在:

一、理清思路,確定重點,社區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區委、區政府把社區建設列入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之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多次聽取社區建設情況匯報,不斷理清和完善社區建設思路。通過組織召開全區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和社區干部座談會等形式,把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貫徹到基層。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區建設已經成為深化城市管理、建設現代化城市的基礎工程,是促進社會穩定、維護安定團結的重要載體,是加快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任務。區委、區政府每年都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實際工作需要,提出有關深化社區建設的意見和要求,并以剛性指標的形式納入“一把手工程”加以推進。提出了高標準整合社會資源、高效能管理社區、高質量服務居民的理念。不斷探索社區建設新途徑,鞏固社區建設成果,通過建立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開展“一站式辦公、一門式服務”、與居民群眾建立連心橋開展聊天活動等手段,有效推進了社區建設進程。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感到現行的服務模式仍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我區實際,確定了2003年重點抓好以改善“一站四室”條件為主要內容的硬件建設也就是物質文明建設;2004年重點抓好以居民服務呼叫中心為龍頭的社區服務軟件建設,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設;2005年重點抓好以社區居委會換屆為契機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社區民主自治進程,也就是政治文明建設的具有我區特點的社區建設階段性目標。通過先進的現代化手段,創建數字化社區,實現社會化服務。建成了集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社區服務呼叫中心、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特困職工幫扶中心、行政投訴受理中心“五位一體”的**區公共服務中心。從而更好地轉變了政府職能,為駐區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居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全方位全天候服務。形成了具有我區特點的以無線技術為主的社區服務網絡。各街道辦事處也抓住有力契機,乘勢而上,實施了社區建設“五大工程”:一是以完善社區服務為主題的民心工程;二是以加強社區低保工作為重點的兜底工程;三是以優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為依托的基礎工程;四是以建設社區綜合信息網為手段的數字化工程;五是以強化組織領導為保證的保障工程。公共服務中心的建成和“五大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提升了全區社區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社區建設基礎不斷完善

社區建設工作內涵豐富、覆蓋面廣,是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必須創新思路、提高標準、完善功能、培養人才、規范發展,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

1、整合社會資源,奠定社區發展基礎。區委、區政府從社區建設實際出發,始終堅持把社區建設納入街道辦事處綱性目標考核,不斷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通過建立“政府撥入一點、街道承擔一點、社區籌措一點、政策爭取一點、社會贊助一點、幫扶單位資助一點”的資金投入方式,拓寬社區建設資金投入渠道。截止目前,各方累計投入近500萬元用于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使社區“一站四室”建設和服務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社區辦公和服務等硬件建設邁上跨躍式發展軌道,為實現社區建設分步走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2000年相比,社區辦公用房平均面積由40.12平方米提高到現在的307平方米。達到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有4家;達到400平方米以上的有5家;達到300平方米以上的有9家,200平方米以下的有16家。去年新建成的15處社區辦公用房全部建立了居民事務受理中心,實現柜臺式服務,提高了社區與居民的親合力。為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提高整體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2、引進市場機制,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社區建設應該而且必須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才具有生命力。我們通過不斷探索,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確定了運用市場機制建設“數字社區”的工作思路。結合今年全區開展的創建服務型人文社區活動,運用三種方式解決居民生活難題。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向市民提供行政事務類服務;二是政府提供公共運營成本,使社會資源與政府工作實現有效對接,無償為市民、企業提供信息與社會服務;三是政府搭臺運用市場化手段創建新型載體,建立信息網絡為民服務。整合域內閑置資源,建成了2200平方米的“**區公共服務中心”一期工程,與遼寧凱希達網絡公司結成合作伙伴,建立起以“96777”為核心的輻射全市的信息呼叫中心,并與街道、社區聯網,實現社區教育電教化、社區服務網絡化、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務。**區公共服務中心包含“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社區服務呼叫中心、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特困職工幫扶中心、行政投訴受理中心”五個服務系統。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就是將具有公共行政職能和行政許可權限的部門納入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形成一站式辦公格局。社區服務呼叫中心是通過建設以無線信息平臺為載體,建成全國領先的集因特網、熱線電話、單鍵呼叫為一體的區、街、社區三級智能呼叫中心,為179名社區干部配備了移動信息接收機,為20名殘疾人安裝了六功能的單鍵呼叫器,24小時全天候為居民提供完善、快捷優質服務。勞動就業培訓中心負責全區失業人員日常求職登記、政策咨詢、職業介紹、用工洽談、就業培訓等工作。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組織針對生活困難的職工家庭進行幫扶救助的載體。行政投訴受理中心負責受理對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和接受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投訴的分辦、答復的機構。中心啟動一個月以來,已接到各類求助咨詢投訴電話近千個,就業信息500多條,為100多人找到就業崗位,40多戶居民通過96777接受了家政保潔服務,分辦行政投訴11條,全部由區內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在7個工作日內辦結,并在區政府網站上反饋。真正實現了民思我想,民意我行,民權我護,民生我助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

3、堅持以人為本,確保工作有序運行。一是健全各類社區自治組織。全區34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居民代表大會、議事協商會和社區保障、法律、衛生、文化、體育、環境、就業等工作組織,充分發揮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職能作用。二是優化社區干部隊伍。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社區干部隊伍建設中,使一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強的優秀人員充實到社區。目前全區179名社區干部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82名,占46%,平均年齡33歲。中共黨員63人,占35%。通過連續兩年的雙十佳競賽活動有效地提高了社區干部的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三是提高社區干部待遇。在保障社區干部補貼及時發放的基礎上,兩次調整社區干部補貼,主任、副主任、委員將分別達到500元、420元、340元。今年將出資5萬多元對107名符合養老保險條件的社區干部實施養老保險。四是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組織社區志愿者開展社區治安、衛生、環境建設、便民利民等服務,特別是組織了城市低保對象家庭中有勞動能力暫未就業人員參與了社區服務。目前全區建立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119支,志愿者人數達到2607人,開展了17000多人次的服務。五是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全區機關普遍建立了聯系社區制度,明確深入社區調研、解決實際問題的任務。通過加強思想教育和組織技能培訓等形式,為社區內有勞動能力的居民開展就業服務。出資61萬元購買了740個公益崗位,安置“4050”人員就業。積極開展就業培訓,近年來共培訓2500人次,實現就業10000人,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三、明確職責,齊抓共管,社區建設合力不斷增強

為保障社區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全區建立了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包街責任制,區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社區組織、社區服務、社區治安等8個指導組,協力推進社區建設。區文明辦、城建、環保等部門積極組織開展創建“綠色社區”、“生態社區”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區公安分局積極開展警務進社區活動,社區民警通過居民選舉兼任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建立了80人的夜間巡防隊,有力地保障了社區治安。衛生部門建立了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已建成的16所社區衛生醫療站(所)覆蓋人口14.3萬余人,占城區人口總數的80%以上。宣傳、教育、文化、體育、法律等部門,以“四進社區”和“愛祖國、愛**、建設新家園”等主題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親合力。全區建成的一大批文體設施和組織居民開展健康向上、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去年以來,全區廣場文化活動達到220多場,參加演出5300多人,觀眾達5萬多人次。襄平街道的社區老年大學、母親學校已成為省、市社區教育工作的典型。群團組織主動深入社區開展工作,有效地拓展了社區工作領域。許多民營企業家積極進入社區,為社區待業人員和下崗職工提供就業崗位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強化了社區居民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參與意識。經過積極努力,全區基本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區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建設工作新格局。

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2004年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特別是**區公共服務中心的正式啟動,受到了省、市領導的熱切關注和高度贊譽,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與會領導到現場進行參觀,宏偉區、弓長嶺區等先后到中心參觀學習。我區社區建設經驗在全省社區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做了中心發言。**區人民政府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社區建設示范區;武圣街道、襄平街道被命名為市社區建設示范街道;安居社區等6個社區被命名為市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孫杰等11名社區干部被命名為市優秀社區工作者;徐龍軍等5名同志被命名為市社區建設先進工作者;市交警支隊等4個幫扶單位被命名為市優秀社區建設幫扶單位;高志峰等4名同志被命名為市優秀社區志愿者。

二、今后一個時期社區建設的目標任務

今后一個時期,我區社區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全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鞏固、發展我區社區建設成果,立足高起點,堅持高標準,按照建設現代化新型社區的目標和學習型、服務型、自治型、數字型、生態型社區的要求,把每一個社區都建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服務型人文社區,全面構筑城市基層管理、社區服務和社會工作平臺,推動我區社區建設工作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社區辦公和服務條件。我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幾年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建設現代化新型社區、滿足居民群眾服務和活動的要求還有距離,還要進一步改善社區工作條件。要通過這次大會,促進社區工作規范化建設。按照市里要求,到2006年底,全區社區“一站四室”面積要有85%達到省級標準400平方米以上,至少不得低于300平方米。為實現這個標準,各街道辦事處要編制好建設規劃,要把社區“一站四室”建設納入全年工作總體目標之中,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拓寬投資渠道,確保“一站四室”建設目標按時完成。社區居委會是群眾自治性組織,禁止一些部門向社區搞攤派,增加居委會負擔。除政府部署的任務外,凡是需社區協助的,要征得社區同意,確保社區干部有足夠的時間,管理居民事務。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社區組織和工作者隊伍建設。健全社區組織和優化社區干部隊伍是建設服務型人文社區的重要組織保證。2005年上半年全區將進行第六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各街道辦事處要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加強社區組織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要從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下崗失業人員等人員中多渠道選拔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熱愛社區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崗位。要組織社區干部認真學習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進行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的宗旨教育,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廣泛開展“無假日社區”、“走千家、進萬戶”和“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千家萬戶。要加大社區干部培訓力度,通過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搞好理論知識、業務技能和微機操作的培訓,實現教育培訓制度化。逐步在社區干部中實行資格認證、持證上崗、等級評定制度,建立獎罰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對侵害群眾利益、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社區工作人員,街道辦事處、社區組織和社區居民有權提出罷免建議,交社區成員代表大會依法履行罷免程序。

(三)充分發揮社區綜合功能,搭建城市基層服務管理平臺

一是社會保障功能。社區的首要事情就是構建社會保障基礎平臺。要把民政部門的社會福利、城市社會救助、雙擁優撫等工作納入社區服務之中,使所有的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城市困難群體都能得到及時救濟和幫助。社區要發揮優勢,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調查和初審工作;協助有關部門認定社區中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對象,為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和就業提供方便;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積極開展職業介紹,要通過多種渠道、運用多種形式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使社區成為全方位、廣覆蓋的社會救助體系的載體和平臺。

二是便民服務功能。即面向全體居民的生活需求,借助96777平臺大力開發托幼、托老、配送、家政、保潔等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使居民從社區服務中得到便利和實惠。進一步完善和擴展**區公共服務中心功能,將特服電話、網絡信息、中介服務、救助服務、配送服務等服務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培育與規范社區服務市場,推動社區服務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三是城市管理功能。做好衛生保健宣傳,提高居民預防疾病能力。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要求,繼續做好社區重大疫情的預防和報告,提高全社會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防護能力;組織社區居民大力治理臟、亂、差,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建立健全社區群防群治綜合治理網絡,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和流動人口的管理教育,及時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保證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是文化教育功能。各社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條件,組織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教育、娛樂等活動,提高基礎設施的使用率、增強居民群眾的參與率,贏得社區居民的滿意率。要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崇尚先進、團結互助的社區道德風尚,提高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

(四)加強民主化建設,進一步推進社區民主自治規范發展。積極推進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社區民主自治體制建設,不斷完善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在第六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要在條件成熟的社區開展社區干部直選工作,把那些能辦事、會辦事的人選上來。按照十六大提出的“高度重視社區黨的建設,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區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創新活動載體,廣泛開展爭創“標兵街道黨工委”、“標兵社區黨組織”為主要內容的“雙爭”活動,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居務公開辦事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管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進一步明確社區職責,賦予社區民主自治權利,廣泛開展居務公開活動,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能力。要創造性開展社區“雙評”工作,由社區居民民主評議社區工作,社區居委會民主評議駐社區單位工作。2005年,我區社區“雙評”工作覆蓋面達要到80%以上。發揮社區自治組織辦理公共事務、發展公益事業的社會職能,搞好社區管理和服務,使社區自治組織能夠為群眾謀利益、辦實事、保穩定,推進社區的全面發展。社區組織在依法自治的同時,要協助政府做好低保救助、教科文體、司法治安、消防城管、衛生計生、雙擁共建等工作。對協管的工作,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轉變職能、重心下移的要求,做到“費隨事轉、權隨責走”,把工作經費落實給社區。

(五)加強工作一體化建設,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各街道辦事處要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狠抓落實。要把社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年度工作計劃,認真研究實施。區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要加強指導和協調,對社區建設工作實行統一部署、統一檢查和統一評定。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都要領導親自掛帥,明確職責,創新工作,認真落實,爭當排頭兵。民政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為黨委、政府推動社區建設當好參謀助手;組織、宣傳部門要指導好社區黨建工作,搞好輿論引導,動員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社區建設;勞動、衛生、公安、司法、文化、計生、體育、教育、環保等部門要按照職能,做好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要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和指導社區工作,從而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社區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各駐區單位要積極支持和參加社區建設,社區也要積極為駐區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要采取簽訂社區共建責任狀等辦法,整合社區資源,形成共駐共建、責任共擔、資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工作局面。

同志們,社區建設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聚人心、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充滿蓬勃生機的事業,關系到經濟的振興、社會的穩定。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扎實工作,開拓創新,為全面提升我區服務型人文社區建設水平,為古城振興、**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