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市發展和改革工作局面
時間:2022-01-23 11:16:00
導語:開創市發展和改革工作局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屆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五次、六次全會、全國、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以及市第三次黨代會、市委三屆三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年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市政府領導同志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副市長同志還親自到會作重要講話。現在,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年的發展和改革工作
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調整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狠抓工作落實,實現了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預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55億元,增長13.5%,增幅比2003年提高0.4個百分點,比年初確定的計劃目標高出0.5個百分點,是"十五"以來的最高增速,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劃的經濟總量目標。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2%、20.8%、13.8%,人均生產總值9743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13億元,增長16%;外貿出口總額3.4億美元,增長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48億元,增長26.28%;新增就業人數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003元,增長5.4%。
去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是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搶抓機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結果。也是全市發展和改革系統認真履行職責,發揮參謀助手作用,艱苦奮斗,團結拼搏的結果。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是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清理。去年,全市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由我局牽頭組織開展固定資產投資清理工作。對全市在建、擬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涉及156個項目,共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投資項目19個。在清理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做好善后工作,提出妥善的處理意見,尤其是對一些急需建設的重點項目,我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項目的完善工作,使項目早日立項建設。同時我們還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網改造項目以及林業、公檢法等國債項目開展稽查,促進了投資效益和工程質量的提高。二是加強經濟運行的監測。我們高度重視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堅持每季度的經濟形勢分析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對策建議。全年編印了四期《經濟動態》,先后提出了《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建議》和《1-9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和做好下階段經濟工作的建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對確保全市經濟健康運行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二)加強調查研究,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一是認真做好"十一五"規劃的前期工作。對"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及早部署,制定有關文件,明確規劃的重點,為各地做好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并且在規劃的理念、內容、編制方法和實施手段等方面不斷創新和發展,有效地發揮指導加快發展的作用。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市"十一五"規劃基本思路的初步設想》,并不斷完善,初步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基本思路》。二是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提出長遠發展戰略。我局按照建設山區經濟強市的要求,結合實際,分析現狀,查找問題,研究未來,理清發展思路,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先后撰寫了《市沿江工業發展規劃(建議方案)》、《關于今后十年經濟社會發展幾個具體戰略建議》等調研文章,在落實好市委、市政府"東漸西聯、優內拓外、錯位競爭、統籌并進"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對今后十年的發展作出了戰略性的思考,提出了"五大發展戰略"、"三帶十區"的規劃設想,著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發展,力爭實現三年打基礎,五年邁大步,十年成規模的目標,為黨委和政府的決策提供了參考。
(三)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一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精神,嚴格執行最低糧食收購價政策,鼓勵扶持種糧大戶發展糧食生產;完善和嚴格執行糧食考評工作制度,有效穩定糧食生產;切實抓好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和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全市72戶龍頭企業和37個專業經濟協會共帶動農戶17.7萬戶,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二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工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結構創新、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抓好石料建材、硫化工、林產化工、不銹鋼、紡織服裝、電子等特色支柱產業的發展,培育特色經濟;推進工業產業項目的發展,抓好水泥、電力等工業項目建設,加快新安塘、澳峰、粵鷹、宏建、享達利等水泥項目的建設進度,羅定粵瀧電廠一期工程等一大批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加強對工業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提出了沿江工業戰略,把域內西江南岸和瀧江、新江兩岸規劃成西江、瀧江、新江三大工業帶和都楊、六都、羅旁、都城、附城、圍底、雙東、連灘、新城、車崗十大工業區。三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業的發展,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2.96%和15.55%;抓好市場載體建設,推進商貿飲食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信息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
(四)增強大局觀念,服務經濟發展。為加快建設山區經濟強市步伐,我們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創新工作方法,積極做好引項目、引資金工作,服務全市經濟發展。一是重攻項目。我局對各縣(市、區)和市直單位上報的項目,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報批材料完備的,凡屬我局審批的,即到即批,需報省的,即到即報,并加強對上的溝通聯系,爭取上級早批快批;對已審批立項的項目,切實做好跟蹤落實,務求每個項目都如期建成發揮效益。尤其突出抓好發電廠三期、粵瀧電廠二期、華潤電力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按照"特事特辦、提前介入、貼身服務"的原則,積極協助項目單位做好申報;對廣梧高速公路肇慶馬安至河口段工程、市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雅達電子廠二期工程、宏利達實業、宏利達物業管理(羅定)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年產9萬噸納米活性碳酸鈣首期工程、亨達利企業集團公司水泥生產線技改工程、市華多利石材有限公司石材項目、云城區石材專業市場、市富麗制衣廠等一批在建的重點項目,認真做好跟蹤、檢查、監督工作,及時掌握項目進度、質量和資金使用情況,力促這些項目能早竣工、早投產、早日發揮效益。全年共上報省審批的項目共87個,投資額7.17億元,美元1600萬元;獲省審批項目14個,投資額3.8億元;局審批項目共63個,總投資8.9億元,美元2542萬元;核準招投標項目共76個,總投資9.4億元。二是重攻資金。堅持主動出擊,及時掌握政策,摸清資金渠道,組織項目申報,逐項落實專人跟蹤到底,確保國家和省按規定補給我市的資金不少,爭取國家和省實際補給我市的資金比規定的多。去年我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的資金共1.87億元,其中國債資金共1.3億元(中央國債1.2億元,地方國債550萬元),省專項資金補助共5835萬元。三是重攻體改。主動協助有關單位和部門認真落實國家的各項體改政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同時,大力推介,增強外來投資的吸引力。去年底,我局在韶關召開的省"山洽會"上推介"五大優勢",起到了很好的影響作用。
(五)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水平。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在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干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局黨組、班子議事規則》、《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文件審批制度》、《項目審批制度》、各科室職責、辦事紀律和承諾等的基礎上,建立了《"五三"運作規范》(三"確立"、三"提高"、三"重攻"、"三改進"和三"禁止"),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增強黨員干部學習和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引導黨員干部在思想上、行動上、作風上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和市委三屆三次全會對全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以及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市第三次黨代會的部署,以加快建設山區經濟強市為目標,圍繞構筑"東漸西聯,優內拓外,錯位競爭,統籌并進"發展新格局,加大工業和招商引資力度,突出項目建設,注重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提升發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初步考慮年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
----生產總值增長13.5%;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20%;
工業增加值增長22%;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4%;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5%;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3%左右;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1‰以下;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扎扎實實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1、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是抓好糧食生產。改造中低產田,培育和引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產量;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建設優質稻產業工程;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二是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積極推進優質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具有特色和優勢的主導產品;大力發展各種加工型、市場型、科技型的龍頭企業,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進一步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和農村飲水工程的實施;加強灌區建設和改造;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加快鎮、村公路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3、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全面實行免征農業稅。落實好涉農收費"公示制"、農村訂閱報刊費用"限額制"、農村中小學收費"一費制"和涉及農民負擔案件"責任追究制",加強經營性收費管理;妥善化解鎮村債務,防止農民負擔的反彈。
(二)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1、加快工業化步伐,提升工業整體競爭力。實施結構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環境創新,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信息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石料建材、硫化工、林產化工、不銹鋼、紡織服裝、電子等特色支柱產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培育工業企業"龍頭",打造名牌產品、名牌企業,逐步形成和發展一批"航母型"的大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項目建設工作。加快在建項目工程進度,確保在今年建成投產;已簽約的項目,落實專人跟蹤,促其盡快落實。抓好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提高工業園區的承載能力,為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提供有效載體。
2、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增長點。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金融業、物流業、商務服務業、會展業、房地產業、旅游業、信息服務業、文化產業、市場營銷等行業全面發展。提高傳統服務業水平,運用現代的技術、理念和管理模式對交通運輸、批發和零售、旅游和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進行改造;積極推廣連鎖經營,發展規模經營,創建名牌服務產品、名牌服務商標和名牌服務企業。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3、抓好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繼續深入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嚴格限制發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節約和綜合利用,提高化工、電力、建材等行業的能源、原材料、水資源等的利用效率。積極推進廢舊物品的回收和循環利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促進內外源型經濟協調發展
首先,做大做強內源型經濟。一是抓好中心城區建設。突出"一極",按總體規劃把中心城區建設好,擴大城市規模,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增強中心城市的龍頭輻射帶動能力。二是壯大縣域經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及配套政策,扶持發展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型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園和新興產業帶,引導產業向園區聚集;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中心鎮發展的意見》和《關于推進城鎮化的若干政策意見》,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增強中心鎮的輻射能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經濟產業帶,培育小城鎮主導產業。三是促進民營經濟新發展。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主動搞好服務,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經營領域,降低準入門檻;加快發展民營企業產業群,培育、催生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四是擴大居民消費。加強農村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村消費;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費的不合理規定,促進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的健康發展;加強對壟斷行業的工資收入管理和總量調控,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其次,提高外源型經濟發展水平。一是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產品出口,鼓勵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控制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提高加工貿易水平,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二是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堅持利用外資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后勁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的國外資金和省內、外資金到我市投資,擴大引資規模,積蓄發展后勁,借助外力促發展。三是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發展境外加工貿易,積極開拓國外市場。
(四)加快以交通、水利、環保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河口至郁南平臺和羅定支線高速公路要爭取盡快動工,加快西江黃金水道的規劃和建設,開展羅定至岑溪、至新興、(郁南東壩)至陽江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抓好省道352、369、280、276線改造和鎮村道路建設;加快港的報批立項和建設步伐。加強水利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抓好市區南山河等10宗城鄉水利防災工程、61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達標和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和灌溉工程建設,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繼續抓好治污保潔工程實施,加大西江流域水資源的整治力度,加快城鎮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
(五)加快體制創新步伐
1、推進投資體制改革。認真落實《投資體制改革決定》,在核準制方面,對企業投資項目全面實行核準制;認真研究解決核準制執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備案制方面,對所有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實行登記備案制;建立和完善登記備案信息系統。在政府投資方面,逐步推行非經營性的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實行政府投資項目公示制和重大項目評估制度。加強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監管和調控,積極做好重大項目的稽察工作。
2、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繼續清理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規范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創新行政管理制度,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和"一站式"服務。
3、繼續深化和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認真落實糧食管理的有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加強全市糧食預警機制建設和糧食儲備,確保糧食安全。
(六)大力構建穩定和諧社會
1、推進教育、科技、文化建設。一是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加大對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繼續對農村困難家庭子女實行免收義務教育階段書雜費制度。繼續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力發展高、中等職業教育。二是積極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加大對科技事業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加快建設各類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運用先進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抓好重大科技項目的攻關,重點突破一批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戰略性、關鍵性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三是推進文化盛市建設。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弘揚科學精神,發掘歷史文化資源,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大力發展文化經濟,充分利用市場手段激發文化創造的活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2、切實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衛生和體育工作。完善和落實人口計生工作層級動態責任,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優化人口結構,穩定低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1‰以內。繼續做好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全面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加快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推進全民健身工程,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和群眾健康水平。
3、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一是繼續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再就業扶持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勞動力管理制度和城鄉一體化的就業市場,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健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保險制度;加強對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失業、醫療保障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
4、切實關心群眾生活。繼續推進"十項民心工程",突出解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認真排查和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其他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問題;繼續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及時解決征用農村土地、城鎮居民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引致的上訪問題。堅決打擊各種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社會黑惡勢力和各種刑事犯罪活動。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探索建立社會安全預警機制。繼續抓好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建設,增強全民國防意識。
三、更新觀念,做好"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
1、更新規劃理念。規劃編制要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要從以物為中心轉到以人為中心,從重視經濟快速增長轉到更加重視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從重視政府配置資源轉到更加重視發揮市場的作用,從重視本地區和國內資源配置轉到更加重視跨區域和全球資源配置。
2、研究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是規劃的"紅線"。"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既要有繼承性,也要有時代感。初步研究,至少應涵蓋以下幾個要點: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實現既快又好發展作為主題,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協調發展作為戰略任務,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3、突出規劃重點。要認真分析"十一五"期間面臨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圍繞重點任務、重點領域、重點區域以及重大工程等,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措施。科學界定規劃編制領域,規劃重點應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基礎設施、重要資源、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
4、明確工作任務。市"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的起草工作由市發展和改革局牽頭,市直部門參加。要在已經完成的"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和基本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戰略、宏觀管理目標、重點領域的發展方向和政策等,確保在今年6月底前形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的基本框架,確保年底前編制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
5、加強規劃的協調和銜接。各縣(市、區)、各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考慮規劃內容,加強與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銜接,增強規劃的全局性。
各縣(市、區)發展改革部門要制定"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明確任務,做到心中有數,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做好各地"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
同志們,今年是我市建設山區經濟強市,構建和諧的重要一年。我們一定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中央和省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努力開創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項目工作會市長發言范文
- 下一篇:一季經濟分析會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