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工作報告通知

時間:2022-03-16 05:52:00

導語:市民政工作報告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民政工作報告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趙建才市長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20*年政府系統的重點工作已經確立。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市政府辦公廳決定,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重點工作列入20*年市政府政務工作重點和目標管理考核體系,現予以分解、立項。請各責任單位接到通知后,要抓緊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市政府辦公廳將依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和各單位實施意見對每一項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各責任單位要在3月、6月、9月、12月底前,把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報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辦公廳將及時予以通報,并作為20*年度市政府政務督查和目標管理工作表彰的重要依據。

一、20*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減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4.2%。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二、為民辦好“十件實事”

(一)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專用玉米良種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確保補貼總金額高于上年。由市財政局、農業局、勞動保障局、農機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二)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解決20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沼氣池5萬座、集雨水窖1萬個,實現1萬人脫貧。

由市水利局、農業局、農開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三)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書作費,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為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更新配置課桌凳16萬套。由市教育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四)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及時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

由市勞動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五)完成全市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改造,建設3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為全市1萬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

由市衛生局、勞動保障局、殘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六)進一步擴大農村廣播電視和信息網絡覆蓋面,實現全市無線數字電視信號全覆蓋,新建10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由市廣電局、文化局、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七)全市新建、擴建改造敬老院25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40%。

由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八)完成森林生態城工程造林10萬畝,中心城區新增綠地200萬平方米,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不低于285天。

由市林業局、園林局、環保局,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九)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70萬平方米,竣工70萬平方米,市區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100%。

由市房管局負責落實。

(十)擴大城鄉公共交通覆蓋面,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

由市市政局、交通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三、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不斷增強工業發展競爭力

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部工業投入突破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800億元。以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重點,做強做大汽車工業、裝備制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重化工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超硬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等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建材等傳統產業。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振興中部老工業基地有關支持政策,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促進我市老工業基地改造升級。繼續推進扶優扶強工程,完善重點企業培育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宇通、豫聯集團、三全等企業發展壯大,提升龍頭骨干企業和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3戶。大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突出抓好品牌園區、特色園區、重點園區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力爭再創一批國家級名牌產品和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品牌。

主要由市發展改革委、國資委、經委、商務局、農業局、科技局、財政局、工商局負責落實。

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崗商圈的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圃田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鐵路集裝箱貨運中心、*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國際航空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構建鐵路、公路、航空、信息一體化物流體系;支持重點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推動會展業加快升級,不斷完善會展硬件設施,提高辦展辦會水平。認真籌辦好第二屆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鄭交會等重點展會,努力建設中部會展之都。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黃廣場等旅游精品景區,培育鄭汴洛、黃帝游、沿黃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線路,大力發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業。

主要由市發展改革委、交通局、國稅局、地稅局、商務局、文化局、旅游局、航空港區管委會、供銷社,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優質、高效、專用農作物,逐步建立起各類具有區域化優勢的產業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以石榴為主的百里邙嶺林果產業帶。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力爭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突破200家。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力爭有3個園區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出口創匯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個規范合作社。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做好示范村、整治村建設,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工程,引導農村發展支柱產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現有公路改造升級,繼續改造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為建設新農村培養新型農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主要由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局、農業局、糧食局、科技局、財政局、交通局、衛生局、工商局、供銷社、農開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六、突出抓好八項重點工程,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繼續堅持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統一認識、加強領導,不斷完善機制、加強協調,把政府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推進上,突出抓好對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調整項目投資重點,加快項目建設步伐。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結構調整項目投資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產業發展,支持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強化樞紐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爭取開工建設鄭石、鄭武鐵路客運專線,抓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火車站西出口改造等項目建設。推進拓普軋鋼、趙家寨煤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段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國電滎陽2×60萬千瓦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登封鐵路二期工程和新鄭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西繞城公路、鄭開大道與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項目建設,做好*城市輕軌和鄭汴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主要由市八大工程指揮部、發展改革委、建委、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衛生局、市政局、經委、煤炭管理局、南水北調指揮部、電業局、航空港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七、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加快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進度,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城市人居環境。

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局、規劃局、執法局,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二)繼續抓好中心城區保護改造。以古都保護和建設宜居城市為重點,抓好商城遺址等文物古跡保護修繕工作。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完成中州大道、中原路、花園路和省行政區道路等精品街區綜合整治,完成秦嶺路、鄭新路南段、沈莊北路等續建項目,對鄭邙公路、化工路等出入市口和城鄉結合部道路進行改造;完善城市夜景照明系統,逐步形成片、線、點、環有機結合的城市夜景照明體系。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拓展公交線網覆蓋面,搞好水電氣暖供應,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加快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和公園、街頭游園的升級改造。

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局、規劃局、文化局、林業局、園林局負責落實。

(三)加快鄭東新區建設。今年是鄭東新區“五年成規?!钡淖詈笠荒?要對照東區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突出抓好中央商務區、龍湖南區建設,完成河南藝術中心建設,加快建設會展賓館,加快商業步行街建設。加快學校、醫院、商業網點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不斷聚集東區人氣。加大金融單位、企業總部引進力度,打造中央商務區金融中心和企業總部基地,吸引國內外品牌企業競相入駐。完善東區市政管理體制,推行精細化管理。

主要由鄭東新區負責落實。

(四)帶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加大衛星城市規劃和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增強服務功能,逐步建成與中心城區規劃上銜接、功能上對接、產業上聯接的中小城市群,努力構建大*都市圈。抓住鄭汴一體化給中牟發展帶來的機遇,充分發揮中牟在鄭汴一體化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加快推進中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搞好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推進市級重點鎮建設。

主要由市建委、國土資源局、財政局、中牟縣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五)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市、區雙重管理體制,探索建立現代化的“大城管”管理體系,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制訂和完善行業管理規范、標準,實現城市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逐步建立市容環衛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確保年內通過建設部驗收。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將出入市口納入城區統一管理,積極推進城中村、鐵路沿線、老居民區、城郊結合部等區域的改造整治,深入開展戶外廣告、洗車行業、出租汽車行業專項治理活動,加強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有效治理城市環境中存在的臟、亂、差等突出問題。

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局、執法局、創建辦、交通局、公安局、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八、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文化建設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加強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商城遺址保護工程及商都文化苑建設項目,抓好*歌舞劇院、*圖書館新館等項目建設。繼續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認真組織《洛神》等一批文藝精品的生產創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新農村書屋建設,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振興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放開發展社會文化產業。整合古都文化資源,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好嵩山古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著力壯大出版影視、廣告會展、文化創意和動漫制作等產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發展壯大文化市場。強化文化市場監管,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斗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抓好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的落實,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快*豫劇院和*曲劇院合并,組建*戲曲藝術劇院,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開展“道德規范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辦好第四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廣泛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和文明村戶創建活動。

主要由市文化局、廣電局、旅游局、新聞出版局、發展改革委、規劃局、工商局、人事局、勞動保障局、中小企業局、創建辦負責落實。

九、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建立健全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高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的監測管理,嚴格行業準入門檻,實行項目合理用能審查制度。加快推進節能技術進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出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大力推廣使用多層標準廠房,繼續推進“空心村”、工礦廢棄地、粘土磚瓦窯場等土地“三項整治”,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主要由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科技局、國土資源局、土地儲備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二)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堅持行業和區域并重,對煤炭、電力、水泥、化工等重污染行業進行綜合整治,有效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開展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城區河道生態水系建設,加大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截污和整治力度,實現市區段河渠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標。加快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脫氮設施、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中牟縣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開工建設五龍口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繼續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拆除城區10蒸噸以下燃煤大鍋爐。加快森林生態城建設,實施黃河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強力推進創模工作,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力爭年內創建成功。

主要由市環保局、煤炭管理局、電業局、經委、市政局、水利局、河務局、林業局、創建辦,市區人民政府、中牟縣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一)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抓好中原制藥廠、*百文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改制工作?;就瓿墒兄眴挝凰鶎倨髽I改革任務。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引導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部分壟斷行業。整合金融資源,加快組建金融控股集團等融資公司。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化和完善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改革,加快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扎實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文化、科技、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各項改革。

主要由市國資委、經委、中小企業局、農業局、民政局、教育局、財政局、人事局、文化局、科技局、衛生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二)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修訂完善發展開放型經濟獎勵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招商引資的積極性。改進招商方式,推進職業化招商。突出招商重點,引導和鼓勵國內外資金投向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環保產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切實保護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大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大力推進食品和綠色農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全面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大力發展對外勞務合作,繼續加強區域經濟協作與聯絡。

主要由市發展改革委、商務局、農業局、工商局、經委、勞動保障局、經聯辦負責落實。

十一、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一)把擴大就業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重點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加快農村人力資源中心市場建設,完善各級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逐步建立農民工培訓基地,加大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轉移就業能力。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工資清欠力度,有效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主要由市勞動保障局、人事局、建委負責落實。

(二)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救濟力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主要由市勞動保障局、衛生局、民政局負責落實。

(三)大力實施科教興鄭和人才強市戰略,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工程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資源,調整學校布局和結構,著力解決好入學難問題。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規劃建設職業教育基地,爭創1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以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為重點,加強各類緊缺人才的培養、選拔和引進。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重點加強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和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加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七院遷建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樓建設,支持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改造。整頓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切實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發揮社會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爭創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市。加強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力爭在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切實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確保穩定低生育水平。

主要由市科技局、教育局、規劃局、人事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物價局、工商局、民政局、體育局、人口計生委負責落實。

(四)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責任,認真解決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排查各種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堅持依法治市,深入開展“五五”普法。繼續深化“兩嚴一創”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完善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主要由市信訪局、公安局、司法局、法制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落實。

(五)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促進宗教和諧。認真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活動,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再創“全國雙擁模范城”。繼續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臺事務、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管理、人防、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各項工作。

主要由市民委、民政局、統計局、審計局、外辦、僑辦、臺辦、地方志、檔案局、人防辦、氣象局、地震局負責落實。

十二、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創新

(一)加快職能轉變,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創新經濟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經濟活動。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把經濟工作的重點放在服務各類市場主體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著力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勞動保障局、教育局、市政局、執法局、衛生局、物價局、公安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環保局等為重點),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二)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不斷提高決策水平。合理界定政府決策權限,進一步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決策,必須堅持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并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凡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進行社會公示或者聽證。各項決策都要盡可能符合實際,符合群眾的意愿,有效避免決策失誤。建立健全決策反饋糾偏機制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追究責任。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三)切實依法行政,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認真落實監督法,主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各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強化社會監督,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實施監督的權利,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強化政府內部的專門監督。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切實將政府管理經濟社會行為納入依法運轉的軌道,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權限,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完善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和補償等制度,加大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力度,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等現象,努力維護社會公正,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四)加強政風建設,著力提高行政效能。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講正氣、樹新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精神,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嚴格控制公費出國出境和境外培訓,嚴格規范公務接待行為。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大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工作力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擴大政務公開的范圍和層次,不斷提高電子政務運行水平,繼續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強化行政問責制度,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導向作用和激勵約束作用,不斷提高政府效能,加強目標管理和督查,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