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休服務管理學習材料

時間:2022-01-16 08:50:00

導語:軍休服務管理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軍休服務管理學習材料

軍隊離退休干部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英勇奉獻,為部隊建設努力工作,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軍隊的建設,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他們退出現役后由地方進行妥善安置,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軍隊離退休干部的安置管理工作,是關系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到穩定和發展的一件大事。做好軍休干部的服務管理工作,不僅有利于穩定軍心,提高部隊的戰斗力。還有利于軍隊的精簡整編和安定團結,有利于軍隊干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有利于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因此,建立和發展新時期的軍休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軍休安置、服務管理工作的歷史現狀

軍隊干部退休制度,是保障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鄧小平同志說:“國家不建立退休制度就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生氣;軍隊不建立退休制度,也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生氣”。新陳代謝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老干部退休,新干部接替,是自然規律的體現。五、六十年代,多數干部正值年富力強,不存在退休問題。只有少數早期參加國內革命戰爭的干部退出部隊。由軍隊移交地方安置,國家供養。這是軍隊干部退休的開端。之后,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條例、規定,使軍隊干部退休工作步入制度化的進程。時期,軍隊退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受到破壞,沒能按照規定正常進行,需要退休的軍隊干部,沒有及時辦理退休手續;已經辦了退休手續的,沒能及時轉交地方安置,影響了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還有的地方,部隊自建干休所安置管理或分散安置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有諸多弊端:一是加大了軍費開支,后勤保障難分主次。二是分散了現役軍官的精力,使他們不得不抽出一部分精力和時間來處理休干管理的日常雜務。三是不利于部隊的精簡整編,已退休干部留在部隊,仍占軍人的編制,裁軍受到影響。四是不利于新老干部的團結,由于新老干部在時代觀念和思想認識上的差異,在科技建軍、科技強軍的今天,難免影響部隊建設。因此,軍隊離退休干部全部由部隊包辦的模式不宜提倡和發展。只有將相當數量的軍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我國的軍隊離退休干部大規模地、有組織地、比較系統地、規范化地進行安置管理,是近些年來的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我軍幾次大規模裁軍,大批軍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各地相繼建立了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分期分批地安置接收軍休干部。做好軍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是軍休服務管理工作的開始。接下來便是認真落實軍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要做好軍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緊跟形勢,為國分憂。軍休干部根據各自的特長,繼續為社會發揮余熱,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們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改進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在實際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逐步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服務管理工作規程。在民政工作體系中漸成一個分支——軍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實踐證明,軍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以及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軍休服務管理工作必須適應發展改革的客觀要求

軍休服務管理工作從人的角度來看,它是社會養老事業的一部分。軍隊離退休干部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他們退下來就是為了養老。養老是中外社會普遍關心的一個課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們對養老事業越來越重視。養老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家庭養老、單位養老、社會養老等等。當代養老事業發展的趨勢就是社會養老,即養老資金社會化,養老管理社會化,養老服務社會化。養老事業的社會化發展要求決定著軍休服務管理的社會化發展趨勢。軍休服務管理工作從軍地關系來講,它又是社會雙擁工作的一部分。“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的一項優良傳統。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雙擁工作一開始,就是一項由全民參與的社會化運動。解放后,我們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在全社會開展雙擁工作。黨政機關牽頭,企事業單位參與,軍隊支援地方的經濟建設,地方幫助軍隊解決后勤困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需要我們努力擴大雙擁工作的群眾基礎,把政府行為與社會行為有機結合起來,構成軍民共建的社會化大格局。因此,軍休服務管理的社會化又是雙擁工作社會化的客觀要求。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來講,軍休服務管理又是社會管理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改革和管理的變革,原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轉變為社會管理,社會管理的范圍越來越大,要實現社會管理的全部職能,單靠政府機關是不夠的,必須走社會化管理的路子,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社會治安的社會化,社區建設的社會化等等都是社會管理的社會化發展趨勢。軍隊離退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經費由國家拔給,屬于行政管理;生活服務自主安排,有行政安排的常規服務,社會形成的季節性服務,鄰里之間的相互服務。這種生活服務的多樣性決定了軍休服務管理的社會性,它屬于社會管理的一部分。按照社會管理社會化的要求軍休服務管理也趨于社會化。

三、社區建設的發展為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目前,我國的軍休管理仍以集中安置管理為主,分散安置管理為輔。對于集中安置管理的,行政服務多一些;對于分散安置管理的,社會服務就多一些。由分散安置管理向社會化服務管理過渡比較容易。由集中安置管理向社會化服務管理過渡存在較多的困難。根據軍休干部的特殊地位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需要建立國家保障和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服務管理模式。就目前而言,實現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最合適的方式是推行社區服務,最理想的載體是建立軍休社區。軍休社區與現行社區模式對比具有許多不同特點。

第一,軍休社區的規模要小,所謂的軍休社區說白了就是一個居民小區,居民以200戶—500戶左右為宜,小區內的居民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軍休干部。軍休干部和軍轉干部及以前復員退伍到地方的軍人占小區居民住戶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即可定為“軍休社區”。與現行社區整合前的居民委員會的規模大體一致。軍休社區規模的大小還應由社區服務管理機制和配套設施的使用效能來決定。以達到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管理的目的。所以軍休社區的規模,沒有固定的標準,應根據集中安置管理的戶數和周邊小區的整合規模來確定。

第二,軍休社區的服務管理采用柔性與剛性相結合的組織結構。軍休所的組織結構完全是剛性的,有固定的建制和行政級別,有固定的工作人員和相應的規章制度。就連服務也都是按部就班,事無具細,大包大攬。剛性結構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在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的過程中,要實行剛性柔性相結合的組織結構,正與國家保障和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模式相匹配,根據現行社區結構的特點,建立軍休社區特定的組織結構形式——行政管理與社會服務的有機組合。

第三,軍休社區采取行政管理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在保障落實軍休干部特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方面,必須利用行政手段,采取行政措施才能有效開展。比如軍休干部閱讀文件,規定哪一級干部閱讀哪一級文件,不是所有的軍休干部待遇都一樣。雖然同住在一個小區內,一部分人的待遇差別還很大。只能區別對待,分別實施管理。離退休干部在小區內都是平等的居民,沒有職位高低之分,因此在生活服務方面應該平等地接受社會管理,比如在社區內開展文體娛樂活動,開展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活動,開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活動等等,都可以是群眾性的,自發性的社會化管理活動。社區管理把政府行為與社會行為相結合,嘗試走自我管理的發展之路。

第四,軍休社區的整合應以原來集中安置管理軍休干部的軍休所和附近居民小區以及企事業單位專供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基礎,進行有效的社區整合。整合過程需要經歷四個階段:一是社區成立階段,首先要有成立軍休社區的創意和構想,然后進行調查,分析建立軍休社區的可行性,對于參與整合的雙方或多方是否存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各種硬件和軟件設施等。通過分析各方面的條件都成熟,才能正式決定成立軍休社區。二是資源整合階段,參與整合的各方面都有各自的有效利用資源,如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服務設施等。如何把這些資源和服務設施利用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挖掘這些資源和設施的使用價值,是社區整合的首要目的,也是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增強社區成員社區意識的有效措施。因此資源整合是社區整合的基礎。三是秩序整合階段,主要包括生活環境和治安秩序兩個方面。參與整合的各方,原來的生活環境不盡相同,或衛生條件、或綠化條件、或治安秩序總有差異。社區整合后,要力求環境條件相似,治安秩序相同,這就要求社區成員積極參與,加強共建。因此秩序整合是社區整合的保障。四是情感整合階段,主要是指社區成員之間的社會互動和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小氣候。人是社區和社區建設的主體,人們生活在社區內,彼此之間必然發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在這種交互關系中,情感的融合能夠消除居民之間的冷漠,尋求社區共同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結合點,創造居民相互交流、幫助的機會,建立社區成員對本社區的認同、依戀和喜愛等情感,培養社區成員的社區意識和對社區的歸屬感。這一階段也是社區整合中一種較高層次的整合。

第五,軍休社區的服務方式走行政行為與社會行為相結合的道路。軍休所的服務以行政行為為主,政府派有固定的工作人員,對軍休干部實行無償服務。現行社區的服務以社會服務為主,居民之間的互助服務和社會的有償服務各有特色,可以滿足各個層次的居民對服務個性化的不同需求。軍休社區要有效地將這兩類服務融合起來,可以更好地發揮社區服務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在軍休社區,行政服務應側重于全民性的、大眾化的服務項目、如環境綠化、衛生清潔、戶外公用活動設施的設置與維護,治安保衛等。社會服務應側重于對居民個人家庭的或生活背景相似的一組群體的個別服務項目,如服侍老人、接送孩子上學,醫療保健,室內保潔等。無償服務側重于各類困難人群和優撫對象,有償服務側重于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居民,并逐步擴大服務范圍,建立多層次的有償服務體系,使更多的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相應的服務檔次。同時使有償服務更趨完善。

第六,積極探索軍休社區的管理運營模式。軍休社區的管理運營模式與普通社區相比有許多相同之處,普通社區的管理運營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軍休社區有許多可以借鑒、效仿的地方。軍休社區的管理人員全部實行聘用制,實行競爭上崗,由社區居民選聘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由于社區建設仍處在探索發展階段,軍休社區的運營模式也是在邊建設邊探索、邊改進邊發展。近年來成功的經驗做法有開展社區共建,建立愛心互助,公共服務項目等。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的要求,嘗試建立“軍休社區”,全面推進軍休服務管理社會化的進程。

四、以本所為例,融合周邊居民小區,整合建立“軍休社區”

我們軍休二所現在所在的地理位置,原是部隊獨立的一個家屬小區,后移交地方分屬三個不同的單位。現在的休干住宅樓就是原部隊建的一棟家屬樓的一部分(1至5單元)60戶,另一部分(6至8單元)40戶已向社會出售居住。軍休二所剛成立時,整棟樓都歸我所管理,后將取暖、供電交由供應商實行社會化管理。所前原有一片空地,后通過轉讓開發權,建成居民小區(即馨和園)有252戶。實行社會化管理。從地理布局上講,馨和園小區與所區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也正是原部隊獨立管理的家屬小區,雖然居民住戶變了,變得比較復雜,大多不是一個單位的,只有軍休所是一個較大的組織,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位人。但不管是單位人還是社會人,他們畢竟是要長期居住在一起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融合,彼此逐漸熟悉了解,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分界,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不斷拉近居民之間的情感關系,從思想觀念上實現由“單位人”向“社區人”的轉變。由軍休所牽頭,會商原小區的物業管理部門,開創具有軍休特色的“思想共育、機制共創、資源共享、環境共建、黨建共抓”的小社區。軍休所在社區共建中發揮特有的優勢:一是政治優勢,軍休干部政治性強,思想覺悟高,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在社區居民中帶頭講黨性、講科學,帶頭倡導實踐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為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維護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二是文化活動優勢,我們軍休二所,活動設施齊全,活動中心被評為全省先進單位,所內基本上是天天有活動,這正是社區所缺少的資源,軍休所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社區活動納進來,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使軍休文化活動與社區文化活動融為一體。三是醫療保障優勢,軍休所內設醫務室,可以擴大服務范圍,增加服務項目,開展社區醫療,小診所服務大社區。物業管理部門在環境衛生、小區綠化、社區治安等方面有成熟的經驗。二者結合,優勢互補,形成社區建設的強大合力,把“軍休社區”建成社區建設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