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永遠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時間:2022-07-15 10:41:00
導語:事跡:永遠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既然人們把我們當教師的比作辛勤的園丁,那我們就應該用尊重、真誠、理解的心情去熱愛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成長為新時代生活中的強人。”
這是伴隨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余年的座右銘,我正是以這樣的思想境界,在教育教學園地躬耕了十余個春秋,贏得了教師同行及社會的一致好評。
一、愛系講臺、執著追求
1996年8月,我被分配到大廟小學教書。這所學校里,有著一大批骨干教師,在他們那種比學趕幫的激情以及“尊重知識、原創:尊重人才”的氛圍下,我暗下決心要努力做一名好教師,并給自己鼓勁: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天的班級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主動多聽他們的課;工作中主動加壓,不講條件。我要事實證明我能做得到最好。
當然,要想盡快適應教書育人的工作,別人五分努力,我要十分努力才行。我開始業余“加電”。回憶那時的情景:除了比別人更認真地聽好每節公開課和示范課外,其余就是靠自學和請教別人。當時最讓我頭疼的是班級管理工作,怎樣把班級工作理順,讓學生能和教師積極配合,完成各項任務,這讓我費了不少力,但效果還是不好。為此我找到本班語文科任教師,也是本校的教導主任———陳尚新老師,拜他為師。一次、兩次,他總是很耐心地為我指點迷津,后來再向他求教時,他有些不耐煩,當看到他心情好的時候,我又趕緊去問他。他開玩笑說:“你這種人,還真有股倔勁,我真服了你。”正是靠著這股倔勁我慢慢提高了教學水平。
二、愛每一個孩子
我認為“對于那些剛剛涉世的少年兒童,不管他們一度怎樣誤入歧途,我們做教師的不能鄙視他們,更不能蠻橫地懲罰他們,應該滿腔熱忱地給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引導他們走上人生的正道”。“同時,作為教師的要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要關心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我在全勝小學任教時,班上有一名叫王俊的學生,不僅好打架,且語文底子非常薄,因此,班上的同學都討厭他,不愿和他交往,語文成績也是一塌糊涂。在一次運動會上,他不慎扭傷了腳,其他同學見此情景,都不愿背他上衛生所治療,我看見后,連忙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將他送到衛生所請醫生進行治療。該生回校后,我又借班會的機會,讓全班學生集體討論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助人為樂,使很多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向這位學生認錯。后來,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明顯端正了,再過了一段時間,他的語文成績居然有了大幅度提高,對學生、對教師更加親近、尊重了。
這件事成了我育人中的一面鏡子,讓我悟出:在老師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讓每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信念。
三、讓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
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經常會碰到有的教師總在埋怨班上的“學困生”如何不聽話、學習如何不上進。而我認為,其關鍵是沒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沒有對他們進行塑造。
我過去的班上有個叫田昭的學生,是出了名的頑固分子,從不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看似很遵守紀律,規規矩矩,原創:但這并不代表他在學習,其實是在偷懶。經過觀察,我發現他特愛勞動,就借班會之機大張旗鼓地表揚他,時常找他談心,并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讓他讀書、回答簡單的問題。說也奇怪,其他老師認為“不可救藥”的他竟把作業交上來了,課文也能通順流暢地背下來。從此,有了老師及同學的肯定和鼓勵,田昭增強了自信心,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對“學困生”的轉化,與其向他們“灌注”,不如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能行”的自信。有人說過,作為真誠的教育,用心靈贏的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困生”的心靈,而當他們也樂于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也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金琳同學,成績平平。她的母親殘疾,不說給是女兒洗衣炒菜,還需要女兒回家照料她,父親弱智,家里是一貧如洗。她穿的更是破破亂亂,總覺得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很自卑。導致學習成績極差,并有輟學的念頭。我找到她耐心地開導,她留下來了。在一次習作,我無意中發現她小小年紀就非常懂事,善于做家務,孝順父母。我給他下的批語說:“你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挑起了家庭重擔,確實令老師佩服。這在你們同齡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你真了不起!”并拿到習作評講課上評讀。這樣做,使金琳的長處得到了充分肯定。不單對金琳,對全班同學也是一種激勵。從此,金琳同學樹立了自信心,像換了個人似的出現在同學們面前,學習成績也是一天一個樣兒。
回顧平凡而充實的十余年的從教生涯,我感受頗多,就像有位詩人寫過一首詩:誠實松籽的生命,能托起狂風吹不散的綠云。飽滿花籽的生命,能拱出釀彩流香的陽春。人民教師的生命,塑造靈魂透亮的人!我愿用我的生命去熱愛我的學生,去塑造更多靈魂透亮的人!
- 上一篇:國稅局黨支部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黨務工作同志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