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建設人才特區實施意見
時間:2022-05-05 03:35:29
導語:創新驅動建設人才特區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就是人才驅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發展首位理念的具體行動,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必然選擇。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實施人才優先戰略,建設創新創業人才特區,縣委縣政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經濟發展關鍵時期的各種挑戰,從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構建經濟發展新優勢、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的現實需求,出臺《關于推進創新驅動建設人才特區的實施意見》,這是我縣人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人才工作發展的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引領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和強大引擎。
一、如何理解和把握我縣人才特區建設《實施意見》的主要特點
《實施意見》突出加強自主創新建設人才特區這個主題,以服務主導產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為依托,以加快引進培育領軍型創新人才、高層次專業人才、緊缺急需實用人才和高素質后備人才為重點,從人才“引、育、留、用”環節入手,確定我縣人才發展工作思路、主要任務,以及重點人才工程及其政策措施。
一是人才發展思路貼近發展實際。按照當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把握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圍繞我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規劃布局,我縣人才發展現階段應采取注重高端引領、突出中高端實用、優先解決緊缺急需、緊抓人才儲備、兼顧整體開發,以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人才配置體系為基礎,廣泛域外引才、大力本土育才、優化環境留才、創新機制用才。
二是人才發展目標體現三年“三新”。以企業引才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以用為本。到2017年,圍繞壯大主導產業,支持開發區、產業園、企業通過重大產學研合作形式,領軍型人才引進集聚要有新突破;中高級專業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培養要有新增長。企事業單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才、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新增培養不少于1300人。企業引進100名以上緊缺急需人才擔任產業創新團隊帶頭人以及到重點項目、課題領銜攻關;吸引900名以上高校畢業生來陵工作,其中引進300名以上緊缺專業高校畢業生來陵創新創業,高素質儲備人才吸引培育要有新發展。
三是人才發展政策突出創新驅動。《實施意見》在堅持市定的普惠性政策基礎上,充分吸納先進地區的人才工作實踐經驗,審慎考慮與周邊地區的政策平衡性,既有人才高地的前瞻,又不能過于冒進。切實做到符合我縣人才發展的縣情,把握當前缺什么、急什么,創新政策制高點,增強政策的優勢和競爭力。政策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高層次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的認定有了新標準、新規范;各類人才的生活補貼、購房補貼適用范圍、對象和標準有了新擴大、新提高;對解決技術難題或項目實施有突出貢獻的重點人才對象,實行“量身定做”、“特殊政策”和“特事特辦”。
二、我縣《實施意見》的政策框架有哪些具體亮點
按照縣委、縣政府南發〔2015〕20號文件的要求,縣人才工作相關職能部門還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工作配套政策,如《縣緊缺急需人才引進目錄》、《縣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等若干文件,構成比較完善的現階段人才政策體系。
一是“以用為本、重在實績”的原則。在指導思想上提出突出了主導產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人才布局,明晰了市場主體與政府之間的定位、職責。這是今年人才工作的總方向。
二是統籌規劃,協調布局。在發展目標上既考慮了全市領軍人才、高端人才的總體任務,又結合我縣企事業單位現有人才賦存及產業發展緊缺急需人才3-5年的預期需求,體現人才結構、人才梯隊的建設方向,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整體推進。
三是加大鼓勵事業單位引進緊缺急需人才。提出緊缺急需人才實行目錄管理和綠色通道的新理念,既有對現行政策的突破,也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將個案處理轉化成制度性安排。
四是積極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提出了領軍人才、高端人才以下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是對市人才特區政策的補充和完善。
五是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儲備。這項工作具有戰略意義。集合了省、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既有政策,在此基礎上將高校類型、實施范圍適度放大,吸引高校畢業生來陵就業創業。
六是積極推進人才創業載體建設。主要將大浦現代農業科技孵化基地的政策擴大到以后所有科技孵化基地。另外,對“帶技術、帶項目”的優秀項目按上級財政支持給予1:1縣級配套資助,對有關獎勵補助實行“一事一議”。
七是全面促進企業人才能力提升。固定了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縣職業技能大賽的賽制,將專業技術人才提升培訓納入到整個人才提升培訓體系,強調了今后企業人才“工學一體”的發展方向,同時將縣委對黨政機關干部學習培養制度覆蓋到所有企事業單位,這是人才學習培訓制度的一種探索。
八是實行引進人才購房補貼制度。補貼標準高,比周邊縣更優惠。
三、如何評價我縣人才工作的總體現狀
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力度,不斷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積極創新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政策和通道,企業及相關社會機構廣招人才,多層次、多形式廣泛開展人才教育培訓,人才平臺建設取得進展,人才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但是,人才工作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還很不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人才工作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
一是人才總量不足。根據調查,縣的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占職工隊伍的比例過低(少數行業因資質升級、地方職稱評定相對集中),人才創新能力較弱。目前人才政策多從編制、人事管理思維出發,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亟需正面激勵和引導。
二是人才發展戰略定位、思路不清。到目前為止尚未制定人才發展長遠規劃和戰略目標,人才工作定位仍不夠清晰,人才工作與產業發展不夠融合。人才政策多從編制、人事管理思維出發,人才環境和人才服務創新建設不多,在人才競爭中尚處于落后地位。
三是高層次產業人才匱乏。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相當匱乏。省政府以上特殊津貼專家等領軍人才、高端人才更是長期缺失。
四是人才創新能力較弱。我縣近年來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有較大增長,但多屬于專利服務機構開發,科技貢獻率偏低。
五是人才支撐體系較差。金融企業的人才科技金融品種少,人才科技項目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人才工作經費受各方面因素制約,長期投入不足。
四、推進創新驅動建設人才特區的重點人才政策有哪些
1.實行緊缺急需人才目錄管理。根據產業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縣緊缺急需專業人才引進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并每3年修訂、公布一次。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優先引進緊缺急需人才。
2.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企業引進符合《目錄》且年齡55周歲以下的高級技師、副高職稱及以上或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引進后承擔省級以上重點項目、重點學科或重點實驗室,或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發明專利來我縣進行合作、研究或實施成果轉化的,給予補助與獎勵,對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了企業核心技術難題、有重大研發成果或突出貢獻的,經審核認定后,其生活補助待遇采取“一事一議”,并提供最低10萬元的安家補助。
3.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集成“組合型補貼”。
一是生活補貼。在經濟開發區(含工業集中區)、大浦試驗區以及范圍外的“四上”企業、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企業穩定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本科(含緊缺急需的專科)、碩士研究生每人每月400元、500元發放生活補貼,期限最長3年。緊缺專業高校應屆畢業生首次在我縣穩定就業1年后,按每人本科3000元、碩士研究生及以上5000元給予一次性補助,分2年補助到位。
二是創業補助。對高校畢業生初始創辦科技型、現代服務型小微企業的,給予一次性5000-10000元補助。對在孵化基地初始創業人員提供租金和水電費補貼,對創業新產品進行定向招標采購,對優秀創項目給予1-10萬元的無償資金資助。
三是社保補貼。我縣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五項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補貼。
四是租房或購房補貼。對穩定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公租房及租金補貼,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均申請公租房面積不超過55平方米,專科、本科生不超過30平方米;本科及以上的公租房租金補貼執行市高校畢業生租金補貼標準;租金補貼期限最長3年。在規劃區內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的,按碩士研究生(高級技師、副高職稱比照)、本科生(技師、中級職稱比照)發放最高7萬元、5萬元的安家補助。
4.推進人才創業載體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各類產學研機構或實體,研發轉化科技成果,開展科研或技術攻關。大力發展創業園、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創業孵化功能。
入駐縣級及以上科技孵化基地的創新創業項目和人才,在享受創業特區政策基礎上,按新增固定資產給予入駐項目最高10萬元創業資助、個人(高校畢業生)最高3萬元(5萬元)獎補,畢業企業享受10-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帶技術、帶項目”落戶并獲得國家、省、市財政資金支持的創新創業優秀項目,給予1:1的縣級財政補助,并幫助建立科研工作站和招募組建研發團隊。對于實施重大項目,具有一定投資規模,能緊密結合我縣產業發展需要,顯著提升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創業企業,對其研發資助、獎勵等扶持政策實行“一事一議”。
5.促進企業人才能力提升。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縣職業技能大賽,對單項第一名獲得者授予縣技術能手稱號,對單項前三名獲得者頒發相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和現金獎勵。對企業人才自主培養給予資助。實施新錄用人員就業技能培訓的,給予企業一次性培訓補助。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或專業技術培訓,取得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或取得初級、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再給予企業5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一次性培訓補助。
企業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在規劃區內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的,按高級技師(副高職稱)、技師(中級職稱)發放最高7萬元、5萬元的安家補助。加快建立“工學一體”就業就學人才培養制度,發揮企業與院校培養人才的兩個主體優勢和基礎作用,政府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企校聯合招工招生。每年選派不少于10名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學習進修。
- 上一篇: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論文
- 下一篇:社會保障金保工程建設問題研究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