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23 08:46:09

導語: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摘要:針對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以課程群為紐帶打造差異化、互補化、協同化的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以項目式教學為載體,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實施“大課程、小項目”的機械設計制造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推動課程思政的深化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項目教學;課程群;學生主體

1課程思政研究現狀

當前,對課程思政的研究方興未艾,已成為學界高度關注的重大課題和熱點。如錢欣就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研究進行了述評;閔輝認為課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機統一的課程體系,形成全學科、全方位、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學體系;邱開金認為課程本身就是泛化的概念,即學校育人的所有教學科目和教育活動都滲透和貫穿著思政教育。關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大多數學者[1]認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兩者總體上是同向同行的,但又有不同的側重點。實踐方面,上海基于多年來在基礎教育階段實踐“學科德育”的基礎,于2014年率先在高校探索實施課程思政。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學校均走在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前列,這些高校專業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實踐證明: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的主渠道功能,扭轉當前專業課程重教學、輕育人的局面。隨后,全國各省市許多高校紛紛開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范圍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陳燕探索了工程制圖課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嘗試合理地將愛國主義、工匠精神、敬業奉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之中。徐姚對“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課程思政進行了研究。李陳、曲大維、孟衛軍以霧霾問題為例進行案例教學的實證研究,探索了案例教學法在專業課課程思政中的應用。張華、董驍挖掘了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傳感器原理課程,實現了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蘭雅梅研究了高校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思政方法,將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精神、唯物主義辯證法思維作為主要的思政目標。金國輝、楊鵬探究了工程管理概論課程的課程思政路徑。蘇志恒、鄭華基于一流學科建設,對高校藥學專業課程課程思政實現路徑進行探索。方琳進行了基于立德樹人的機械設計課程課程思政實踐探究。王振雷提出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三維進路,深化課程思政改革,樹立系統性思維,在價值導向、目標協同、動力支持等方面多維并進。陳沖、汪海涵從美國高校隱性政治教育的啟示出發,對我國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著力點進行研究。張睿研究了應用技術類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詳細介紹了思政元素發掘和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課程思政教學方案設計、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有效統一、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特色體現等內容[2]。

2存在問題

以上研究和實踐經驗對后續的教學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但筆者通過材料梳理和調查發現,課程思政尤其是專業培養視角下的課程思政,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第一,無的放矢。對于部分課程而言,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評價機制不夠明晰且未加細分,教師的思政教學過程因目標不夠明確而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切入點不夠精準。因此,課程思政應加強教學制度保障,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性。第二,各自為陣。開展課程思政的專業課程彼此之間互無聯系、互不支撐亦缺少側重,大部分課程處于“單打獨斗”狀態,課程思政因缺乏系統性而較難以形成合力。第三,形式單一。目前學校教學方式仍采用講授的形式,若課程自身沒有形成特色容易給學生造成“說教灌輸”的感覺,而課堂討論的方式又可能過多占用專業教育學時,因此需要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進行創新。鑒于此,南京工程學院在對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成果進行研究借鑒的基礎上,遵照學校學以致用的辦學宗旨和本專業的辦學特色,將課程思政改革融入學校正在實施的工程化項目教學建設之中,打通并建立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的協同機制和教學體系,以項目為載體,開展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思政教學,開展“大課程、小項目”的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建設,力爭在課程思政的系統性、規范性和創新性上實現符合本校辦學定位的突破。

3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3.1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的總體框架

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控制工程類專業課程,是機械類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的核心課程。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群,對學生專業能力、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政治品質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抓住這一點,就可以從“專業培養方案—課程群—具體課程”三級目標結構出發,建立自上而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人格塑造相統一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從而明晰課程思政在各門課程中的融入點、載體途徑和成效評價機制,建立差異化、互補化、協同化的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3-4]。在教學設計上要按照課程的思政目標,從學生所思所想、社會熱點、國際國內形勢、現實問題出發,結合課程特點,深入挖掘和提煉課程內容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工匠精神等切入點。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項目式教學范例如表1所示。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要建立包括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控制工程等課程在內的跨課程教學團隊,搭建跨學科項目平臺,建立本科實驗班,進而在實踐過程中尋找教學目標、內容與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逐步總結經驗,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并向其他課程推廣應用。

3.2以項目式教學為載體的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

項目式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式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讓學生唱“主角”,而教師轉為“配角”,實現師生角色的換位,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5-7]。其具體做法是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機械產品設計類項目教學中,要求設計方案充分考慮對環境、安全、法律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影響,實施隱性的、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也可以直接設置思政項目,例如要求學生對中國古代和當代的機械工業成就進行闡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思考中完成自我教育。

4結語

筆者針對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無的放矢、各自為陣、形式單一等問題,嘗試以課程群為紐帶打造差異化、互補化、協同化的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以項目式教學為載體,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實施“大課程、小項目”的機械設計制造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力爭在課程思政系統性、規范性和創新性上實現符合本校辦學定位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潘金坤,李鋼,高江紅,等.機械設計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23):89-91.

[2]萬力.“課程思政”研究的三重邏輯綜述[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9,8(4):36-41.

[3]李鋼,馮勇,王建,等.工程哲學視角下的大工程高級技術人才素質要求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19):56-59.

[4]馬成昌.“課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課程教學方法的現象學呈現[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9(31):29-33.

[5]李成.案例教學法在專業課野課程思政中的應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8(4):1-4.

[6]李鋼,馮勇,鹿新建,等.新工科視域下的機械專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校企協同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4):68-70.

[7]張詠麗.淺談高校思政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案[J].教育教學研究,2019(10):95-96.

作者:李鋼 潘金坤 馮勇 單位:高江紅肖勇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