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教育思想對鄉村語文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2-07-26 09:05:15
導語:初教育思想對鄉村語文教學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晏陽初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愛精神以及對中國苦力的認識,闡述了自己的鄉村教育思想,認為要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來實現文藝教育、衛生教育、生計教育和公民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對當前農村的語文教學改革有許多有益的啟示:補充本土語文教學資源,包括補充閱讀材料和拓展寫作素材;積極探索語文“跨學科”教學方法,增加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雙向聯系;增加語文實踐活動,積極開展讀書活動,鼓勵各種形式的創作和表演活動;開發語文教學輔助力量,培養語文“小老師”,利用社會力量輔助語文教學等。
作為享譽中西的教育家,晏陽初一生從事于鄉村教育研究。他通過鄉村教育實踐———定縣實驗,歸納出當時中國農村存在的愚、貧、弱、私四大問題。半個多世紀之后,雖然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農村解決了貧窮和體弱的問題,但是愚昧和自私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為此,需要回顧晏陽初的以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教育思想。
一.晏陽初鄉村教育思想
(一)晏陽初教育思想的影響因素
晏陽初認為對他的教育思想產生了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孔子、基督和苦力。具體地說,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姚牧師和史文軒對晏陽初的啟發以及晏陽初所見的民間疾苦和所感的平民潛力。晏陽初曾說:“在我離川東下之前,三者已在我心中埋下火種,等待時機,結合而產生長遠的熱能和光亮”[1]。由此可見,晏陽初鄉村教育思想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愛精神以及他對中國苦力的認識。晏陽初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自幼熟讀儒家書籍,儒家民本思想對他的思維產生了影響深刻。晏陽初在后來的留學期間接觸到了西方民主主義思想,使得他對民本思想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意識到人人都是平等的。所有平民,包括農民,和貴族一樣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晏陽初的民本思想為他以后的鄉村教育埋下了一粒種子。晏陽初在西學堂求學期間接觸到基督教思想,其教義所蘊含的博愛精神使晏陽初深受感動。晏陽初逐漸形成了熱愛人民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2]。這是晏陽初不斷推進鄉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動力之一。晏陽初目睹中國勞工生活和工作的艱難,對他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同時,晏陽初發現這些華工不是天生愚鈍,也有智慧和能力,只是缺少了受教育的機會。晏陽初創辦的華工教學班取得了顯著成效,這讓晏陽初更加堅定了鄉村平民教育的決心。他希望能通過教育來開發平民的智能,從而幫助他們擺脫艱難的生活。總之,中國的儒家民本思想、基督教博愛精神以及晏陽初對苦力的認識共同促進了晏陽初鄉村教育理論的形成和鄉村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晏陽初鄉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晏陽初將教育分為四大類型: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晏陽初認為文藝教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文學教育,這通過編制課本和讀本來完成。晏陽初整理出常用漢字編成《千字課》作為農民教學課本,平教會收集秧歌、傳記、民間歌曲等,挑選出其中的優秀作品,整理成為鄉村文學讀本。第二是藝術教育,晏陽初利用了圖畫、音樂和當時先進的廣播無線電。圖畫工作主要是收集民間畫作并編輯畫冊;音樂工作包括樂器制造和音樂教學。晏陽初把當時先進的廣播無線電作為宣傳工具,在農村營造學習氛圍。第三是戲劇教育,晏陽初不認同通常社會認為的看戲只是玩樂的觀點。在他看來,通過選擇和創造出積極向上的戲劇可以喚起農民積極向上的心理意識,戲劇可以作為文藝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晏陽初看來,生計教育可以分為農業生產和經濟兩方面。在農業生產方面,針對植物選種、園藝、畜牧等工作,晏陽初主張讓農民學習農業科學知識和科學生產技術[3]。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晏陽初先通過集中教育讓村民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再通過專門教育講授經營合作社的方法并進行訓練,通過開辦自助社、合作社等發展農村經濟。晏陽初進行衛生教育主要依托的是“村—區—縣”的三級保健組織。利用這一組織廣泛傳播系統的衛生知識,讓農民有基本的衛生健康意識,加之保健所提供治療機會,廣大農民可以保持最低限度的健康。晏陽初主張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了國族精神、農村自治、公民教育材料、公民活動指導和家庭式教育五方面。在晏陽初看來,公民教育的重心在道德教育,通過教育培養起廣大的農民的道德觀念。如果廣大農民都有了公民意識、政治道德和團結合作的精神,那么農民和農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才會可能。教育的功能最根本的還是育人功能[4]。晏陽初認為,只有培養起廣大農民的公民意識,讓他們懂得團結和互助,才能實現教育育人的使命。晏陽初強調四大教育各自承擔不同任務。文藝教育可以改善農民的愚昧思想,培養他們的知識力;生計教育主要解決農民的貧窮問題,培養他們的生產力;衛生教育重點關注農民體弱的問題,培養他們的強健力;公民教育要改掉農民自私的毛病,培養他們的團結力。四大教育相互配合,解決當時中國鄉村長期存在的問題。晏陽初認為,以上四種教育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合力完成。學校教育以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設置初級、高級和生計三級學校。初級平民學校主要教授基礎知識。從初級學校畢業后,根據個人條件和需要考慮是否進入高級學校學習更高級的知識。生計巡回學校用于開展各種農業技術訓練。在晏陽初看來,雖然學校是教育兒童最重要的地方,但家庭教育對兒童的發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每個成員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大家相互監督,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主要側重于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如道德行為的糾正、衛生習慣的培養、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授等。除以上兩種教育方式外,晏陽初也重視社會教育。在他看來,社會教育可以以團體教育為主要開展方式,利用一些參與性強和直觀性強大的教學方法。比如講演、表演和同學會等。尤其是同學會,它可以為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通過平民學校畢業生組成的同學會開展各種社會活動,如讀書會、演說比賽、排練新劇、合作社、拒毒運動、修橋補路、植樹等。晏陽初主張以學校教育為主,開展知識教育;以家庭教育為輔,鞏固學校教育;以社會教育為補,創造學習機會。這三大教育方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合力完成了晏陽初提出的四種教育。
二.晏陽初教育思想對農村語文教學的啟示
鄉村振興戰略提高了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生活條件。鄉村教育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關系著鄉村是否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來看,農村語文教學上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忽視本土化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傳統化和單一化、缺乏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語文教學力量單薄。晏陽初的教育目的是要將農民培養成有知識力、生產力、健康力和團結力的新農民。這與現代語文課程強調的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的要求不謀而和。通過學習研究晏陽初的鄉村教育思想能夠給當前農村的語文教學改革提供很多的啟示。
(一)在教學內容上,補充本土語文教學資源
1、補充閱讀材料晏陽初號召收集秧歌、傳記、歌曲等民間文化,并將其中一部分優秀的民間文學作為文化遺產保留下來。對農村語文教學來說,這些文化遺產就是可利用的本土語文教育資源。語文老師結合語文教學需求,對那些能夠體現當地本土特色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情、民間文學、土特產等的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將其編輯成為不同層次的閱讀材料發給不同學段的學生,并指導他們進行閱讀和學習。小學學段的閱讀材料要盡量富有吸引力,能夠激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小學的閱讀材料中加入表現本地建筑或田間特色的趣味圖片,收集當地的民歌民謠做成知識小錦集。閱讀材料的語言表述也要富有趣味。初中學段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活動要能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以此培養初中生的語文學科思維素養。例如教師在每段材料后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需要學生解答“這段文字寫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思考“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好在何處”“如果我來寫”。經過這樣的閱讀訓練,學生的認知深度才會有提高,不會只停留在“是什么”的低層次。利用農村的本土資源作為教學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家鄉及其文化的熱愛,引起他們主動閱讀、思考和探究。語文素養就是在這些積極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培養起來的。2、拓展寫作素材農村雖然在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及城市,但是農村獨有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卻是它的天然優勢。比如農村的自然風光、日常的生活場景、忙綠的田間勞作、人與人的社會交往,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沖突、本地特色歷史文化、名人名事、學生個人的生活學習經歷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材料。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鼓勵學生多看、多思考、多寫,勤于動筆,記錄生活和學習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教師可以設立“最佳導游”的寫作活動,給出“美食”“建筑”“名人名事”“傳統文化”等主題,要求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主題,課下自己去搜集本土的相關資料,為自己選擇的專題寫一篇介紹詞。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解說詞,給學生一些參考。寫完之后全班同學相互展示和評價,每個主題選出1—2篇優秀作品,并給予作者一定的獎勵。這樣的寫作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家鄉特色文化,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也能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再比如在學習完《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田間勞動經歷和感受,寫一篇和農村勞作相關的作文。總之,農村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注意觀察和思考,將其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
(二)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語文“跨學科”教學方法
晏陽初的四大教育類型以及其具體內容按學科分類涉及語文、政治、思想道德、音樂、美術、科學、醫學等不同學科。這和近年來語文“跨學科”教育的話題相呼應。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教學傾向越來越明顯。比如費孝通《鄉土中國》里的“差序格局”、“系維著私人的道德”、“禮治秩序”、“無訟”等幾章使用了儒家觀點來進行說明和敘述[5]。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補充古代歷史中的儒家文化,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其他學科的教學也可以和語文相聯系。比如地理上學習“地理環境對人文環境影響”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邊城》中有關環境和地方風俗的句子來幫助講解知識點[6],同時也讓學生思考:自己家鄉的地理環境對本土的人文環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體現在哪里?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本身就具備豐富的各學科元素,利用“跨學科”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科遷移能力。
(三)在教學活動上,增加語文社會實踐活動
1、開展讀書活動晏陽初主張利用畢業生組成的同學會開展讀書活動,號召農村全體人員參加。這個舉措創造了更多的語文學習機會。為促進農村中小學生多讀書,農村學校可以積極組織開展讀書活動。以學校作為主要場地,學校校長、語文教師、村干部作為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間將在村的中小學生組織起來開展讀書活動。閱讀材料可以是語文課本,也可以是課外書,只要是符合教育教學標準,能夠提升中小學生的綜合素養的都可以。同時也積極鼓勵農村其他人員參加。2、鼓勵各種形式的創作和表演活動晏陽初的鄉村教育教育思想特別強調了戲劇教育的有效性,通過積極向上的戲劇來傳遞知識并培養農民的上進意識。當代農村的語文教學也可以將語文教育和表演結合在一起。首先,晏陽初提出的利用戲劇表演來傳遞語文知識的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使用。除此之外,鼓勵學生獨立或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文學創作,優秀的作品作為劇本進行排練演出。學生的寫作能力、文學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可以在創作和表演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另外,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農村有越來越多人喜歡在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上傳自己的作品。一個好的視頻從構思、表演、拍攝、到文案,每一步既是娛樂,也是學習和進步。鼓勵農村正向的民間創作不僅豐富了農村的業余文化活動,還能對本地文化起到傳播作用。
(四)教學力量上,開發語文教學輔助力量
1、培養語文“小老師”晏陽初在鄉村教育中使用過導生制和表征農家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可以將他的方法轉化為培養語文“小老師”的做法。“小老師”承擔起語文老師的部分工作。“小老師”分為“知識型”“活動型”和“管理型”。性質不同,任務不同。“知識型小老師”主要負責幫助老師批改作業、輔導作業、反饋學情等。“活動型小老師”負責幫助老師組織和策劃語文學習活動。如選擇經典美文,然后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誦讀;選擇語文課文的作家,進行課外拓展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為大家介紹等。“管理型小老師”負責組織早自習朗讀、檢查課文背誦情況、規范自習課紀律等。一部分優秀的“小老師”甚至可以作為農村語文教師的儲備人員。2、發展社會力量輔助語文教學社會輔助教學力量由多方面組成。一方面是那些有本地生活經驗的人,如本地村干部、大學生村官、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農民等。這些人員了解本地文化和生活,且具有不同的生活、學習和社會經驗,通過他們和學校的相互配合,可以對學校的語文教學起到調整和補充的作用,有助于學校語文教學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另一方面是農村的臨時性人員,如農村開發人員、從城市來的鄉村調研員、支教大學生等。這些人大部分都接受了良好教育,是城市知識分子。他們對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農村教師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和他們交流,聽取他們的想法和建議。晏陽初的教育思想雖然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農村環境中提出的,但是他的教育目的卻與現代語文課程的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這說明,晏陽初的教育思想對當代鄉村的語文教學改革是有一定價值的。
參考文獻
[1]宋恩榮.晏陽初全集(第二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08.
[2]李麗.晏陽初中國特色鄉村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0.
[3]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55.
[4]宋恩榮.晏陽初全集(第一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48.
[5]時瑞婷.《鄉土中國》的閱讀價值與閱讀任務[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1.
[6]李燕妮.地理、語文跨學科整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作者:熊楊燚 粟斌
- 上一篇:新時代藝術管理跨界融合與創新
- 下一篇: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問題防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