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07-20 10:55:24

導語:高師聲樂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聲樂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

摘要:面對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機遇,高師聲樂教學改革有序推進,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養新時代的應用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為藝術事業的發展提供有用的人才。聲樂教材是高師聲樂教學的基礎,影響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想要真正意義上達成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在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進行聲樂教材創新建設,以此為切入點,拓寬改革思路,為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提供保障。高師聲樂教材建設應該把接入點和目標確定為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向社會培養人才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高師;聲樂教材;應用型人才;建設方法

聲樂教材建設與教材改革是高師院校聲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強調在教材建設當中正確把握方向,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教材建設方案的更新,提高教師的持續創新能力,完善教師專業素質,把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付諸實踐[1]。高師聲樂教學在改革發展當中應該始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與時俱進,扭轉傳統落后的思想,提高教材體系建設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之下,提出建設教材體系的科學方案,迎面教學挑戰,為高師聲樂教學注入活力。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在助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根據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應用型人才是社會需求的方向,和學術研究型與實用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探討研究具有很高現實價值[2]。當前,高等院校進行了辦學定位的創新,強調要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迎合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有序推進提供支持,這些都給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并帶來了良好條件。應用型人才是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積累,擁有較強實踐應用能力與優良職業素養的人才,除了要理論基礎過硬,還必須在動手與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積極表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知識目標。不管是哪種專業,都要求學生掌握和自身所學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以及知識,因為這是提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與前提。知識目標是通過專業人才培育方案的設定與教學大綱要求,確保課程教學當中學生順利掌握原理與知識點;2.專業能力目標。專業能力是學生在經過了知識學習與實踐鍛煉之后,要具備的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具體涉及語言表達、信息處理、管理、學習、外語等多方面的能力;3.素質目標。應用型人才的素質培養目標,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如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敬業精神、團隊合作意識、職業道德、創新思想等等。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知識與專業能力目標屬于具體課程目標,往往可以通過課內外教學實踐的方法實現。素質目標往往需要經過多門課程綜合學習,通過對各種知識進行持續融合,再加上有效的實踐鍛煉才能形成[3]。

二、高師聲樂教學改革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義

應用型人才是經過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可以把學習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的人才類別,和學術型人才相比,擁有更強的專業技能,可以有效適應社會工作需求,把個人知識體系和專業能力應用于社會工作。伴隨國家經濟事業的飛速發展,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提出了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對應用型人才的巨大缺口,必須提高對教育體系的建設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把培養應用型人才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學校園是中國教育體系當中的高等教育階段,是學生學好專業知識以及提高職業技能的關鍵平臺,在聲樂教學實踐中要更加關注學生聲樂能力的發展,扭轉過去重知識、輕實踐的教學局面,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能夠做到知識和實踐并重的應用型聲樂人才,充分滿足社會的需要,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當中提出的培育應用型人才的號召,讓學生具備更高的社會價值,為學校聲樂教育改革的長效進步提供支持。總的來說,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方向,推進高師聲樂教學改革是滿足社會人才培養需求和實現教育改革目標的必然選擇,也能夠帶動聲樂教學創新,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讓學生的知識和實踐素質齊頭并進。

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師聲樂教材建設方法

(一)聲樂教材科學性建設

科學是促進主觀認識以及客觀實際相統一的實踐活動。音樂就像社會形態,一般社會生活會隨科技發展而發展,音樂的科學性必須體現音樂發展和科學發展的內在關聯性,彰顯音樂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的供給關系。所謂聲樂教材科學性,實際上就是遵循社會發展對學科教育的實際要求,把事物發展規律當作教材改革與建設的理論根基。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師聲樂教材建設,首先應該把著力點放在教材的科學性層次建設,不管是聲樂理論教材還是聲樂實踐教材,都要實現科學性[4]。聲樂理論是融合了多學科的研究理論,高師聲樂理論教材的建設與創編必須彰顯科學性。教材中對知識的闡述應該實現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高度統一,在建設理論教材中要滿足下面要求。第一,運用科學表述方法說明歌唱發聲器官的具體構造,講明相關的生理學知識,保證理論的完整性;第二,針對歌唱發聲心理活動進行有效表述,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選擇差異化的論述角度,把歌唱心理活動補充到聲樂理論體系當中;第三,運用通俗易懂以及準確生動的語言進行各種理論知識的具體描述,對理論的動態發展情況進行解釋說明,推動教材建設與時俱進。聲樂藝術是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除了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必須教導學生掌握實踐技能,所以在教材建設當中不能夠只是關注聲樂理論教材的科學性建設,還要把實踐教材科學性建設作為當前重點。要注意的是聲樂實踐性教材,必須跟上時代發展與改革開放的步伐,唱響復興道路主旋律,弘揚核心價值觀,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加大量歌頌祖國與人民的內容。實踐性教材要具備的特征,應該是富有時代氣息、民族特色鮮明、關注選材廣泛性與作品類別多元性,注意對教材曲目進行持續豐富與更新。

(二)聲樂教材創新性建設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認識與實踐能力,同時還是助推社會進步與民族發展的動力。民族想要走在時代前列,就必須要具備創新思維,推動持續創新和不斷改革。創新的含義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更新、改變與創造新事物。高師聲樂教材建設應該以創新為方向,因為教材創新的目標方向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創新為推動力,而不能固守常規,始終把傳統教材奉為權威。高師聲樂教材的創新性建設必須要有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和文化事業的擴展,同時還要依托創新實踐,提升教師的音樂素養。第一,創新外國作品教材。高師聲樂教學普遍應用的外國作品教材是外國《聲樂曲選集(第一版)》,該教材遵循的教學大綱相對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變革和聲樂教學改革要求,外國作品在持續更新換代,不對新內容進行補充,會影響學生形成國際視野。所以在外國作品教材創新過程當中,既要做好對老教材優點的繼承,又要積極努力創編新編教材,補充優秀和經典的外國音樂作品,促進學生音樂視野的擴展。第二,創新中國作品教材。高師院校普遍運用的中國作品教材是《聲樂曲選集》,雖然包括很多經典的聲樂作品,但是,時代在進步,優秀作品在持續涌現,想要滿足學生長效發展要求,就必須在教材建設當中加強創新,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收錄更多時代化聲樂作品進入教材,把握時代脈搏,讓學生透過聲樂作品塑造正確價值觀。

(三)聲樂教材民族性建設

一個民族受同一文化影響表現出的世界觀、行為模式、性格特征等就是民族性。優秀文藝作品反映著國家與民族的文化創造水平,想要真正意義上把中華文化推介出去,就必須擁有優質的民族化作品。高師聲樂教材建設要達成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為國家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助力,就必須把民族性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開始主動深入民族地區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生活,也創作出了不少帶有獨特民族風格和備受人們青睞的作品,把作品的民族性體現得淋漓盡致[5]。例如,《大地飛歌》是帶有苗族風格的音樂作品;《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展現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與游牧民族獨特的地域文化。把越來越多經典的民族性音樂作品融入到高師聲樂教材曲目當中,不僅能夠給學生未來的創作和發展帶來有價值的啟發,還有助于促進地方文化與民族文化的挖掘與傳承,讓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增進對不同民族的了解,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認同感。

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師聲樂課程實踐策略

(一)立足實際開展分層教學

在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了高師聲樂教材建設之后,接下來就需要通過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教材的應用與落實,維護教學質量,保證人才培養有效性。要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必須基于全新角度,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解決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成長進步空間。要突破聲樂教學的固有模式,落實分層教學勢在必行。高師聲樂教師往往不擅長小組課以及集體課,通常是通過個別課程的開展對學生進行指導。事實上,在對學生的聲樂素質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豐富教學形式,把不同的課程結合起來運用,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高師聲樂教學必須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授課形式進行優化改革,把個別課小組課與集體課以更加靈活科學的方式組合起來。針對聲樂教學當中理論基礎課程可以通過集體課教學完成,幫助學生把握普遍規律。在聲樂實踐訓練當中,可以以小組課形式展開,讓學生在小組當中互相觀摩,加強交流,在練習當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得到更顯著的效果。個別課程的開設主要是解決不同學生的個性問題,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掌握因材施教的方法,為學生學好聲樂課程提供保障。

(二)組織活動提供展示空間

高師教育最為鮮明的特征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充分適應崗位工作,成長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想要讓學生適應工作崗位,憑借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適應社會崗位需求就必須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展示空間和實踐鍛煉平臺[6]。在藝術實踐環節,教師要有意識把理論課和藝術實踐課融合起來,促進二者相互補充,互相促進。比方說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了聲樂技能之后,組織班級聲樂表演活動給學生展示平臺,并對表演進行綜合評選,幫助學生在實踐當中總結經驗,消化理論知識,檢驗藝術學習的效果。當然學校也要給學生提供一個綜合成長的平臺,這個實踐平臺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把學生培養成全能應用型人才。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校園藝術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利用這個平臺展示和發展自己;學校可以邀請聲樂方面的專家組織講座活動,讓學生在吸收經驗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素質。

(三)完善教學設施改進師資

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設施的完善程度相關。這里所說的設施既有軟件設施,又有硬件設施。從硬件設施角度進行分析,目前,很多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學設備是比較有限的,這勢必會影響聲樂教學效果,也無法運用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示抽象知識,增加了學生學習困難度。所以高師院校要想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保證人才隊伍的建設效果,必須對現有教學設施的不足之處進行歸納總結,補充教學設施和相關的聲樂教學器材,給學生提供一個設備齊全的學習平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順利達成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從軟件設施角度分析,教師隊伍的素質會對學生的實踐素養帶來深刻影響,而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就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對此,高師院校應該對聲樂師資隊伍進行建設,積極組織開展人才教育培訓活動,督促教師共同投入教研活動,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的同時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

五、結語

在社會經濟體系日益發展與進步的背景下,社會的人才需求類別和以往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高學歷人才需求轉變為應用型人才需求方向,因而在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當中,要把關注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上。根據聲樂教學改革要求和培養聲樂藝術實踐人才的需要,高師院校在聲樂教學創新中要把關注點放在教材體系建設上,并且要確定教材改革建設的方向。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聲樂教材創新的科學方案,真正把學生培養成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應用型聲樂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荔.高職院校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產學研”相結合問題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2):295.

[2]唐禹.探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應用[J].戲劇之家,2018(10):163-164.

[3]毛翠屏.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新思考[J].當代音樂,2020,18(10):30-32.

[4]仰峰.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改革之我見[J].讀天下,2019(2):365.

[5]武劍峰.淺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37.

[6]于洲.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基本特性發展定位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8,29(3):25-26.

作者:程瑞雪 單位:河南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