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強化路徑
時間:2022-06-17 10:16:20
導語: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強化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回顧“十三五”,天津在創新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創新支撐作用持續增強,創新活力有效激發,新模式新亮點頻現。與此同時,在堅持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區域潛能釋放、創新區域格局、激發企業活力等方面的挑戰。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協同創新引領,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關鍵詞:天津;創新;高質量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當前,天津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將“堅持創新引領、協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著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創新生態,優化創新空間布局。
一、天津創新發展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天津科技創新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等10個國家級重大平臺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成功突破高端CPU芯片、自主可控操作系統等核心關鍵技術。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超過7400和810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4.03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前列。
(一)新興產業穩步發展,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
“十三五”時期新興產業加快壯大,設立百億元智能制造專項資金,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動能加快成長,信創產業已形成涵蓋芯片、操作系統、整機終端、應用軟件等全產業體系。2020年,天津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6%,高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5.4%和4.9%,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增長16.1%,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9.5%。“中國信創谷”“細胞谷”“生物制造谷”“北方聲谷”等新增長點正在形成,出臺《天津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計劃》等政策。
(二)科研創新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8)》提到通過從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競爭力、創新可持續發展競爭力5個方面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對中國274個城市創新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天津位列第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9年天津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為462.97億元,位列全國第三。截至2020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4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179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4.03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三)科學構建創新格局,區域協同創新扎實推進
天津發布《“科創中國”天津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形成了以濱海新區為創新樞紐城市,南開區、寶坻區為第二批試點城市,河西區、東麗區、北辰區、武清區、靜海區、寧河區為市級試點的梯度格局,推介了一批先導技術、新銳企業和產學融通組織,形成了一批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和具有影響力的工作載體。在京津冀協同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深入推進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共建,加快推進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創新發展,依托先進制造、航運物流、職業教育等優質資源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深化創新分工與產業協作。
(四)創新人才逐步匯聚,創新氛圍日趨濃厚
自2018年“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引進各類人才40萬,其中從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人數占比達到25.6%。2019年,實施“海河工匠”建設項目,建成18個國家級、25個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政府充分發揮創新服務功能,天津市出臺《支持天津市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定向化、定制化的政策來保駕護航,目前已鏈接高校院所50家,聘請院士專家55人,集中簽約51個人才團隊和高端項目,成立互聯網新經濟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旨在搭建高校、企業和區域產學研用合作平臺,推動互聯網產業全方位創新,促進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技術鏈、資本鏈“五鏈融合”。
二、天津創新發展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天津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創新活力有效激發,新模式新亮點頻現。與此同時面臨著區域潛能釋放、創新區域格局、激發企業活力等挑戰,需要解決問題,突破束縛。
(一)區域潛能釋放方面
天津擁有豐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具備科技創新的雄厚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為重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在實踐中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充分發揮高校在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引育新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深化政府、大學、企業的合作,實現資金、技術、人才的耦合。
(二)創新區域格局方面
空間是經濟活動的載體,創新發展實踐也呈現出空間分布特征。在“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的驅動下,天津創新發展呈現出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并駕齊驅之勢,尚未形成全域創新的發展態勢,需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空間布局,打造微創新中心,培育創新聚集區,加強輻射帶動。
(三)激發企業活力方面
天津為加快全市科技創新發展,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資本、人才、成果等要素向企業集聚,實施“雛鷹—瞪羚—領軍”企業梯度培育,通過綜合評價給予企業相應的政策支持。截至2020年末,市級雛鷹企業、市級瞪羚企業分別達到3557家和385家。政府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的同時也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助推企業創新,促進更多企業實現評價升級。
聚焦天津“十四五”發展,需要更加重視創新在引領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通過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治理創新等在內的各領域創新來推動天津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截至2020年末,天津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4個,在原始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還需要加快腳步,堅持高標準謀劃建設,聚焦戰略產業和領域,加快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二)強化協同創新引領
2019年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天津市南開區成立協同創新服務辦公室,主要職能是服務協調區域高校院所創新資源的融合互動,推動政府與高校院所的對接深化,搭建起政、企、研、學資源良性互動。與此同時,在研究分析國內外先進地區創新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1+X+N”協同創新模式,通過政府提供應用場景、高校負責技術研發、企業實施市場拓展,以市場化手段打通科技與產業對接通道。協同創新模式有效構筑起創新共同體。
(三)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方式
推動企業和高校、院所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真正打通從科學研究到技術革新的過程,讓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企業的技術需求有效對接。深化合作,將高校的科研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創新優勢,將高校最新科研進展與企業市場調研信息相對照,找好創新結合點,打通從基礎研究到產品研發的鏈條。推廣運用專家辦公室模式,將高校、科研院所的優質科研成果引入企業研發種子庫,借用外腦助力企業創新。
(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天津先后出臺了“津八條”《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等有力措施,著力破解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有效激發了民營經濟活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需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牢固樹立營商環境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從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多管齊下,為企業提供更優的營商環境。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去破解經濟發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難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參考文獻
[1]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20.
[2]唐家龍.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J].求知.2021(01).
[3]鄭宇.天津中長期發展前景的動態研究[J].天津經濟.2021(03).
[4]周明鈞.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融合發展[J].當代廣西.2019(3).
作者:周穎
- 上一篇: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下一篇:農業灌溉現狀及發展規劃研究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