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功能提升路徑
時間:2022-06-09 11:12:40
導語:理工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功能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鹽城師范學院為例,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切入點,探究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功能,并提出了具體的提升策略。文章首先梳理了高校“第二課堂”建設存在的不足;其次針對理工科大學生在能力培養上存在的缺陷進行了探析,并在促進知識的遷移、強化技能的整合、推動學生社會化三個方面上分析了理工科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功能;最后在對本地高校現狀調研的基礎上,對理工科“第二課堂”的提升路徑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教育改革;理工科大學生;第二課堂
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要求高等教育能順利地推動學生的社會化,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因此,在當前教育評價改革的背景下,加強第二課堂建設,是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從國家大政方針和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完善第二課堂的全方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校第二課堂建設存在的不足
“第二課堂”的概念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式提出,是現代素質教育發展的產物,目前在制度模式上還處在探索階段。綜合分析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1.對第二課堂的價值認識存在誤區。開發第二課堂是為了培育大學生的全面素質,但是從現實中看,有部分高校將人才培養片面化、局部化,認識不到第二課堂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價值,缺乏對第二課堂的發展動力,認為第二課堂僅僅是大學生發展文體活動的簡稱,認識不透徹。2.在第二課堂的建設中資金、政策支持不到位。高校普遍認為專業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主業,因此在硬件配套和教師指導方面優先滿足第一課題的需要,對第二課堂的教學場地、課程設置、人才配備等方面重視不夠,形成了第二課堂建設停滯不前的困境。3.對第二課堂的設計經營不夠系統。因為第二課堂概念提出不久,對第二課堂的研究也比較缺乏,盡管國家層面已出臺多項針對第二課堂的管理實施辦法,但每個高校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導致第二課堂的框架體系還在不斷地摸索之中。在基于破五唯的教育評價改革之后,高校的第二課堂評價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尚未和第一課堂銜接完全,這一系列情況導致了第二課堂的低效。
二、理工科大學生在能力培養中存在的缺陷
1.邏輯思維訓練較多但形象思維訓練不足。對比理工類大學生和人文社科類大學生的處事方法和思維方式會發現有明顯不同,理工科大學生邏輯思維強,習慣對事物進行定量評判,在長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訓練中產生了該群體自身的不足,在于理工科大學生形成了確定以及必然的思維方式。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拓展和演變,一些新的思想觀念不斷產生、不斷碰撞,這就需要理工科大學生逐漸適應社會理念的更新,逃離思想禁錮和枷鎖,而長期訓練產生的邏輯思維會讓理工科大學生對新思想產生一定的排斥和不適,因此,這種思維方式會給第二課堂的教育培養帶來困難和挑戰。2.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知識匱乏。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直接導致了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匱乏。由于“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思想以及理科在客觀上的學習難度,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將更多的師資和精力投入到理科培養中去,忽視了人文社科,因此,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知識匱乏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3.理工科大學生的社會化技能薄弱。社會化技能主要指個體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與他人交往和協調的能力、調控和改變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能力,以及有效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能力之總和。在大學生群體中主要表現為協調、溝通、交流、創新等能力。相關研究表明:文理科大學生因為處事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在社會化方面有一定差別。在對我校理工科學生的調查顯示,社會化技能相對薄弱的占56%,而社會化技能較強的同學以學生會干部居多,有過許多社會實踐經驗,此類學生占比18%,剩余的24%則有過一定的社會實踐經歷,但較少發展社會化技能。
三、理工科第二課堂的具體功能
1.促進知識的遷移。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要及時學習專業國際前沿知識,并將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介紹最新的學科知識的方式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在專業教學中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分組研討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來看,理工科大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學習到的課程知識以及形成的邏輯思維可以輔助第二課堂的學習,思維特點也可以在第二課堂中得到改善,而第二課堂偏向于實踐課程,能更好地將第一課堂的知識融入實踐中,促進知識的遷移和融合。2.強化技能的整合。一定程度的專業素養和技能的整合是學生進行第二課堂學習的前提條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可以設定一定數量的實踐類課程,并將實踐成績納入學生評價體系。比如學術講座活動和各種科技類競賽對大學生的科研精神、創新能力、動手技能都是很好地鍛煉。而“師生共讀一本書”、黨史學習教育、人文類志愿服務等專題活動能快速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水平。學生的審美情趣及鑒賞能力可以通過各種晚會、畫展、書法展等活動得到提升。大學生的技能會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而不斷加強,知識和實踐的融入也將不斷推向縱深,技能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地整合。3.推動學生社會化。第二課堂的意義在于打通了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壁壘,強調將第一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中去,這與培養學生社會化的目的不謀而合。由于理工科大學生的社會化技能薄弱,在離開校園走上社會之后無法快速適應社會,所以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項目能夠全面地鍛煉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提升大學生交流溝通的語言技能,對于組織協調的行為技能,對于創新的思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1]。
四、我校開展第二課堂的具體措施及其積極意義
1.完善創新創業機制,營造濃厚學生科研氛圍,促進知識的遷移。理工科學院在創新方面有著一定的專業優勢,但剛入學的新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不足,存在平臺欠缺、入門不易、方向難尋等一系列困難。第一,要轉變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明確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責任。持續推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學院教師的課題研發,并積極投身到各類學科競賽中。第二,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會有一定的誤解,所以必須要采取多種方式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業的良好氛圍。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利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科競賽獲獎、大學生創業園入園政策,宣傳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典型案例;二是建立“創新學堂”“三創實驗室”“創客中心”為主要載體的“第二課堂”創新人才三級培養體系。創立三創實驗室旨在利用大學生課余時間孵化創新項目,推動校企合作。在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第二課堂資源方面,可以邀請企業家進校宣講。企業家可以相對系統地講授一門創新創業課程,也可以單就某一專題開設講座,也可以就創業實踐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提供咨詢意見等[2]。2.為強化技能的整合,提出在第二課堂中加入理工科大學生競爭能力提升計劃。第一層次:以院內推薦的閱讀書本為主。一年級以閱讀和摘抄為主。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圍繞主題,定期舉辦讀書會,盡情暢談閱讀經典后的心得體會,也可結合當下社會現象和親身生活感受,交流看法、碰撞思想,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第二層次:校內人文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生動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二、三年級可以進行演講、辯論、唱紅歌、自編自演話劇、人文知識競賽等校園文化活動。要加強教師對社團活動進行指導,可以大大提高社團活動的專業水平,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基礎上,讓學生受到深刻的人文感染和熏陶,進而引導學生對專業知識、職業技能進行反思,推動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與融合。第三層次: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愛心、講誠信、負責任”的品格。社會實踐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和社會責任感。在大四畢業生歸來后通過編排小品、實踐感受征文等形式、實踐圖片與作品展示,學生在真實可信的情境中通過具體生動的事實和形象體驗、積累和感悟,不斷修正自身的行為,實現素質內化和人格提升。3.深化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學生社會化。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深入了解社會、檢驗所學知識、鍛煉自身能力的重要載體,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強化實踐環節。以紅色志愿活動讓大學生切身體驗那個年代革命者的風骨和擔當,思考自身的人生價值坐標,通過這種教育中啟發、互動中提升、思考中升華的形式,切實加強新形勢下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感受感知感悟中努力踐行人才培養精神。積極與社區開展科普活動,免費為區居民維修各類家電及汽車檢測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科普志愿服務走進社區”活動,為社區居民宣傳相關科普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協調、組織、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五、結語
當前教育評價改革的背景下,對大學生的全面培養和考察勢在必行。合理地運用第二課堂,在理工科大學生學好科學技術的同時加強對人文素養及實踐能力的培育,破除唯成績論的思想,發展其與社會接觸溝通的技能,可以實現國家人才培養質量的飛速提升。
【參考文獻】
[1]諶貽春等.關于加強理工科大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王文山.基于社會實踐的大學生社會化技能培養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2):31-32.
作者:吳帥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
- 上一篇:膠囊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 下一篇: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生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