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詩漢語古譯現象分析
時間:2022-05-13 15:04:17
導語:英詩漢語古譯現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溝通也越發頻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中國與他國往來中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與此同時,語言背后所隱含的不同文化間更是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鑒于歷史人文和思維模式等方面的影響,中英兩種語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語用方式和表達習慣,這在以兩種語言為基礎進行的文學創作上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和發揮。要想欣賞領略不同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人生,翻譯必不可少。詩歌翻譯,作為文學翻譯中最具風格魅力的分支之一,也吸引了無數文人學者去探究其中精妙。最近幾年盛傳的各種外文詩句頗具古典遺風譯本的出現,更是將兩種語言的差異放大般呈現在眾人面前。文章選取認可度較高的英文詩句古譯進行舉例分析,通過其中所展現的措辭差異,進一步領略詩歌之美和漢語古風之韻,激起更多人去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詩歌語言精練,妙在只言片語間便可道盡人情世事的悲歡離合,使人產生不盡聯想,甚至容不得解釋,一解釋,看似清楚了,意境卻蕩然無存。暫且不談詩歌的外文翻譯,有時哪怕是古語今譯,感覺卻也難以言明。因而,在所有文學體裁的翻譯中,考慮到復雜性和特殊性,詩歌翻譯被研究和討論的最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國詩人弗羅斯特說過“詩者,翻譯所失也”,道出了詩歌翻譯的挑戰性。一言概之,詩歌翻譯的困難主要是原作和譯作兩種語言間的語言差異造成的。巴恩斯通就曾旗幟鮮明地表明看法,認為語言差異是翻譯的重要干擾因素,尤其是對詩歌翻譯的完美準確而言。但作為文學創作中極具魅力的存在,詩歌翻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又不可缺席。為此,翻譯界中不斷涌現名家大師對詩歌翻譯進行探究研習,力求總結出詩歌翻譯的特點和要求,用以指導翻譯實踐,向外傳播本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妙。英國著名詩人雪萊就詩歌翻譯曾作慨嘆,說詩歌翻譯好比種下種子卻不能開花,這是巴別塔的符咒。安德烈·勒菲弗爾作《詩歌翻譯:七大策略與一個方案/一大藍圖》來表達他對詩歌翻譯的看法。他認為,文學翻譯基本上就是重譯,僅僅傳達出字面意義是不夠的,還要忠實地譯出原作的實際意義。著名的翻譯家許淵沖先生也就詩歌翻譯提出自己的翻譯理論“三美論”(音美、形美、意美),要求在進行詩歌翻譯時能重視達到這三個方面的和諧,傳達詩歌之韻。筆者從當下盛行的英詩古譯談起,結合各家理論,分析采用漢語古風形式進行外文詩歌翻譯過程中所呈現的語言差異,希望大家能從中領略到語言的多樣性和中文的獨特風姿。
二、詩歌古譯分析
詩歌翻譯涉及多方面因素,如詩的真意有無傳達到位、詩的韻律有無參照等,難以盡述。因此,下面將根據實例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討論。
(一)詩無達詁
首先,詩歌形式多短小精悍,但所表達的情感卻深沉熾熱。所以,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即“詩言志”中的“志”能否在譯作中表達出來,是檢驗翻譯忠實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相比英語,中文則更為含蓄內斂,因而英詩的古風譯本比較原詩可能情感傳達得更為隱晦一些。(1)原詩句: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白話版:無論你身在何處,無論你為何忙碌,我都會在此守候。古風版:無論汝身何處,何等劬勞,我必當守候。此詩句的翻譯則更為明了地傳達了詩之“志”,甚至無多余成分,字數相比原詩更為簡潔,也很直接地體現出中英文兩種語言間在表達句式上的差別。所謂英文重“形合”,通過句法手段或詞匯手段實現句子間的連接,即多使用邏輯連接詞顯示句子結構關系,又突出主句,從句作為補充成分多放在主句之后;而漢語重“意合”,句子間多依靠語義貫通,少用連接詞,句子精練,極具概括性,又注重事理順序,通過句序展現重要性,因而此古風譯本中主句放于句末作情感上的最后噴發。(2)原詩句:Well,notthatemotional,butImovetheheart.白話版:說好了不動情,我卻動了心。古風版:情如風雪無常,卻是一動即殤。無論原作或譯文,都十分言簡意賅,道出“情之所起,一往而深”的心思,可謂上乘。而古風版在結構形式上更加工整,也更符合詩歌講求格式統一的特點。“?!焙汀皻憽弊值氖褂?,也給詩句平添了幾分古韻,悠悠之言,滿滿情義。(3)原詩句:Ifwecanonlyencountereachotherratherthanstaywitheachother,thenIwishwehadneverencountered.白話版:如果只是遇見,卻無法為彼此停留,不如不遇見。古風版:若只是遇你如一曲驚鴻,未能濡沫以共,未能醉此一盅,不如忘記夢里這場朦朧,獨身月明中。原文顯然是一首情詩,句式簡單又表達直白,于寥寥數語間,道盡情人相識相知卻不能相守,而無奈慨嘆“不如從未相見”的哀婉與凄然。經譯釋后,篇幅大體保持一致,相比原詩,雖有部分藝術加工,像“未能醉此一盅”“獨身月明中”,但詩句意義并未失真,且讀來更令人生出不盡遺憾之感,為情人間的錯過,也為那恍若歷經絕望般的訣別,真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詩之格調
譯詩之難,多在于詩的風格意象難以在另一種語言中得到同等表達,即很難在目的語中找到沒有絲毫偏差的對應詞加以詮釋。中文、英文,作為誕生地、發展環境等完全不同的語言類別,在進行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時自然要面對這種來自最基礎層面上的考量。錢鐘書先生在《中國詩與中國畫》中也曾說過,“在中國詩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詩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國詩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詩,仍然不失為含蓄的。我們以為辭藻夠鮮艷了,看慣紛紅駭綠的他們還欣賞它的素淡;我們以為‘直恁響喉嚨’了,聽慣大聲高唱的他們只覺得是低言軟語。同樣,束縛在中國舊詩傳統里的讀者看來,西洋詩里空靈的終嫌著痕跡、費力氣,淡遠的終嫌有煙火氣、葷腥味,簡潔的終嫌不夠惜墨如金”。中英文詩歌在此方面的差異由此也可窺見一斑。(1)原詩句:Iwanttohaveamanheartuntilmyhairwhitenotleave.白話版:我想有個男人的心到我的頭發白不離開。古風版:心似千千結,唯愿君如瑤臺花上蝶,花落蝶成雪,白發無相別。原詩句依舊秉承英文簡潔直接的表達風格,中文古風版情緒表露則更為婉轉,但都傳達出渴望得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種美好愛情的真情實意。其中,譯文里出現的“千千結”是中文里描述心思的常用表達,“千千”無疑是泛指,突出情人的紛繁心事與內心糾結?!艾幣_花上蝶”顯然是美化的寫法,意在描繪出心心念念的心上人的美好與難得,也引出下文“白發無相別”的誓言愛語。如此看來,古風版譯法雖明顯有藝術處理的成分,但意義和原文還是統一、不失偏頗的。且相比之下譯文整體情調更為溫婉,詞句使用也更加優美雅致,在讓人領略到詩歌之韻味的同時,也不由得對愛情這一純粹情感心向往之。(2)原詩句:Oneminutewithyou,ismorethanab-solutelyeverythingtome.白話版:與你的一分鐘,比世上一切更珍貴。古風版:落花傾兮,美御美兮,見卿一剎,勝花美矣。原詩句使用直白的時間詞“一分鐘”作為衡量標準,將“與你在一起的一分鐘”和“世間一切”的價值相比較,表達與愛人相處的每時每刻都值得珍藏于記憶和靈魂,體現出愛情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美好體驗。譯文則在原文基礎上進行擴寫,強化了對比概念,將情感加以升華。其中,“落花”在中文中多指凋謝而落下的花朵,因其落下的時候,總是處于最美時刻,給人一種在燦爛時凋亡的悲傷之感,是傳達美麗、短暫、動態的一種意象,憂傷之美給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深刻,而與愛人相戀的時光則比此景更加令人戀戀不舍,如此這般,詩人想要傳達的感情便表露無遺了。譯文偏離騷體,運用四組四字詞,且結尾押韻,符合詩歌講究的形式美和音韻美,加上對比手法的合理運用,使得原詩句所表達的情義于字里行間流淌出來,同時也展示出中文意象之美。
(三)詩之工整
詩歌之所以頗受文學界推崇,除了如其他文學體裁般用簡單語言就向讀者勾勒出詩人心中的夢幻世界外,還在于其形式標準極其嚴苛,即字數、韻腳等根據不同詩歌類別有著非常清楚的規定,這些都要求作者有十分高明的文字把控和掌握能力。也無怪乎詩歌能歷經千年歲月仍具有難以磨滅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令無數文人學者為之傾倒。中英文詩歌因各自文化傳統有著不同的節韻模式,但標準都是一樣嚴格的。經典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能不能讓我來將你比作夏日》。全詩韻腳押韻十分明顯,基本格律是五音步抑揚格,包括三個四行組和一個對偶句,采用典型的莎氏十四行的韻式,即ababcdcdefefgg。全詩結構嚴謹,韻律和諧,讀來節奏也較為鮮明,抑揚起伏有致。因此,若想為世人展示這首詩的美妙,在深情傳達詩意之余,盡量保留原詩的韻律格式也十分必要。至今不少大家名士稱頌并用白話或模仿古詩樣式翻譯過這篇佳作。筆者選取屠岸先生的白話版本與齊文昱先生的四言古風版本簡單加以對比分析。看得見,我這詩/就活著/,使你的/生命/綿延。屠岸先生在充分考慮到英漢語言的差異和各自特點的基礎上,采用了形式上的“以頓(或音組)代步”,一行五個音組。如此一來,譯詩的節奏就較大程度地與原詩保持了一致,且在韻腳上也盡量貼近原詩。語言上避免了生硬的歐化語法,采用朗朗上口的現代漢語翻譯。屠岸先生的譯本基本形神兼具,將原詩的形、音、意等方面的特點較為全面地保留了下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莎翁所用語言是16世紀的古英語,而屠岸先生的漢語白話譯本中一些口語化的表達使得原詩古典、華美的風格有所削減。齊文昱譯:卿如夏日,載欣載和。西風列列,眾芳獨嗟。長夏倏忽,崦嵫將迫。赤日如炬,潾潾其波。煌煌其光,晦影如闕。美人遲暮,造化奈何。卿如夏日,清麗永厥。無會幽冥,宜詠宜歌。佳顏不老,十世百劫。我有詩行,頌卿芳德。相比屠岸先生的譯作,齊文昱先生采取漢語詩歌中經典的四言律詩格式進行翻譯再加工創作,兼顧了原詩的音韻、意境,借助中文詩歌形式保留了原詩風格,也向讀者展示了中文語言之驚艷風華,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妙,給世人帶來另一種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三、結語
經英文原詩與古譯版對比可見,古譯版在保證呈現原詩真意的同時,更多是按照漢語詩歌壓尾韻的傳統進行藝術加工,使得譯文更符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表達習慣,全詩也朗朗上口,便于傳誦。文中的各類英文詩歌譯文多借鑒中國古代詩歌語言進行翻譯,不僅體現出中文詩的形式多樣,也充分傳達出語言的百變靈活和迷人風姿。就詩歌而言,每首佳作都是寫在紙上的勛章,在文字王國里,加冕為王。這桂冠很輕,卻能在無盡歲月里永恒閃亮。它們是烙印在時光塵埃里的思想火花,一筆筆,隆重又從容,一句句,全是對人間真意的交代。中英文語言,誕生于不同的文化國度,借著各自民族的智慧不斷發展充實。它們熬過漫漫歲月,在跨越世界的千山萬水后,彼此相遇,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文章雖多淺見,也愿讀者在領略兩種語言的不同韻味外,更能挖掘出中文語言的精妙風采,促使更多國人去學習鉆研中文,繼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
作者:李冰巖 單位:河南科技職業大學
- 上一篇:農村企業金融發展過程分析
- 下一篇:政工師在企業管理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