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路徑
時間:2022-05-09 09:21:37
導語:師范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需要具備相應學科的標準與水平,更需要有明確的職業指向性,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是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得以發展的基本需求。結合現有的高校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成長發展規律和職業倫理培育現實情況,指出在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的培育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高校教師的職業倫理失范、師范生對職業倫理認知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的實踐路徑,從完善職業倫理課程體系、優化校園文化、創新職業倫理教育模式、增強導師責任意識、建立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構建職業倫理培育的實踐路徑,提升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養質量。
[關鍵詞]師范類;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
職業倫理是社會賦予每一個職業或行業的使命、責任、義務,每個行業從業人員根據本行業專業知識,經過邏輯推演形成的價值體系、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以國家或某一職業對高層次人才需要為背景,為培養學生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理論相關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和職業能力。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根本導向的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必然要求切實加強職業倫理培育,提升師范類研究生職業倫理素養。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有助于學生明確職業倫理培育的目標,明白職場倫理建設規范,使其逐步走向自律,擁有良好的職業倫理素養,逐漸成長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此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均為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提供了理論支撐。
一、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倫理教育意識薄弱
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中小學教師核心力量的重要支撐,加強對其職業倫理的培養是保障未來教師質量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我們在對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職業倫理教育意識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高校在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相對忽視其專業倫理的培育。作為未來的教師,職業倫理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學作為富有道德和倫理意義的工作,更加要求在專業教育中重視教師倫理知識的培育,但目前對于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其次,研究生對自身職業倫理重視不夠。專業學位研究生一般只有兩年的學習時間,由于期限比較短,他們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上,對自身倫理素養關注不夠,造成自身專業素養欠缺。
(二)職業倫理課程不合理
課程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教師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未來教師的質量。我國教師職業倫理課程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一般的普通課程,滲透在專業學科內容之中的職業倫理相關知識;二是教師職業倫理相關專業課程。通過開展有關教師職業倫理專題課程或講座、學習與訓練教師職業倫理規范、探討有關現實問題等形式進行。然而,當前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課程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很少有學校專門開設專業倫理方面的課程,教師在對研究生進行專業倫理教育時也大多未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使得教學效果難以把握。此外,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的活動課程開設比較少,學校有關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的隱性課程也較欠缺。
(三)部分高等院校教師的職業倫理失范
目前部分高校教師立德樹人存在育人環節與功利化評價矛盾交織、教師育人方式與學生需求摩擦對立、口號式宣傳與形式主義作風的雙重裹挾等現象。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師職業倫理素養方面要重視敬業樂業、治學嚴謹、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等,作為行為示范者,教師無論是在日常行為上還是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均需要注重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然而,部分高校教師職業倫理素養狀況還有待提高。一些教師進行學術研究重視的不是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而偏重于學術成果的工具價值,運用學術成果作為其升遷晉級的資本。部分教師缺乏愛崗敬業意識,存在隨意打亂教學計劃等不當行為;還有部分教師過分追求個人功利,沉迷于科研項目而無心教育,利用課堂從事與自己科研項目相關的活動,而非傳授課程知識。這些可能會給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倫理培育帶來負面影響。
(四)職業倫理教學活動模式陳舊
當前,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依然以傳統的說教為主,這種模式不但教師在上課時感到空乏,而且學生在學習時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產生抵制情緒。這種重說教、輕實踐的模式,使得研究生只是零散掌握部分知識,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無經驗可循,缺乏有效指導,難以形成多維度的、全面的專業倫理知識體系。
(五)外在環境影響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價值取向
目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價值觀等西方錯誤社會思潮,污染社會道德風氣,影響教師的職業倫理生活,對新時期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倫理素養培育提出挑戰。在現代教育中,存在部分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在位的現象,部分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期間有償兼職家教,在顯現自身職業的專業性、服務性的同時,也會鑒于自身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而迎合大眾的功利化需求,使其今后的職業倫理行為顯現出一定的世俗性。
二、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路徑
(一)提高職業倫理教育重視程度
首先,高校應該重視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倫理教育,加強引導研究生對職業倫理的認知,加大職業倫理教育投入力度,使教師和學生認識到職業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研究生自身也要正確對待職業倫理,認識到作為未來的教師肩負的是立德樹人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將專業知識和專業倫理結合起來。職業倫理是職業活動中主客體必須遵循的一種內在秩序,又是一種文化表達形式,這就需要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提高對職業倫理的認識力,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進而達到文化自覺。
(二)完善職業倫理課程體系
課程結構應該以針對性和時效性為重,既要注意一般性的基礎理論,詳細闡明職業倫理、道德與價值的內容,又要注意具有特殊性的特定專業,解釋這些職業特有的倫理要求,始終把職業和理論統一考慮。最終使職業倫理課貼切專業課程教育,幫助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厘清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職業倫理困境,做出負責任的價值判斷和倫理選擇。教師要有培育學生職業倫理的意識,明確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課程的定位,重視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教材開發、課堂教學、案例建設中不斷融入職業倫理培育意識,帶動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主動思考職業倫理問題。高校要注重職業倫理的培育,明確職業倫理課程定位,將職業倫理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中,鼓勵各院系有特色地開展職業倫理相關課程,保證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職業倫理的時間,為職業倫理學習打下基礎。
(三)增強職業倫理培育的導師責任
《河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強調導師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既做學業導師又做人生導師,細化“導思想、導人生、導學習、導科研、導心理、導就業、導生活”全過程,因此,職業倫理培育過程中要重視導師的指導。導師對研究生有著多重責任,除了給碩士研究生提供學術理論教育和科研實踐指導之外,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也在導師的職責范圍之內。包括引導研究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教育研究生了解行業規范,強化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對職業倫理的學習與錘煉,培養研究生擁有合格的職業倫理等。研究生職業倫理教育方面,導師具有獨特優勢,在研究生培養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就是導師和學生。導師和學生之間對話頻率高、接觸多,了解程度相對較深,有著區別于其他師生關系的特殊之處。導師和學生關系的實質就是雙方的人格方面和精神世界通過交流互相影響,而導師對研究生人格的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導師開展職業倫理培育具有諸多優勢。
(四)創新職業倫理教育模式
在教育模式上首先應勇于創新,擯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可采用情景教學、案例教學、探究學習等方式,使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職業倫理學習要與具體的實踐活動相結合。高校要善于把握學生職業倫理的要求,整合學校資源開展各種實踐,在實際個案和情境中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運用職業倫理規范,深化對職業倫理的理解。再次,將教師職業倫理規范與學校及當地特色資源相結合,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所在地區優勢文化資源,增強對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素養培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總之,通過理論教學,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達到對職業倫理的理性認知,借助實踐,學生在情感上達到認同,從而自覺踐行。
(五)營造良好的職業倫理培育的校園文化
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活動范圍主要在學校,校園文化對職業倫理的形成與發展影響重大,提高學校文化的質量為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高等院校提升校園文化的核心是注重以學生為本,明確文化建設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校風建設、師德建設、學風建設缺一不可。在校園里組織相關專業活動與競賽,如舉辦職業倫理的專題講座,開展關于職業倫理的知識競賽等,把職業倫理教育滲透于這些文化建設工程中,提升學生職業倫理素養。
(六)建立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考核評價體系
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的培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育,它有自身邏輯和規律,建立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考核評價體系是順應社會形勢發展、服務高校社會體制創新的需要。高校應根據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養目標要求,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探索多元化評價,構建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首先,改革以分數定高下的單一評價方式,從多方面制定評價標準,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在評價方式上,可以通過成果展示、論文發表、實踐情況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職業倫理認知進行全面考量。此外,在統一性前提下,應該考慮不同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個性與特色,在不同地區、類型、層次的高校中評價標準也不相同,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其次,在評價主體上,除了由學校統一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外,也應該引進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將多種評價綜合考量,提倡研究生的自我評價,導師從培育目標著手進行評價,教育實踐基地等中小學校的評價相結合。從多方面考慮學生、導師、用人單位和培養單位的主體評價,進而反饋到評價目的上,結合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養目標,及時調整和控制教學過程,促進教育模式的完善。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倫理培育狀況進行分析,結合現有的高校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成長發展規律和職業倫理培育現實情況,指出在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的培育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同時,從完善職業倫理課程體系、優化校園文化、創新職業倫理教育模式、增強導師責任意識等方面提出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的實踐路徑,提升師范類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養質量,從理論上對以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倫理培育提供些許思路。
參考文獻:
[1]孫青平.職業倫理與道德的新視角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0,18(6):208-210.
[2]陳亮,楊娟.新時代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邏輯框架與推進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4):13-25.
[3]蔡志良.職業倫理新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
[4]孫曉玲.職業倫理教育研究綜述及對高職院校的啟示[J].職教論壇,2016(29):27-31.
[5]葉曉力,歐陽光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實踐特征與邏輯理路:基于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11):20-25.
作者:王媛媛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視頻影像技術在農機安全的應用
- 下一篇:素描藝術發展歷程及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