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心理健康與抗病毒治療的關系

時間:2022-04-24 14:36:24

導語:HIV感染者心理健康與抗病毒治療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HIV感染者心理健康與抗病毒治療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健康因素與hiv感染者ART在治情況的關系,為后期制定提高ART比例的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調查對象的社會支持系統、艾滋病壓力、焦慮和抑郁情緒以及應對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并探索其與感染者ART在治情況的關系,采用SPSS17.0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共調查600名感染者,其中有410名感染者正在接受ART,占68.33%。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艾滋病壓力(OR=0.612,95%CI:0.516~0.726,P<0.01)、抑郁(OR=0.969,95%CI:0.949~0.989,P<0.01)和消極應對得分(OR=0.923,95%CI:0.866~0.983,P=0.01)與ART在治情況呈負相關關系,已婚/同居者比未婚/離異/喪偶者更易接受ART(OR=2.180,95%CI:1.492~3.183,P<0.01)。結論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的HIV感染者更不易接受ART。建議日常隨訪咨詢中,為HIV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重點關注未婚/離異/喪偶者,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從而促進其接受抗病毒治療

關鍵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抗病毒治療

ART是目前已被證實的針對HIV感染最有效的治療手段[1]。它能促進機體重建免疫功能,減少艾滋病相關并發癥與死亡,同時能抑制感染者體內艾滋病病毒復制,有效降低病毒載量,從而起到預防傳播的作用[2-3]。目前艾滋病防治的核心策略之一是“早發現,早治療”,如何促進更多感染者接受治療對艾滋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心理因素與HIV感染者接受ART的關系,為后期制定提高ART覆蓋率的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間云南省德宏州4縣市(芒市、瑞麗、隴川、盈江)接受隨訪且愿意接受問卷調查的18~70周歲的HIV感染者,總數達到樣本量為止。本研究經云南省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1.2方法云南省主要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未治療HIV感染者的隨訪。根據預實驗結果,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受隨訪的HIV感染者治療率為55.6%,P=0.556,要使相對誤差不超過10%,且保持可信水平95%,根據單純隨機抽樣樣本量計算公式。計算得出,至少調查307人,由于采取非概率抽樣,在此基礎上增加0.5倍樣本,且估計失訪率為20%,確定樣本量為600。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在獨立房間內對研究對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心理健康測試、ART在治情況及未在治原因。心理健康測試主要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4](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艾滋病壓力量表[5](HIV/AIDSStressScale)、抑郁自評量表[6](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7](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特質應對方式[8]分別對調查對象的社會支持水平、HIV感染壓力、抑郁、焦慮情緒和應對方式進行測試。調查開始前對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完成當日,由調查小組負責人對問卷進行統一邏輯審核,最后對問卷進行雙錄入以保證數據質量。1.3統計分析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表示,將單因素分析中P<0.20的自變量納入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回歸模型變量的引入水平為0.05,剔除水平為0.1。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完成調查的600人中,平均年齡(42.66±10.66)歲,男性、少數民族、已婚/同居、初中及以下、農民占比較多;正在接受ART410人,占68.33%;除已婚/同居的調查對象在治率顯著高于未婚/離異/喪偶(χ2=17.47,P=0.000)外,其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2.2心理健康因素得分通過單樣本t檢驗發現,HIV感染者的社會支持和積極應對得分均顯著低于全國常模[9](P=0.000),而抑郁、焦慮情緒和消極應對得分顯著高于全國常模[9](P=0.000)。見表2。2.3ART在治情況相關因素分析對調查對象的各心理健康因素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其與ART在治情況(非在治=0;在治=1)的關系。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社會支持、艾滋病壓力、抑郁、焦慮情緒和消極應對與ART在治情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單因素分析和χ2檢驗結果,以P<0.2的檢驗水準篩選自變量,符合條件的因素包括年齡、婚姻狀況、社會支持、艾滋病壓力、抑郁、焦慮情緒、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以目前是否在治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婚姻狀況為已婚/同居者與ART在治情況呈正相關,即與未婚/離異/喪偶者相比,已婚/同居者的在治情況更好;艾滋病壓力、抑郁、消極應對三種心理健康因素與ART呈負相關關系,即得分越高,在治情況越差。見表3。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HIV感染者社會支持和積極應對得分均低于全國常模[9-10],焦慮、抑郁情緒[11-12]和消極應對得分[10]均高于全國常模,說明HIV感染者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一方面,可能與隨著感染時間的增長和免疫功能的下降而出現許多軀體不適感[13],容易讓感染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心理健康水平降低[14];另一方面,由于HIV的傳染性、特殊的傳播途徑及不可治愈性,感染者長期處于歧視和污名化的社會環境中,因擔心病情暴露而減少社會接觸,社會支持水平降低,感染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面對困境或壓力事件時,往往更容易采用消極應對方式[15]。這提示在關注感染者軀體疾病的同時,還應同時關注其心理健康。醫務人員可以結合日常隨訪工作,在為其開展流行病學隨訪、醫學檢測等工作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為感染者開展心理疏導和干預。本研究結果表明,婚姻狀況是HIV感染者接受ART的重要影響因素,已婚/同居者比未婚/離異/喪偶者更易接受ART,與既往研究結論[16]一致,這可能與已婚/同居者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更為完善有關。社會支持主要是指HIV感染者從社會各方面獲得的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面對疾病的信心[17]。家庭是感染者社會支持的最主要來源,而配偶支持又是家庭支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配偶的鼓勵和支持,可以幫助感染者緩解負面情緒,科學認識艾滋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其接受ART并保持良好依從性[18]。醫務人員對感染者進行ART轉介咨詢時,要特別重視家庭支持系統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艾滋病壓力、抑郁情緒和消極應對方式與ART在治情況呈負相關關系。艾滋病壓力反映的是感染者最近1個月內承受的心理壓力,包括人際交往困難、擔心暴露和歧視、經濟和就業的困難、身體癥狀和情緒壓力等[5]。若感染者因艾滋病產生的壓力過大,過度擔心服藥過程中病情泄露或長期處于悲觀、抑郁等消極的情緒中,個體往往會拒絕接受抗病毒治療。因艾滋病產生的過大壓力和嚴重的抑郁情緒,會使得感染者減少對藥物治療的關注,逃避現實,在面對應激事件時常常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無治療意愿[19]。這提示要促進更多的感染者接受ART,需要首先緩解感染者的壓力和抑郁情緒,幫助其建立起積極應對機制。積極的心態才能接受積極的治療行為。認知、情緒和行為三者之間相互影響[20]。一方面,醫務人員可以通過咨詢、宣傳教育將正確的疾病和疾病治療知識傳遞給感染者,幫助其從認知角度積極看待艾滋病;另一方面,醫務人員通過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其緩解負面情緒,積極情緒可以帶來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面對壓力時更易產生積極的應對行為。HIV感染者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水平均低于一般人群,對ART接受性有重要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的HIV感染者更不易接受治療。建議醫務人員在開展日常隨訪咨詢中,應同時為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從而促進其接受ART。致謝:特別感謝德宏州和4縣市(芒市、瑞麗市、隴川縣和盈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項目實施中給予現場支持!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霍俊麗 安曉靜 馬艷玲 羅紅兵 牛瑾 張小波 楊志敏 徐諾雅 韓瑜 施玉華 單位: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