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成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13:08: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成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成教育論文

高職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一、明確養成教育的主體和分階段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養成教育

(一)第一學年:規則教育和意識養成階段

作為新生,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各院校應以入學教育和適應教育為中心。在這一階段,軍訓是一個很特殊的階段,及早引進養成教育理念,與軍訓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中華女子學院在此階段將學生手冊的學習貫徹到軍訓過程中,突出規則意識的培養。在低年級通過開展專業教師“專業知識講座”、高年級“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規劃和指導大學學習生活。這一階段,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認同學校的規則,逐漸適應大學階段的生活。

(二)第二學年:能力提升和養成教育強化階段

經過第一學年知識、經驗的積累,學生群體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為此,要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開展不同的活動,推動學生能力的提升,強化養成教育。針對不同的群體需求,開展學業輔導,黨課,先鋒骨干培訓班,心理輔導等活動,吸引大家參加,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思想、心理、行為等多方面熏陶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從2013年開始成立了積極分子讀書會,要求大家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既有政治學習,又有專業學習;既有理論學習,又有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實現政治與學業兩種進步,深受學生歡迎。此階段要突出榜樣的力量,強化制度的剛性,獎罰分明,樹立典型,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管理者要以身示范,嚴格遵守和貫徹此前制定的規章制度。

(三)第三學年:實習就業與養成教育深化階段

查看全文

高職生養成教育論文

摘要:無論從國家對職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還是從高職生日常行為表現看,對高職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集中體現了高職生養成教育的實踐性、過程性和目的性。

關鍵詞:高職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養成教育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主要表現在人的生活與生產活動方面。生活的社會性要求個體必須遵循道德、法律、相關規范及規則?!白哉Q生開始,我們的耳邊就縈繞著他人的言語,回響著表達贊成或發對的道德評價和情緒化聲調。”[1]社會性貫穿生命始終,并在個體日常生活中展開。青年時期是學生社會性自我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性自我的形成深受他人評價影響。高職學生的成熟主要指社會化成熟,形成健康的社會性自我。社會性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對個體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是集體生活,高度體現了生活的社會性,他們既要承擔學生的責任,又要把社會規則、學校規范與要求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扮演好自身角色并履行相應義務。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抓手,不斷發展健康社會性自我,形成自律精神,使個體順利、高質量度過大學生活,因此,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對學生“成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與養成教育

(一)養成與日常行為規范的規定性定義?!梆B成”的本意是通過培養,使之形成或成長,實質指向教育并有教育之意。養成一般指養成習慣,也特指一個人的素質體現。王安石在《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中提出君子是通過學校的養成之法培養而成。無論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個體素質的體現,均需要長時間堅持與磨礪,因此成人與成才是一個養成的過程。行為規范是個人在某種活動中應遵守的規則、準則的總稱,包括行為規則、道德規范、法律規定及相應章程等。行為規范的核心是對某種價值觀的認可與接受,作為新時代青年,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規范言行。從根本上講,行為規范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遵循,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體現與延伸。日常行為規范是個體作為社會人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的規則、準則的總稱。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指學校以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學生日常生活及社會生活的需要為依據,對學生在讀期間提出的一系列準則、規范的總稱。文化哲學、現代哲學、批判哲學對日常生活作出不同解釋,批判哲學研究者衣俊卿把日常生活劃分為三個層次,生命存在、延續的生活資料獲取和消費活動、以語言為中介的日常交往活動、以重復性和非創造性為本質的日常觀念活動。學生作為常人或一般個體時,其日常生活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致,但作為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中的一員,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差別:場所相對固定、時間集中、集體性突出、可塑性強、自在性相對較弱、自為性、他律性更加明顯,學習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對學生日常生活必須予以規范和引導教育。(二)養成教育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規定性定義。養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行為習慣教育、道德教育等,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健康心理、高尚道德品質、正確思想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教育模式。養成教育包含道德理性啟蒙和道德習慣培養,道德理性教育是精神基礎,道德習慣教育是前者的生活外化。養成教育的核心是形成道德,側重于道德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教師以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社會生活的需要為依據,對學生進行一系列準則和規范的教育,主要包括在讀期間為人處事、學習態度、言行舉止、禮貌待人等,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成為自律性的新時代人才。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求以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培育時代新人。”[2]是否遵守日常行為。規范是個體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因此,要培養時代新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加強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三)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首要內容,更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要求學生日常生活世界是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生存寓所,在這個寓所中的認同感、安全感、熟悉感,保證了學習生活的順利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要求學生培養日常觀念、發展日常思維、形成日常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生活觀念、學習思維和行為。同時,由于日常生活審美化要求以善和美為標準,高度自律并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是學生日常生活世界順利展開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儒學經典對“蒙養”“蒙正”非常重視,強調人的成長必須靠后天養成。養成教育的特點在于日常性、長期性和反復性,目的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形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的高尚品質。養成教育具有層次性,以培養行為習慣為基礎,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內容。強調行為習慣養成基礎上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首要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養成教育的最基礎層次。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以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主題,其顯性目的在于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使學生表現出自動化、合乎規范的行為,直接指向養成教育行為習慣的最初層次。二是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日常性是對養成教育的經典詮釋。養成教育中的養成,體現了日常性、長期性,重復性,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過程性教育,具有非常明顯的日常性,更需要長時間堅持。三是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潛在目的是養成教育的顯性目的,即培養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青年。因此,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是養成教育的子系統,也是養成教育的首要內容。

二、高職院校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國內國外高職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一、國內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研究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和孟子都曾經談及如何做人,如何培養個人的良好修養。孔子要求學生做一個講求仁義道德的“君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成功的標準。孟子認為對學生除了要傳授文化知識外,還要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即所謂的“養”人。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圣先賢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養成教育,對個人品格的養成尤其重視,也從不同層面涉及養成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即全面培養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素質。近現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論,精髓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他認為青少年需要從小就從生活與社會中學習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對“養成良好習慣”也尤為重視,他在自己的實踐中,非常注重創造環境對學生進行養成訓練。當代我國也有不少學者對養成教育進行了研究。邢國忠對養成教育的定義進行了探討,強調高校的主體性,因為學生的養成教育主要是在高校完成的。但是他同時也強調家庭與社會的配合,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校承擔主要責任,但不是唯一的責任主體。他把大學生養成教育分成了三個方面:規范教育、糾偏教育和陶冶教育,認為通過研究和遵循大學生養成教育的規律,綜合運用各種專業手法,對整體學生的言行進行規范,對偏差學生的言行進行糾正,并注重氛圍的營造,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才能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柳國強等認為,養成教育要通過多種手段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屬于養成教育的內容,應該側重于行為習慣的養成,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通過嚴格管理、規范行為等使其得到提高,最終形成符合社會道德規范要求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他的研究重視手段的多樣化,重視學生自主養成的重要性,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多學科知識的運用,為養成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喬多在大學生養成教育方面的認識與柳國強等的認識有相同之處,強調嚴格管理、行為訓練、規范反饋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強調日常生活中的氛圍創造和長期堅持,立足于大學生“知、情、意、行”等全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同時強調大學生養成教育應注重做好五個結合,使理論與實踐、思想教育與制度約束、外部教育與自我教育等全方位結合起來,強調家庭、學校及社會作用的分工與統一。王蘭蘭等認為,養成教育應從學生的行為訓練入手,通過多種教育方法的綜合使用,使學生“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行為習慣的訓練與培養應該得到重視和加強。孫圣勇等認為,行為習慣養成的理論基礎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人類的學習是在不同的情景中發生的,人們的認知能力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表現。江浩認為,養成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哲學基礎、教育學習論、學習環境場理論。石曉娟對于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途徑進行了探討,認為制度建設、教育契機、教育基地、榜樣示范、強化訓練等都不可少,同時也要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提高大學生自我養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童政權認為,大學生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優良道德品質的養成教育、優良學風的養成教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健康心理的養成教育。鐘品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養成教育進行了探討,認為高職院校的養成教育應立足于培養目標,突出養成教育的目的性,有計劃地進行。重點是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最終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養成。養成教育的內容主要應該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習慣、學習品質、心理品格、創新思維等多方面。楊濱認為,高職學生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是多元的,需要從建立科學的學生輔導系統、以教育促養成、完善制度促養成、以管理督促養成、創新認識促養成等六個方面進行。王劍認為,高職實施養成教育的途徑包括:建立規則,設計活動,強化培養職業道德素質,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四個方面。國內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研究,主要從養成教育的內涵、主要內容、基礎理論、實施途徑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國外關于學生養成教育的研究

國外相關的研究內容比較多,從古至今,有影響的理論層出不窮。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提出最為樸素的養成教育理論,即德行出于習慣,認為要加強習慣培養。17世紀英國思想家洛克的“白板論”也是養成教育的重要論述之一,他認為通過優良的教育、理性的啟蒙、內省及反復的練習可以使人形成習慣,培養出良好的德行。19世紀英國教育家紐曼認為,大學應提供博雅教育,大學的職能就是提供智能、理性的思考行為。20世紀美國教育學家柯爾伯格提出了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論,非??陀^地指出了道德教育的階段性和長期性,指出了養成教育長期漸進的必要性。20世紀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概念,強調通過社會實踐,讓學生直接參加社會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應有的道德訓練。杜威的這個觀念對養成教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英國大學德育教育目標的內容除了注重宗教知識和傳統的教育外,也強調了個人品行和公民意識的養成教育。美國高校沒有明確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卻有明顯的道德培養傾向。在美國,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是高校德育的靈魂。日本則非常注重大學生教學課程和養成教育的結合,強調理論知識學習和習慣養成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國外養成教育普遍注重道德價值觀的養成,重視對受教育者進行良好的價值觀引導。強調養成教育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將外在的信息內化為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對國內外養成教育的歸納與評價

國內外眾多學者在理論和實踐中,對養成教育做了較多研究,盡管表達不同,具有共識。養成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下列要點:高校是大學生養成教育的主體,家庭與社會是輔助系統,養成教育要符合大學生的身心形成和發展規律,教育手段要多樣化,注重實踐,強調學生自主性的激發,立足大學生“知、情、意、行”素質的全面發展,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為最終目的。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和辦法,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注重“三養成”即,加強規章制度建設,規范養成;樹立榜樣,示范養成;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養成。注重“三教育”,即規范教育、糾偏教育、陶冶教育。注重“三結合”,即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思想教育與制度約束相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結合實際,可以歸納出以下結論,高職大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有目的、有系統地實施,運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等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成長。養成教育主要分成四個方面內容:認知養成、情感養成、意志養成、行為養成。此外,養成教育雖已形成許多值得借鑒的理論成果,但從已有文獻資料來看,仍需進一步研究。

查看全文

高職醫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一、高職醫學生開展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職醫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高職醫學生是職業教育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存在一般高職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足,如自律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出現學生習慣踩點上課、成為低頭族、亂扔亂丟垃圾、人際交往中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想法大于行動等不良現象,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了高職醫學生在文明素養、生活健康等方面的發展,有些學生出現知行不統一的情況,即明知道自己的習慣不好,但缺乏改善的勇氣,只能隨之任由發展。要提升高職醫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大國工匠,就必須強化養成教育。(二)高職醫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高職醫學生順應職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一方面,醫學生與普通的高職生不同,他們的服務對象是人,是未來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與普通行業相比,醫療行業更加注重專業性和精密性,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有更高的要求,即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要求高。廣大高職醫學生要想在行業內獲得發展,就必須以行業規范為標準,養成符合職業發展要求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在當前醫患關系較為緊張、人民對醫療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增強醫學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強化醫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三)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需要?!秶鴦赵宏P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文件中強調:“要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引導企業、相關從業人員增強誠信意識,自覺開展誠信服務,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快建設誠信服務制度?!苯o未來醫療從業人員在誠信上提出具體要求,然而當前醫療衛生領域依舊存在部分醫務人員收紅包等現象,給醫療衛生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醫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強化學生的從業道德是做好醫學生預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醫學院校整體課業較重、實習周期長的情況下,學校專業教育以外的養成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醫學院校開展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提高對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長期以來,養成教育也是高職院校德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養成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出現一抓就緊、一放就松、容易反復的局面,并沒有讓學生切實養成良好的習慣。究其原因:(1)受醫學生課程壓力的影響,難以在較為集中的時間開展養成教育;(2)學生主觀上的不重視,養成教育并沒有給自己帶來現實中的實惠,也沒有與學生利益緊密相關的獎勵政策,使得部分學生內心并不重視;(3)學校沒有形成較為嚴密的養成教育體系,依舊局限在確定一個主題、辦幾個活動、舉辦幾場講座等層面上,這些活動之間缺少系統性和聯系性。因此,要統籌協商確立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養成教育方案,以科學性和可行性為前提,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養成教育方案。(二)營造濃郁的養成教育文化氛圍。學?;顒与x不開黨團學組織等學生組織的影響與滲透,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集思廣益,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養成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笑中感悟到養成教育對自身綜合素養的重要性。要營造濃郁的養成教育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的成效終歸落到自己的頭上,轉變過去應付、敷衍的態度,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自發地接受養成教育。(三)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也是一個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過程。教師特別是高校兩課教師、輔導員是養成教育的主導力量。在長期的接觸與交流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常常會被品德高尚的教師所吸引,不自覺地尊重、愛戴德才兼備的教師,這種尊重與愛戴就會慢慢影響學生的心靈,對文明素養的踐行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尤其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以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作者:胡柏 單位: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論文

摘要:隨著人們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他們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也是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由于人才的標準不僅僅要求其具備較好的技術水平,道德標準尤其是良好的職業道德也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對其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非常重要。

關鍵詞:高職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三段式研究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其專業技術水平只是評價人才的一個方面,道德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顯得更加重要。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一個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是其能夠適應競爭如此激烈社會的一個必要素質。對高職生來說,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知識儲備等可能不具備優勢,其整體素質的提高只能從道德方面提升。因此,對于任何人,都應該重視自身道德素養的培養,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通過課堂教學培養高職生的職業道德

道德,是法律之外的另外一種約束力。對高職生這類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來說,他們更加應該具備過硬的道德素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要求。然而,對職業道德方面,更多的是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自律能力。高職院校要想通過教學來提高其學生的職業道德,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是很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高職院??梢杂嗅槍π缘亻_設職業道德行為相關的課程或者將其融入到大學《思想道德修養》這門學科中,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其形式并不重要;第二,為高職生開設職業道德課程教學,學校也應該明確其教學的目的,將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作為其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學校的重視,自然會引起學生的重視。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要讓學生他們了解自己專業或者今后從事行業的一些特有的道德標準,比如會計專業,他們對財務的管理需要極強的道德素養來完成;第三,通過實習教學來讓學生自己體驗其工作應有的職業道德,這種培養的效果極好,它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該行業的道德標準,與教師的講解相比,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具有明顯的優勢。

二、促進職業道德規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查看全文

校工會提升教師能力工作匯報

年度,我校工會在上級教育工會及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在學校行政的支持下,圍繞學校的總體目標,深入學習、堅定不移地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法治會,以《教師法》、《教育法》、《工會法》為契機和突破口,突顯維權職能和學校的民主管理,加強自身建設,組織全校教職工開展團結互助、新穎活潑、開拓創新的各類活動,教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護,主力軍作用得到了發揮,主人翁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工會組織的橋梁作用得到了體現。

一.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學校的首要工作是教育教學,要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就必須有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素質強的教師隊伍,今年工會配合,學校行政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教育活動,切實提高了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

在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指導下,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部署下,今年,我校開展了機關效能年活動、創新發展年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及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的活動等。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首先,我們加強了政治理論的學習,讓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我們工會積極配合,黨支部堅持組織教工學習黨的基礎知識、鄧小平理論、文選,學習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將黨的政策、路線教育與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在提高教師政治覺悟的基礎上,開展行之有效的師德教育。

其次,加強了法制學習。在師德教育中,我們堅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工會組織教職工學習《教師法》《教育法》《工會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并參加普法考試。用科學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用法律的知識維護自己的權利。在學法的基礎上,工會協助學校相關部門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對師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成為教師約束自己行為,提高師德水平的保障。

同時,工會將“四個一”活動(即圍繞中心建功立業、深化師德師風教育、強化學校民主管理辦好維權好事實事、切實維護師生合法權益)結合起來開展,繼續深化年度“四個一”活動,鞏固活動成果,不斷完善校本教研,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我校的上饒市級的課題組活動中,唐庭茂、邵宗欣老師的教育論文獲得省級一等獎。嚴俊英老師的論文、汪蘭芬老師指導的學生習作等都獲得了國家級獎項不等。黨員教師、骨干教師優質示范課,青年教師爭先課精彩紛呈。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教研組服務能力分析

基層教研組在集體研修和學科教研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學科教研組建設逐步完善,服務能力日益加強。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調查發現,我校高中歷史教研組在提升服務能力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研組有短期計劃而少遠景規劃。經過課題組對我市77名高中歷史教師及教研員發放調查問卷發現,有77.92%的受調查者選A,有9.09%的受調查者選B,兩者計劃不超過半年,這說明他們只有短期計劃而沒有長遠規劃,經個別深入訪談得知,有的教師把教研計劃和學科教學計劃混淆了;只有11.69%的受調查者選D,說明他們有遠景規劃,經個別訪談得知,他們主要是承接的上級教育部門的課題,而不是根據本教研組實際制定的長遠規劃,說明即使是有長遠規劃的教研組,也處于被動執行上級教育部門教研規劃和完成課題任務的階段。后者仍處于“以課題為依托”的階段。

[1]調查問卷:你所在的教研組的教研計劃周期一般是()A1個學期B1個季度C1個月D1年以上第二,學科教研組成員在教研上注重個人奮斗,成員間缺乏密切合作。經對我市70余名名高中歷史教師的調查發現,有高達81.82%的被調查者選A,只有不到19%的被調查者選B、C或D。撰寫論文或完成教科研成果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科研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信息化社會,單靠個人單打獨斗、閉門造車,由于個人能力和經驗的限制,是無力圓滿完成一些重要的教科研課題的,需要課題組團隊各成員之間的密切協作和教研室及基層教研組的指導幫助。調查問卷:您的論文或教科研成果的著作人人數是()A本人獨撰B2人合著C3人合著D4人以上第三,學科教研組負責人職責不明確,影響其"教研力"和“領導力”的發揮。一般而言,學科教研組長兼任課題組主要負責人。課題組主要負責人的"教研力"和“領導力”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戰斗力,但是負責人究竟承擔什么樣的職責,怎樣切實發揮其"教研力"和“領導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2]調查發現,有84.42%的被調查者選B,有67.53%的被調查者選A,另有63.64%的被調查者選C,另有58.44%被調查者選D,除了B項選的比較集中外,其他選項選的很分散。可見,課題組成員對主要負責人所擔負的職責的認識是不清楚的,這可能與大家只注意自己的課題分工,不關心課題組負責人的職責有關,也可能與基層課題組負責人職責細則不完善有關。課題組負責人當然不能事無巨細,躬身力行,做好課題組的掌舵人和組織者是其本職工作,但他又是課題組的骨干,應當實際參與課題的論證、申報、撰寫和審核工作,并在整個課題開展過程中起模范帶頭作用。以上是理想狀態下對課題組負責人的職責定位。但是,實際上,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往往是學校的業務領頭人,身兼年級副主任、教研組長、課題組負責人、班主任、任課教師數職,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管理任務,哪有時間和精力來專心從事教科研工作?所以,建立專家型教師隊伍機制勢在必行??上驳氖?,部分學校已經設立了“名師工作室”,深入開展教科研工作。如德州一中開始嘗試開展專家型教師隊伍建設,撥付專項資金,支持業務優秀、科研能力強的優秀骨干教師開展教科研工作。調查問卷:您認為主要負責人在課題工作開展中所擔負的職責是()(多選)A貫徹精神B組織分工C督促進展D審核課題第四,學科教研組聽評課等教研活動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流于形式,缺乏實際效用。調查發現,在問及“每次校教研活動有沒有主題”時,有68.83%的被調查者選A,有23.38%的被調查者選B,有6.49%的被調查者選C??梢?,少數教研活動沒有主題。經深入訪談可知,一些教研組在聽課時只是泛泛而聽,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導向,沒有明確的聽課標準,在評課時,只是根據聽課記錄進行評價,以至于評課支離破碎、不全面、不系統。調查問卷:每次校教研活動有沒有主題()[單選題]A都有B大多有C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D沒有根據深入訪談可知,在聽評課中存在著“老好人”現象,贊揚多批評少、設計多反思少,以至于不能深入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更有效地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此外,進一深入訪談發現,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基層教研組只是學校教研室和上級教育部門的下級單位,是上級教育部門各項精神和任務的傳達者和執行者,缺乏教研的主體性責任感。因而,在一般情況下,教研活動往往是為了貫徹上級教育部門的指導精神和意見而開展,帶有很大的被動性,出現“重自上而下的執行、輕自下而上的創造”的現象,實現服務型教研的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省教科院許愛紅主任認為中小學教師從事教研的發展階段大致上分為三個階段:個人參與階段;有教研團隊參與的以課題為依托的階段;有教研團隊參與的綜合學習型“三位一體”模式.

[2]吳成業.教研組長的科研意識應體現為“會打三球”[J].教師教育論壇,2016(2).該文認為,教研組長應有“三球”科研意識,以此來實現自身的“教研力”、“思想力”和“領導力”.

查看全文

我國鄉村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問題研究

摘要:我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始建于1986年,實踐證明,此制度有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鄉村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工作出現評定標準不夠科學、評定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本文就鄉村中小學教師評定中凸顯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鄉村教師;職稱評定;問題分析;解決措施

我國鄉村中小學教師在相對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仍堅守在基礎教育的第一線上,理應得到社會尊重和公平待遇,尤其在職稱評定方面更應得到與城鎮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一樣公平公正的評審標準。為弄清農村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產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筆者深入到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某鄉村中學和小學進行了細致調查研究。

1我國鄉村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概述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制度是通過對教師思想道德素養、教學工作能力等的一系列綜合評價來確定教師職稱等級的一種制度。教師的職稱不僅關系到教師工資的高低,更是職業價值的標尺,對相對落后的鄉村地區更是如此,既有精神層面的慰藉,也是物質生活的依托。我國于2009年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2011年起試點范圍擴大。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地位、鼓勵高學歷高素質人才進入中小學教育領域,2013年,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表示,計劃在2014年全面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正式施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霸诘燃壴O置上,中小學教師在職稱等級上將分為正高級、高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等級,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此外還輔以相對應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盵1]

2鄉村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高職教師績效考核體系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為了培養相關生產、管理和服務方面一線的、實用的專業人才。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園丁,高校對教師的工作績效考核關乎著學校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

教師的職業績效考核是檢驗教師工作質量和能力的重要標準。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專業性、實用性強,與時代緊密相關,并結合這三個特點,闡述了幾點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的應用方式:明確考核目標;確定考核標準;設計和完成考核指標。

一、職業教育及其特點

(一)專業性強。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為了培養某一專門領域的專業職業人才。不管什么職業教育院校,學校的教學目標都是培養有實際實踐能力的技術、管理和操作人員,都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際操作能力。(二)實用性強。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指的是院校在辦學時,要注重職業的實用性教育,也就是辦學所教學生所學能夠在一線職業中得到實際應用。這一教學特點就要求院校要加強教學中的實際訓練,建設相關專業的實訓基地,增多實訓課程等等。例如德國的職業教育就采用了“雙元制”的職業教學體系,也就是理論教育課程與實訓課程同時開展,理論與實訓的課程比例要均衡,甚至有的院校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的比例達到1∶1.5,可以說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是相當重視實訓課程的。(三)與時代密切相關。最后,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是與時代密切相關的。這一點,是由職業教育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所決定的:職業教育要想培養符合實際生產工作的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就必須按照時代的專業需求來設置相關對口專業和課程。只有與時代緊密關聯,才能及時更新專業技術和實訓的內容,才能有符合時代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來進行教學。

二、基于職業教育特點的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及其考核原則

查看全文

教師教育概念和實踐革新

教師教育效率,即在單位時間內,學習者自身潛力發揮的程度和獲取的學習收益?!靶省辈粌H影響著教師的發展水平,而且決定師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本文結合洛陽師院的辦學實踐,就提升教師教育效率的理念和制度新問題作些思索。

一、樹立效率和質量的理念

教師教育效率和質量是一對具有共生關系的概念。雖然,國際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關注目光似乎已經從效率優先轉向了質量優先,但在此處把提升效率作為重要新問題進行討論并非和國際趨向相沖突。尤其在高等教育仍面臨著規模擴張的現實沖擊情況下,不僅需要構建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機制,而且也需要構建完善的效益監控體系,非凡需要構建對辦學經費使用效率的監督和控制體系,并通過效益監控體系確保“質量是生命線”的落實。

為了持續提升教師教育效率,升本以來,洛陽師院一方面端正辦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努力創新制度環境,不斷完善效率提升的制度保障系統。學校認為: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依靠于富有特色的開放環境,依靠于扎實的教師教育實踐,依靠于目標、內容等的和諧融合,更需要依靠于制度建設。教師教育假如不和基礎教育實踐相結合,不能按照基礎教育的需求和發展及時有效進行系統改革,或者雖然作了一些改革而缺乏自身辦學特色、模式、標識、計劃、獨特舉措和獨特思路,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就難以發生。教師教育假如缺失系統的制度保障,其效率的提升也同樣難以發生。所以,提升教師教育效率,必須首先具有成熟并富有特色的、開放的、實踐的、融合的和制度性理念系統,遵循教師教育的發展規律形成明確的發展思路。升本以來,洛陽師范學院發展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走開放性、實踐性、合和性和教師教育制度系統化的發展之路。

二、倡導教師教育的開放性

所謂開放性,指教師教育的視野必須面對國際改革的現實,必須和國內前沿的改革趨向相接軌,必須和基礎教育的需要相吻合。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革教師教育的體制,構建開放多元的教師教育模式,并努力創造條件,提升教師教育的學歷層次,以此提高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和教育專業素養。例如,洛陽師院的一批教師經過多年探究和實踐,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相似教育模式”就是學校堅持開放性辦學的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