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文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10:15: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族音樂文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文化

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概略

音樂是根植于它所在的文化背景下的,它是特定的文化背景與社會環境下的產物,音樂與文化密不可分。廣西壯族的音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分支,始終與其大民族音樂文化交融于一體,廣西音樂既有中華各個民族音樂風格共性的一面,又有自身壯民族特點的音樂風格一面。

一、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概略

民族音樂能夠很好的反映各個民族的文化歷史及審美情趣。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它伴隨著壯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居住著漢、壯、瑤、苗、侗、仫佬、仡佬、毛南、水家等民族,他們能歌善舞,特別是壯、瑤、仫佬,其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廣西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廣西人民通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傳達情誼,被譽為“民歌的海洋”,其中《八桂大歌》、《侗族大歌》等都具有世界影響力。廣西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性不僅表現在民歌器樂方面,還有多樣的藝術形式。壯族人民不僅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同時也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向世人展示它特有的民族文化藝術。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展示了廣西人民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當代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環境下,重視廣西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與外來優秀音樂文化成果的交融,發揮高校的文化傳承創新職能,為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注入新鮮血液,推動廣西文化大發展。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對外開放步伐的加速,西方音樂大量的流入我國各地區,使得我們在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環境下,對西方音樂進行學習、欣賞、研究,同時與我們的本民族音樂進行比較。

二、鍵鈕式手風琴(巴揚)的傳入與特點

手風琴大體分兩大類別,即鍵盤式手風琴和鍵鈕式手風琴,班多鈕琴、六角手風琴等都屬于鍵鈕式手風琴家族。而現代鍵鈕式手風琴也可以稱為巴揚。鍵鈕式手風琴,又稱為半音階手風琴,是以控制鍵盤及按鈕為演奏方式的一種現代手風琴。通常我們稱鍵鈕式手風琴為“巴揚”。巴揚是個外來詞。巴揚的音質上更加具有磁性,低音與高音層次更加分明,低音渾厚,高音圓潤明亮清澈,自帶深情體質,既復古又憂郁,狂野又熱情,音色深沉又浪漫,就像訴說變遷的故事。自由低音式巴揚不僅可以演奏傳統手風琴能演奏的樂曲,還可以演奏鋼琴、管風琴等作品,各種音色的變換使音樂豐富,音域也廣闊許多。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手風琴領域也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國際化現象,就是鍵鈕式(巴揚)手風琴在這個時期大量傳入我國。到了當今21世紀,鍵鈕式手風琴已成為學校音樂教育及社會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之一。在我國,據不完全統計,現已引入鍵鈕式手風琴教學的高校有: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上海師大、天津師大、山東師大、煙臺師大、山東大學、寧夏大學、西南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等。在各地的社會音樂教育的培訓中,也有很多機構納入鍵鈕式手風琴的培訓。隨著我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國內高等音樂院校手風琴教育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國際化進程腳步的加快、教學體系的日趨完善,在各地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的多年共同努力下,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和師范院校手風琴專業對鍵鈕式(巴揚)手風琴的教學與研究越來越多,傳統手風琴教學中引入鍵鈕式手風琴,完善了傳統手風琴以鍵盤式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在現階段,我國學習和演奏巴揚的主體主要是專業音樂院校和高等師范院校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此類院校的青年教師。廣西,作為民族音樂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也開展了鍵鈕式手風琴的教學,但相比全國其它地區在專業教學研究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專業教學體系與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們應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鍵盤式手風琴與鍵鈕式手風琴共存的局面,使當地手風琴的演奏和教學更趨全面和完善,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

三、探戈音樂的民族性

查看全文

藝術文化民族音樂論文

一、人與自然的民族文化精神

中國人在制作民族樂器時,更多的采用了他們房前屋后隨處可見的竹子、木頭、蘆葦等這些天然的材料上,比如樂器中常見的“八音”分類中,除了“金”之外的石、土、竹、木等均為純自然材料。這些對于自然材料的使用本身就表明對于自然的尊重和保留,而這一過程的本身就意味著民族音樂中帶有大自然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比如僅胡琴類的就有二胡、板胡以及高胡、京胡等多種,從材料來說,也有紅木、烏木、紫檀木以及竹子等,和西方經過工業化制作材料制作出來的具有音色共同性特征,差別明顯。更為可貴的是,民族音樂對于大自然顯然不是停留在簡單的保留和還原上,而是再次基礎上融匯了人的情感,使之成為一體。

二、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的藝術特質

對于民族音樂有所探究的學者都能夠明顯看出,我國音樂的藝術精神,從其功能角度人手,看以看做是一種娛樂活動。另外,漢語文字的造字法具有或象形或象意或象聲等特征,而音樂的樂和娛樂的樂用了同一個字,表明二者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系。從歷朝歷代來看,無論是皇家慶典、慶宴中的音樂還是文人雅士中的輕歌曼舞、絲竹彈奏,音樂所起的作用也多是一種愉悅身心或者助興的娛樂功能,因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音樂就是一種娛樂。民族音樂還具有一定的教育以及認識作用,在進行娛樂的同時,音樂還能夠通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一代大儒孔子就將音樂視為提高人身修養的有效途徑,在日常的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音樂修養的提高,還提出了“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著名言論,認為詩、禮、樂能夠幫助人完善修養。先秦著名的藝術理論作品《樂記》中,也有對音樂教育作用的經典闡釋,認為“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并進一步總結道“以欲忘道,則惑而不鋁”。也就是說音樂能夠為人帶來快樂,但是在君子和小人聽來,效果截然不同,君子在音樂中感知到道理道理后就會非常J渝脫,而小人則只有在自身欲望得到滿足后,才會快樂。因而在聆聽音樂中,需要通過道理來制約欲望,從而才可以保證人們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也不會在欲望的驅使下作出有違禮法的事情。在這種言論中,我們能夠較為明顯的感受到音樂中具有的寓教于樂特質。教育作用最為明顯的民族音樂實踐是齊國的《韶》樂,內容主要歌頌虞舜的功德,樂曲風格安泰祥和,古樸平和、悠揚悅耳,注重禮儀教化,被孔子稱為“盡善盡美”,成為齊國及齊以后統治者的重要統治工具。

三、主觀和客觀統一的美學特征

我們所說的這種人與音樂的思辨,是指音樂相關的幾個主體包括創作者、表演者、欣賞者和音樂作品這一客體的完全統一。而這種主客觀統一的美學特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共有的一個美學原則,和西方提倡的主客分立截然不同。我國傳統藝術具有明顯的主體性,這也直接決定了藝術作品并不是一個客觀的存在,而是和人關系密切、具有強烈主觀色彩的特殊物品。不管是詩作、繪畫還是音樂,我們都提倡藝品來自于人品,人品決定了藝品,所以在藝術領域中廣泛存在著畫如其人、詩如其人、字如其人等常見說法。自然,也會有樂如其人的說法,即一個作曲家的創作發風格、樂曲內容和思想等都反映著他的內心情感、價值觀等。欣賞著對于同一首樂曲所體現出的不同情感,也是其內心態度或者情感的一種傳達。春秋戰國時期,韓國有一個著名的女歌手韓娥,當韓國被強大的秦國一舉消滅后,失去了家園和土地的韓娥不得不流亡到齊國,靠賣唱謀生。她的歌聲中充滿了對故國的留戀不舍,歌聲凄美動聽,哀婉感人,感動了齊國的無數百姓,還留下了“余音繞梁”的著名典故。戰國時,燕國著名的演奏家高漸離,在易水旁送別荊柯時,擊筑傳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何其悲壯。后荊柯不幸刺秦失敗,高漸離也隱姓埋名,以幫人傭保糊口。秦始皇得知其音樂才能極高后,就命人將高漸離的雙目熏瞎,讓他為自己擊筑。高漸離為幫好友復仇,將筑內藏了鉛塊,試圖趁擊筑時刺殺秦始皇,然不幸被殺。“士為知己者死”是古人的孜孜追求,高漸離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彰顯了對好友荊柯的友情,當然這其中也存在為故國復仇的成分,高漸離本人也因此被視為“德藝雙馨”的一個典范。還有唐代著名的宮廷樂師,被稱為琵琶演奏的圣手,后來安祿山叛變,以刀劍逼迫他演奏。雷海清憤然扔掉琵琶,以示抗議,最終被安祿山殘忍的肢解。

查看全文

文化軟實力的民族音樂研究

一、文化軟實力與民族音樂的發展

隨著全球化時代不同國家之間競爭的日趨激烈,文化及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以美國為代表的許多發達國家,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科技等硬實力,大力推進文化及其產品的輸出,包括音樂、電影、圖書、動畫及其衍生產品在內的文化及文化產業的開發與銷售,使其成為展示國家實力、傳播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在對外輸出文化產品的過程中,美國不僅獲取了巨額的經濟利益,而且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增強了美國文化的吸引力與滲透力,極大地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形象,推動了美國文化在全世界各地的擴張,把美國塑造成全球化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代表。而日本、韓國同樣不僅重視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注重和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日本在加強發展經濟建設,推動科技產品創新的同時,還積極采取措施,把文化及其產品的出口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不僅在政策層面上積極鼓勵并支持文化企業的發展,而且還進一步加強制度保障,通過完善法律、法規等方式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日本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明確提出《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制定并實施《文化產業振興法》、《知識產權基本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大力實施“文化立國”戰略,鼓勵支持國民通過各種渠道,大力推介日本文化,努力建設并實現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近60%的動漫產品是由日本制作的,這些動畫影片的播放時間超過世界各電視臺播放總時間的半數以上,對不同國家的年輕人的影響不可低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已經得到了人們高度重視。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音樂市場不斷發展,民族音樂也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并逐步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探索民族音樂與文化市場、文化經濟之間的聯系。民族音樂與文化經濟之間的聯姻,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民族音樂文化必將構成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類型和組成部分,民族音樂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必將成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二、當前民族音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發展經驗以及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我們看到,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和制約,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民族音樂在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珍貴的音樂歷史遺產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從事民族音樂表演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另一方面,民族音樂的受眾群體以及文化環境還沒有完全培育起來,而且受到了西方流行音樂的嚴重沖擊。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市場化程度不高。當前,我國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民族音樂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能夠走向市場,滿足市場的需要。盡管有一些民族音樂,如《唱山歌》、《納西古樂》等得到了音樂演出市場的肯定,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但是,總體來說,民族音樂與市場之間還存在明顯的脫節現象,不能滿足音樂市場、演出市場的需求,也就不能創造出經濟效益和規模效益。毫無疑問,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被,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和制約,沒有將各種音樂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無法將資源優勢轉換成為規模效益與經濟效益。

(二)政策和措施不夠完善。在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并發揮政策的導向和扶持作用。在當前階段,由于民族音樂的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亟待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政府行為與政策等是推動民族音樂健康發展的重要環境,民族音樂發展的相關政策會對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產生出直接的影響。在當前民族音樂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僅需要資金、基金等的投入,更需要政府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等的扶持。應該看到,當前政府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的政策還缺乏整體宏觀布局,許多地方雖然制定了扶持民族音樂發展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還缺少實質性的內容,主要停留在提出概念的環節。政策與措施的缺失,不利于民族音樂的健康快速發展。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論文

【摘要】自從人類產生以來,在漫長的歲月里,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人們選取音樂作為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而伴隨民族的發展,各個民族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音樂文化,如何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以及推動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擺在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面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然后提出了高校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的完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順利推進以及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音樂教育;創新

一、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異同

多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推崇儒家思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仁、義、禮、智、信,而音樂只能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被傳承。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創立,代表著我國近現代音樂教育的開啟。隨后,受西方音樂教育體系的影響,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沿用“前蘇聯奧德音樂體系”,并呈現出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特點。與高校音樂教育相比,民族音樂經歷了更漫長的歷程,民族音樂起源于人們的日常勞動,然后在一代代人的心口相傳下,具有時代氣息的民族音樂形成。可以說,民族音樂既體現地域文化,又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以河北的笙管為例,其代表了比較完整的禮儀習俗,因此,音樂傳承是高校音樂教育以及民族音樂傳承的共通點。但是,具體而言,民族音樂傳承更講究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是文化底蘊以及民族文化生活的傳承,屬于經驗教育法。而學校音樂教育,通過構建一個整體的框架,形成抽象的音樂體系,對音樂進行分類,人們音樂創作靈感多來源于分散的知識點,這也是民族音樂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之間的本質性差異。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

高校音樂教育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完善與發展,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包括很多類型,但不論是中小學、音樂院校還是普通高等院校,都注重傳承中西方傳統優秀音樂文化。可以說,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材料來源,需要在日常的授課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只有這樣,高校教育才能充分彰顯自己的特色,也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每一位學生都要把民族文化的發揚作為自己的責任,高校音樂教育也需要著重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文化的傳承離不開高校教育這一重要的途徑。

查看全文

多元文化下民族音樂探討

一、日本“保護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樂”措施

在“保護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樂”中,值得世界各國和各地區政府借鑒和學習。總的來說,日本采取的是一種先封閉然后逐漸開放的措施。在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迅速成為最具西方化特征的亞洲國家。但是,日本民眾和政府很快就發覺到了保護民族傳統音樂的重要性,并迅速退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和法律法規,以盡可能的提高民族傳統音樂的生命力。政府采取行政化的命令對于傳統音樂及從事傳統音樂的藝人實施了保護措施,將其和西方音樂完全隔離開來,成為兩個互不相關的獨立個體。后來,等到日本國內的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都逐漸發展成熟之后,又開始逐漸放寬對這兩個體系之間的限制,并制定了相關政策允許二者進行結合,而從其效果來看,這種模式的確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

二、我國保護民族傳統音樂的措施和教訓

自進入20世紀以來,我國傳統音樂就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部分音樂甚至在短時間內就消失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才開始著手進行一些列的保護措施,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中西結合,但是當時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僅未能起到對傳統音樂的保護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消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在未明白傳統音樂的概念之下就貿然行事了,許多“新音樂”反而被誤認為是“傳統”,那些流傳了千百年的真正的傳統音樂卻被日漸遺忘和拋棄,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天華的二胡和琵琶音樂,事實上這些是屬于在西洋理論上而進行的帶有典型民族風格的音樂,應當是“新音樂”范疇,然而已經被看做了傳統音樂的代表。這些也都加大了各界人士對于傳統音樂保護的決心。

三、新時期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樂藝術發展策略

(一)以開放性的視野來看待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民族音樂和文化。信息化時代,每一種文化都難以避免的和其他文化進行相互交流、接觸以及碰撞,所以民族音樂在發展中應對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確的意識。要以開放性的視野來看待上一切優秀音樂文化,以不斷開闊我們音樂視野,提高我們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礎上發展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教育,正確看待弘揚民族文化和文化多元化之間的關系。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文化內涵與多維展現

【摘要】音樂是從人類歷史之初就一直存在著的一種生活娛樂方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通過音樂將文化和歷史進行了傳承,使得音樂本身就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民族音樂作為音樂類型中的一種重要表現方式,包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色彩和豐富的音律特征,再由特制的民族樂器進行演奏,民族音樂可以說是蘊含了大量民族特征和文化傳統的音樂藝術形式。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在創新和發展下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和關注,民族音樂的多維化展現在未來的發展之中將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因此本文通過對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本質定義進行探討和研究,進而為民族音樂的多維展現和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多維展現

音樂是人們生活狀況的一種重要體現方式,人們通過音樂來傳遞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訴求,一個時期的音樂形式的形成往往要求文明高度繁榮且文明存在較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種類繁多,風格齊全并能極具特色地人們展示民族人民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情。民族音樂極大程度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意志[1]。對比國外的民族音樂及演奏形式,中國民族音樂似乎帶有一種深層的文化內涵,這種能夠反映出文化內涵的民族音樂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其特色的演奏方式,更多的是因為歷史和文化的沉淀才使得演奏出的音樂能夠打動聽眾,感染聽眾,使聽眾感受到音樂身后的文化。通過文化的積累形成特色的音樂,又通過音樂的演奏來重現過去的文化,這種相互交錯的關系也使得民族音樂呈現出多維的表現方式,即能夠結合不同國家文化下的音樂共同演奏出精美絕倫的音樂。

一、民族音樂

什么是民族音樂?在討論民族音樂的本質是應該跳出國界和宗教的限制,回歸于民族本身。民族音樂的最初形成是由于一個部落進行打獵前歌頌上天祈求有好的收獲,通過擊打或吹奏來配合歌謠進行在部落中傳遞,這也是音樂最初的形成方式。民族音樂的形成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解釋,人們對于現有的富足生活感到愉悅和滿足因而有感而發,另一方面則是祭祀,雖然祭祀在現在人看來是一種愚昧落后的社會活動,通過念咒歌頌來達到與神溝通的目的,并希望神能夠人們帶來富足的生活,在對祭祀活動進行批評時并不能完全以現代科學來評判討論,一個民族團體對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有感而發而產的特有音樂不正是現代人在當今社會條件下難以創造和形成的音樂形式嗎。所以在討論民族音樂時應跳出國家和宗教的限制才能體會到民族音樂的真正內涵。那么民族音樂的定義又是什么呢?對于民族音樂的界定通常而言是指音樂在演奏過程中帶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演奏旋律符合民族特色,演奏內容反映民族生活狀況,單獨的使用民族樂器進行音樂藝術呈現則不能完成稱作為民族音樂。討論民族音樂和研究民族音樂的價值何在?民族音樂是民族多樣性的有力證據,是判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悠久歷史的重要標準,是學習音樂,溯源音樂本真的重要方式。總的來說民族音樂對于音樂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民族音樂就像是一部音樂史冊記載著音樂的起源和發展,透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和研究能夠看到文化、音樂和人這三者之間的關系[2]。

二、文化內涵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文化軟實力研究

摘要:目前,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際競爭中非常關鍵的一項指標,占據主要位置。因此,世界各國試圖增強自身的文化軟實力,民族音樂是其中非常關鍵的部分,對軟實力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高校是提升軟實力的重要戰場,也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如何在高校音樂課程中加強改革與創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已是教育界的特殊使命,即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發展傳統民族音樂,為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作出貢獻。

關鍵詞: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軟實力;高校

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經歷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內容和風格別具特色。音樂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有關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在強調軟實力的今天,民族音樂和教學都是非常關鍵的內容。只是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受西方文化影響比較嚴重,民族音樂教學受到一定的擠壓,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沒有足夠的概念,所以,在高校中發展民族音樂傳承非常必要。

一、高校民族音樂傳承的必要性

高校承擔著向社會輸出人才的重任[1],因此,自然也存在傳承文化的任務。高校在民族音樂教育方面也有著珍貴的資源,只是要想讓民族音樂教育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和切入點。高校已經成為民族文化傳承非常重要的戰場,很多高校已經把民族音樂設置為基礎課程,教材和其他硬件也非常重視,因為全球化深入各個領域,在國際競爭中音樂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將民族音樂在高校中進行創新和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的價值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及保護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音樂文化更是改變了音樂教育的表現形式。在當今多元化音樂教育文化理念背景下,我們應當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內涵教學,將民族音樂文化內容,賦予多元化民族特色,讓音樂教育體現新的生機及內涵。基于多元化音樂教育背景下,展開對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分析,剖析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作用,并提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及保護針對性措施,以期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及保護,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多元化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保護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強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然有著眾多優秀的民族文化。我國各民族的音樂文化極具多元化,更在國際間占據了尤為重要的位置。不過民族音樂文化的優秀獨特性,并未在現階段的多元化音樂教育背景下得到重視[1]。由于對國外西方音樂的學習,就現階段我國音樂教育現狀而言,西方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了學習主體,而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卻逐步呈現邊緣化發展趨勢[2]。基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產生來看,民族音樂文化是構成民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階段社會的不斷進步,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已經無法將其作為單一化的音樂教學,而應當重視在不同的音樂教學中,融入多民族音樂特色及人文內涵,同時更要將其作為一種新時代的音樂文化創新[3]。

一、少數民族音樂現狀及其傳承保護的迫切性

(一)宏觀環境。我國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生活方式比較單一及整體經濟水平比較滯后的偏遠地區。由于存在諸多方面的局限性,他們與外界之間所形成的聯系相對較少,同時音樂文化與外界的溝通交流也存在較大限制。民族音樂文化所活動的空間相對較為固定,通常情況下會受到世代相傳的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隨著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少數民族地區也有了明顯變化,比如廣播、電視、交通、網絡等多方面的現代化技術[4],都能夠讓少數民族地區感受到外界音樂文化。而此種外來的音樂文化及音樂演唱方式,對少數民族音樂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及沖擊。比較質樸的本土化音樂與外來音樂的技術制作相比,導致外來音樂的整體競爭力逐步提升,而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則受到冷落。(二)發展劣勢。就民歌的演唱來講,我國流傳于不同民族之間的民歌種類尤其之多,整體數量也相對較為驚人[5]。但由于整體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社會思想認知等方面的變遷,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生存空間逐步造成較大的沖擊,因而導致越來越少的人會唱民歌。而少數民族地區絕大多數的年輕人,也更加熱衷于流行音樂,忽視了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及保護。為了加大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及保護力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考察了我國貴州、甘肅、廣西等省(區),發現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保護現狀均不容樂觀。(三)發展潛力。在現階段多元化音樂教育背景下,民族音樂文化已經逐步引發我國諸多研究學者的關注。我國已經設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就作為其中一項,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在當前的多元化音樂教育背景下,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還專門設立了“原生態唱法”,從而鼓勵人們多去傳唱民族音樂。而民族音樂文化能讓久居城市的人們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同時也使有識之士認識到了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對其傳承及保護的迫切性加以正確引導。

二、多元化音樂教育分析

查看全文

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策略

摘要:山西民族民間音樂豐富多彩、獨具魅力,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隨著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民族音樂文化建設開始受到更多的重視。對此,山西省各界需要增強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現代價值的發掘,制定積極有效的傳承和保護策略,使其在現代社會可以發揮更多的功能、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具有豐富性、多樣性和特色性等特色,在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中可以說是獨具魅力。基于山西地區特有的歷史和文化發展脈絡,截止目前傳承和發展了無以計數的民歌、說唱、戲曲、器樂、歌舞,為山西乃至全國的非物質文化產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也是山西文明和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有效見證。山西民族音樂文化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大多都是描繪勞動生活場景、社會生活、愛情故事以及革命斗爭內容的,這些題材的運用將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包含其中,所以傳承與發展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可以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可以發揮積極有效的育人價值和功能。

一、確立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科學原則

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山西民族音樂中特色性文化的傳承,必須體現出山西當地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氣息,展現當地民族的風情,重點建設和傳承的民族文化產品必須符合原汁原味的特點。為做到這一點,必須深挖各個山西民族音樂文化項目的歷史,弄清其產生的原因,文化項目所表達的內涵等,在發掘出特色性的文化元素后,在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承和保護。另一方面,山西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要強化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這是因為音樂文化的傳承最終是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內在文化需求的,因此在傳承和保護時要充分了解音樂文化愛好者的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更進步的整理、優化、建設和傳承,使其可以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所服務,最大程度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因此,相關人員要做好市場調查并進行科學預測,及時了解文化消費市場的變化情況及當前的市場需求,在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同時,積極開發現代音樂文化產業,從而讓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可以發揮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探索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形式多樣的傳承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文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我國音樂教育中的現狀,分析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四大措施,即:1.深入研究和總結“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2.采用社會大課堂的音樂教學模式;3.在音樂教學中交融中西音樂文化;4.借鑒國外民族音樂教學經驗,做好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指出學校教育是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育中重視民族音樂教學及其文化的傳承,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學校音樂教育文化傳承

一、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我國音樂教育中的現狀

中國歷來重視音樂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在普通教育中將音樂作為正規課程列入期間,則是清末才開始的。1898年康有為以“請開學校折”上書光緒帝,提出了廢八股遍設學校的主張。戊戌政變后,梁啟超等人積極提倡在學校中設立樂歌課。此后幾年間,新式學堂陸續開設了唱歌課,從而在普通學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歐洲音樂常識為主要內容的音樂教育,至此,學堂樂歌成為我國一個新文化即將實行切換的關鍵時期。期間,蔡元培先生作為五四新音樂的代表人、中國現代新音樂教育體系建立的積極鼓吹者,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的思想觀念;一些國外留學歸來的音樂作曲家們,認為只有全面地學習西洋音樂文化才能救國,這些觀點都為以后以西方音樂為主體的音樂教育做了鋪墊。1927年采用德國專業音樂教育體制建立的上海國立音樂院,均依照德國音樂院校的課程內容上課,學生們演奏我國傳統樂器也是用現代方法演奏。

當時以西方音樂為主體的中國學校音樂教育雖然對建立和發展近代中國音樂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學校中的音樂教育未能把傳承中國音樂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因而對多數教育者來說,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阻隔和影響。雖然在各個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從學校音樂教育的整體來看,民族音樂尚未能取得其應有的主體地位。中國近百年的學校教育所遵循的主要是歐洲音樂理論體系,這樣的音樂教育已經導致:在理論上,以歐洲音樂理論為普遍真理;在創作上,不僅以歐洲音樂體裁為仿效的楷模,而且在音樂思維上也是歐化的,在價值取向和感情上,一些人也以西衡中,重西輕中,甚至于以西否中,把我國的民族音樂教育放到了從屬的位置,這不僅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是個沉重的打擊,而且對今后的民族音樂教育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音樂文化的侵入,我國音樂除了在本土原生文化的傳統音樂之外,又出現了兩種新的音樂文化體系,即:屬于本土次生的民族新音樂體系和屬于外來文化的西洋專業音樂體系。1980年以來又增加了當代流行音樂體系。由此而構成了差異明顯的幾個音樂體系并存的中國音樂文化新格局。這幾大體系中,流行音樂體系是源于西方的全球化模式,這種流行音樂和商品廣告性、純娛樂性的通俗音樂在人民生活中占了絕對優勢,這種現象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產生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大大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而當今的大學生相對較少有人會唱自己的民歌、會演具有自己家鄉地方特色的戲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