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綜合治理問題及路徑

時間:2022-11-24 09:39:05

導語:小流域綜合治理問題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流域綜合治理問題及路徑

摘要:對祁縣伏西河小流域總體情況和水土流失現狀進行了簡要介紹,對產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進行了具體分析,對流域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綜合治理的主要舉措,以期對同類型流域的綜合治理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流域;綜合治理;伏西河;祁縣

伏西河小流域屬于汾河流域,該區山高坡陡,地表植被較少,水土流失嚴重,對伏西河小流域進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一是可以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可以減少汾河流域水土流失。研究成果對正在實施的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研究區概況

1.1流域概況

伏西河發源于峪口鄉上莊村的君寨溝,全長20.5km,小流域總面積26.99km2,為季節性河流,僅在洪水季節有水。該流域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春季干旱多風,夏秋季雨水較多。據祁縣氣象部門資料記載,流域內多年平均氣溫10.2℃,多年平均蒸發量1585mm,多年平均降雨量441.8mm,年最大降雨量659.5mm,年最小降雨量203.6mm,降雨年際、年內變化較大。流域地貌主要類型為土石山區,屬低中山區,地面坡度組成大多集中在25°以下,約占流域總面積的77.0%;小于5°的土地面積達323.84hm2,占總面積的12.0%,基本上都是耕地;5~25°的土地面積1754.16hm2,占總面積的65.0%,主要是荒地、坡地、林地以及其他用地;大于25°的土地面積達到620.7hm2,約占流域總土地面積的23.0%,位于溝谷兩邊的陡坡處。

1.2流域水土流失現狀

通過對2021年伏西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進行實地調查和地塊圖斑現場勾繪綜合分析,流域水土流失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坡地、耕地、荒山、荒坡以及疏幼林地等地類中,侵蝕方式主要以水力侵蝕為主。根據1:10000地形圖現場勾繪,結合《土壤侵蝕分類標準》判別統計,該流域現有水土流失面積22.21km2,占總面積的82.3%。其中:輕度水土流失的面積7.25k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32.64%;中度水土流失的面積6.57k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29.6%;強度流失面積6.25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8.16%;極強度流失面積2.13km2,約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6%。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地塊圖斑現場勾繪的綜合分收稿日期:2021-08-19析,輕度和中度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5~15°的坡地、耕地、荒山、荒坡以及部分疏幼林地塊之中,強烈水土流失分布于坡度15~25°的坡耕地和荒山荒坡,極強烈流失主要分布難利用地及裸巖。

2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存在問題

2.1自然因素

(1)地貌因素。流域所在區域地形起伏,地面坡度大,切割深,上部土層淺薄,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中細粒物質易流失,土體中殘留的半風化碎屑物多,土壤黏性低,土壤結構性不好,肥力較差,保水保肥能力較弱。(2)氣候因素。流域內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中,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在水量比較大、暴雨相對較多的情況下,產生了強烈外動力作用,這是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的潛在動因。(3)植被因素。由于人類不合理利用,如陡坡開墾,順坡耕作、破壞植被等原因,使大量的植被慘遭破壞,致使生態平衡失調不斷退化,水土流失加劇。

2.2人為因素

導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人類違反自然規律,不合理的墾復、順坡耕作等問題。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對資源、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加大了流域水土流失。(1)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不合理耕作,使得耕地單位面積產量減少,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地關系失衡,尤其是地形起伏,致使人們不得不過度陡坡墾荒,原有地塊水土保持功能喪失,造成更加嚴重水土流失。(2)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農林牧用地比例失調。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結構不僅影響農、林、牧、園等各行業產量的構成比例,而且會影響土地、勞力、資金及其他生產資料的配置,最終影響農業的產出比和土地的總體效益。流域內土地自然結構是以山地、丘陵為主,且坡度較大,客觀上形成了耕地較少,林、牧地較多的格局,由于人口壓力增大,流域土地利用情況得不到有效調整。(3)落后和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由于地處山區,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民思想水平跟不上現代科技發展的步伐,栽培技術和管理方式粗放,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導致農業產量低而不穩。

2.3流域治理存在的問題

(1)現有的水土流失面積大,水土保持工程短板多,溝坡綜合治理差,群眾退耕還林意識不夠,生態發展理念跟不上新時代的要求,防治任務艱巨,影響著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2)治理水土流失的投入渠道較為單一,國家補助、群眾投勞依舊為主要的投入方式,“民辦水保”發展不夠。(3)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低,水土保持規劃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手段以傳統方式為主,新產品的引進和新技術的推廣相對較少。(4)支持服務體系薄弱,水土保持監測預報工作滯后,水土流失監測預報、水土保持效益監測評價尚未正常開展。(5)后期管護工作跟不上,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管理資金落實不到位,管理技術水平不高,基礎設施支持不夠,山、水、林、田、路得不到統一規劃完善,如遇大旱之年,沒有充足的水源,苗木得不到定時澆水,會導致大面積枯死。

3綜合治理措施

(1)從自然出發,按照區域溝道發育特征,水土流失發生發展規律,做好溝坡治理。小流域坡面是水土流失的源頭,充分利用植物措施固土保水、除害興利、發展經濟,在背風向陽、土層較厚、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坡耕地上優先發展經濟林,如栽植連翹等樹種;距村較遠、集中連片、土層較厚的荒草地和土石荒坡營造喬木林,如栽植油松、側柏、楊樹、白皮松等樹種。(2)對遠山、荒坡等地段實施封禁治理,制定鄉規民俗,阻止人和牲畜進入封禁區活動,依靠大自然生態自我修復的能力,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讓大自然選擇鄉土樹種,選擇適應性強,成活率高,適合當地生長和發展的樹種,以極小的資金獲得較大的效益,促進生態的改善,加快綜合防治的力度。(3)健全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水土保持機構,形成網絡,保護水土資源,鞏固治理成果,防止人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積累治理經驗,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從防護型治理轉變為開發型治理奠定基礎。(4)不斷深化改革,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治理。積極鼓勵企業參與生態治理,培育生態項目,建立公司運作方式參與生態建設新機制。(5)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生態保持意識。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自覺造林、愛林、護林的意識,保護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設施和生態環境治理成果,從自身做起,管好自家牛羊,不在禁牧區放牧。

4結語

伏西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后,流域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度達到89.0%,比治理前增加了67.5%,林草植被覆蓋率達到28.62%,比治理前增加了9.16%,林草覆蓋率的不斷增加,將有效攔蓄降水,調節地表徑流,改善區域的小氣候,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通過農村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在有限土地資源下創造最大經濟價值。耕作、灌溉、交通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同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和土地利用結構,流域農、林、牧、副以及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作者:趙耀鵬 單位:山西祁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