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寄生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5 11:10:00

導語:獨活寄生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活寄生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尋找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效的治療方法。方法:治療組60例采用內服獨活寄生治療,并與對照組40例服用西藥吲哚美辛腸溶片(消炎痛)治療作比較,判斷分析結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對照組為85.0%,P<0.01。結論:獨活寄生湯治療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滿意。

【關鍵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藥療法;獨活寄生湯/治療應用;消炎痛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多見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膝關節內、外側疼痛及活動功能障礙。筆者自2001年以來,對該病采用內服獨活寄生湯與服用西藥吲哚美辛腸溶片(消炎痛)進行對比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治療組60例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44-70歲,其中右側發病21例,左側發病17例,雙側發病22例;病程最短10d,最長13年。對照組40例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41-76歲。其中右側發病11例,左側發病16例,雙側發病13例;病程最短19d,最長15年。兩組均為門診患者按就診時間隨機分配,在年齡、性別、發病部位、病程的分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

1.2診斷依據[1](1)膝關節疼痛,常為持續性鈍痛,運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2)膝關節常有膠著現象,即長時間停留在某一個位置上,運動時有一種僵硬感,活動后好轉,并有軟腿欲跌的現象;(3)膝關節功能輕度或中度受限,行走不便,下蹲困難;(4)有積液者,浮髕試驗陽性;(5)X線膝關節正側位片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邊緣增生,或有骨刺形成。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以獨活寄生湯為主方:獨活15g,桑寄生30g,杜仲15g,川牛膝12g,細辛3g,秦艽12g,茯苓15g,肉桂1.5g,防風12g,川芎10g,黨參15g,當歸10g,白芍12g,熟地黃15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10d為1療程。間隔5d再行第2個療程。

2.2對照組口服西藥吲哚美辛腸溶片(消炎痛),每日3次,每次25mg,維生素B1、B6片各20mg,每日3次,10d為1療程。間隔5d再行第2個療程。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照2001年《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中骨痹的療效標準制定。痊愈: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行走自如,半年以上不復發者;有效:癥狀明顯好轉,過度勞累、氣候變化時有輕度癥狀,或經常反復發作;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變。

3.2治療結果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兩組治療結果見表1。

表1兩組療效結果比較(略)

4討論

中醫學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屬高年肝腎虧虛,兼夾勞損或風寒濕邪入侵所致。肝主筋、腎主骨,高年之后肝腎之氣不足,致筋骨不利,外邪乘虛侵襲,致氣血運行不暢,久而成經脈氣血瘀滯,不通則痛。屬“痹證”范疇,非膝部傷筋(外傷史)。本病的臨床治療當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邪正兼顧。獨活寄生湯功效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主治痹癥日久,肝腎兩虧,氣血不足。方中以獨活、秦艽、防風祛風濕止痹痛,更加細辛發散陰經風寒,搜利筋骨風濕,且能止痛;用杜仲、川牛膝、桑寄生補益肝腎兼祛風濕;以當歸、熟地黃、白芍養血和血;黨參、茯苓、甘草健脾補氣;再加川芎、肉桂溫通血脈,并助祛風。諸藥協力,使風邪得祛,氣血得充,標本同治,則諸癥自解[2]。

現代醫學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無菌性炎癥的關節疾病。本病的治療改善或消除癥狀,延緩退行性變[1]。主要病理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關鍵環節是軟骨細胞生物學功能的減退,軟骨基質蛋白多糖生物合成與分解的異常。一系列生物變化的結果將導致關節軟骨生物學性能的減退并繼發周圍組織的炎癥反應及相關炎性介質、酶的釋放,最終形成骨性關節炎。肝主筋,腎主骨,因此該病與肝腎陰虛密切相關。氣主煦之,血主濡之,關節之所以能運動靈活,離不開氣血的溫煦濡養,益氣活血可延緩關節的退變,又可促進損傷軟骨的修復。益腎活血柔肝法可以保護軟骨,延緩軟骨退變;健脾法可以抑制炎癥,消除腫痛,促進軟骨細胞的合成代謝。獨活寄生湯能起到益氣活血,養血柔肝,補脾益腎之功效[3]。

【參考文獻】

[1]張學庸.新編診療常規[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360-361.

[2]梁頌名.方劑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183.

[3]施杞.中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