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讀課優化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3 11:46:00
導語:自讀課優化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讀教學研究,是在市教委教研室姚建庭同志指導下,以天山中學為基礎,以長寧、奉賢二區縣為試點,由近10所學校、數十位教師及教研員共同參與、群體合作的教學科研課題。自讀課優化教學過程的6原則是在7年集體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總結、篩癬提煉后提出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以提問設計為突破,激發認知沖突。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有一個不同于其它學科教學的鮮明“個性”,即學生不是從全不知到知,而是由少知到多知,由熟知到真知。語文教學的這一鮮明“個性”也決定了教師必須在學生看來的無疑之處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激發學生認知沖突的火花,引起學生的強烈興趣和一定要追根刨底的求知欲望。這樣往往會收到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在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課文第2小節第一句話是“且把閑話休題”,那么第1小節究竟寫了那些“閑話”?你認為這些話究竟是不是“閑話”?為什么?在上《警察與贊美詩》這篇課文則我們又以“蘇比究竟值不值得同情?為什么?”為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由于所設計的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既是不易一下子找到明確答案的,又是必須貫穿前后文認真思考才能解決的,所以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認真看書,仔細思考,熱烈討論,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課堂提問的問題來源有二種:一是可以由教師精心設計后提出,二是可以在學生自讀中提出,這樣既可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又可以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二、以讀書時間為保證,營造參與氛圍。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讀書時間,看來似乎有些“浪費時間”、實際上卻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教師的提問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使學生形成了獨立地主動地上學習的傾向性,從而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精神需要。
學生在認知發生沖突后再去看書,其效果一定要比課前無目的的預習高得多。這種被心理學家稱為是“有意義的學習”促使學生進入興趣狀態,而當學生真正進入這一狀態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可以達到比較穩定、持久的程度,從而留下的“痕跡”必然比較清晰、深刻。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主要靠他們自己的實踐,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都只能是學生自己的行為,別人不能代替。因此,不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是不行的。達尼洛夫曾經說過:“人們發現,教師對學生教得越多,從而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地思考和進行活動提供機會越少,那么教學過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由此可見,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為學生的參與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為提高教學過程的活動力創造了條件。
三、以“角剖一點”為示范,實行“點面結合”。要做到“以點帶面”,首先必須認真確定教學目的,盡可能做到教學目的的單一化。有人擔心教學目的的單一化會造成學生語文知識的短缺或語文素質的不全面。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仍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我確定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學習從藝術構思的角度賞析小說的方法”,就以第一、二部分“閑話不閑”為“點”進行重點解剖,然后要求學生用這種賞析方法賞析小說三、四部分,結果許多學生都能舉一反三拿出自己在“藝海”中拾到的五光十色的“貝殼”,談出了甚至連教師都未想到的真知灼見。學生的成就欲成為他們認真鉆研課文、積極思考問題的強大內驅力。“解剖一點,點面結合”既避免了千篇一律面面俱到的分析,又使教學過程得到了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以學會學習為目標,掌握學習策略。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學不需要教”,學生能自通。“自通”也就是學會了學習。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它不可能制定出像理科那樣的公式、定理,但讀有讀“法”,寫有寫“法”,它完全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在恰當的程度上,采用適當的形式反映這些帶有規律性的類似“公式”“定理”的知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計劃、分階段地逐步把這些策略教給學生,從而讓他們運用這些策略去“解”成千上萬的文章,憑借這些“鑰匙”去打開無限豐富的語文寶庫。這就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關鍵所在。
例如在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教學中,我們就把近體詩與散文詩的主要區別告訴學生,讓他們掌握啟承轉合、粘對押韻的一些規律。以后當他們拿到一首被打亂了順序的律詩要他們重新排列時,他們就會靈活地運用這一學習策略正確地解答這類題目。平時做練習也是如此,我們要求學生通過做幾道同類型題目就能抽象出“解這一類題目的規律”。事實證明,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策略,學習效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五、以指導學法為先導,培養學習習慣。以指導學習方法為先導,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優化教學過程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自讀教學中,我們著重從以下5個方面作了努力。
1.教給學生圈點評注的閱讀方法,逐步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2.教給學生質疑解難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善疑好問的良好習慣;3.教給學生發散思維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多向思維的良好習慣;4.教給學生討論、辯論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正確表述和思辯的良好習慣。
5.教給學生評論賞析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評品、鑒賞文學作品的良好習慣。
六、以課型形成為標志,構建運作系列。自讀教學要被學生接受,就必須以課型形成為標志構建運作系列。經過實踐,高中年級的自讀課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課型:1.評注型:在教師示范并規定符號的基礎上,按教學目的的要求,確定一個或二個重點,要求學生進行仔細研讀,圈點鉤劃,并寫出恰如其分又能抓住要點且言簡意賅的眉批評注。然后將評注結果進行交流,教師進行評析。
2.質疑型: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按照教師事先確定的教學目的或要求,進行質疑,可由學生互答或討論交流解答。
3.討論型:教師按教學要求設置疑點,學生自讀,分小組質疑、評析,大組討論、交流。
4.論辨型:根據學生自讀后的質疑或教師事先設置的甲、乙兩方的對立觀點,學生按甲、乙兩方觀點的要求通過自讀,先作精心準備,然后進行辯論。
5.賞析型:按不同文體,由教師事先確定鑒賞的目的或重點,學生經過自讀后,就某一重點相互進行交流賞析。
6.比較型:在自讀過程中,重點選擇一部分或片斷,與以前學過的類似材料或課外相關的材料進行比較閱讀,達到互為比照、舉一反三的目的。
7.編題型:根據自讀材料,由學生當堂設計語段練習題或綜合測試題,然后相互交流解答。對設計質量高的題目或題型由解答者向全班推薦(或由教師抽查推薦),進行交流。
8.測試型:根據自讀教材,教師事先準備好試題,學生邊讀邊按要求自我測試,教師再作精當評析。
9.表演型:自讀有關小說片斷或劇本片斷,學生選擇不同人物,按角色進行朗讀表演;再由學生評價被表演者對人物的理解或把握的分寸程度是否準確。
甚至可讓學生自己改編課本劇,并在課外自導、自演,組織課本劇會演。
總之,自讀課的教學形式不拘一格,以上各種課型在實施過程中將依照不同教材內容、不同教學目的、不同教學對象,靈活機動地運用。即使在一堂課中,也并不是固定某一課型一成不變,而是以一種為主兼顧其他,或多種課型套用,其最終目的仍要歸結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上來。
自讀課優化教學過程的核心是探索學生“學”的規律,改革“教”的方法,寓學法指導于教法之中,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素質。6條原則中,“以提問設計為突破,激發認知沖突”與“以讀書時間為保證,營造參與氛圍”,這2條是前提,如果沒有這2條,后面的4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矗第3條“以解剖一點為示范,實行點面結合”是抓手,只有在這點上大膽突破,才有可能去實行第4、第5條。而第4<
- 上一篇:路程和時間計算的物理教案
- 下一篇:胡同文化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