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彩畫繪畫藝術表現手法研究

時間:2022-10-19 08:40:51

導語:巖彩畫繪畫藝術表現手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巖彩畫繪畫藝術表現手法研究

摘要:巖彩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加強對巖彩畫的研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利于提高我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地位。本文主要從構圖造型與材質特征等角度,對巖彩畫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闡述,希望對巖彩畫藝術魅力的研究起到積極參照作用。

關鍵詞:巖彩畫;繪畫藝術表現手法

巖彩畫之所以在全世界廣為流傳,與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不無關系。巖彩畫在中國畫壇的地位較高,以氣韻生動、形式的美感逐步受到大眾的關注與喜愛。巖彩畫在歷史的演變中漸行漸微,加強對巖彩畫藝術表現手法的研究,對于拓展巖彩畫的藝術創作思路,推動巖彩畫的現代化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一、精神氣韻的表現形式

繪畫是創作者情感的產物,要想創作出與觀者產生情感共鳴的作品,打動自己的心靈與精神是重要的前提,因此,繪畫作品的構思立意尤為重要。縱觀水墨彩繪或是工筆等各種優秀作品,其構思立意必然是合理的,雖然作品的形式與手法不同,但構思立意卻值得深思,是影響與放大作品藝術魅力的關鍵要素。任何風格的巖彩畫作品,都融入了創作者精到與新奇的刻畫心思。作品是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宣泄口,也是與觀者交流的工具。如果作品打動不了自己,也很難打動觀者的思想。因此,任何優秀作品的創作,都需要把握浪漫式的藝術思維與真實性的精神追求,這也是巖彩畫創作愛好者需注意的問題。中國重彩畫在歷史的演進中以及在水墨畫的沖擊下發展逐漸衰微。但無論重彩畫或是水墨畫等藝術類型的畫作,都需要建立在氣韻生動的藝術評價標準理論上。藝術家對精神美與形式美的追求,直接影響作品中氣韻生動的呈現與表現。形而上的氣韻生動,是指風韻氣度的生命、精神追求。形而下的氣韻生動,是指流動吞吐的空間與構成秩序及虛幻色彩、生動變化的造型等藝術構成要素的巧妙搭配。在意與象間轉換,充分呈現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與創作理念。藝術品是表現人類情感的一種形式,而巖彩畫也不例外,是一種在我國傳統文化熏陶下,傳承傳統繪畫審美思想與融合現代人生命精神內在情緒的繪畫語言形態。巖彩畫在創作中,既傳承了水墨畫講究意境與意蘊及虛實神韻的創作標準,又放大了巖彩畫獨特的材質美感。巖彩畫的材質特殊,呈現出的流動吞吐與氣化氤氳等效果,與傳統視覺文化體系中的傳神寫意及氣韻生動等哲學思想相契合。巖彩畫創作中膠與水的結合暈染,能夠渾郁淋漓地表達水墨畫的精神生命,又可達到油畫厚重肌理物質性的藝術效果,與東方人含蓄自省及溫柔抒情等精神氣質相契合。巖彩畫的繪畫體系逐步完善,與哲學的追求高度契合,在描繪物象形體的同時,帶動了思想情感的升華,與東方人的審美心理與追求契合。因此,在欣賞巖彩畫的過程中,能夠深入感知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與情操,從而實現與創作者的近距離對話,達到情感共鳴等藝術效果。

二、構圖造型的表現形式

任何創作手法與題材的中國畫藝術,在造型與構圖方面,都帶有明顯的寫意精神。中國畫創作通常采取二維與平面視覺空間的構圖方式。古代藝術家對事物的觀察,通常采取平遠與高遠及深遠等視覺方式,也就是散點透視,明顯區別于西方的焦點透視。[1]中國畫的構圖可謂是超時空與更加自由的,整合了靜穆大氣的中庸式儒家思想與浪漫夸張的逍遙游式道家思想。中國巖彩畫的藝術體系發展,都是走繼承與發展并重的道路,注重現代與傳統優秀文化成果的整合,在繼承繪畫藝術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創作出既迎合世界發展潮流,又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巖彩畫藝術作品。中國畫是典型的意象造型,明顯區別于具象與抽象,而是抽象與具象游弋,講求似與不似般的心象。我國古代畫家對于自然萬物的描繪,不完全靠寫生得來,大部分靠目識心記式的遷移摹寫。獨特的觀摩方式,促使中國畫造型脫離了西方寫真式的寫實繪畫,總結出了一套屬于本土化作品創作的歸納概括與表現本質等藝術創作形式,雖然存在程式化等不足,但也造就了墓室壁畫與唐代工筆人物及莫高窟壁畫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是現代繪畫藝術發展的文化根基。現代巖彩畫的造型表現還需要走融合發展道路,學習與傳承傳統的同時,更應當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與態度,引入西方先進的繪畫技法。加強對形象特征表現方法的多維度思考,從而創作出獨具東方特色與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提高自身創作水平的同時,推動巖彩畫等藝術的現代化發展。以線造型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方式,根基在于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利用線的轉折組合,促使形與質發生豐富的變化。在其基礎上,引入創作者的想象力,充分呈現東方人對萬物的理解,傳遞天人合一等哲學思想。審美需要情感帶動,而創作是情感帶動審美迫切的短暫的經驗,是創作者進入想象的情境中,瞬時情感的體驗。創作者將主觀調動的思想情感與自然物象形態的呈現相結合,營造出情景合一與寓情于景相互滲透的靈境,是中國畫意象造型觀的精神內涵。從巖彩畫的意象造型概念入手分析,要求創作者貫徹物我合一的思想與原則,做到筆墨技法與定線分布技巧及物象心靈體悟等要素,融入指定的時間與空間中。意象造型與以線造型等審美表達方式,深受我國樸素哲學觀與人文環境等因素影響。創作者在巖彩畫的繪畫中,是外放審美觀念與獨特藝術方式的體驗過程,更是體悟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寶貴經驗。線是構成傳統繪畫藝術的基本元素,但在現實世界里難以抽離,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在藝術中賦予了作品更多的意象特征。藝術家只能對物象觀察產生瞬時的記憶,還要用線提煉概括的方式進行物象形態的還原,創作出由線生象再生意的藝術作品。如古代飛天形象的巖彩畫創作,利用墨線營造出衣帶飛舞的姿勢,不依靠翅翼體現飛天的意象,通過對線條節奏韻律的變化,體現出山的曲折結構關系及氣韻。在中國畫的創作中,線的流動代表了生命運轉變化的節奏,利用線條呈現出巖彩畫的獨特形態,更表達了創作者高雅的精神品質。若彩畫整合了膠液與水墨顏料,其中色墨為線,在表現方法上講求勢的動向轉折與氣韻的融通連貫,從而呈現出富有節奏、氣韻的畫面。線條的急緩與力度等控制,無不體現著創作者扎實的基本功。要想繪制出富有郁勃精神與氣韻風骨的畫作,還需要達到以心運筆、骨法用筆及筆指揮線的創作水平,將線即是骨的創作標準與主觀意象進行結合,將身心沉浸在創作中,靈活變化線條的運用,瀟灑自如地完成創作。在創作中會帶動自身對傳統藝術審美追求與精神理想的升華,更是感受美與表達美及創作美的體驗過程。

三、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

藝術語言是繪畫作品的重要構成要素,作品的毛筆與紙張及顏料等各種工具材料,創作用線與設色及虛實處理等技法,都是作品創作運用到的藝術語言。其中設色與用線是巖彩畫創作的基礎藝術語言。工筆巖彩畫通常以青綠山水與人物等為主要描繪對象,創作的畫面富有藝術魅力與研究價值,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的加入,推動了巖彩畫的興盛。工筆巖彩畫創作的藝術面貌,與大眾的審美心理及傳統莊禪哲學思想相契合,具有雅致與氣韻生動等特征,有凈化心靈與熏陶情感等作用,與當時封建社會人們渴望和平安寧的心理相統一。隨著巖彩畫藝術體系的不斷完善,設色與用線等藝術語言的變化更加微妙。雖然巖彩畫的創作工序復雜,但創作中的沉浸感強烈,可提高技法水平與升華人文修養,逐漸成了畫家抒發情懷的重要方式。[2]

四、材質的表現形式

從古至今的藝術創作,都對材質美感有著強烈的追求,這種審美意識的發展,主要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帶動與熏陶。如我國的玉文化氛圍濃厚,逐漸影響著東方人對鑒賞與感受及表達自然物象材質美的體驗追求。其材質美也是自然萬物呈現的象,在中國意象與尚意等審美創造力的帶動下,形成了獨具意象的藝術形象。從呈象的角度分析,涉及表達物象的形、神、意,也包括繪畫媒介的材質表現等呈象方式。從巖彩畫的創作角度分析,通常不對材質自身獨特審美屬性進行破壞,而是提高自身審美修養的同時,通過向材質移情的方式,整合自身的想象力與思想情感進行創作,放大材質的生命力等價值。在藝術創作中,需要貫徹天人合一與物我合一等思想,對于意象的藝術審美追求是東方人在感性認知中創造的,而不是物理存在的。[3]東方人在巖彩畫的創作中,除描摹與想象記憶觀察事物的形貌姿態外,還注重客觀觀察事物與主觀感性體驗的整合,從而對創作有更多的體悟。從巖彩畫的材質美感入手分析,巖彩畫材質的顆粒狀物質的存在感明顯,材質美感更加自然,突顯了自身的意象呈現性狀與內在的語言表意。創作者利用自帶的材質美感整合主觀的思想情緒,將材質的理性與想象的感性整合,賦予了藝術創作更多樣的藝術形態。巖彩畫材質的顆粒物質粗細程度不同,直接影響用色的濃淡等比例關系。水墨在材質上隨著顆粒滲化流消,可營造各種氣韻天成的水墨形態畫面。厚處用堆砌重疊的方式處理,更利于提高圖像的豐富性,從而達到超乎想象的藝術創作效果。中國巖彩畫在創作中,實現了材質特性與技巧手法等藝術要素的巧妙整合,基于巖彩畫的疊色結構,利用水稀釋的暈化手法,促使巖彩畫色層的變化。或是通過暈染與積點等手法,達到水色相融的創作效果。巖彩畫材質的處理方式多樣化,包括厚涂堆砌或水沖洗等。用水洗、沖、刷等方式處理,混合巖彩畫材質的密度,更利于加強氣象混沌等視覺沖擊力。

五、結語

我國傳統審美理念是中國畫表述意向與審美理想追求的根基,而巖彩畫在表現方式與藝術語言及材質媒介等方面,都傳承了東方藝術家天人合一等創作追求與氣韻生動等美學思想。在遠古先哲精神追求的牽引下,可促使巖彩畫在融合性發展的過程中,避免出現脫軌等創新優化問題,讓創作者時刻謹記時代精神賦予的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朱中政.巖彩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9(3):20.

[2]楊清茹.巖彩繪畫與傳統水墨畫的比較研究[J].藝海,2019(8):70-72.

[3]張松松.巖彩肌理在我的創作中的實踐與表現[D].贛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戴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