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策略

時間:2022-09-26 09:53:58

導語: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策略

〔摘要〕目的探討風險管理對CT、MRI、DSA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有效利用及使用效益等的影響。方法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大型醫學影像設備使用安全與風險管理制度并于2019年10月實施,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醫院醫學影像科進行大型醫學影像設備檢查的200例患者的相關資料,實施風險管理前的患者分入對照組(100例),實施風險管理后的患者分入觀察組(100例),記錄并比較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風險管理能有效防范CT、MRI、DSA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使用感染,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風險管理;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處理:風險評估

隨著現代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醫學影像設備已成為輔助臨床診斷的重要醫療設備[1],CT、MRI、DSA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更是保障臨床診療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石,但由于使用頻率高、接觸人群廣、操作技術性與專業性強、對使用環境要求高、具有電磁與核輻射特性等原因,設備在使用與運行過程中可能造成感染、污染、設備性能下降、診斷不準確等不良事件,進而影響到疾病的診斷以及醫師與醫院的聲譽等。因此,規范并加強CT、MRI、DSA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風險管理是近年來常被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流程中的一種管理方法,其是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處理和評價,以最小的成本使風險損失達到最低的科學管理方法[2],可有效排查出醫學影像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所以,本研究將風險管理理念應用于我院CT、MRI、DSA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維護與管理過程中,并統計其在防范使用感染、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等方面的作用,以促進醫學裝備安全與有效利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醫學影像科進行大型醫學影像設備檢查的200例患者的相關資料,實施風險管理前的患者分入對照組(100例),實施風險管理后的患者分入觀察組(100例)。對照組男48例,女52例;年齡19~85歲,平均(51.7±3.7)歲;觀察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19~87歲,平均(54.1±3.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制度(1)建立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領導小組:由放射科主任擔任小組組長,醫療設備科主任擔任小組副組長,并由影像科、放射科及醫療設備科的醫師、專業技術人員、護士等人員組成風險管理領導小組。(2)制定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制度:由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全員參與討論并制定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相關制度,主要基于設備本身機械操控風險點和使用過程中患者安全兩個角度考慮,包括醫學影像設備日常維護與管理制度、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制度,并設計《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記錄表》與《患者醫學影像檢查風險因素評估記錄表》[3]、醫學影像設備培訓制度、輻射防護管理制度、醫學影像設備臨床使用安全事件監測與報告制度、《預防性維護分工與排期表》等,同時貫徹落實以上制度的培訓與學習,完成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參與醫學影像設備的風險管理。1.2.2開展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分為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根據我院已制定的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風險管理相關制度進行日常風險管理評估[4],另一方面根據實施風險管理后患者的切實體驗進行評估,具體方法如下。(1)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記錄:由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設計《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記錄表》,表格內容包括設備種類、臨床功能、有形風險、避免概率、事故歷史、特殊要求、總分、風險、分類、維護、周期,具體釋義與評分標準見表1;參考美國Vermont大學技術服務方案,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量化評估醫療設備風險等級,并以此確定預防性維護的頻率,總分13分及以上為每半年維護1次,12分及以下為每年維護1次。(2)患者醫學影像檢查風險因素評估記錄:由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設計《患者醫學影像檢查風險因素評估記錄表》,表格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檢查項目、疾病情況、意識狀態、身體狀況、是否攜帶儀器與管路等,分檢預約護士根據以上內容評估患者情況,然后填寫《患者醫學影像檢查風險因素評估記錄表》,并根據患者是否存在跌倒風險、檢查部位錯誤風險、懷孕、突發疾病風險等內容進行分級,以此提醒影像科醫務人員加強對高危風險患者的關注,做好各種突發事件的防范措施[5],避免檢查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保證患者在醫學影像檢查過程中的安全。1.2.3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處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處理。(1)患者風險處理:根據分檢預約護士評定的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如具有潛在跌倒風險的患者,應讓其家屬全程陪護檢查,存在檢查部位錯誤風險的患者應由雙人核對、簽名之后方可進行檢查,存在突發疾病風險的患者應由分檢預約護士報備相關科室或急診科之后方可檢查;在檢查前,分檢護士需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相關事宜,包括醫學影像檢查時間、地點、操作人員、過程、結果查詢時間和方式以及注意事項等,如遇上述需陪同或報備相關科室的情況,應提前做好溝通,確保家屬可陪同并做好家屬的防護工作,告知家屬陪同的理由及注意事宜,檢查人員在進行各種操作時,應及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指導患者配合完成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及時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2)設備事故風險處理:根據預防性維護分工與排期表定期檢查設備的安全,由設備使用者堅持按規定進行日常維護,維護周期為每天1次,并由醫院工程師按時完成預防性維護,維護周期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設備說明書要求制定[6],在保修期內、購買維保服務、廠家免費提供維保服務的設備由廠商負責維護,醫院工程師監督、協助和學習,同時要求保存記錄;加強備機管理,要求廠商提供設備的資質文件、維保服務工程師的資質文件并存檔,醫院工程師與設備使用者在此基礎上共同制訂符合院內設備使用的操作規程,完成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記錄,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停止設備運行、上報、處理并啟用備機,秉承醫院工程師至廠商逐級上報的原則,積極采取補救、搶救措施,以減輕由此產生的不良后果。(3)建立不良事件上報制度:除影像科外,任何臨床使用科室發現或可疑發生醫學影像設備使用不良事件,立即填寫《可疑醫學影像設備不良事件報告表》一式三份,分別報醫務科(或護理部)、采購部和醫療設備管理中心[7],不良事件分類情況見表2;醫務科(或護理部)經調查核實后,將上報表轉達質量保證部,質量保證部在科室上報發生不良事件后根據具體情況(對導致死亡的事件于發現或者知悉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導致嚴重傷害、可能導致嚴重傷害或死亡的事件于發現或者知悉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突發、群發的不良事件立即向市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技術機構報告,并在24h內)報送《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表》[8],采購部聯系、告知相關生產企業,質量保證部保存不良事件監測記錄,記錄保存期不低于5年,同時實行無懲罰上報制度。

1.3效果評價

從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滿意度兩個維度來評價風險管理在醫學影像設備使用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統計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并根據問卷調研情況統計兩組對我院醫學影像檢查服務的滿意程度[9]。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醫學影像設備風險評估記錄見表3;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00%(3/100),低于對照組的11.00%(11/100),滿意度為92.00%(92/200),高于對照組的88.00%(88/1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總結

CT、MRI、DSA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是現代醫院臨床診療必不可少的設備,其能高效、安全運行對醫療機構的日常運營至關重要[10]。醫學影像設備的潛在安全隱患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設備本身故障,二是由人員在使用過程中的疏漏所導致的患者安全受到威脅,如被感染、污染、突發事件、差錯等。本研究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從以上兩方面將醫療風險管理的理念引入醫學影像設備的使用過程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11]。從兩組對比結果來看,風險管理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識別、評估、處理和評價等內容[12-13]。在風險分析過程中,本研究首先建立了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并分析已知和可預見的風險點,建立了相關的風險管理制度及編寫了風險評估表格等,然后從設備本身和臨床應用兩方面評估風險,最后制訂相關的風險處理預案。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還是無法完全避免投訴與不良事件的發生,可見風險管理制度還有可完善的空間。因此,我院應繼續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降低不良事件、醫療糾紛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加榮.醫療設備的風險因素及風險管理方案[J].醫療裝備,2018,31(12):58-59.

[2]何燦,宋延波.風險管理在醫學影像檢查中的臨床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5,36(1):138-140.

[3]余華良,魏坤,俞鍇.臨床醫學影像設備的安全管理[J].醫療衛生裝備,2017,38(12):142-145.

[4]栗凱,張緒雷.分析醫學影像設備維修的現狀及管理對策[J].養生保健指南,2018(40):239.

[5]楊春花.風險管理在醫學影像檢查中的臨床應用探析[J].智慧健康,2017,3(21):1-2,11.

[6]馬莉,王志穩,葛寶蘭,等.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不良事件及風險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9,33(21):3676-3680.

[7]呂穎瑩,馮靖祎,王吉鳴,等.基于動態風險評估的醫療設備維護策略探討[J].中國醫療設備,2018,33(11):140-142,154.

[8]雷碩,林錦穗.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上報情況分析與思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9):8-10.

[9]易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與評價體系的實施方案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5):9-10,61.

[10]王鑫鑫,姚世秋,付玉芳,等.整體護理在影像檢查中的應用體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20):249-250.

[11]劉偉忠,郭明濤.風險管理在放射科CT診斷檢查中的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6):41-42.

[12]張宇,張方榮.基于風險分析的預防性維護對醫療設備管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療設備,2020,35(3):135-138.

[13]林雄.加強醫療設備風險管理對提高醫療質量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36):176-177.

作者:鐘焯英 謝俊欽 張志鵬 單位:佛山市中醫院醫療設備科 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醫療設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