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理運用和護理
時間:2022-11-25 04:03:00
導語:抗生素合理運用和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1941年青霉素應用于臨床后,人們相繼發現了上萬種抗生素,有200余種抗生素應用于臨床。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已挽救了無數生命,時至今日抗生素仍然是醫生治療感染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藥品。然而隨著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人類疾病的許多細菌已經對它的對手產生了耐藥性。藥物劑量越用越大,效果越來越差。近日媒體就報道了在印度出現的超級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超級細菌都攜帶“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基因,對替加環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其中有些細菌甚至對目前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藥性。超級耐藥細菌的出現為人類過度依賴和濫用抗生素敲響了警鐘。作為工作在醫療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更應該注意怎樣合理的應用抗生素,使其發揮最大的療效而有不至于濫用。在下面我們就對應該怎樣合理的應用抗生素,并且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當中應該怎樣護理進行了總結。
1抗生素的選擇
1.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譜所選的藥物的抗菌譜務必使其與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適應。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譜,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蘭氏陽性桿菌。鏈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對青霉素保持敏感,臨床應用首選青霉素。
1.2根據感染疾患的規律及其嚴重程度選擇抗生素重癥深部感染選擇菌作用強,血與組織濃度較高的抗生素。如早期金葡菌、敗菌癥,頭孢噻吩與頭孢唑啉都有效,但病程較長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敗血癥,頭孢唑啉的抗感染療效明顯優于頭孢噻吩。因為頭孢唑啉血濃度與組織濃度均比頭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較長,因此感染部位可達到較高濃度,所以深部感染時應選用頭孢唑啉。
1.3根據各種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點選擇抗生素不同的抗菌藥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時,肌注后0.5~1小時藥物吸收入血,血藥濃度達高峰。由于各類藥物吸收過程的差異,在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選用病原菌對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對較重的感染宜采用靜脈給藥,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時多種因素對其吸收的影響。不同的抗菌藥物其分布特點亦不同。氯潔霉素、潔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諾酮類中的某些品種在骨組織中可達較高濃度。在治療骨感染時可選用上述骨濃度高的抗菌藥物。前列腺組織中抗菌藥物濃度大多較低,但紅霉素、磺胺甲基異?唑、甲氧芐氨嘧啶、四環素、氟喹諾酮類在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組織中可達有效濃度。大多數抗菌藥物從腎臟排泄,尿藥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十至數百倍,甚至更高,下尿路感染時多種抗菌藥均可應用,但最好選擇毒性小、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的磺胺類、呋喃類、喹諾酮類等。
1.4根據使用人群選擇抗生素比如四環素類抗生素可導致牙齒黃染及牙釉質發育不良,不可用于8歲以下小兒。
喹諾酮類抗生素由于對骨骼發育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該類藥物避免用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
2合理的給藥途徑和給藥時間
為了確保抗生素的療效,不僅應該給予足夠的藥物總量,而且要掌握適當的給藥時間間隔和選用適當的給藥途徑。例如中效磺胺,應照其T1/2間隔一日給藥2次,過少不能維持其作用。而繁殖期殺菌性藥物(如青霉素、頭孢菌素)則要求快速進入體內,在短期內達到較高血濃度,以發揮殺菌作用。青霉素半衰期T1/2為0.65~0.7h,用藥后3~4h約90%已排泄,6h血藥濃度已低于MIC(最低抑菌濃度)。因此青霉素給藥時間應是歇性的,將每日1次注藥改為2~3次分輸。
3正確選擇溶媒、pH值
3.1青霉素鈉鹽可選擇生理鹽水,盡量不用5%~10%葡萄糖或5%葡萄糖鹽水作溶媒,原因是葡萄糖能催化青霉素的水解。在輸液中,青霉素鈉鹽的穩定性主要由pH和溫度決定,若溫度在0~10℃及pH5~8,分解作用很小,如溶液在pH5~8以外的酸性或堿性中,其分解作用加速,以致不受溫度影響。
3.2氨芐青霉素鈉鹽在中性或酸性環境下易被水解,其葡萄糖注射液不穩定。可選用0.9%鹽水作溶媒,盡量在1h內滴完。
3.3乳糖醛酸紅霉素在溶媒pH為4~8中較穩定,pH<4鏈水解,pH>8內酯環裂開,失去藥效。所以,現在提倡500ml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碳酸氫鈉1.6ml,配0.1%乳糖醛酸紅霉素靜滴較為合理。
3.4頭孢唑啉鈉5%~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0.9%氯化鈉和復方氯化鈉溶液在室溫下配伍,48h內穩定,但若用10%葡萄糖溶液溶解本品,濃度為2%,pH<3.96時,則析出結晶,濃度為1%,pH<3.38時,也會析出結晶,所以臨床上用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鈉,0.9%氯化鈉和復方氯化鈉溶液配伍。
- 上一篇:質監系統科員任職工作總結
- 下一篇:服裝市場的競爭對策及營銷對策綜述